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本书《嵇鸿知识童话(典藏版)》收录的就是他创作的科学童话故事,共计53个。其中,知识童话《“没兴趣”游“无算术国”》于1980年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创作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嵇鸿知识童话(典藏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嵇鸿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嵇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本书《嵇鸿知识童话(典藏版)》收录的就是他创作的科学童话故事,共计53个。其中,知识童话《“没兴趣”游“无算术国”》于1980年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创作奖。 内容推荐 几十年间,《嵇鸿知识童话(典藏版)》中的这些作品曾对广大读者产生过影响;今后期望它们仍能对读者起有益的作用。愿读者在求知的征途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获得丰硕之果。 《嵇鸿知识童话(典藏版)》由嵇鸿编著。 目录 总序 煤说的话是不错的 水和火 小苹果上的一滴露水 骄傲的斧头 “没兴趣”游“无算术国” 蚊子五姐妹 小蜜蜂找南瓜花 小院子里的搏斗 孙悟空泄漏心事 猪八戒自作聪明 高老庄饮酒吹牛 草丛中惊醒怪梦 孙大圣斗法识宝 金属兵逞凶惨败 猪八戒湖上遇险 美猴王云中破敌 山谷风吐露真情 破冰船大施神威 当俘虏八戒受苦 灭烈火悟空献技 小蜜蜂的触角 大脑袋9 月球上的运动测验 神奇的七色光 种子旅行家 螳螂卫士 糊涂的小鲤鱼 小金丝猴寻母记 鳄鱼的眼泪 石灰人勇斗大螃蟹 白云落在草原上 可怕的陷阱 第三棵幼苗没有死 小松树的梦 一张梧桐叶 石人的悲欢 小玉米得救了 海外来的魔术大师 蓄奴蚁失踪之谜 红铃虫覆灭记 黄昏时的追捕 影子的奇闻 孙悟空巧遇真“石猴” 狨猴遇险 “不认真”的奇遇 海豚传书 雨伯试探“雨不淋” 一只断了的大螯 喜鹊的老邻居和新朋友 大败三魔王 眼睛里的小人儿 随心所欲的卡车 地窖里的妖怪 后记 试读章节 小院子里的搏斗 这是个小小的院子,除了一棵石榴树以外,就是沿墙种着的几株凤仙,还有一些不大受人注意的草。这院子尽管小,在昆虫们看来,却是一个广大的世界。一切都是平平静静的,谁也想不到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搏斗。 事情是由一个孩子引起的。他把一些吃下来的鱼骨,随便撒在院子里,引来了一只大麻苍蝇,在那里下了一堆卵。虽然后来被孩子的妈妈发现而扫掉了,却还留下了一颗蝇卵。不久,这颗蝇卵就变成了一条肥肥胖胖的大白蛆[qu]。 那天,大白蛆正在院子里忽扭忽扭地爬,被站在凤仙叶上的螳螂看见了。 “大白蛆!那是苍蝇的儿子,坏蛋!”螳螂挥动手中大刀,飞身一跃,向大白蛆一刀砍去。 就差那么一点儿!大刀正砍在大白蛆的尾巴尖后边;由于用力太猛,一刀深深地陷进泥土里。大白蛆猛吃一惊,没命地向石榴树边逃跑,等到螳螂拔出大刀,追到树边,大白蛆却已经不见啦。 奇怪!明明看到它在一株狗尾草旁边的,怎么忽然不见呢?螳螂心里纳[na]闷儿,它转动着灵活的脖子,向四面张望。“不,决不能让坏蛋逃掉!”螳螂开始仔细地搜索起来。螳螂的复眼是敏锐的,但是大白蛆躲得那么隐蔽,螳螂怎么也没法找到。 夜色渐浓,围墙外飞来了一只萤火虫。它打着明亮的灯,慢悠悠地到处照着。 “螳螂,你在找什么?”萤火虫问。 螳螂一声不响,萤火虫又问道: “螳螂,要我帮忙吗?我来给你照亮好不好?” “别烦我!”螳螂气呼呼地挥起大刀“嚓!”朝身边的一株野草砍去。萤火虫呆了一下,就怏怏地飞去了。 螳螂寻找了几天没找到大白蛆,却并没有泄气。它相信一定找得到。现在,它还在石榴树下搜索。 “螳螂,你究竟在找谁呀?”一个细微的声音从上面传来。 螳螂抬头一看,是蜘蛛。它正在树枝的空间织网。它已经织好了第三张网,这时候正吊在一根细丝上面往下张望。 螳螂没理睬,继续埋头寻找。 “螳螂,你是在找大白蛆不是?”蜘蛛耐心地问道。 螳螂一听,立刻抬起头来问:“你怎么知道?” “我看它钻到泥土里去的。” “在哪儿?” “就在那株狗尾草边。”蜘蛛从细丝上荡过来,指指下边说。 螳螂立刻动手,用双刀挖起土来。蜘蛛提醒它说: “不过,你得当心呀,大白蛆会变呢!” “不怕!”螳螂头也不抬地回答:“它会变,可逃不出我的双刀!” 它挖呀挖,大白蛆没挖到,却挖到了一粒“红豆”。蜘蛛虽然在织网,却还时刻在注意着螳螂。这时候,它急忙喊道: “螳螂,别放掉‘红豆’,它会……” “一粒红豆有什么了不起!”螳螂飞起一脚,把“红豆”踢得远远的。 那粒“红豆”骨碌碌地滚着,滚着,忽然从里面钻出来一只小麻苍蝇。它扇动翅膀一飞,飞到了墙边一株凤仙的叶上站定,用毛腿刷刷翅膀,怪声怪气地对螳螂说: “螳螂,你可够辛苦哕!你认识我是谁?嗯,我就是你寻找的大白蛆,不过,你现在可没办法哕!你瞧,我有——这个!”它得意地扇一下翅膀,接着就是一阵瓮声瓮气的冷笑。 