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奥瑟罗(英汉对照英汉详注)/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英)莎士比亚
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充满了史诗般的戏剧冲突。它讲述一个坚强、高贵又天真的英雄,不惧任何反对,与心爱的女子结为夫妻,但又不幸被嫉妒腐蚀心灵,亲手毁灭了自己的幸福,彻底陷于疯狂的故事。

本书是《奥瑟罗》的英汉对照+英汉详注版本。

内容推荐

莎士比亚的《奥瑟罗》讲述了骁勇善战的摩尔人奥瑟罗是威尼斯的英雄,因此,他也赢得了贵族少女苔丝德梦娜的爱。然而,他们苦苦争取来的婚姻却经不起小人的破坏。奥瑟罗因听信谗言而萌生妒意,又因嫉妒迷失了本性,最终亲手杀死了纯洁的妻子,自己也在万千悔恨中告别人世。“四大悲剧”之一的《奥瑟罗》,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关于“嫉妒”的故事了。它就像一首诗,叫人一咏三叹。

目录

总序

《奥瑟罗》导读

OTHELLO正文(英汉对照+英汉详注)

附录:《奥瑟罗》主要中文资料索引

试读章节

洛特力戈及伊雅各上。

洛 嘿!别对我说,伊雅各;我把我的钱袋交给你支配,让你随意花用,你却做了他们的同谋,这太不够朋友啦。

伊 他妈的!你总不肯听我说下去。要是我做梦会想到这种事情,你不要把我当作一个人。

洛 你告诉我你一向对他怀恨的。

伊 要是我不恨他,你从此别理我。这城里的三个当道要人亲自向他打招呼,举荐我做他的副将;凭良心说,我知道我自己的价值,难道我就做不得一个副将?可是他眼睛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对于他们的要求,都用一套充满了战争术语的空话回绝了;因为,他说,“我已经选定我的将佐了。”他选中的是个什么人呢?哼,一个算学大家,一个叫做迈克尔·凯西奥的佛罗伦萨人,一个几乎因为娶了娇妻而误了终身的家伙;他从来不曾在战场上领过一队兵,对于布阵作战的知识,简直比不上一个老守空闺的女人知道得更多;即使懂得一些书本上的理论,哪些身穿宽袍的元老大人们讲起来也会比他更头头是道,只有空谈,毫无实际,这就是他的全部的军人资格。可是,老兄,他居然得到了任命!我在罗得岛、塞浦路斯以及其他基督徒和异教徒的国土之上,立过多少的军功,都是他亲眼看见的,现在却必须低首下心,受一个市侩的指挥。这位掌柜居然做起他的副将来,而我呢——上帝恕我这样说——却只在这位黑将军的麾下充一名旗官。

洛 天哪,我宁愿做他的刽子手。

伊 这也是没有办法呀。说来真叫人恼恨,军队里的升迁可以全然不管古来的定法,按照各人的阶级依次递补,只要谁会钻营,能够得到上官的欢心,就可以越级升迁。现在,老兄,请你替我评一评,我究竟为了什么理由要跟这摩尔人要好。

洛 假如是我,我就不愿跟随他。

伊 啊,老兄,你放心吧;我之所以跟随他,不过是要利用他达到我自己的目的。我们不能每个人都是主人,每个主人也不是都有忠心的仆人。有一班天生的奴才,他们卑躬屈节,拼命讨主人的好,甘心受主人的鞭策,像一头驴子似的,为了一点粮草而出卖他们的一生,等到年纪老了,主人就把他们撵走;这种老实的奴才是应该抽一顿鞭子的。还有一种人,他们表面上尽管装出一副鞠躬如也的样子,骨子里却是为他们自己打算;看上去好像替主人做事,实际却在靠着主人发展自己的势力;这种人还有几分头脑,我自己就属于这一类。因为,老兄,正像你是洛特力戈,不是别人一样,我要是做了那摩尔人,我就不会是伊雅各。虽说跟随他,其实还是跟随自己。上天是我的公证人,我这样对他赔着小心,既不是为了感情,又不是为了义务,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装出这一副假脸。要是我表面上的行动,果然出于内心的自然流露,那么不久我就要掬出我的心来,让乌鸦们乱啄了。世人所知道的我,并不是实在的我。

洛 要是那厚嘴唇的家伙也有这么一手,那他干什么都会顺利哩!

伊 叫出她的父亲来;不要放过他,打断他的兴致,在各处街道上宣布他的罪恶,激怒她的亲族。让他虽然住在气候宜人的地方,也免不了受蚊蝇的滋扰,虽然享受着盛大的欢乐,也免不了受烦恼的缠绕。

洛 这儿就是她父亲的家里;我要高声叫喊。

伊 很好,你嚷起来吧,就像在一座人口众多的城里,因为晚问失慎而起火的时候,人们用那种惊骇惶恐的声音呼喊一样。

洛 喂,喂,勃拉班旭!勃拉班旭先生,喂!

