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云深处兰花香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郝峻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郝峻所著的《白云深处兰花香》是作者郝峻的散文随笔集,分为“幕阜山情”、“炉边趣谈”、“屐履拾零”、“乡间那事”四部分,主要描写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旅行见闻和乡村风物等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诸多感叹。

内容推荐

郝峻从多年来撰写和整理的作品中,选编出《白云深处兰花香》这本小册付梓出版,把自己的和自己知道的故事写出来告诉别人,是一件既让别人开心又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是一件有益而高尚的事情。《白云深处兰花香》品味生活百味。

目录

自序

 文学,我生命中的灯塔

幕阜山情

 白云深处兰花香

 山之灵

 为神灵说话

 幕阜山猎事

 母亲种竹

 西去的半边月

 啊,故乡的茶亭

 武宁民间茶类采撷

炉边趣谈

 荒唐的白丝绫

 半天云中的鸭子

 蘸上酱油还要好吃哩

 与荞麦饼不同的东西

 搬家“未遂”

屐履拾零

 踏莲而行——柬埔寨散记

 滇之行散记

 无题——为《西行散记》序

 丰良行日记

乡间那事

 斗地主

 “哲人”三大理论

 一个一般人不告诉的“秘方”

 菠萝是怎么长的

 捉鸡捉鸭

 吹蜡烛

 三公的“歪歌”

 “神数”

 瓜地夜话

试读章节

自云深处兰花香

在我的内心旮旯里,珍藏着一枝白云深处的山草兰,虽然那是三十年前的,时至今日,却依然清香扑鼻,令我魂牵梦萦。

1981年高考失利,从父亲的长吁短叹中,我知道,是我将他这辈子对儿女的最高期望给毁了。为此,我感到非常自卑和负疚,茶饭不思,怕见外人。

正在这时候,父亲山里的好朋友朱伯来了。父亲让我跟朱伯到山里住段时间,散散心。

第二天一大早,朱伯挑着几十斤大米,我背着几本书和换洗衣服上路了。记不清趟过几条山溪,翻过几道山梁,我们渴了就捧两口山泉水,累了就找个看秋棚子歇歇脚。一条蜿蜒山道领着我们一直往上走,好像没有个尽头。山道上,凉风习习,没有了平地上的暑气,头顶上不时掠过的白云,带来丝丝惬意。我想,我们要去的地方应该离得近了。

傍晚时分,转过一道山梁,是一片松树林,朱伯往林间一指:

“到家了。”

他见我有些迷惑,又道:

“喏,那个薯丝架后面就是。”

我细细一看,在几棵大松树间果然支着一个高高的木架子,那架子是山里人用来晾晒红薯丝的。

顺着林间小道又往上走了约五分钟,一座黄墙褐顶的房子出现在眼前。当我们刚踏上坪头时,一头黑狗忽然窜到我跟前汪汪大叫。

朱伯嗔责道:“黑子,不认人啦?!”

黑狗停止了叫声,温顺地摇起尾巴来。

我细细打量起来,这房屋黄土筑墙,杉皮盖顶,独门独户。屋后是一林葳蕤的茅竹,竹林在山风中婆娑款款。屋东头立着个扎了三道篾箍的大木桶,一支来自林间深处的竹笕,正引着一线涓涓清水,叮叮咛咛、串珠儿般地落进这木桶里。

“爹,是你回来了吗?”

一个脆甜的声音从屋里带出一位十六七岁的女孩。

我眼前一亮,没想到这山旮旯里竞有这么美丽的女孩。只见她亭亭玉立,朴素的衣裳遮掩不住那动人的风韵:高挺的胸,纤细的腰,瘦削的双肩上各搭着一条小辫,白嫩俊俏的脸上泛着甜甜的笑意。当发现我这个陌生人后,她那双大大的眼睛开始羞涩地打量起来。

朱伯放下担子,对女孩说:

“这是你春哥,是个书生,到我们家住些时日。”

又转向我道:“这是你兰花妹子,野小子样,以后你就跟她学驮脚和上树摇毛栗吧。”

女孩娇嗔道:

“爹——生人面前莫乱说嘛。”

她夺下我手中的包袱跑进屋去。

想起马上要和这么漂亮的女孩相处,一股莫名的快意打心里油然而生,一天来的疲惫顿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兰花从屋内搬出两条木凳,又从大木桶里舀了两碗山泉水递给我们后,说:

“爹,你们歇着,我做饭去了。”

