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命始于何时?我们最古老的祖先究竟是谁?远古时代的生物是怎样变迁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何在世界上发扬光大的?古罗马如何从一个弹丸小城成长为一个超级帝国?我们的历史有哪些血腥和战争?……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这些答案,并为寻求这些答案付出种种努力。关于这些问题,难道你不想一探究竟?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想知道人类在慢慢的道路中经历了哪些坎坷与磨难,那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编著的这本《世界简史》将会给大家想要的答案,本书以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简明的叙述,清晰地呈现出世界历史的璀璨文化和辉煌成就,让读者们全方位地感受到恢宏而博大的人类历史和文明进程。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世界简史》是通俗世界史的扛鼎之作。
《世界简史》共有六十七章,从空间中的世界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无不渗露出宇宙之旷达、生命之奇特、以及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作者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抛弃了堆积枯燥的文学史料,以一种欢快的笔调,豁达的自然观,讲述了人类成长史上所经历的磨难与成功,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第一章 空间中的地球
第二章 时间中的地球
第三章 生物的产生
第四章 最初的鱼类
第五章 沼泽时期
第六章 早期的爬行动物
第七章 原始鸟类和哺乳动物
第八章 哺乳动物的发展期
第九章 猿人、类人猿、亚人
第十章 罗德西亚人、尼安德特人
第十一章 真正人类的产生
第十二章 早期人类的思想
第十三章 农耕时代
第十四章 新石器文化
第十五章 苏美尔与古埃及文明,文字的出现
第十六章 游牧民族的出现
第十七章 最初的船舶和海员
第十八章 走进埃及、巴比伦和亚述
第十九章 雅利安人的原始生活
第二十章 巴比伦帝国的衰退期与大流士一世帝国
第二十一章 早期的犹太人
第二十二章 犹太的教士与先知
第二十三章 希腊文明
第二十四章 希波战争
第二十五章 繁荣昌盛的希腊帝国
第二十六章 亚历山大统治下的帝国
第二十七章 亚历山大城的科学
第二十八章 佛祖乔达摩
第二十九章 佛教与阿育王
第三十章 中国的两位伟大导师
第三十一章 罗马帝国拉开历史的序幕
第三十二章 罗马帝国和迦太基
第三十三章 崛起的罗马帝国
第三十四章 罗马和中国
第三十五章 罗马早期的平民生活
第三十六章 神圣罗马帝国的宗教
第三十七章 耶稣与基督教
第三十八章 基督教的发展
第三十九章 蛮族的入侵,罗马帝国的东、西瓦解
第四十章 匈奴人,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第四十一章 萨桑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发展
第四十二章 中国的隋唐时代
第四十三章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第四十四章 阿拉伯的文明
第四十五章 拉丁语基督教的发展
第四十六章 十字军东征与教皇
第四十七章 王侯进行的反抗,教会的分裂
第四十八章 蒙古人的兴起和武力
第四十九章 欧洲人的理性复苏
第五十章 拉丁教会进行改革
第五十一章 皇帝查理五世的一生
第五十二章 君主、议会、共和国政体在欧洲实验的时代
第五十三章 欧洲新帝国的扩张
第五十四章 美国独立战争
第五十五章 法国革命战争、君主制的复辟
第五十六章 欧洲不稳定的和平
第五十七章 科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五十八章 工业革命
第五十九章 现代政治与社会思想的进程
第六十章 美国势力的不断增大
第六十一章 德国的复苏与对欧洲的控制
第六十二章 轮船、铁路时代的新海外帝国
第六十三章 欧洲人掠夺亚洲,日本的复兴
第六十四章 大英帝国统治下的和平
第六十五章 欧洲的军备阶段与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六十六章 俄国的十月革命
第六十七章 全世界进行重建政治经济秩序
