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要开发一个新指标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道理”,即:发现一种市场的现象,并以这种现象为支点来勾勒新指标的架构,最终通过不断地修正而将你发现的这一市场现象或市场变化的某种迹象和规律以指标的形式发展出来,以供自己参考、判断和研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书将手把手教你编写一套完全符合自己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的交易系统和自动选股系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牌交易员的交易系统(走上系统交易的自动选股之路)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冷风树 |
出版社 | 万卷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你想要开发一个新指标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道理”,即:发现一种市场的现象,并以这种现象为支点来勾勒新指标的架构,最终通过不断地修正而将你发现的这一市场现象或市场变化的某种迹象和规律以指标的形式发展出来,以供自己参考、判断和研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书将手把手教你编写一套完全符合自己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的交易系统和自动选股系统。 内容推荐 当你想要开发一个新指标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道理”,即,发现一种市场的现象,并以这种现象为支点来勾勒新指标的架构,最终通过不断地修正而将你发现的这一市场现象或市场变化的某种迹象和规律以指标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供自己参考、判断和研究。 记住,我们在使用指标的时候,使用的并不是指标的本身,而是指标的思想。你使用的指标其实就足你思想的典实体现,指标的作用就是把你脑海中的意识和想法用可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如果你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么你的指标就像一座迷宫一样,你永远也把握不准它的规律和变化。 选股指标从是一副工具,只能减少人的体力劳动,不能帮助人思考。它的作用就是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代替你思考。 记住,公式只能给你一个信号。与选股公式一样,最终判断取舍要谨人。所以,要辩证地使用技术指标和所有公式。如果你只想简单地依靠某一公式,死板地买入卖出,短线交易,那你的投机生涯便只有怨恨,而没有希望。 目录 第一章 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 第一节 指标的配伍 第二节 指标的参数优化 第三节 指标的源码修改 第二章 设计开发自己的技术指标 第一节 新指标开发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新指标开发的基础知识 第三节 新指标开发的技术要则 第四节 新指标开发的参数选择 第五节 制定新指标的应用规则 第六节 多功能指标的开发要则 第七节 多指标组合的信号设计模式 第八节 最新热门指标设计实例 第三章 让你的指标发出买卖信号 第一节 交叉信号的设计方法 第二节 文字信号的设计方法 第三节 图标信号的设计方法 第四节 彩带信号的设计方法 第五节 变色信号的设计方法 第四章 自动选股指标的设计和应用 第一节 对于自动选股的一些错误观念 第二节 自动选股指标的开发要则 第三节 自动选股指标的设计要素 第四节 常用多条件自动选股指标的设计要求 第五节 自动选股系统的应用方法 第五章 正确认识和应用未来数据 第一节 未来数据的类型 第二节 未来数据的优化 第三节 未来数据的无意识应用 第四节 未来数据的检测方法 第六章 新指标的测试 第一节 交易系统测试 第二节 条件选股测试 后记 试读章节 系统的开发通常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对原有的一些技术指标进行参数修改,以符合不同的环境、国度、市场,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也是大多数投机者能够轻易上手的;第二种模式是对原有的指标进行源码修改,以提升指标的实用性,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投机者有一定的指标制作知识,并对市场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第三种模式就是根据自己对市场走向、行情变化的理解,采用量化的方法编写出一套完全适合自己的、能够表达自己“真实含义”的指标,而这正是技术派投机者的最高境界——用技术指标来表达自己对市场、对变化的看法,并根据自己对市场、对变化的认知和理解来判断市场的走向。 然而,我们必须看清一个事实,修改参数和完善指标以及开发新指标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进行的,仅靠自己心中的一些自以为是的道理而胡乱改改参数是开发不出实用的系统的,因为你的头脑中缺乏能够完成一个系统的支点。简单地说,当你想要开发一个新指标的时候,你的头脑中一定要有一个“道理”,即发现一种市场的现象,并以这种现象为支点来勾勒新指标的架构,最终通过不断的修正将你发现的这一市场现象或市场变化的某种迹象和规律,以指标的形式展示出来,供自己参考、判断和研究。 换言之,你必须让自己清楚地知道,你的指标原理是什么,如何计算?原理才是指标的灵魂,也是指标形成的理论基石。