品着凉爽甘甜的山泉水,沐着穿过林间的习习凉风,望着渐渐被晚霞浸染的山间白云,听着归林鸟儿的啼叫……这儿似乎就是我的心灵归宿,连日的重负瞬间卸释了。

我在跟朱伯的闲聊中了解到,兰花是朱伯的独生女儿,她母亲两年前去世了。去年,她初中毕业再没升学,就在家帮着做做家务,有时还要到山地里干些粗活。

晚饭后,朱伯说乏了先进屋歇息了,我和兰花坐在坪头乘凉。山里的夜色很美,璀璨的星空下,错列着大山黝黝的剪影,安详的群山之中,不时响起远处风栉林梢的呼啸声和近山竹鸡们夜栖时的咕咕啼声,时而夹杂着潺潺涧流声,山谷中还偶然回荡着狗的吠声和赶着趟儿的虫蛩吟唱,当然,还有我们身旁那水落木桶的叮咛响……倾听如此美妙的天籁之音,我如痴如醉。

我忽然发现对面的山坡上零散地闪烁着几点橘黄的灯光。我问那是什么亮光。兰花说那是山里人家,面对面我们可以说说话,串起门来可要大半天哩。她说到对面人家去,还要趟过山脚下的一条山溪,山溪中有一个很大的水潭,水清得很,她常去那漂洗被子。她还告诉我,在那水潭里洗衣被连肥皂都不用带,你猜为什么?不等我猜想,她自己就揭开了这个谜底:潭边有棵皂角树,用石头打下几个皂角,捶烂比肥皂还好使呢……

看来,这丫头很健谈,巴不得把她知道的事情一股脑地都告诉我。我也很喜欢听她说话,那连说带比画的模样,就像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

我忽然想起朱伯的话来,就悄悄地问道:

“什么是驮脚?”

我这一问,却引起兰花一串银铃般的笑声。她笑后对我说:

“你真是个书呆子,我们山里人家靠树吃饭,树砍下来要背到收购站去卖,这背树的活就叫驮脚。要不——我明天就带你去体验一下?”

我兴奋地点点头。

第二天天未亮,兰花的一通擂门,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摸黑吃完早饭后,借着晨光,我便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兰花拐进一个山坳。山坳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大堆杉条木。兰花告诉我,这是她和爹去年秋天砍下后,剥去树皮,堆在这儿晾水的。她挑了一根很小很轻的木头帮我放在肩上,自己也背起了一根。我开始了平生的第一次驮脚。P3-5

序言

文学,我生命中的灯塔

童年时代,我觉得最神秘的,是父亲藏在阁楼的一个上了锁的小木箱,钥匙藏在只有他知道的地方。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溜上阁楼,偷偷打开了箱子,竟是满满的一箱书,除了四大名著外,还有诸如《暴风骤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之类的现代小说。父亲对箱子严密看管的原因,多年后才告诉我,这些书是他从县里破四旧焚烧的书堆里悄悄拿回家的。有些是禁书,一旦让公家知道了,会惹上麻烦的,家里的成分本来就不好——因为祖父曾留学美国,是位基督教的牧师,被打成美国特务嫌疑,因此我们一起被发配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监督教育。他也生怕这些书被我和弟妹们撕了叠纸标(孩童时纸折的一种游戏时博弈的道具)。

童年时代,我感到最幸福的,是在冬天的晚上,我们全家人挤在一个被窝里,父亲凑着昏黄的油灯给我们读小说。父亲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常常被书中的生僻字给噎住,他总是一跳而过。尽管经常如此,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和兴趣。每当到了子夜时分,我们听得入迷时,他却把书一合,说今晚就到这儿了。我沮丧得很,但能理解父亲,因为他第二天一早还要到生产队出工,只得把书瘾攒到第二天晚上。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父亲的一箱书,就像严冬里的一盆火,温暖了全家,幸福了全家。

我上了三年级,就常常把父亲的书偷出来,藏在旮旯里去看,因耽误了家务,没少挨母亲的竹丫梢和扫把疙瘩。但前挨后忘,我这读书的“恶习”,被母亲定性为“狗改不了吃屎”了。上中学后,寄宿在学校,下了晚自习,我便钻进被窝,打着手电筒看小说,常常一不留神就到了天亮。

在初中、高中这段时间,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四大名著及父亲所有的藏书。当读完了《艳阳天》和《金光大道》时,我高中毕业了。因平时“热文冷理”,终现了原形,语文倒是“金光大道”,数理化却非“艳阳天”了。

毕业后回到农村,尽管白天被粗重的农活累得筋疲力尽,但丝毫没有影响我晚上挑灯夜读的激情。我能看到的书都看尽了,就借人家的家谱和中医书来读,直到现在还会背一些“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桔甘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之类的“汤头歌诀”。后来攒了些钱订了《北方》、《延安》和《星火》文学期刊,总是常常抻长脖子对着村头,盼着乡邮递员送杂志来。不少人说我得了“书痨”,可我没办法,现在还未“愈”哩。

书本里的故事怎么那样迷惑人?主人翁高兴你陪着高兴,主人翁痛苦你也一起痛苦。它让你拍案惊奇,也让你沮丧至极。它有时令你亲切稔熟,有时也令你新奇陌生。读书之余,有了思考,更有了编故事给别人听、给别人看的跃跃欲试,但一直找不到窍门,落不得纸笔。

