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英国教育》是国内第一本较全面地介绍英国中小学教育的原创著作;作者唐彩斌、张影在搜集国内教师对英国教育最感兴趣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多位教育专家和名师联袂推荐,高度评价此书。作者基于对英国基础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当今国内、国际教育现象和热门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小到以实例说明如何关注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到对教育的全球化的探讨。该书角度多元、观察细腻、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零距离英国教育 |
分类 | |
作者 | 唐彩斌//张影 |
出版社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零距离英国教育》是国内第一本较全面地介绍英国中小学教育的原创著作;作者唐彩斌、张影在搜集国内教师对英国教育最感兴趣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全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很强;多位教育专家和名师联袂推荐,高度评价此书。作者基于对英国基础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对当今国内、国际教育现象和热门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小到以实例说明如何关注一个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大到对教育的全球化的探讨。该书角度多元、观察细腻、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内容推荐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英国教育的观察也会因观察者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两位中小学一线教师唐彩斌、张影深入英国中小学校学习、考察半年,在《零距离英国教育》中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对英国基础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别样的身份,别样的视角,别样的英国教育,正是本书的独特之处。 《零距离英国教育》分为五篇:教育现状与思考,学校建设与管理,教师工作与生活,班级管理与学生活动,学生学习与学科教学。作者结合自己在英国校园里观察到的现象围绕专题展开描述,不求“全”,但求观察点能带给大家启示。在每一篇的后面,作者还附录了一些典型的报告、访谈和调查资料,试图全方位地展现当下英国的基础教育立体景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国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定能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启示。《零距离英国教育》对我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也定会有所启发。 目录 第一篇 教育现状与思考 1.英国教育知多少 2.“英式”因材施教:小班化,走班制 3.择校与教育公平孰因孰果? 4.英国教育督导的威慑力 5.英国“特色学校”的建设 6.英式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7.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谁是主流? 8.英国中学教育证书改革进行时 9.当英国教育遭遇全球化 10.英国的特殊教育:1个班10个学生5个老师 实录:英国教育部长的一次演讲——在SSAT(全英特色学校和独立学院联合会)汉语教育年会上的致辞(节选) 第二篇 学校建设与管理 1.学生是最重要的 2.对孩子的“忽视”就是“虐待” 3.英国校规:自由不散漫,严格不刻板 4.家长会还可以这样开 5.校园“安保”不能只靠“保安” 6.教育装备从外观走向内涵 7.校长一周忙些什么 8.英国小学招生分班的“人情味” 9.英国的小学真“小” 10.梅登厄里学校学生行为管理的基本理念 11. 学生行为管理的分级反应体制 12.一所私立学校的花园理论 13.扁平化直线型的学校组织机构 实录:卓越的校长管理源自信任——肯德里克学校校长访谈启示录 第三篇 教师工作与生活 1.非师范生如何“速成”教师 2.英国教师的幸福指数(工作量·工资·住房) 3.英国教师怎样备课和批改作业 4.课堂常规与尊重学生的个性 5.英国的教师不用写论文 6.英国没有大型观摩课 7.英国教师眼中的表扬和批评 8.图说英国的师生关系 9.小学教师的“多功能” 10.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最后一课 11.校本教研关注“男孩” 12.新教师选拔和入职培训 13.英国教师怎样评职称 14.英国教师的风采:学习希尔老师好榜样 实录:一个教育学院院长的教师教育观 第四篇 班级管理与学生活动 1.英国学生日常生活小调查 2.校园丰富多彩的“集会” 3.别样的学生会竞选 4.为什么英国的孩子不做眼保健操 5.不穿校服的日子 6.慈善狂欢节——感受英国校园里的“红鼻子日” 7.英国学生假期实在多 8.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和阅读习惯 9.小小日历本 10.最新调查:什么让英国孩子感觉最幸福 实录:英国学生的一天 第五篇 学生学习与学科教学 1.英国中学开哪些课 2.英国小学生的全国统考 3.一节让人兴奋的英文课 4.选教材·用教材·教教材 5.不能简单地说“简单” 6.从“黑板时代”到“白板时代” 7.科学课堂剪影 8.历史课的讨论 9.一个人的体育课 10.香喷喷的食品课:饼干是这样做成的 11.英国小学教师怎样教“语文” 12.中文学校:学汉语从娃娃抓起 13.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 14.性与人际关系教育 15.宗教也是一门课:偏见源自不了解 实录:一位英国教师的教学观——英国里丁大学教育学院凯瑟琳博士访谈录 试读章节 9.当英国教育遭遇全球化 周五去里丁大学听坎特伯雷大主教罗恩·威廉姆斯(Rowan Williams)演讲,话题是全球公民。辗转找到讲堂已经晚了,听得不太明白,大概意思就是很多世界性的问题不会止步于国界线,比如传染病、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已经变成了地球村。作为全球公民,要树立全球意识,对全球问题负责等。