如果你根本就说不出自己所开发的指标原理为何,想一下,这样的指标又如何能让你笃信呢?连你自己都不清楚一个指标信号的形成原理,又如何能让别人心服口服呢? 现实中,我看到很多投机者根本就没有掌握指标开发的基本常识,也没有自己的市场认知,就开始依赖一些远离市场真相的道理编写出一些奇奇怪怪的“指标”。甚至很多投机者根本就不知道某些指标的开发原理,就胡乱地把一些相互抵触的指标凑到一起,希望通过某些所谓的“共振”来发现一些特殊的股票,但是最终因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而毫无进展。因为,他们连最基本的知识都还未掌握,就企图解决最前沿的问题,这是很多投机者的通病。 所以,投机者在开发自己的系统之前,一定要先有自己对市场的认识,以及必要而专业的系统开发知识。比如,超买超卖指标的开发,是建立在市场本身的超买超卖特性上的,即市场上涨到一定的程度,会因为股价过多地脱离均价(或某一周期的平均线)而出现超卖(乖离),进而引发获利盘的抛售。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这种现象,来编写一个超买超卖的指标,并根据自己的看法,设定自己的超买超卖标准,展示自己对市场乖离的自我认知,以符合自己对变化的判断要求,满足自己的交易条件。 再比如趋势型指标的开发,则是基于市场本身就具有趋势性这一特征开发出来的。市场走势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延续,当股价走势达到某一标准时,就意味着趋势有可能会继续上涨或下跌,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市场的这种趋势特性,开发出一套符合自己的趋势认知的指标了。 而其他的一些指标,比如通道指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BOLL布林指标,也叫做保利加指标,它的原理在于,股价的走势始终围绕某一均线在一定的通道内上下穿越,于是BOLL指标的设计者就将一条均线作为股价穿越的中轨,并以此为基础加减两倍相同周期的最高价和最低价的估算标准差,这样就做出一个直观的展示股价走势的波动范围的通道型指标了(也可以叫做压力指标),然后就可以根据股价在通道中的走势情况,分析、判断行情的涨跌变化(指标的编写我在后面会有专门的讲述)。 所以,投机者必须知道,要开发出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指标,就必须有自己对市场的看法,有自己的指标编写原理,即必须发现市场中的某一规律或特性,并以此来作为编写指标的支点,形成自己的理论基础。这样你所编写出来的指标就有了科学性,对指标中的各种现象和征兆,既识其相又明其理;否则,你的指标编写得再漂亮,也只不过是仅供观赏的玩物而已。与发明一样,要先有发现,之后才有发明。当然,这并不是要你放弃研究、放弃尝试。我的意思是你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知识,之后再开始进行技术指标的开发和尝试。这样,不但会提高你的交易技能,还能够提升你对市场变化的认识。否则,即使某一市场现象就在你的面前,你也会毫无察觉,即便是有所察觉,也不知为什么。这样你就会对一些本应了解的平常现象产生错误的认识,你会错误地认为自己所发现的某一现象是一个“神秘物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所开发出来的就不是指标,而是一个“未知之谜”了,它会让你始终深陷迷惑的漩涡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记住,要编写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和指标,你就必须有自己对市场的认知,有自己的道理,有你自己的理论基础,这样你才会有开发一套系统的原理。仅靠那些一无所知的修修改改,是不会有质的突破的。就像医生一样,先要明白人体的骨骼机理和各种脏器的功能、特征,之后才能够根据人体的生命体征,开出一些治病健身的医疗妙方,设计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第一节指标的配伍 指标配伍主要是功能上的配伍,配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不同功能的弥补,即采用具有不同功能、特性的指标来弥补单一指标使用上的不足,综合考量市场的运行情况,明确掌握行情在各阶段的波动情况,为投机者的判断提供充足的依据。比如,将趋势指标与超买超卖指标相互结合,就可以提高对趋势转变的判断胜算。即以超买超卖指标来判断阶段性行情的超买超卖,以趋势指标来确认趋势的走向,综合两者的指标特性来判断一段行情的走势变化。 另一种是相同功能的互检,即针对相同功能、特性的指标,利用其设计原理的不同,来相互检验机会的好坏,达到过滤杂波和检验虚假信号的目的,帮助投机者减少错误的交易,提高成功的概率。比如,采用趋势指标来确认趋势的走向,采用压力指标来检验行情的阶段性压力,以提升自己对某一周期行情突破的判断胜算,综合两者之力来验证行情的趋势变化,捕捉最高胜算的交易时机。 通过上面的陈述,我们可以知道,指标的配伍一定要有相互弥补或相互验证的特性。不明就里地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指标凑到一起,你所得到的“共振”只不过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巧合而已,而这种巧合根本就无法持久地为你提供可靠、明确的买卖信号,即便出现某种信号,你也无法通过符合市场逻辑的理论来深入分析行情的走向和变化的征兆。 所以,投机者必须明白,即便是最简单的指标配伍系统,也要有你自己的道理,也必须对自己所使用的指标有充分而深入的了解,不但要知其表,也要知其里。如果你对自己所采用的指标根本就不了解,或者只是不明就里地跟踪某一现象,那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坠入迷信的陷阱之中了。