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震荡和横盘时,怎样投资才能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震荡市场投资策略》是畅销书《美元大崩溃》作者彼得·希夫力作。
投资策略重心应该永远放在理解长期趋势上。
比第一次经济崩溃甚至更具毁灭性的第二次经济崩溃即将到来。这次崩溃将是美元的大崩溃。
在世界范围内去杠杆化时出现的“离质量”美元的复苏是不太可能重现的。
短期复苏不会持续太久,这种所谓的增长只不过是在透支未来,一旦账单到期,必然会出现大规模衰退。
如果美元崩溃,美国经济也会随之而崩渍,它将会使股禁受到重挫,多数股票将会比美元贬值更厉害。其实际价值将是以其他货币或黄金所计的价值。
在危机过去之前,尽量规避美元。
经验丰富的华尔街预言家彼得·希夫在2008年预言,紧随股价下跌、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美元走弱而来的将是美国经济的持续萎缩,美股也将陷入长期熊市。在《震荡市场投资策略》中,被CNBC戏称为“毁灭博士”的他,再次睿智地分析目前的经济形势,认为更大的经济崩溃即将来临。在随之震荡的市场中,如何正确投资,以顺利渡过高度通胀、市场暴跌、利率高企以及货币贬值的经济阶段?如何保护自己的资产并创造财富?对于知道明天会更糟却不知该如何应对的投资者以及陷入新的经济与金融恐慌的人们来说,《震荡市场投资策略》适时提供了如何利用保守但突破常规的投资策略保护投资组合,乃至于在经济动荡时期,以及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中聪明获利。
第三章 警惕虚假预言
经济学家永远是被批评的目标。在本章伊始,一句古老的谚语突然闯进我的脑海:“当所有经济理论都失灵时,经济学家就派上用场了。”
这么说似乎有欠考虑,也有为经济学家辩护之嫌。无论经济学枯燥与否,重点是要认识到它不属于自然科学,如物理或数学。自然科学研究的是客观事实,能够准确地预测结果。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学中的事实受人们对事实的反应的影响,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也解释了为何经济学家有时候看起来谨小慎微。无论如何,对于那些认同主流经济学派如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而言,他们已经完全脱离了科学领域,充其量是在科幻领域里折腾。真正的经济学是一种目前被称为奥地利学派的边缘理论,只有黄金信徒和悲观论者才会研究它,比如在下。当然,就像我父亲曾经说过的,奥地利经济学就像中医一样,它是一门科学,无论被用在哪里,无论被谁使用,都会遵循相同的规律,起到相同的作用。
有那么一批普遍存在于金融、投资、政府以及企业中的专业人士,他们有选择性地采用经济学家提供的统计数据,将科学别有用心地转化为满足其私利的建议或预测。无论如何,我更愿意看到这些人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本章的目的就是告诉读者,各色专家团队是如何在经济和投资问题上引导舆论的。认清问题的来源,你就能知道该在哪里持怀疑态度,你也将拥有提出独立见解的实力。
让我们来看看主要“嫌犯”。
1号嫌犯:山姆大叔
美国政府,包括内阁、政府机构以及所谓独立的美联储,已经将蒙蔽公众当成家常便饭。
诚然,信心和良好的士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政府官员不应因为自己持有某种态度而受到批评。俗话说得好,所有婴儿都是可爱的。当然,毫无根据地制造恐慌和焦虑的官员也是不可容忍的。但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限度,一旦越过这个底线,就会适得其反。从个人层面来讲,公众有权知道真相,只有这样,才能理智地投票,理性地判断。
在我看来,美国政府已经越过了这条底线,请看下面的例子。
被歪曲的通货膨胀数据
在第二章里,我分析了美联储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印刷钞票来资助政府津贴计划、偿还债务、刺激虚假经济增长以及推进其他议程,并由此导致令人难以察觉的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
印刷钞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另_种获得钞票的途径是提高税率,但这样做势必会引起公众哗然,继而影响官员的仕途。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任何社会福利的减少都会引起选民不满,但是选民毕竟希望鱼和熊掌兼得,而在朝政客已经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方法。
美联储非常希望保持印刷钞票的秘密,这一愿望在2006年就初露端倪。多年以来政府一直在对外公布货币供应量数据,其中一类数据用于流通货币的同期比较。由于害怕学识丰富的分析师利用这些数据推算出通货膨胀,政府宣布将不再对外公布此类数据(即M3数据)。
前面提到过政府的蒙骗行为,在这里的表现就是只承认消费价格指数所反映的通货膨胀,拒绝承认其他任何通货膨胀的存在。消费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已经被精心设计过,因此当美国劳工部计算该指数时,恶性通货膨胀就会表现为相对可控的通货膨胀。
在我写书的现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总通货膨胀率是4%。将这一数字中能源与食品部分扣除,消除其波动性的影响,所得结果被称为核心通货膨胀数据。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一切还好。可怕的是接下来较低的核心通货膨胀率(现在只有2.2%)开始被大肆宣扬,误导公众相信通货膨胀不是问题。通货膨胀当然是个大问题。据估计,实际通货膨胀正在以每年8%~10%的速度降低美元的购买力。
我希望已让你深刻认识到,实际通货膨胀才是经济危机的根源。不过,为了对通货膨胀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加深理解,请看下面的例子。2008年5月23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报收12480点,与2007年10月12日的14093的高点相比下跌了11.4%,这让本以为道琼斯工业指数会冲破16000点的人们有些沮丧。但考虑到次贷危机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这并不是一个太坏的数字;与前一轮市场循环周期的高点2000年1月14日的11722点相比,这一指数还略有上升。2008年5月道琼斯工业指数报收12780点,在8年的时间里上涨了758点,约为6.5%。
但是,我一直在说的是票面价值。如果根据8%的年通货膨胀率(保守估计,实际通货膨胀率估计值为10%或更高)进行调整,那么自2000年起,8年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共下跌了4981点,跌幅约为42%。这是一笔巨额损失。由此可以想象华尔街一直鼓吹的美国国内股票将是什么样子。