没想到周一便收到导师托尼(170ny)的邀请去圣约翰学院(St.John's College)参加他们的一个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对于教育的影响,真是不谋而合。 托尼组织的是一个在职教师的研究生培训项目。负责主持的还有一位博士研究生萨拉(Sarah),参与项目讨论的是圣约翰学院的五位老师。 讨论的开始,萨拉组织大家回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所推行的教育政策,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排列,大家列举的各项政策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关键词,包括考试成绩排行榜、特殊教育需要、特色学校、独立学院、GCS—E、教育督导局、“每一个孩子都重要”、“A—level模块结业”、“教师过关口”、SATS标准化考试、学校发展拍档、高级技能教师、提高义务教育年龄等。不难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全方位变革。 这一系列变革都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20世纪初,英国国内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困惑,时任首相布莱尔在关于全球化的演讲中说到:“我听说有人说我们要停下来,讨论一下全球化的问题。我认为你还不如去讨论夏天过后,秋天是否会到来。中国和印度不会去讨论这样的问题。由于技术的革新,世界在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着变革,这个过程可以把我们淹没,也可能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国家更强大。在全球化的时代,毫无疑问,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开放的、自由的经济体制,随时为变化做好应对准备,以使自己处于有竞争力的地位。新的世界回报那些对其持开放态度的人。”于是,英国人开始放下姿态,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教育方面的变革也在逐步推进。2010年英国教育部颁发的教育白皮书《教学的重要性》中提到:“真正重要的是,和我们的国际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做得怎样,这将决定我们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的未来。事实情况是,目前我们仍止步不前,而别人已经超越我们向前飞奔。”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迫使英国的教育界开始把目光投向世界,寻求建立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制。那么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几位老师讨论后达成的共识是:要适应新的挑战,要传递新知识、新技能,鼓励独立思考,要促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这使我不禁联想到和肯德里克学校负责创业教育的老师巴尔(Barr)的一次讨论。在英国的中学,除了贯穿于各学科教学中的创业教育之外,每学年还有专门的“创业日”,给予学生机会发挥和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巴尔老师介绍说,之所以要在学校推行创业教育,就是要应对来自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力量的挑战。在劳动力上,英国无法与中国抗衡,只有靠培养创新能力。听到这样的话,我不禁心生感慨,在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结束的时代,中国的教育也同样肩负着推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任,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历史使命,而新课程推进至今,创造力的培养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落到了实处? 实际上,连一向以创新能力培养见长的美国中学教育也在被反思。最近看到的一份报告中提到:3/4的美国人认为,美国高中教育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挑战。他们把21世纪的学习分为六个方面:核心学科知识、21世纪的内容(包括全球意识、金融和创新能力、公民意识、健康意识)、学习和思维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技能、合作和交流、创新能力、信息和媒体理解能力)、信息技术、生活技能和21世纪的教育评价。这些方面被称为重要的成绩(Results that matter)。报告中还提到:美国人的信心在于,虽然我们在孩子们的数学和科学基础教育方面有欠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来弥补……中国相信自己的中学毕业生在数学和科学方面超过美国的学生,他们正努力改变他们的课堂,以培养更有创造力的学生。 在世界把中国看做一个崛起的经济对手的同时,中国的教育也同样引起了关注。2009年PISA测试中,上海的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三项指标中均名列第一,这更引起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瞩目,但同时中国的基础教育又饱受诟病。中国的孩子学得痛苦,中国的老师教得辛苦,甚至自嘲为“毁人不倦”。我们是不是真的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孩子为适应和推进世界的变革做好了准备?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希望这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 在讨论的最后,萨拉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说经济全球化只是全球化的一种解读,教育的目的还应该有哪些?老师们的结论是教育不等于教学和培训,而是要教育下一代成为更好的人。要培养年轻人有一颗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的心,并且把这颗心带到社会中,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和这些与我一样普普通通的教师们坐在一起讨论全球化的话题,讨论如何培养有国际责任感的世界公民,让我很受触动。