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描写了从汉灵帝到晋武帝之间共一百多年的历史,用宏阔有致的笔触勾画出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争雄、兴衰存亡的历史过程,是一部历史演义的典范。
许盘清、万波、尹小林主编的《三国演义(军事地图本上)》配的150幅左右历史、地理、军事地图,清楚地展现《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形势变化、事件发展过程,分为形势图、事件图、人物生平图等。可以很好的从地图的角度来解析三国的军事谋略与政权智慧,帮助读者阅读。本书中的部分地图包括:官渡之战;仓亭大战;曹操夺冀州;当阳长坂坡;赤壁之战;曹操进兵汉中;刘备败退白帝城;诸葛亮智平五路大军;诸葛亮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街亭大战;四出祁山;董亭之战;洮水之战;邓艾智败姜维;姜维大败邓艾;姜维兵败洮阳;钟会进汉中;邓艾进成都;晋军进建业等。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群雄逐鹿中原。经过一系列激烈的权术,计谋,武力、人心的争斗,最终如卧龙诸葛亮所说,形成了天下三分,三足鼎立的局势:东汉后裔刘备所建的蜀、江东霸主孙权所建的吴和些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所建的魏。然而争斗并没有停止,魏蜀吴三方仍在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企图消灭其他两方,统一天下。乱世出英雄,而英雄最终被浪花淘尽,是非成败转头空。只留下了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后人凭吊。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各怀心复事,都企图称王称霸……
许盘清、万波、尹小林主编的《三国演义(军事地图本上)》中的地图,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为基础地图,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参考《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历史著作,并与《纪要》相考证,同时汇总了许多专家与读者的意见。我们以文字结合地图的形式,形成了《三国演义——军事地图本》。
《三国演义(军事地图本上)》将《三国演义》中的多处战役、局势、变迁、地理、地势要点位置,配插相关的历史、地理、军事地图,全面展现《三国演义》中各战役地理位置、进军路线、布阵防御等详情细节。这样有助于读者更简洁明了地阅读《三国演义》,更好地了解三国和三国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我们相信本书一定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建宁二年四月望日,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官,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殿中。秋七月,有虹现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蚬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谓、段珪、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谓,以为内应。角与二弟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周,驰书报封谓。唐周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谓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偏,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西,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当,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佑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P1-3
每每翻开《三国演义》,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纵横捭阖的军事斗争的氛围中,“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赤壁之战”“空城计”……这些耳熟能详、精彩纷呈的三国故事历历在目,让我们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但是,这部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西晋统一全国这个特殊历史时期、将近二百年历史故事的《三国演义》,书中大量的山脉、河流、城镇名称,以及部队的行军路线、敌我双方对阵的区域,尤其是当时的地理位置与今天的对应关系等,时常令读者感到茫然。这让我们下定决心,把这里面的军事战争、重要地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活动轨迹等仔细梳理一遍,绘制成地图,与《三国演义》文字部分一一对应,以便帮助读者更好、更准确、更直观地阅读《三国演义》。
经过五年多时间的研究和制作,我们于2010年5月完成有关三国演义军事战争方面的地图,经挑选、编辑、加工和校正,最终于2011年7月,完成精心挑选的地图145幅。
那么《三国演义》既然是一部小说,为什么还要绘制该书的地图呢?这个问题不仅读者好奇,也引起了有关专家的疑问。为说明该问题,我们从地理和历史的角度谈一下《三国演义》。
……
四、关于本书
三国时期的地名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公元200年前后的几年,仅过几年,军阀们消亡一批,新诸侯又上台。战争几乎全发生这个时期,因此必须先建立每个地名的沿革,也就是先要将三国时期的所有地名变化收集起来,编制成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从东汉地图(140年地图)到三国时期地图(262年地图)再到西晋地图(281年地图),时间相差141年,把这141年间的所有地名变化反映到本书各个时期的地图中,其中的地名变化考证工作非常繁杂。我们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中这三个时期的地图为基础地图,结合我们的地名考证来编制本书中的地图。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现代版本中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本为最佳,我们以此为底本进行了校注,文字方面我们对全书进行了简化。统一了繁体字和异体字,校正了个别地名如“寿阳”改为“寿张”,同时校正了与作战进程明显不符的地理环境叙述,如第十三回“銮舆过新丰,至霸陵”,我们把它更正为“銮舆过霸陵,至新丰”。相似的情形还有很多处,本书对其中的校正均作了注释。本书的校注包含了文字校注1500多处和地图145幅,另有大幅“三国时期全图”和“三国大事件地图”附在书中,供读者参考。
本书中的地图,以《中国历史地图集》为基础地图,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参考《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历史著作,并与《纪要》相考证,同时汇总了许多专家与读者的意见。我们以文字结合地图的形式,形成了《三国演义——军事地图本》。
本书将《三国演义》中的多处战役、局势、变迁、地理、地势要点位置,配插相关的历史、地理、军事地图,全面展现《三国演义》中各战役地理位置、进军路线、布阵防御等详情细节。这样有助于读者更简洁明了地阅读《三国演义》,更好地了解三国和三国的政治与军事斗争,更深入地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和艺术。我们相信本书一定能给读者带来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三国人物,本书中还穿插了30个人物画像,放在注释栏目中,供读者参考。
尽管我们作了很大的努力,但限于水平,书中一定还有很多需要商榷的地方,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联系方式:dltusanguo@126.com 许盘清 万波 尹小林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