我的中学语文老师听了我的苦恼后,点拨我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多从别人书中学习,也可以从写新闻报道人手。

1984年,有一件事让我逮到了机会。邻村一位姓彭的生产队长是一位热心肠的人,他帮助一户农民看护习惯性流产的母牛,一个月里,夜夜睡在牛棚旁。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母牛终于产下一头健康的牛犊。我找到当事人刨根问底,摸清了事情的原委,写了一篇题为“彭队长的保票”的新闻故事,试着投给了省日报和省广播电台。半个月后的一天,乡邮递员拿着一张省日报在村里到处嚷嚷,说我的文章上了省报。我拿过报纸一看,“彭队长的保票”真的刊登在省日报的农村版上!当天晚饭时,又有人跑到我家让我注意收听省电台的对农村广播节目,广播里好像提到了我的姓名。对农村广播节目每天首播为下午五点半,重播为晚上九点。当天晚上,我特意在村代销店买了新电池,早早地把家人邀到收音机旁守着。守到了对农村广播节目时间,播音员清亮的声音响起:“下面播报的是郝峻采写的新闻故事《彭队长的保票》……”当晚,我们全家人都为我高兴,我的父亲更是激动得只晓得连连搓手。我兴奋得在床上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数天后的一个傍晚,彭队长硬拽着我上他家吃饭。饭桌上,他对我说,乡里从报纸上和广播里了解到他的事迹,要评他当先进哩。他硬生生地灌了我两大碗火辣辣的谷酒。回家时,在白晃晃的月光底下,我一边踉踉跄跄,一边吐个昏天暗地。

我又针对农村不良尊师风习写了一篇题为“切莫如此尊师”的随笔投给《农民日报》,竟被刊登在报纸的头版,不但收到了五块钱的稿费单,还接到县委宣传部的通知,让我到县里去领奖。临行时,父亲特地从箱底拿出他只有每年过年才舍得穿一回的蓝咔叽中山装,叫我穿上。到了县里,宣传部领导郑重地告诉我,你是县里第一个打破在中央级新闻媒体上稿空白的人。除了发给我十块钱奖金外,还发了一个暖水瓶、一个大搪瓷缸、一床被单,另外加上一本第二年的挂历,这是我头一回见到挂历,尽是漂亮的牡丹花。更重要的是,我得到了一本县里新闻报道通讯员的证书。

土地实行承包后,农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掀起了盖砖房子的热潮(原来农民居住的大多是土墙房)。在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之余,我跟着父亲走村串户卖劳力,帮人做砖。父亲脱坯,我负责码砖。尽管白天累得肩胛酸胀,但我晚上照例挑灯码字,把知道的农村新鲜事,通过方格纸投向报纸、电台。为此,我觉得很充实,干什么都有劲,因为我每天活在希望中。乡邮递员隔三岔五地送来一叠五毛、两块、五块不等的稿费单,满村吆喝着寻找我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候。这不尽是我见钱眼开,而是见“铅”眼开。

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年里,我已在各类报纸上发表新闻报道、杂文随笔两三百篇。2001年父亲去世后,我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在他床上的垫被下竟发现一大本泛黄的报纸剪集,全是我发表的文章!我为此着实地痛哭一场。

写新闻让我成为了方圆百里的“名人”,身边还有不少按当今说法的“粉丝”哩。对了,我的妻子就曾是我的粉丝。

后来进城了,在忙于生计之余,每每不忘为自己的文学梦准备着:大量阅读,细心观察,收集积累和思考沉淀,并尝试着向文学领域挺进,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一堆“豆腐块”之类的零碎文章。随着《山之灵》、《斗地主》、《踏莲而行》、《白云深处兰花香》,在国家级文学大赛中被肯定,更加坚定了我这个文学中年对文学的信心。

把自己的和自己知道的故事写出来告诉别人,是一件既让别人开心又让自己高兴的事情,是一件有益而高尚的事情。

一直以来,文学就像是一位师长,时刻对我勉励。她让我做一个纯粹的人,因此,除了阅读、抽烟,我没有其他的嗜好;她要我做一个和善的人,我友善地与人交往,袒露肝胆,一片真诚;她让我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我向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的都是阳光般的开心和快乐;她让我做一个有内涵的人,我不敢懈怠学习,谦虚吸纳知识;她让我做一个能担当的人,我无论对待生活还是工作,全身心投入的是责任……

文学就是我生命中的一座明亮温暖的灯塔。

我从多年来撰写和整理的作品中,选编出这本小册付梓出版,一是告慰九泉之下的父亲,是他把文学根植在我的心里,让我有了充实快乐的生活;另一是以此鞭策我多写出一些好看的作品以飨读者,让更多的人开心!

山间白云尽飞梭,

不惑光阳几蹉跎。

望断嚣尘恬静处,

一枝兰花雾中濯。

在本书编审的过程中,感谢我的文友侯江林所付出的心血1

2011年11月于广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