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银惠主编的《煤化学(第2版)》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编写的,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全书共分7章和实训部分,介绍了我国的能源和煤炭利用情况,系统阐述了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煤的一般性质,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的结构,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的综合利用等内容,着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煤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
作者 | 朱银惠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朱银惠主编的《煤化学(第2版)》是根据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编写的,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全书共分7章和实训部分,介绍了我国的能源和煤炭利用情况,系统阐述了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煤的一般性质,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的结构,煤的工艺性质,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的综合利用等内容,着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实用性和基础性。 内容推荐 编者朱银惠与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一起,在行业专家指导以及对毕业生工作岗位认真调研的基础上,跟踪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参照煤化工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根据煤化工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岗位群的技能要求编写《煤化学(第2版)》。本书系统地叙述了煤的特征和生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煤的有机质的结构、工艺性质、分类及煤质评价、煤的综合利用等内容,并增加了煤质化验和实训部分,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煤化学(第2版)》可作为高职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专业的教学、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教材,也可作为从事能源、燃气、煤化工、煤炭综合利用等有关生产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绪论1 一、中国的能源概况及煤炭资源1 二、中国煤炭的综合利用情况4 三、煤利用存在的环境问题5 四、煤化学的发展6 五、煤化学的内容、特点及研究方法7 第一章 煤的外表特征和生成9 第一节 煤的种类和外表特征9 一、煤的成因类型9 二、腐殖煤的外表特征10 第二节 煤的生成11 一、成煤的原始物质11 二、成煤过程17 复习思考题21 第二章 煤的一般性质22 第一节 煤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22 一、煤岩学的概念22 二、煤的宏观特征22 三、煤的微观特征24 四、煤岩学的应用35 第二节 煤的物理性质38 一、煤的颜色和光泽38 二、煤的断口和裂隙39 三、煤的密度40 四、煤的机械性质42 五、煤的热性质44 六、煤的电性质与磁性质45 七、煤的光学性质46 第三节 煤的固态胶体性质47 一、煤的润湿性及润湿热47 二、煤的表面积48 三、孔隙度和孔径分布49 第四节 煤的化学性质50 一、煤的氧化50 二、煤的加氢52 三、煤的氯化53 四、煤的磺化54 复习思考题55 第三章 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57 第一节 煤样的采集57 一、采样基础知识57 二、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58 三、生产煤样采取方法64 四、煤层煤样采取方法65 第二节 煤样的制备68 一、煤样制备的程序68 二、煤样的浮选72 三、煤样的制备73 第三节 煤质分析试验中常用基准和结果报告76 一、煤炭分析试验的常用基准76 二、煤炭分析试验的项目符号77 三、煤炭分析试验的结果报告77 四、煤炭分析试验方法精密度79 第四节 煤的工业分析79 一、煤中的水分79 二、煤中的灰分87 三、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93 第五节 煤的元素分析97 一、煤的元素组成97 二、煤中碳和氢的测定99 三、煤中氮的测定101 四、煤中全硫的测定102 五、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107 六、煤中磷的测定110 第六节 煤的发热量111 一、煤发热量的测定112 二、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的发热量116 三、煤的发热量与煤质的关系117 四、煤的发热量等级118 第七节 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118 一、常用基准的物理意义和相互关系118 二、分析结果的基准换算119 复习思考题122 第四章 煤的有机质的结构125 第一节 煤结构单元核心部分的结构125 一、煤的基本结构单元125 二、煤的结构参数125 第二节 煤结构单元外围部分的结构127 一、含氧官能团127 二、烷基侧链128 三、桥键129 第三节 煤的结构模型129 一、煤的化学结构模型129 二、煤的物理结构模型130 第四节 煤的分子结构的概念131 复习思考题132 第五章 煤的工艺性质133 第一节 煤的热解133 一、热解过程133 二、热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134 三、影响煤热解的因素137 第二节 煤的黏结和成焦机理139 一、胶质体的来源和性质139 二、煤的黏结成焦机理141 第三节 煤的黏结性(结焦性)指标142 一、胶质层指数143 二、奥亚膨胀度146 三、基氏流动度147 四、罗加指数148 五、黏结指数150 六、坩埚膨胀序数151 七、葛金指数152 第四节 煤的其他工艺性质152 一、煤的反应性152 二、煤的结渣性153 三、煤的燃点154 四、煤的可选性155 复习思考题160 第六章 煤的分类及煤质评价162 第一节 煤的分类指标162 一、反映煤化程度的指标163 二、反映煤黏结性、结焦性的指标163 第二节 中国煤分类163 一、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2009)163 二、中国煤炭分类体系表163 三、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2009)使用举例166 四、中国煤炭编码系统167 第三节 国际煤分类170 一、术语及其定义170 二、分类170 三、分类举例172 第四节 各种煤的特性及用途172 第五节 炼焦煤种和配煤原理174 一、炼焦煤种174 二、配煤原理175 第六节 煤质评价176 一、煤质评价的阶段与任务176 二、煤质评价的内容177 三、煤质评价方法178 四、煤质评价举例178 复习思考题180 第七章 煤炭的综合利用181 第一节 煤的气化181 一、煤炭气化的意义181 二、煤的气化方法与煤气的种类181 三、煤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182 四、煤气化工艺183 五、我国煤气化技术进展186 第二节 煤的液化187 一、煤炭液化的意义187 二、煤炭液化的方法及对煤质的要求187 三、煤液化的基本原理188 四、加氢催化剂189 五、煤液化工艺189 第三节 煤的燃烧191 一、煤燃烧的基本原理191 二、燃料用煤对煤质的要求192 复习思考题194 煤质分析与实训部分195 实验一 一般分析试验煤样水分的测定195 实验二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197 实验三 煤灰分产率的测定198 实验四 煤挥发分产率的测定201 实验五 煤中碳和氢的含量测定203 实验六 煤中全硫含量的测定208 实验七 煤的发热量测定211 实验八 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219 实验九 烟煤黏结指数的测定226 实验十 烟煤的奥亚膨胀度测定228 附录232 参考文献23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