教育确实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传承和培训,教育不仅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够造福社会,使这个世界更美好的高尚的人。 P24-26 序言 英国的天气最适合英国 2010年底,根据“国培计划”的总体部署,教育部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师海外研修计划,选派了30名中小学教师分别赴美国和英国进行为期6个月的海外高级研修活动,旨在了解国外先进的中小学教育发展状况和趋势,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中小学教育的比较研究,为将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我们有幸入选,来到了泰晤士河畔英国伦敦近郊的里丁小镇,度过了人生中很有意义的6个月。 虽然只有6个月,但在英国却显得漫长。我们常说一年四季,而在英国一天就有四季,有时早上还看到大太阳,中午说不定就下起绵绵细雨,夜晚甚至让人感觉寒意,春天的风、夏天的雨、秋天的枯木、冬天的雾有时会混搭在一起。虽然也有人为这样的天气叹气,但是英国人却自豪地说:英国就是英国,英国的天气最适合英国。同样,当我们置身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中,可以类比的是,中国教育的经验最适合中国。 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今站在国际视野做好教学改革变得越来越重要。身处异国他乡,我们努力克服两种极端的认识倾向。一种就是盲目接受,把别人的“过去时”转化为我们的“现在进行时”;一种就是盲目排斥,总觉得别人的就是不适合自己的。其实,有时不一定“照搬照抄”,虽有待“改良”、“嫁接”,但绝不至于“全盘否定”。通过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类同的会坚定你的思想;不同的也会在你考虑问题的时候多一种角度,丰富认识,拓宽眼界。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我们应该坚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翻看历史,在别的国家成功的经验,生搬硬套到中国的难免“水土不服”,有时甚至出现东施效颦的尴尬。教育本源相通,但不能用简单的“种属”关系来迁移教育的思想,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其独特性,无可替代。 如今,我们站在英国的土地上,翻看英文教材,走进英国老师的课堂,与讲英文的孩子对话。我们深知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价值观也不同,新鲜不意味着先进,人家常用也不意味着对我们有用,某些方面延后绝不意味着落后,某些方面不习惯并不是一种错误。我们也深知,中国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英国也有英国的专长。在一个月之前,英国教育部长还在演讲中倡议要向中国的教育改革学习,说中国是“重视知识”、“尊重教育”的国家。看来扬长避短,相互学习是未来国际教育交流的一种基本态度。 有时我们常常顺口溜似的说“面向世界,胸怀祖国”,然而,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在学习路上,一方面,我们需要静心地虚心学习,另一方面,仍须警惕在“外国月亮”下迷失自己前进的方向。作为一位学员,我想唯有多看多听多思考,实事求是地记录所看到的事实,原原本本地记录所听到的观点。事实只有一个,感想启示各不相同,结论还需且慢。 唐彩斌 张影 2011年6月26日 于英国里丁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是我工作中接触到的优秀的“研究型教师”。作为国家首批公派赴英美访学的中小学教师高级研修班成员,他们克服重重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与英国的教师合作探究教育真谛。这六十余篇教育观察、研究心得鲜活地呈现了英国中小学教育之精华,可谓探骊得珠!本书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教师研究”的范本。我相信广大教师会从中获得多重启示。 ——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课程研究促进会主席) 作者是用心做教育的,他们基于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对教育进行的思考和探索有着独特的视角,因而有着独特的价值。他们眼中的英国教育细腻、精致而又丰富多彩。英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一流的。他们全景式的对英国教育的观照,不仅彰显了英国教育值得我们借鉴的思想与方法,也彰显了作者本身饱满的教育智慧和浓郁的教育情怀。 ——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教育哲学协会会员) 透过浓郁英伦风味的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国教育多元开放的价值取向。但有一点要肯定的是,他们尊重儿童,让孩子个性化地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比起专业的知识,我们更应该向英国教育学专业、职业的精神。着眼未来,放眼世界,新时期的优秀教师应该拓宽教育视野,汲取中华文化之精髓,汇集国际文化之选粹,为孩子一生的幸福打好基础。 ——张梅玲(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英国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培养绅士淑女的国家,她的教育是怎样的?学校是如何运作的?教师们是怎样工作的?孩子们又是如何进行个性化的学习的?……这一切都能从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本随笔不仅涉及学校教育,还描写了英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慢慢品读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会让我们一线的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对英国教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杨晓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秋涛路小学校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