伊 醒来!喂,喂!勃拉班旭!捉贼!捉贼!捉贼!留心你的屋子,你的女儿和你的钱袋!捉贼!捉贼!勃拉班旭自上方窗口上。

勃 大惊小怪地叫什么呀?出了什么事?

洛 先生,您家里的人没有缺少吗?

伊 您的门都锁上了吗?

勃 咦,你们为什么这样问我?

伊 哼!先生,有人偷了您的东西去啦,还不赶快披上您的袍子!您的心碎了,您的灵魂已经丢掉半个;就在这时候,就在这一刻功夫,一头老黑羊跟您的小白母羊配上啦。起来、起来!打钟惊醒那些鼾睡的市民,否则魔鬼要让您抱孙子啦。喂,起来!

勃 什么!你发疯了吗?

洛 老先生,您听得出我的声音吗?

勃 我听不出;你是谁?

洛 我的名字是洛特力戈。

勃 讨厌!我叫你不要在我的门前走动;我已经老老实实、明明白白对你说,我的女儿是不能嫁给你的;现在你吃饱了饭,喝醉了酒,疯疯癫癫,不怀好意,又来扰乱我的安静了。

洛 先生,先生,先生!

勃 可是你必须明白,我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要是你惹我发火,凭着我的地位,只要略微拿出一点力量来,你就要叫苦不迭了。

洛 好先生,不要生气。

勃 说什么有贼没有贼?这儿是威尼斯;我的屋子不是一座独家的田庄。

洛 最尊严的勃拉班旭,我是一片诚心来通知您。

勃 嘿!先生,您也是那种因为魔鬼叫他敬奉上帝,而把上帝丢在一旁的人。您把我们当作了坏人,所以把我们的好心看成了恶意,宁愿让您的女儿给一头黑马骑了,替您生下一些马子、马孙,攀一些马亲、马眷。

勃 你是个什么混账东西,敢这样胡说八道?

伊 先生,我是一个特意来告诉您一个消息的人,您的令嫒现在正在跟那摩尔人干那件禽兽一样的勾当哩。

勃 你是个混蛋!

伊 你是一位——元老呢。

勃 你留点儿神吧;洛特力戈,我认识你。

洛 先生,我愿意负一切责任;可是请您允许我说一句话。要是令嫒因为得到您的明智的同意,所以才会在这样更深人静的午夜,让一个公爵的奴才,一个下贱的船夫,把她载到一个贪淫的摩尔人的粗野的怀抱里——要是您对于这件事情不但知道,而且默许——照我看来,您至少已经给她一部分的同意——那么我们的确太放肆,太冒昧了;可是假如您果真不知道这件事,那么从礼貌上说起来,您也不应该对我们恶声相向。难道我会这样一点不懂规矩,敢来戏侮像您这样一位年尊的长者吗?我再说一句,要是令嫒没有得到您的许可,就把她的责任、美貌、智慧和财产,全部委弃在一个到处为家、漂泊流浪的异邦人的身上,那么她的确已经干下了一件重大的逆行了。您可以立刻去调查一个明白,要是她好好地在她的房间里或是在您的屋子里,那么是我欺骗了您,您可以按照国法惩办我。  P5-13

序言

天下书汗牛充栋。一个人穷毕生的精力发愤为学。最多不过学富五车。因此要善于择书而读。要读好书,攻名著。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大戏剧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作品就是经典名著,值得精读。马克思在青少年时代就喜欢阅读莎剧。能背诵许多台词。学以致用。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沃里克郡艾汶河畔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大约七岁起在当地的文法学校念书。十几岁时因家庭破产而辍学,帮助父亲做生意。工作余暇,读了不少文学精品。他经常观看巡回剧团的演出。养成了对戏剧的爱好。据说他曾在乡间任教,当过家庭教师、屠宰店学徒、海员,也当过兵,还在律师事务所供过职,接触了各阶层的人。熟悉社会生活。大约在二十三岁时(1587年)。他离开家乡去伦敦谋生。到伦敦后,据考证。他先在剧院门口为看戏的绅士看管马匹,接着在剧院里打杂,为演员提词,还演过配角。后来编写剧本,成了名剧作家。

莎士比亚在创作期间用素体诗(blank verse)写了三十七部诗剧(他和弗莱彻合作编写的《两个高贵的亲戚》除外),还写了两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在剧坛和诗坛统领风骚。他塑造了从帝王将相到下层人民群众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逐步取代封建贵族的统治地位的历史进程和五光十色的社会背景,反映了人类经受的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的实质。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与和谐理想。他的同事、好友、诗人、剧作家班·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恩格斯特别赞赏他的“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并要人们更多地注意他“在戏剧发展史上的意义”。

