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道观,统称为宗教建筑,中国古代的宗教以佛、道为盛,遗存也最多。虽然黄老之争历朝多有,但历代昌盛之下,寺观建筑繁若星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宝藏众多,其间的书画和雕塑艺术与建筑相辅相成,尤为绝胜。
建筑的物质遗存承载的是文化的绵延,暮鼓晨钟,佛宝瑰丽,故而以神秘之美名之。
胡石主编的《神秘之美(寺院道观卷)》,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让人们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我国寺院道观遗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秘之美(寺院道观卷)/中国古建筑经典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胡石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寺院道观,统称为宗教建筑,中国古代的宗教以佛、道为盛,遗存也最多。虽然黄老之争历朝多有,但历代昌盛之下,寺观建筑繁若星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艺术遗产,宝藏众多,其间的书画和雕塑艺术与建筑相辅相成,尤为绝胜。 建筑的物质遗存承载的是文化的绵延,暮鼓晨钟,佛宝瑰丽,故而以神秘之美名之。 胡石主编的《神秘之美(寺院道观卷)》,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让人们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我国寺院道观遗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内容推荐 遍布中华大地上的历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标志,历代文化、艺术、科技的丰碑,国家的瑰宝。助人真正了解古建筑的价值和意义、领略它的魅力,是我们这套《中国古建筑经典》的编写目的。本丛书精选其中具代表性并有较高知名度的古建筑实例,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分编为4册;《神秘之美(寺院道观卷)》为其中之一,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使人们快速获得它的信息、了解它的价值、感受它的伟大、领略它的奥秘,以便在学习中国建筑史、从事文化艺术民俗研究、进行古建维修、开展古建筑旅游、进行美术设计创作和古代题材影视剧拍摄的过程中阅读、查找和使用。同时,它也犹如一座分门类陈列的历代建筑博物馆,阅读它,就如同神游了中国经典古建筑285处。《神秘之美(寺院道观卷)》由胡石主编。 目录 前言 隐寂山林,白云深处 普宁寺/世界上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像 普乐寺/重檐攒尖“圆亭子” 普陀宗乘之庙/山海关外的“布达拉宫” 须弥福寿之庙/清帝敕建的“班禅行宫” 隆兴寺/世界古建筑的孤例 雍和宫/“龙潜禁地”改成的喇嘛寺 觉生寺/中国古钟博物馆 潭柘寺/“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 碧云寺/玲珑精美的金刚宝座塔 白云观/全真派道教三大祖庭之一 法源寺/北京城内最古老的寺庙 智化寺/明朝大奸宦家庙改建成的寺 独乐寺/辽代建筑瑰宝,津门十景之一 广济寺古建筑群/辽代风格宗教建筑实例 五当召/中国喇嘛教三大寺之一 42华严寺/古代建筑史的标杆 南禅寺大殿/中国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佛光寺/珍贵的唐代佛寺大殿遗存 广济寺大雄宝殿/神秘的元朝古寺 清虚观/中原地区道教文化博览 慈相寺/神秘的麓台塔 铁佛寺/“唐铸佛首清建寺” 永乐宫/道教建筑壁画经典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遗存 