附录:世界大事年表
第六章 早期的爬行动物
继生物繁盛的石炭纪年代后,地球上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干旱的严冬的年代。岩石记录在这一时期是这样记载的:虽然沙石之类的沉积物很厚,而生物化石却很少。地球上温度变化无常,还有过多次冰河的严寒时期。曾经的沼泽植物在大地上繁茂地生长,如今也消失不见了,新的沉积层把它们压在了下面,便开始了一个新的过程——压缩和造矿的过程,正是这一过程为我们提供了今天的大多数煤矿。
生物也是在这个剧烈变化的时期,在恶劣的环境下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获得了宝贵经验。当地球再次回暖变得湿润的时候,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物种。我们在岩石记录中,发现了卵生脊椎动物的遗迹,它们在孵化完成以前就几乎发育成熟了,一生下来,就能存活在空气中,这与必须先生活在水中的蝌蚪是不一样的。此时,腮裂成了胚胎发育的一个过程,它们的鳃完全消失不见了。
这些新型生物不需要经过蝌蚪期,被人们称之为爬行类动物。。这时,能结种子的树木也在大地上得到发展的机会,它们可以独立地传播种子,不用依赖沼泽和湖泊了。这个时期虽然还没有出现开花类的植物,也没出现草类,但类似棕榈的苏铁类以及热带松柏类植物,已经在陆地上出现了。蕨类植物品种繁多,昆虫的种类也颇为丰富。那时已经有甲虫出现了,但蜜蜂和蝴蝶还没出现。不管怎样,在这遥遥无期的严寒的艰苦年代里,新的陆地植物的基本种类已经渐渐地萌芽了。只要条件成熟,它们就会迅速地繁衍起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球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之后,终于进入了一个平稳的缓和期。地球轨迹的变化、地轴角度和轨道的变化以及地壳的频繁运动,这一切因素所产生的共同作用,在地球上造就了一段漫长、气候温暖的时期。人们推测出这一时期大约持续了2亿年之久,称这一时期为“中生代”,与前面讲到的更为古老的“古生代”和“原生代”(共14亿年)区别开来,也同样区别于其后延续至今的“新生代”。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因为早期的爬行动物,种类和数量极为繁盛,超出我们的想象。大约距今约8000万年,“中生代”结束。
相对而言,如今地球上的爬行动物少了很多,而且分布的区域也极为有限。但是,与那些在石炭纪时代主宰一时的两栖动物的残存后代比起来,它们的种类还是很多。如今地球上还生存一些原始的物种,它们都无法忍受严寒的考验,需要常年温暖的气候,如海龟、美洲鳄、蜥蜴、鳄鱼、蛇和鳖等。“中生代”中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有这一共同的局限性。它们不能忍受严寒霜冻,它们是在温暖的植物丛林中生活的温室动物。可是,真正干燥的陆地动物植物群已经出现了,与以往地球上生物的全盛期的沼泽动植物比起来,两者问有很大的差别。
像大乌龟、大海龟、巨鳄以及众多的蜥蜴和蛇等,它们在当时都是盛极一时,除了这些我们熟悉的爬行动物以外,还有很多已经灭绝的大批奇异种类,比如种类繁盛的恐龙。当时,有很多植物种类已经扩展到了低平地带,如蕨类、芦苇等,还有很多食草的爬行动物,这些食草爬行动物以这些繁茂的植被为食,它们在“中生代”达到顶峰期的时候都长成了庞然大物,甚至有的大型的动物都能与鲸鱼相提并论,其躯干的大小超过了以往任何陆地动物。其中有一种恐龙叫做梁龙,它的口鼻到尾部的长度达到84英尺,而还有一种比它还要大,它的大小足足有100英尺,这就是巨龙。还有一群体型相当的食肉恐龙以这些巨兽为食,例如霸王龙,很多书上都将其记载成空前绝后的凶残而可怕的爬行动物。
在“中生代”时期,这些爬行动物在树林中追逐或觅食时,有一种现在已经灭绝的恐龙,它们伸展开蝙蝠状前肢,不仅捕捉昆虫,还追杀残食自己的同类。起初它们只是跳跃和降落,后来演变成能在树林的树叶和树枝上飞翔的动物,这就是翼手龙。它们是最早飞翔的脊椎动物,它们开创了脊椎动物能力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同时,这期间还有些爬行动物返回海洋,三种会游泳的矩形爬行动物回归它们祖先生活的海里,分别是沧龙、蛇颈龙以及鱼龙,它们中间有很多和现在的鲸鱼的大小差不多。鱼龙在海洋中生活,十分熟悉水性,蛇颈龙的躯干庞大,强壮有力,长着鳍状肢,喜欢在浅水或沼泽中爬行或游水,但现在已经找不到与它同类的动物了。它们的头一般比较小,长在长蛇似的颈上,天鹅的长颈与它们比起来都不算什么。蛇颈龙能像天鹅一样在水中游动的时候捕捉食物,不但这样,它们还能在潜水的过程中,伺机捕捉来来往往的鱼类和其他动物。