螳螂呆了一会,马上弄懂了是怎么回事。它正要跳过去砍,谁知小麻苍蝇却在空中绕了个圈子,故意到螳螂眼前一晃,又飞走了。 螳螂气得直跺脚,它猛地一跳,腾身而起,向小麻苍蝇一刀砍去。狡猾的敌人一闪身,“嗡——一”一声,到了螳螂的身后。 小麻苍蝇得意地说:“螳螂,你的力气很大,不过,你要捉住我可没那么容易哪!”说着,“嗡”的一声,故意在螳螂面前窜过。螳螂飞起一刀,又没砍到。 天渐渐暗下来,天空里出现了一片乌云,小院子里弥漫着浓浓的黑雾。小麻苍蝇一面飞,一面说:“我可要歇歇啦!”它想乘机逃出围墙,却被螳螂一刀砍来,砍中了一条腿,直跌下来。狡猾的小麻苍蝇就地一滚,滚到一株凤仙下面,爬到一张叶瓣的底下,躲了起来。 螳螂追来,不见苍蝇,正想对凤仙乱砍,却见从墙角飞来了一只萤火虫,接着又是一只、两只……来了一大队。原来它们早就埋伏在这儿啦。 在这紧急关头,这队提着灯的萤火虫来得正是时候! “螳螂,别急!我们帮你照亮,敌人逃不了!”萤火虫们一边喊,一边向凤仙飞来。 小麻苍蝇着了慌,猛地冲了出来。萤火虫们立刻把它团团围住,就像探照灯从四面八方逼住了一架敌人的飞机一样。 这时,螳螂腾空对准小麻苍蝇一刀,“嗡!——”小麻苍蝇拼命往上一蹿,正好粘在蜘蛛网上。事实上,即使往别处蹿,它终究还是会被粘在网上的,因为树上已经到处布满蜘蛛网了。 “快快放我下来!要不,可别怪我啦……”小麻苍蝇一面挣扎,一面大叫大喊。 蜘蛛静静地蹲在一边,突然向小麻苍蝇一刺,小麻苍蝇就一声不响地挂在网上,不再耍无赖了。 月亮从云层里露出了圆圆的脸儿,向着小院子里微笑。 螳螂仰面高叫道:“朋友们,谢谢你们啦!我,——我,”它的声音低了下来:“我太急躁,也太相信我自己啦……” “螳螂,你很勇敢!”蜘蛛夸奖它说。“谢什么?除害是咱们大伙儿的事呀!” 萤火虫们接着说:“咱们互相帮助,大伙儿一起干,力量就大啦!”说着,飞往别处去了。 于是一切都静下来,好像刚才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剩下一片月光,把小院子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银色。 P21-24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选编在本书中的各篇是我旧作中的最爱。几十年间,它们曾对广大读者产生过影响;今后我期望它们仍能对读者起有益的作用。 优秀的知识童话具有构思巧,意境美,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等特点,而融于其中的自然科学知识便随着童话的魅力而悄悄地潜入读者的思想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对读者必然产生极大的甚至终生的影响。 几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儿子在童年时代读了我的《螳螂卫士》等作品,对生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今他在美国一所名校研读“生命科学”;令我难以想象的是,他对这项专业的选择竟然是童年时代对生物产生兴趣的发展。 这一事实不由我不深受感动,也更深信知识童话潜移默化的作用。 事实上我创作的目的也正是如此。从取材到构思我无不全身心地投入。 在《神奇的七色光》中,红玫瑰、白莲花、牵牛花、绿叶和乌鸦的形象,是从解析科学原理的过程中塑造出来的。对于善与美的颂赞和对于恶与丑的鞭挞,读者在感受的同时,必然也理解和接受了科学知识,甚至还会参悟到一些隐含的哲理。 我以写诗的感情来创作《种子旅行家》,用抒情的笔调来描写植物种子们梦幻般的聚合,令读者印象深刻。 在《小金丝猴寻母记》中,我将一些大自然的新鲜知识巧妙地糅进了金丝猴母子之爱和历尽艰险终于重逢的离合悲欢之中。 爱漂亮的小松树嫌弃自己的外衣太粗糙,分明是孩子普遍的心理,因而《小松树的梦》深刻地反映了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树皮的作用也就在故事的发展中不知不觉地为读者吸收。 本书多篇作品曾屡次被编入各种选本,有些曾被制作为有声读物,甚至译成英语传至境外。 借本书出版之机,向读者奉献我的一份心意:愿读者在求知的征途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获得丰硕之果。 嵇鸿 2011年3月 书评(媒体评论) 《雪孩子》于1979年摄制成电影,1980年获文化部大奖。知识童话《“没兴趣”游“无算术国”》于1980年获全国第二届儿童文学创作奖。 一篇好的知识童话具有构思巧、意境美、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语言优美等特点,而融于其中的自然科学知识随着童话的魅力悄悄地潜入读者的思想意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对读者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甚至终生的影响。 ——本书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