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技术派投机者说,“不知道为什么,每当股价上穿BOLL指标的中轨时,股价也就同时上穿20MA平均线”,或“不知为什么,每当周线图中的价格上穿10MA平均线时,行情或多或少都能上涨一点”。这些人中不乏一些所谓的“名人”。这就是因为他们知其表,不明其理。因为BOLL指标的中轨本来就是一条20MA平均线,所以股价上穿BOLL指标的中轨时,股价也就同时上穿20MA平均线,这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而“每当周线图中的价格上穿10MA平均线,行情或多或少都能上涨一点”,是因为周线图中的10MA平均线,本来就相当于日线图中的50MA平均线,是中期行情走势的涨跌分水岭。一周有5个交易日,10MA代表的是10周的平均价,10周平均价就等于50个交易日的平均价,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 总之,市场中还充斥着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类似迷惑,更有很多人把一些简单的本应了解的正常现象,当成了新事物,并把一些奇奇怪怪的均线参数当成秘诀。究其原因,就是研究不深,所以不明就里。 我始终认为,当你对目前的事物感到迷惑的时候,必定是因为你的知识不够,对目前的事物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试着寻求那些符合逻辑的答案,而不是动不动就将其与神秘现象挂钩。 我们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一下。 比如,我们用MA平均线指标作为趋势走向的确认标的,用MACD指标来与MA平均线指标进行互检进一步确认趋势,然后用CCI路径指标来确认行情的超买和超卖。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CCI指标的超买超卖特性来确定阶段性的行情低位和高位,然后依照MA平均线指标来确定市场趋势的走向,并通过MACD指标与MA平均线指标进行同步互检确认,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握最高胜算的交易时机了。如图1-1-1和图1-1-2中所示。 从下面的图示中,我们可以看到,当50日周期的CCI指标进入超卖区之后,股价不久便止跌企稳,快速转升,并上穿50MA平均线,形成买入信号。此时,我们再看其下方的MACD指标,即可发现MACD指标的DIF线也同时上穿0轴线,形成上涨交叉,同步确认了趋势延续的买入信号,此时就属于胜算较高的买入时机。 所以,投机者在采用多个指标的配伍策略时,应注意各指标的内涵是否符合你的系统理论,不明就里、自以为是地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指标掺和到一起,就说这是一套交易系统,并想据此掌握高胜算的交易,根本就不靠谱。你要根据自己的系统理论,来配伍不同的指标,就像中医一样,要先知道病理,然后才能根据病理来为患者抓取对症的药,而不是自以为是地随便抓几副药,然后期望着它能医好病。 记住,乐意尝试的确会有发现,但只有深入了解才能知其所以然,并将其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作为判断上的理论依据。 P10-15 序言 很多有思想的投机者对投机都有自己的理解,并渴望着能将自己的思想变成量化的系统,依此来指导交易。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终究会为知识所限,举步维艰。 技术指标对大多数投机者来说是云遮雾罩的东西。几年前,我刚刚进入投机市场的时候,我觉得技术指标很神秘,但还是试着修改了其中的参数或函数,以期找到某种神秘的数据。 渐渐地,我开始不满足于仅仅修改一下指标的参数和函数了,而是试着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融入其中,编成公式,让自己的交易思想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然而,结果却并不如意。因为我的很多想法在脑子里的时候显得非常有新意,并且我信心满满。但是一旦引入公式中,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我甚至不敢相信出自我思想中的这些“东西”一旦变成量化的公式,其使用的效果竟然如此不着调。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很多投机者都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新创意,但大多数人都因为没有能力将其付诸实施,观其实效,而在一个错误的理论上构建更多的错误。 学习编写指标不但有助于投机者了解市场、认知市场,还能提高投机者的交易技能。不要认为我在妄言。在编写指标的过程中,你会清楚地知道指标中的每一步都是怎么形成的,这样不但能够去除你心中的顾虑,还能够去除你的迷信情结。你不会再相信一根阳线被250MA平均线压制而下跌是因为“自然的力量”或“神奇的力量”压制股价,你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市场。因为此时你已经知道了,250MA平均线其实就是250日的收盘均价线,股价受其压制是因为那些处于250日均价处的获利盘开始向外抛售,从而对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简言之,你对市场有了全新而深入的认识。 不仅如此,在编写指标的过程中,你的思想会受到很多启发与挑战,进而变得更加激进,很多想法会同时围绕着你,你必须一个一个地去验证,最终你才能够选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根本就行不通的。那些真正有效的方法,你只需要简单地修改和完善就可以很有效,而那些根本就行不通的方法,会让你自己都感觉摸不着头脑,无论怎么修改、完善也始终无法改观。所以那些好的计算方法所编写出来的指标,第一眼看上去就非常清晰明了,那些不着调的计算方法所编写出来的指标,即便是编写者自己也都搞不明白。 