大云院/五代时期的佛寺、石塔和壁画 龙门寺/深山古刹历代建筑博物馆 崔府君庙/敦煌壁画中出现过的殿宇门庑 崇安寺/山顶古寺里的“三宋”、“三奇” 龙兴寺/赵匡胤做皇帝前寓居过的寺 开化寺/1000年前的瑰丽佛传壁画 定林寺/定林泉边的山水亭阁古寺 韩城普照寺/宏大的元代建筑博物馆 玄武庙青石殿/黄土高原上神秘的巨石殿 拉卜楞寺/多民族建筑风格的融合 兴国寺/河西走廊上古风犹存的寺庙 玉泉观/依山傍水的道教名观 阆中永安寺/乡村元代古寺 平武报恩寺/深山里的宫殿式建筑群 宝光寺/“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寺院典型 塔尔寺/西北第一寺 大昭寺/西藏宗教建筑的经典 曹溪寺/神秘的深山古刹 真庆观古建筑群/金碧辉煌的道教宫观 太和宫金殿/中国最大的青铜宫殿 筇竹寺/世俗五百罗汉 青龙洞/西南“悬空寺” 荆州三观/道家吉地雄甲荆楚 武当山金殿/500余年风霜雨雪金灿如初 紫霄宫/“紫霄福地,云外青都” 大明寺/娑罗树下元代佛殿宋代遗风 阳台宫/王屋山中皇家道观 白马寺/佛教东渐第一寺 少林寺/禅宗祖庭,天下第一名刹 大相国寺/“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长清灵岩寺/法定禅房临峭谷辟支灵塔冠层峦 扬州大明寺/盛唐的光辉 江天禅寺/“水漫金山”的美丽传说 定慧寺/碧玉浮江,碑刻宝窟 甘露寺/“天下第一江山” 隆昌寺/宝华山中藏着无梁殿 栖霞寺/深山古刹藏石刻三宝 寒山寺/寺以诗名,传播中外 玄妙观三清殿/长江以南最大的木构古建筑 保国寺/保存完好的北宋大殿 法雨寺/“海天佛国”的一颗明珠 灵隐寺/隐在西湖、丛林、石峰之中 普济寺/不设大雄宝殿的佛教寺院 华林寺大殿/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开元寺/双塔擎天古城标志 元妙观三清殿/宋代道观大殿经典 佛山祖庙/岭南民间艺术博物馆 光孝寺/历史悠久的南国寺院 潮州开元寺/粤东唐代古刹 试读章节 普陀宗乘之庙 山海关外的“布达拉宫”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乾隆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他母亲皇太后80寿辰,在河北省承德市狮子沟北侧,历时四年方才建成这座普陀宗乘之庙,该庙融会了多民族风格,占地22万平方米。该庙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宏大的一座。 “普陀宗乘”在藏语中有“布达拉”——佛教圣地之意。这让前来祝寿的新疆、青海、西藏以及内外蒙古的王公首领和使臣们肃然起敬,心悦诚服。 普陀宗乘之庙依山就势,布局自然,富于变化,基本是藏传佛教的建筑风格。60余座(现存40余座)平顶碉房式白台和立有梵塔的白台随山势纵深自由布局,无明显轴线。山门如城门,寺院如宫堡。后部最高处一组红白分明的建筑群雄踞山顶,红台耸峙于宽阔雄伟的白台之上,高42.5米,宽59.7米,蹬道呈之字形曲折向上。红台南面自下而上砌有六个琉璃佛龛,供奉无量寿佛。两侧排列着六排盲窗。盲窗整齐排列,形制酷似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红台的中心是一座重檐四角攒尖鎏金顶的建筑——万法归一殿,殿内的布局陈设异彩纷呈,顶部的八角金龙藻井光彩夺目。当年乾隆皇帝即在此召见各族王公使臣,六世班禅也曾在此讲经。 在大红台的南部,疏密有致地散落着三十余座白台,青砖剪边,台顶建殿宇佛塔,藏式风格浓郁。最前部是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等建筑。五塔门上红、绿、黄、白、黑五座塔分别象征着藏传佛教的五大教派。 普陀宗乘之庙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山门外立有下马碑,一般在职官员入庙门过碑亭和五塔门后,便要止步于琉璃牌坊前,少数的王公贵族及喇嘛可通过牌坊,登大红台礼拜,这种特权既满足了这些王公贵族们的自尊,又使他们甘愿臣服。 须弥福寿之庙 清帝敕建的“班禅行宫” 乾隆在《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中写道:“布达拉既建,伦布不可少。择向兴工作,亦以不日成。都纲及寝室,一如后藏式。