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2007年10月的高点和2009年终的10428点之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3 665点,票面价值损失了26%。当然,这一时段包含了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第一季度这段时间,这正是雷曼兄弟公司破产(2008年9月)、重大打击接连发生以及所有市场失控的时间。经济衰退引发通货紧缩的同时刺激政策在制造通货膨胀,哪一方将会出局,人人都在拭目以待。2009年3月9日,道琼斯工业平局指数探底,报收于6 440点。
如果根据8%的年通货膨胀率(保守估计。实际通货膨胀率估计值为10%或更高)进行调整,那么自2000年起。8年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共下跌了4 981点。跌幅约为42%。这是一笔巨额损失。由此可以想象华尔街一直鼓吹的美国国内股票将是什么样子。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政府用以衡量经济增长与财富创造的指标。在我写书的现在,正在迈进2009年的我们听到许多故事:有人买不起汽油,无法外出找工作,房子被取消抵押品赎回权。但是不要担心:只要国内生产总值仍持续增长,我们就没有必要担心衰退。经济衰退的定义是连续两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
哪些因素促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呢?美国境内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交易都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似乎是在创造财富。纽约前州长艾略特·斯皮策那次他自己巴不得忘记的华盛顿之旅被曝光后,虽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至少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做了贡献。
2010年年初的飓风和洪水使美国中西部地区遭受了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但是财富损失了,国内生产总值中却没有扣除任何东西。相反,灾后的清理、重建以及医疗救助反而使国内生产总值有所上升。但显然,如果没有遭受灾难的破坏,没有浪费稀缺资源进行灾后重建,社会将会更好。
然后我们用从国外借来的钱购买进口电视和其他非生产性商品,这也增加了国内生产总值,被视为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但事实恰恰相反。
唯一减少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就是通货膨胀调整,当然,还是用政府自己的那一套调整方法。由于通货膨胀被低估,政府会不自觉地高估国内生产总值,从而造成经济的虚假增长。此外,在国内生产总值中,还包括快乐指数(将在下文生产力部分讨论)并充斥着各种错误。
必须认清事实真相,因为它是我们决策的基础。山姆大叔一直在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来证明这个虚弱不堪、过度膨胀的经济仍然强壮健康并在持续增长,因此美国人应该继续消费下去。
P33-38
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沧桑巨变。15世纪末的航海大发现使得世界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威尼斯这个曾经重要的地中海商路中心,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城市,就像伏尔泰后来观察到的那样,被遗弃在世界一角。
20世纪末苏联的解体以及印度次大陆闭关锁国政策与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是又一场巨变。忽然之间,30亿雄心勃勃的人加入到世界自由市场经济中来。这些世界经济新成员正在致力于将自身水平提升到西方国家水平。一言以蔽之,有超过30亿人怀着与19世纪美国拓荒者同样的梦想加入了自由世界。
与此同时,就像彼得·希夫在本书中一针见血指出的,美国的经济决策者们已经彻底迷失了方向。无怪乎近年来那些尝试了解周遭世界的美国民众陷入了新的经济与金融焦虑之中。造成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学术界及商界越来越晦涩难懂的解释。听过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2008年演讲的人对这种感受并不陌生。夸夸其谈之下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像我这样的经济研究者亦不知其所云。
结果就是大众倾向于以对待量子物理学的态度对待经济:晦涩难懂的概念超出了正常的可理解范畴。当美联储政策看似违反直觉时,谁能站出来指责他们?譬如现在,在我前文提到的30亿人涌进全球经济、导致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关头,联邦政府却执迷于通过人为调低利率解决经济与金融问题。
学术界热衷于将基础经济学和常识性投资技巧转变为金融科学,图书馆里难以破译的方程式不计其数。这些理论已经沦为政府领导人的挡箭牌,用以掩饰自身行为对经济造成的实际影响。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像彼得·希夫这样的人。他用引人入胜的常识性语言深入浅出地透析了过去几年的经济与金融趋势,不仅教会我们如何避免代价高昂的投资失误,还教给我们如何把握机遇,实现资本的保值与增值。
许多专家都将次贷发放者的贪婪与不负责任视为当前信贷市场混乱的根源,而彼得则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联邦政府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何以成为引发信贷危机、破坏美元价值、推动食品与能源价格惊人上涨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说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彼得·希夫具备常识并且直言不讳。他对联邦政府及其他决策者进行了鞭辟入里的讽刺与批评,阐明了当前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并教给我们如何找到保存资本的方法。希夫深知,一场巨变已经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平静之下酝酿,在这种变化里需要具备打破常规的思维和全新的投资策略。
我的建议是:听一场美联储主席的晦涩演讲,然后再来看这本常识性著作,届时你将会理解为何美国经济麻烦不断,是什么引发了金融危机,你能为将来作怎样的准备。你对自诩明智却愚蠢不堪的华盛顿与华尔街金融领袖的所有尊重将荡然无存。这是一部堪称经典的著作。
——麦嘉华,《股市荣枯及厄运报告》编辑
与其他华尔街专家相比,彼得·希夫对金融大环境的理解更为深刻。投资者无论经验深浅,都能从他的见解中受益,这使本书成为投资的必读书。
——吉姆·罗杰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