上班族理财势在必行。虽然说现代社会并不排斥提前消费,但提前消费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理财的基础之上。通俗地讲,理财就是合理分配资金,妥善安排生活。事实上,当今社会发达的金融业和信息系统为上班族进行理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使上班族普遍具备了理财的基本能力。
其实,很多上班族已经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只不过在理财方法上还是一个“门外汉”,想要试一试,却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这本《理财真经——上班族的理财之道》,围绕上班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介绍了科学的理财方法,揭示了身边存在的一些理财陷阱,希望能够引领上班族朋友进入理财新境界,使朋友们获得更多的财富,生活得更加从容、幸福。
大多数上班族每月领着固定的薪水,同时面临结婚、成家、买房、生育子女、养老规划等一系列涉及理财的问题。本书针对上班族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从个人理财观念、居家理财技巧、银行储蓄、购买保险、养育子女、多方投资、购置房车、投资藏品等方面人手,采取案例与论述相结合的手法,详细阐释了各种理财方法和技巧。对于每一种理财手段,书中都提供了具体操作方法。此外,无论是月收入两千,还是月收入上万的读者,都可以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这些方案由理财专家推荐,科学合理,简单实用。
理财真经一别让观念毁了“钱途”
理财要趁早
你真的“无财可理”吗
上班赚钱很重要,聪明理财更重要
理财方法,因“我”而异
记账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年轻时就应进行养老规划
根据养老金制订理财方案
上班族必备的理财知识
上班族常见的理财误区
理财真经二居家理财,别让钱从指缝溜走
左手开源,右手节流
冲动消费是“魔鬼”
信用卡中有“猫腻”
讨价还价,别让商家坑了你
穿衣:“品味”不等于“昂贵”
吃饭:花钱少,吃得好
居家:享受省钱两不误
出行:合理安排,精打细算
看病:健康不是“买”来的
结婚:体面风光不奢侈
请客:重在联络感情,坚决杜绝浪费
送礼:礼轻情义重
理财真经三储蓄,比银行更精明
“强制储蓄”,积少成多
小额定存:十二张存单理财法
别让利息损耗掉
上班族必知的通知存款
通存通兑的妙用
巧妙使用银行卡,省钱又赚钱
如何避免储蓄风险
理财真经四保险,保障未来生活
科学购买保险,彰显理财智慧
购买保险因时制宜
意外险:降低意外损失
医疗(重大疾病)险:为健康保驾护航
儿童险: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养老保险:未雨绸缪,颐养天年
家庭财产保险:让你的财富永不贬值
分红险:打开财富大门的金钥匙
购买保险前先认真阅读条款
获得快速理赔的技巧
买错保险,得不偿失
理财真经五养育子女,为下一代投资
教育投资:家庭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贮备生育费用,掌握省钱妙招
培养孩子成人花费知多少
家庭教育投资原则
选择合适的教育投资工具
教育储蓄的技巧
购买教育保险
培养明天的“富孩子”
理财真经六多方投资。以钱生钱
股票:学习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策略
基金:让基金变成下蛋“金鸡”
期货:风险和收益的放大镜
外汇:从货币转换中淘金
国债:最稳健的理财产品
黄金:永不贬值的天然货币
理财真经七谨慎投资房产,实现安家梦想
做好买房预算与资金准备
巧理财,买住房
购房的付款方式
投资房产如何增值
理智投资二手房
警惕房屋中介的陷阱
买房砍价的绝招
轻松结束“房奴之旅”
巧省新居装修费
选购家具省钱妙法
理财真经八买爱车,巧省钱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认真评估性价比
把握买车的便宜时段
车辆保养有诀窍
二手车估价的方法
别忘给爱车上保险
贷款买车,早买车早享受
开车巧省四种费用
在买车赠品前保持冷静
理财真经九干份兼职赚外快
兼职婚庆人员:带上好心情,钞票挣回来
自由撰稿:把你的才华变成财富
网上开店:挖掘虚拟世界的宝藏
兼职会计:省时又省力
平面模特:美丽就是一种资本
翻译:发挥外语优势
家教:用知识换取财富
摄影:捕捉美丽瞬间,自由轻松赚钱
理财真经十专家支招——不同收入、不同上班族的最佳理财方案
月收入2000元未婚教师理财方案
月收入6000元单身女性的理财方案
月收入8000元五口之家理财方案
月收入1万元“丁克家庭”理财方案
月收入l万元“421”式家庭理财方案
月收入1万元单身上班族理财方案
月收入1.3万元的白领家庭理财方案
月收入1.4万元的新婚家庭理财方案
月收入1.8万元准三口之家理财方案
月收入2万元高知家庭理财方案
月收入2.5万元再婚家庭理财方案
现实生活中,许多上班族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工作,辛辛苦苦地攒钱,从来不敢过于消费享受。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去理财”时,他们会说“等金钱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理财”。这一“等”不要紧,几十年大好光阴就在“等待”中消耗掉了。结果,他们与普通人一样,度过了默默无闻、极其平凡的一生。
那么,作为一名工薪阶层,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理财比较好呢?套用张爱玲的一句话“出名要趁早”,我们说“理财也是宜早不宜迟”。就像两个参加等距离竞走的人,提早出发的,可以轻松散步,而后来出发的人只能辛苦追赶。
沙特企业家萨利赫·卡米勒小的时候,就把羊骨头做成一种名为“卡布斯”的小玩具卖给小朋友。读中学的时候,他又制作笔记本卖给其他同学,甚至还尝试过进口生意。在一次采访中,卡米勒说:“当时我打算进口一批学生运动服,于是向家里要了一些钱,通过财政大臣穆罕默德·斯勒尔萨巴赫的关系兑换成黎巴嫩镑。于是我用这笔钱从贝鲁特买回了运动服、体育器材和一些参考书,然后到各个学校去销售。”