莎士比亚既属于英国,也属于全世界:既属于文艺复兴时期,也属于千秋万代。他的创作及其思想与时间共存,无远弗届。从他逝世后近四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争当弘扬莎学的“使人”,翻译、诠释其作品,探究、阐明其作品中所蕴含的义理。分析、评述其作品对世道人心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由于有了使人,异代异域的莎士比亚和现代人越来越亲近了。

江山代有使人出。从二十世纪初到今天一百一十多年间,中国境内出了五代莎学使人,他们在莎士比亚和广大的中国读者之间起着沟通作用。

第一代使人是莎剧故事的编译者。1903年上海达文社开风气之先,用文言文翻译出版了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他的姊姊玛丽·兰姆合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中的十则故事,书名标作《解外奇谭》。第二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林纾和魏易用文言文合译的上述著作的全译本(共二十则故事),书名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这部译作以其“雅驯隽畅”的文风豁人心目,流传很广,对当时的文人学子包括童年时代的郭沫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十年后,在北大任教的朗巴特(Frank Alanson Lombard)教授注释了《莎士乐府原本威城商人》(1923),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用英语解析词义和场景特色,评说时代背景和人物形象,便于英文水平较高的大学生通过原文注释读懂原著。可以认为,朗巴特教授是我国境内第二代莎学使人。

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我国有众多的学者翻译了莎士比亚作品(包括剧本、十四行诗)和莎剧故事,还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莎学评著。第三代使人可谓“极半世纪之盛”。田汉在1921年从日文转译了悲剧《哈孟雷特》,这是首次用白话文移译的完整的莎剧(不同于文明戏时期据《吟边燕语》改编的幕表剧)。此后相继出版了其他莎剧中译本(散文译本)。最有影响的是朱生豪译的31部莎剧和梁实秋译的莎剧全集。前者的文笔优美流畅。素为国内莎学界和翻译界所推崇:后者的译文忠实严谨,并附有详尽的注释。还有孙大雨、卞之琳和方平等人的诗体译本,有美皆备。

第四代使人当推《莎士比亚注释丛书》的编者。商务印书馆从1984年起出版了裘克安主编的注释丛书,已出18种。书中主要用英文释义,辅以中文解说,扼要钩玄,尽发莎剧义蕴。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莎氏辞典的编纂蔚然成风。第五代使人以崭新的面貌“异军突起”。从1990年起出版了五部各具特色的《莎士比亚辞典》。

以上作了大致的回顾。回顾是为了前瞻。湖北教育出版社于世纪之交审时度势。多方论证,认定编辑一套集莎剧原文、译文、注释于一体的新丛书的重任,落在第六代使人的肩上。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决定出版《莎士比亚经典名著译注丛书》。推出莎氏最著名的悲喜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十四行诗集共十种。本丛书借重莎士比亚原著和朱生豪译文,博采中外各注家之长,将不辱使命,在中华莎学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既有助于莎氏作品的普及,又有助于读者鉴赏水平的提高。并借鉴莎剧,繁荣我国的戏剧创作,做到古为今用,外为中用,使这套丛书真正成为雅俗共赏、开卷有益的读物。大学生、研究生、莎剧爱好者、文艺工作者、文学翻译工作者、大中学英语教师和研究人员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基于不同的要求,从丛书中得到他们期望得到的“食粮”;中学生和同等程度的英语自学者,将原文和译文对照阅读。并依靠注释。析疑辨义,含英咀华,定能升堂入室,深入理解和赏析莎士比亚原著辞旨的精髓,并怡情于原著所体现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豁然开朗。

在编书过程中。我们参阅了1946西风版、1957牛津版、1973新哈丁·克雷格版、1974河畔版和1984新企鹅版等莎剧原文本,对各种异文和某些文句的不同的排列顺序作了校正和界定。以《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牛津版第一幕第四场原68—70行谈春梦婆的车子(chariot),现依河畔版改排在60、61行谈车辐(waggon-spokes)和车篷(cover)之前,这样从整体谈到局部,顺理成章:又如。牛津版第二幕前面有一段Prologue,与第一幕前的开场诗(即总引)平起平坐,似不合章去,因此亦照河畔版把这一段话移到第二幕后面。删去Prologue的字样,只以“副末上念”(EnterChorus)标目。在校勘异文中。我们看到,牛津版远远胜过河畔版。如I.i.26行“I will be cruel with the maids.”(我要对他们的女人不留情面),同一场217行“…in strong proofofchastity well arm’d./From love’s weak childish bow she lives unharm’d.”(不让爱情稚弱的弓矢损害她的坚不可破的贞操。)以及I.ii.29行“Among fresh female buds”(在蓓蕾一样娇艳的女郎丛里)中的cruel,unharm’d和female。不能用河畔版的civil,uncharm’d和fennel来分别加以替代。上下文是最好的评判者。

