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人人都想背井离乡南下淘金的年代,美国顶级演讲大师鲁塞·康维尔历经50余年,演讲超过6000次,激励了整整两代美国人。他用质朴的语言和无数生动的案例,一次次告诉人们那条财富定律:钻石不在别处,就在你家后院。
很久以前,一位僧人告诉阿尔·哈菲德,高山上的白沙河流里埋藏着真正的钻石。哈菲德信以为真,不惜放弃自己的家园,动身前往未知的异域,想要寻找代表着巨大财富的钻石。他四处流浪,直至穷困潦倒地客死异乡,也没能寻见半缕宝石的光芒。而在那不久之后,有人在哈菲德家的花园里发现了璀璨的钻石。这就是人类最大的钻石矿——印戈尔康达钻石矿被发现的经过。
1870年,当时只有27岁的鲁塞·康维尔听到了这则传说。它在康维尔的心中唤起了一个伟大的信念,那就是:“众人渴求的钻石不在偏僻的山巅,也不在未知的海底;只要你善于发现,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由鲁塞·康维尔编著的《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是一本激励人心、充满理性的书,与那些追求迅速致富的书完全不同,它告诉我们,成功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如果能以高尚的行为去获得成功,我们对人类的贡献会远比穷困时所能做到的多。《钻石就在你家后院》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之路。
钻石在哪里?
1870年,我获得了一个沿着底格里斯河游览的机会。因为不熟悉当地情况,我在巴格达找了一位导游,让他带我游览波西里斯、尼尼微、巴比伦以及远至阿拉伯湾的亚述古国遗迹。导游对这一带的风物人文了如指掌,而且知道如何使游客满意。就像一位理发师在理发时为了分散你的注意力在你头上又抓又挠一样,他对我讲了很多故事。但他讲得太多,使我反感,以至于最后他一开口,我就显得不耐烦,心不在焉地看着别处。
那天傍晚时分,他突然摘下头上的土耳其小帽,当空挥舞,显然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我有些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他逮住机会,对我说:“我现在要讲的这个故事,从来只讲给我最亲密的朋友听!”我无奈地笑了笑,只好把自己当做他最亲密的朋友,倾听他的故事。直到现在,我一直为自己当初愿意倾听他讲述这个故事庆幸不已。
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十分富有的波斯人,名叫阿尔·哈菲德。他住在距离印度河不远的地方,拥有大片的兰花花园和稻谷良田,并且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有一天,一位年老的僧人前来拜访他,偶然和他谈起了一套创世理论。
那个僧人说,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一开始只是一团雾气。有一天,上帝把他的手指伸人这团雾中,然后缓缓转动,并逐渐加速,结果那团大雾旋转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在宇宙中滚动;之后上帝又凝结了所有的热气,降下倾盆大雨,冷却了滚热的地表;接着内部火焰冲破地壳,由此形成了我们赖以为生的这个世界的山脉河流;内部熔岩冲出地壳后迅速冷却,冷却最快的变成了花岗岩石。冷却较慢的变成了白银。再慢一点的,变成了黄金。在黄金之后,才出现钻石。僧人说:“事实上,每一颗钻石是由阳光凝结而成的。”
僧人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因为我们都知道,每颗钻石都会发出如太阳般耀眼的光芒。
接着,这位僧人又说:“钻石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矿物;女人则是上帝所创造的最后的也是最好的动物——这就是为什么钻石与女人之间彼此喜爱并且相得益彰的缘由。”
僧人告诉阿尔·哈菲德,如果他拥有很多的钻石,他就可以买下整个国家的土地;要是他拥有一座钻石矿场,他就可以因为这笔财富而把自己的孩子送上王位。
那天晚上上床时,因为听了这些有关钻石和钻石价值的说法,阿尔·哈菲德变成了一个“穷人”。当然不是因为他失去了自己的家畜财产,而是因为他开始变得不满足,觉得自己很贫穷。他不停地幻想着一座闪闪发光的钻石矿场。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天刚亮就跑去找那位僧人。
哈菲德把这位僧人从睡梦中摇醒,对他说:“请你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钻石?” “钻石?你要钻石干什么?”
“我要拥有最大的财富!”阿尔·哈菲德说。
僧人明白了,随口说:“只要你能在高山上找到一条流淌在自沙之上的河流,就可以在白沙中发现钻石。”
“真有这样一条河流吗?”P3-5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是一本激励人心、充满理性的书,与那些追求迅速致富的书完全不同,它告诉我们,成功是一种高尚的追求,如果能以高尚的行为去获得成功,我们对人类的贡献会远比穷困时所能做到的多。
——天普大学为作者所撰的墓志铭
康维尔是一个白手起家、毕生致力于公益事业的人,他向无数人敞开了机会的大门。他告诉人们:“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有可能实现!”在这篇演讲中,你将找到“钻石之地”的方向。
——美国散文家、演说家 艾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