金瓦映日辉,玉幢扬风舞。”此碑立于须弥福寿之庙山门以北,一座方形三开间,重檐黄琉璃瓦歇山顶的碑亭内。而这座庙宇是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为了接待专程前来为乾隆皇帝70寿辰祝寿的六世班禅所建的,所以又俗称“班禅行宫”。须弥福寿是藏语“扎什伦布”的汉译。 这座“金瓦映日辉,玉幢扬风舞”的庙宇,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门、碑亭、琉璃牌坊、大红台、金贺堂、万德宗源殿、琉璃万寿塔等主要建筑,沿一条较明显的中轴线采取左右基本对称的布局排列。须弥福寿之庙从总体上看,是典型的藏族寺庙,但某些建筑个体和细部装饰,又是汉族风格,形式独特。 在这汉藏结合的建筑形式中,最值得细看的是主体建筑大红台。大红台实际是绛色,象征吉祥、高贵、权力,正如人们称承德为紫塞明珠,称北京的皇宫为“紫禁城”一样。大红台由围绕妙高庄严殿的三层群楼组成,平面呈回字形,形成封闭的院落,形成与世隔绝的宗教气氛。 大红台中部的妙高庄严殿意思是此殿如同须弥山一样高大庄严。此殿面阔七间,高三层,为六世班禅讲经之所。在这里,六世班禅将从西藏来承德途中,每到一处为乾隆祈祷祝寿的记录呈献给乾隆,并敬献吉祥哈达和40件礼品。乾隆将自己的披袈裟画像及弓箭、金币、金册、金印给六世班禅。最值得一提的是妙高庄严殿顶,是该庙的精华,重彩之处。该顶为重檐攒尖顶式,上覆鱼鳞状鎏金铜瓦,四条屋脊呈水波状,各置行龙两条,一上,一下,共八条,每条约重一吨。弓身翘尾的四条行龙,仰天遥望,趋向中心宝幡,体现了天下大一统的思想;昂首向外的四条行龙,爪牙伏利,势欲腾空,向着无穷的宇宙空间,体现着无限的空间意识。这是静止的造型蕴含巨大动感的典型实例。乾隆为此耗用头等金叶一万五千多两。 大红台与东红台、吉祥法喜殿相毗连。东红台向前比大红台凸出半间,吉祥法喜殿则退后。形成一种不对称的均衡感。 琉璃万寿塔踞于须弥福寿之庙的最高处,建在方形汉白玉基坛上,是纯汉族建筑。各层塔的壁面用绿琉璃砖砌成并饰以精致的佛龛和佛像,在山峦、林海、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秀丽。 P10-13 序言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是世界唯一未遭中断或湮灭的文明。汉唐以来遗存至今的宫阙坛庙、陵寝石窟、寺庙宫观、古桥佛塔等古代建筑散布在祖国的大地上,它们是历史的印记、艺术的明珠、地域的标志物和民族的骄傲。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瞻仰和研究它们,但处于经济大潮中的国人,对它们的认识和重视却不够。虽然古迹游览景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但真正看懂古建筑,理解其价值、意义和魅力的人并不多。不经意中损坏古建筑的行为时有发生,对古建筑进行商业包装,过度开发,粗暴“改建”、“翻新”的现象也尚未杜绝。这是我们普及古建筑知识不够所致。最近,中央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我们推出这套解读中国建筑文化的图书是非常及时的。 其实,前人给我们留下的这些珍贵古建筑,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历史文化研究、建筑艺术研究、旅游事业发展,甚至传媒、设计、美术、影视等领域都有很大贡献,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 我们这套《中国古建筑经典》就是精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并有一定知名度的历代建筑,按宫殿坛庙、寺院道观、住宅园林、楼阁塔桥分为4册,以最清晰、最简明的方法进行图文编排,以最精练的文字进行叙述和提示,让人们能用较短的时间对我国古建筑遗存有一个总体的印象。如需着重关注某一历史建筑,人们也可很容易地进行“点击式”的查找,了解它的来历始末、规模现状和历史文化科技的价值,甚至能知道它的特别闪光之处以及它坐落在什么位置。因此,它是一套比较好读、有趣也有用的书。希望你能喜欢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