对待新老版本的异文。我们的取舍一概以上下文的意义为依据,不轻信“凡是新的都是好的”,不当“凡是派”或空头“维新派”。例如在《哈姆雷特》第一幕第一场中,霍拉旭谈到老哈姆雷特生前和敌人谈判的情景。一些新版本上都是这样写的:“lie smote the sledded Polacks on the ice.”(他把那些乘雪橇的波兰人击倒在冰上。)这里的“the sledded Polacks”在第一、第二版四开本和对开本里都作“sleaded poUax'’(=his leaded poleaxe),整句意思是“他用沉重的长柄斧敲击冰块”。据上文,上文说的是在谈判当中:据常情,在谈判当中不会也不应发动突然袭击。“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何况是两国的国王进行面对面的谈判!而且莎士比亚是把老哈姆雷特作为一位理想的国王来描绘的,不会让他搞小动作。但在冰上谈判时。盛怒之下用斧头敲击冰块则是完全可能的,以这种动作表现激动情绪是合乎情理的。

本丛书使用朱生豪译文(据《莎士比亚戏剧全集》,1954年作家出版社版),对个别错字作了必要的校勘:对原译者遗漏未译或有意删节的文句。作了补译。如Hamlet和Macbeth,选用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地名则以世界地图册上的译名为准,如Verona—维罗纳,Tripolis—的黎波里,Crete—克里特。Genoa—热那亚等:神话中个别人物名则沿用《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小辞典》中的译名。如Jason一伊阿宋。

注释主要用中文。举凡社会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传统、神话典故、版本异文、双关隐语、词的深层含义等,都作了简明扼要的阐释。为了兼顾普及和提高,在以中文释义为主的原则下,有时用英中双解,有时用英文反复解释。“一唱三叹”,以加深理解,帮助读者提高英文水平。

有些词语,英美注家往往在释义后打一个问号(?)表示存疑。本丛书编者不揣愚陋,提出了自己的浅见。如对《罗密欧与朱丽叶》I.V.98.行中的the gentle sin加了这样一个注:温存的罪过。罗密欧觉得他的粗手握着朱丽叶的纤纤玉手是“粗野的触摸”(rou曲touch),是一种罪过,但这种罪过是由温存的爱促成的,所以说是“温存的罪过”。他将以“轻柔的吻”(a tendel kiss)来抚慰“粗野的触摸”。河畔版加注,把the gentle sin解作“gentlemen向女人求爱时必犯的错过”,恐怕是出于附会吧。

《麦克白》门房一场(Ⅱ.iii.4—5)有一句话:“Here’s a farmer that hanged himself on the expectation Of plenty.”也颇值得推敲。朱生豪的译文是:“一定是什么乡下人,因为久盼丰收而自缢身死。”人民文学出版社校订本改为:“一定是个囤积粮食的富农。眼看碰上了丰收的年头,就此上了吊。”英美一些版本都加了这样的注解:有农夫囤积粮食,等待高价出售,而1606年粮食丰收,谷价暴跌。故农夫自杀身亡。显然。校订本是根据上述注解改译的。这里硬把门房的一句不牵涉任何典故的话同1606年丰收的史实联在一起,可能失于牵强。“笺家穿凿苦求奇”,莎学中的某些考证和我国红学中的“索隐”不无类似之处。因此,本丛书编者在“盼丰收”的注释中先引用英美版本的释文。接着作了如下补充:“但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执著于从字面上诠释:‘农夫在企盼丰收中上了吊’,即未能捱过荒年,做了吊死鬼兼饿死鬼。”

本丛书编者在校注中参考了西风版、新哈丁·克雷格版、河畔版、新企鹅版和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等书的注释,裘克安主编《莎士比亚注释丛书》及吕荧译《仲夏夜之梦》所附的注解:还参考了梁实秋译文、人民文学出版社校订本、曹未风、曹禺、卞之琳、方平的莎剧译本及其他学者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关于莎剧翻译的论文。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迫。资料有限。本丛书在考证、校勘、注疏各方面都存在不足或不妥之处。希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改进。

阮珅

于武昌珞珈山萤斋

书评(媒体评论)

当我读到莎士比亚的第一页时,我的一生就都属于他了!当我首次读完他的一部作品,我觉得我好像原来是一个先天的盲人,这时一瞬间有一只神奇的手赋予了我双目的视力。我很清楚地体会到我的生活被无限地扩大了,莎士比亚对人性已经从一切方向上、在一切深度和高度上,都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后起的作家来说,基本上再无可做的事了。只要认真欣赏莎士比亚所描述的这些,意识到这些不可测、不可及的美善的存在,谁还有胆量提笔写作呢?

——歌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