正是由于很早就具有理财意识,2000年,萨利赫·卡米勒拥有了40亿美元的财富,位居2000年沙特十大富豪榜第四位。
理财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从少年到老年,只要有收入就应尝试理财,这样才能给自己的财富大厦添砖加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上班族趁早进行理财规划,就可以更早地享受生活。
武先生和妻子同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上班,两人虽然刚30岁出头,但他们早已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除了两人的工资以外,还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收入。
武先生出生于农村,父母供他和弟弟上学后,家中已经一贫如洗了。他和女友通过努力工作,积攒了20万元存款。2002年,武先生结婚了,他和爱人用全款在北五环附近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楼房,简单装修后租了出去,他们则住公司提供的宿舍。接下来的几年,武先生夫妇把所有的工资收入进行了投资,用于购买基金、国债等理财产品。
没过几年,武先生这套房子已经升值了五六倍,和当年市中心的房价属于同一个水平了。
从武先生的理财经历可以看出,理财越早,受益越早,这就意味着离财务自由的时间越近。他们不像其他夫妻那样把钱随便放在家里,随用随拿,而是把平时的固定工资都存起来,只留小额作为必不可少的家庭开支,其余都用在投资上。
武先生的一个朋友恰恰相反,八九年前,他曾经嘲笑武先生像一个女人似的精打细算,认为挣不了多少钱。而今天,即使武先生不上班,他也有房子出租的收益,还有基金、国债投资的收益,这些收益是多年积累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不再嘲笑武先生了,而是为自己没有趁早理财而后悔不迭。
上班族“理财宜早不宜迟”的观念,与大富豪李嘉诚的思想不谋而合。李嘉诚说过:“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最难赚”,因为在赚第一个100万时,也是人们掌握理财知识、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当我们只有1万元的时候,亏掉50%只会损失5000元;而当我们拥有100万元时再进行理财,一旦失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时间就是金钱。同样的资金5年前和5年后的投资回报会有很大不同。
上班族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应趁早进行理财规划。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使你尽快步入富人行列。P3-4
卡耐基曾经说过:“人类百分之七十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而人们在处理金钱时,却往往格外地盲目。”这句话对当代中国的许多家庭来说,再恰当不过了;对于上班族来说,尤其如此。
同样是每天上班下班,甚至拿的工资也差不多,但有些朋友就过得很富足,而有些朋友则穷困潦倒。究其原因,主要是每个人的理财观念和方法大相径庭。虽然近年来理财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到底如何理财却成为摆在上班族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中国的上班族可以划分为两部分:“80前”和“80后”。“80前”的上班族已经上了很多年班,他们习惯于用工资来养家糊口,大多数朋友只知道将余钱储存在银行里。而“80后”新兴的上班族在上班之前基本没有感受到生活的艰难,更没有学习过理财之道。
然而社会状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房子不再由单位进行分配,需要自己花钱购买;仅凭单位的保险,无法抵御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也无法保证退休后晚年的生活质量;一个孩子从怀孕到出生,再到入学,长大后步入社会,需要的花费越来越多;形形色色的商品和各种各样的服务都在吸引着上班族口袋中的钞票。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上班族只抱怨自己薪水之少,只慨叹买不起房、买不起车,迫不得已变成“啃老族”。有些年轻朋友干脆不去考虑房子、车子,甚至不考虑自己的未来,而是醉心于时尚潮流:穿时髦的衣服,吃时尚的餐馆,玩手机和电脑,把MP3升级到MP5、MP6……于是,“月光族”、“星光族”、“日光族”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了相当一部分“负债族”。
以上情况说明,上班族理财势在必行。虽然说现代社会并不排斥提前消费,但提前消费必须是建立在合理理财的基础之上。通俗地讲,理财就是合理分配资金,妥善安排生活。事实上,当今社会发达的金融业和信息系统为上班族进行理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使上班族普遍具备了理财的基本能力。
其实,很多上班族已经意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只不过在理财方法上还是一个“门外汉”,想要试一试,却不知如何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编写了这本《理财真经——上班族的理财之道》,围绕上班族生活的点点滴滴,介绍了科学的理财方法,揭示了身边存在的一些理财陷阱,希望能够引领上班族朋友进入理财新境界,使朋友们获得更多的财富,生活得更加从容、幸福。
在此对参与本书编写的张志军、吴强、袁建财、陈烨、王振伟、闰博、孙占领、李忠良、赵静、李绍玲、王章文、杜延起、张萍、刘芳等成员表示感谢!
作者
2010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