换言之,你所编写的指标是不是有效的,通常在指标成型之后基本上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那些无效的指标即便是你再努力完善和修改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善。因为最先的理论基础的错误已经决定了这一指标的先天不足。如果你的理论基础是错的,你所编写出来的指标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重视指标的理论基础和成型的第一印象,有助于你判断某一指标是否有效,以及你的交易思想是否正确。如果你的交易理论清楚正确,当你的公式跃然而出的时、候,它就符合你的预期,各项指标也会与你的设计标准高度贴近,最大限度地实现你的交易理念。 很多投机者在开始编写指标的时候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也可以像我刚开始那样,学着修改一下别人的指标,然后多读一下公式中的动态翻译,不要小看这一点,学习阅读动态翻译,可以最简单也最快速地了解公式中的计算方法和各种条件的构成,如此不但可以让你快速入门,还能够帮助你读懂那些你从未见过的其他指标公式源码,让你对技术指标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对于已经入门了但还处于摸索阶段的投机者,如果你还在为如何编写一个有效的指标而犯愁,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自己的投机理论,对市场认识的还不够,所以你要争取早日形成自己的交易理论,这样你才有编写指标公式的架构和理论基础。 对于那些已有自己的交易理论的投机者来说,想要将你的理论转化成指标,你要做的就是多了解其他指标的编写方式,并学会建立指标编写的架构,确定你交易架构中的第一个主要条件,也就是指标公式的计算方法,然后据此构建后面的公式条件。因为大多数技术指标都是在第一个条件的基础上建立第二个条件。换言之,你要学会用函数建立指标形成的初始条件,并把它列成公式。通常一个公式的计算方法都是第一条件,也是最重要的条件,如果这个条件出了差错,即使后面的条件和计算方法再好,这个公式也不会成为好公式。而除了基于你的理论基础建立的这第一个条件外,其他的条件基本上都是对这一条件的优化和完善。 现实中,我们会看到一个有效的技术指标通常非常简单,原因就是它的理论简单有效,所以它的计算方法也简单有效。而那些繁多复杂的公式未必就能好到哪里。 当然有一些指标会为了进一步优化交易时机,而掺入一些其他的条件,这样同样会显得异常复杂。但如果你弄懂了这一指标的架构和设计原理,它也就不那么复杂了。我还要提及一点的是,要看懂复杂的公式,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将公式中的不同条件区分开。一个复杂的公式通常都会掺入多种条件和变量,有的还会在一个指标中又增加另一个或多个指标,指标编写的方法则没有改变。不要把它看得过于复杂,多读几遍这些公式的动态翻译,有助于你在面对一套复杂的公式时找到头绪。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你是一个系统交易者,当你将自己的交易理念变成一个能够具体量化的系统,并通过测试确认其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并可以稳定盈利时,你就应该始终如一地按照它的指示去操作。特别是一些长线交易的投机者,不要因为暂时的挫败而心灰意冷或中途放弃,因为一年甚至几年的利润往往就在某一次信号之中。 周家勋 周涛 2010年2月4日 后记 很久以前,就看到很多投机者为了能够将自己的思想融入交易系统之中,或将自己的思想变成可以量化的交易标准,煞费苦心。我收到的读者来信中,就有一部分读者是专门来信要我帮他们编写系统指标的。有的读者让我帮助他们编写一套符合他们思路的信号指标,有的则让我按照他们的要求编写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选股指标。这让我非常感动!因为他们能够将自己的一些诀窍和秘而不宣的交易方法悉数透露给我。 当然,我不得不说,这其中的确有极少一部分读者的交易思路是正确的,但大多数读者的交易思路都是有错误的或相互抵触的,并且很多读者因为对交易指标的编写知识一窍不通,所以他们的一些所言所语根本就无法实现。 起初在一些业余的时间里,我也尽我所能地帮助那些思路正确的读者完成他们的心愿;对于一些并不合理的交易思路,我也会尽量回信告知那些读者其思想中的缺陷和不能实现的理由,并针对那些不太合理的地方进行一些书面沟通。 慢慢地,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全国那么多读者,我每天都会收到读者的来信,很多读者都有自己的交易思想,我如何能够应付过来? 于是,我便有了写一本教投机者如何编写指标的书的想法,我知道这一类型的书市场中也有几本,但我觉得目前我国股票系统交易还处于萌芽阶段,我也有责任将自己设计指标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体会写出来,以补充市场中的不足,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 在这本书中,从参数设置到指标公式修改,再到自编系统,最后到自动选股和系统测试,我都做了简明的阐述,并剖析了一些新指标和新的交易方法,希望对读者能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由于本人经验尚浅,书中难免有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希望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也希望各位前辈能够不吝赐教。 最后感谢张道军先生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所给予的极大帮助,也对智品书业和万卷出版公司各位同仁的努力付出,致以衷心的感谢。 冷风树 2010年4月14日于山东威海乳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