上面所讲述的就是“中生代”时期最主要的陆地动物。用现在人类的标准衡量,它们比之前的物种的进化都先进了很多。这一时期,陆地上生物的躯干比以往更加硕大,力量更大,更具适应能力,分布区域更为广泛,也更富生机。那时,虽然海洋中没能实现这样大的演化,但大量的新型物种却呈现出来。浅海区域中出现了菊石类动物,它们的种类极其繁多,形状像介壳类乌贼,还把身体的大部分蜷缩在壳中。“古生代”时期,它们的祖先就已经存活了,直到“中生代”才迎来了全盛时期。现在这种动物已经不存在了。珍珠鹦鹉螺,在热带水域中生活,与它们的亲缘关系最近。还有一种新生的鱼类,它们有更强的繁殖能力,它们的鳞片比以往的片形和齿形更加轻薄,它们繁盛而经久不衰,在湖海江河中享有优势地位。
P13-14
地球上的生命始于何时?我们最古老的祖先究竟是谁?远古时代的生物是怎样变迁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的发展史是怎样的?中国古代的文化是如何在世界上发扬光大的?古罗马如何从一个弹丸小城成长为一个超级帝国?我们的历史有哪些血腥和战争?……人类一直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这些答案,并为寻求这些答案付出种种努力。关于这些问题,难道你不想一探究竟?如果你想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历史,想知道人类在慢慢的道路中经历了哪些坎坷与磨难,那么这本《世界简史》将会给大家想要的答案,本书以丰富的知识,广阔的视野,简明的叙述,清晰地呈现出世界历史的璀璨文化和辉煌成就,让读者们全方位地感受到恢宏而博大的人类历史和文明进程。
从物种的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印刷品、航海指南针的出现,到铁路、轮船和电报的发展,无不体现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的进步性。或许,面对世界史的异彩纷呈和繁杂漫长,你无暇细读厚厚的历史读本,只有一些浮光掠影的印象,而本书恰恰抛弃了堆积枯燥的文学史料,以一种欢快的笔调,豁达的自然观,讲述人类成长史上所经历的磨难与成功,书中所描绘的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风云人物以及意义巨大的变革等,给大家以充分想象的空间,带你认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世界史。
伟大的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 1946年),善于把历史知识通俗化,并以简洁明了的形式将其突显出来,正是这种才能,他的史书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巧妙地运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方式,给大家演绎一场脉络清晰的世界历史,引领读者去感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佛祖乔达摩、耶稣、孔子与老子的人格魅力;把我们带入亚历山大大帝、阿育王、罗马皇帝、中国皇帝、俄国沙皇等重要历史人物的世界;引导我们去探寻日石文明、雅利安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华文明;还欣然带领我们去了解美国、德国、法国、日本、俄国等这些后来崛起的国度,看这些国家是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发展成强大的帝国的,各国人们又是如何对其社会制度不满,从而进行了各种革命,如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伟大的十月革命等。
威尔斯认为,要想拯救世界,不是凭借革命,更不是取决于武力和革命,而是通过教育。他的这本《世界简史》不受条条框框的局限,关注的是思想、科学等人类进程中那些有着永恒价值的东西;此外,作者还对人类发展史上的成败得失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将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方面的科学领域融人书中,是一本具有权威性的史书。
《世界简史》就像是一把钥匙,帮读者打开历史的大门,给读者以人文和哲学上的思考与启迪,作为一位向导,本书以轻松愉快的脚步,带领大家踏进一个脉络清晰的历史画卷。让不了解历史的读者了解历史,让喜欢世界历史的读者更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