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间绝唱(梁思成与林徽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窦忠如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出身名门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既没有成为人们惯常印象中的纨绔际花,也没有黯然湮灭在祖父辈璀璨辉煌的政治与学术投影下,反而在共同追求及各自探索的文化、学术、艺术领域中,取得了至今都令人仰止的非凡成就。至于他们那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过往,竟然绵延数十年也不曾褪色或冷却……窦忠如编著的《世间绝唱(梁思成与林徽因)》为读者重温那段世间绝唱。

内容推荐

窦忠如编著的《世间绝唱(梁思成与林徽因)》讲述了:无论是梁思成与林徽因,还是林徽因与徐志摩、金岳霖,抑或是梁思成与林洙,他们之间缤纷多彩的爱情、恋情、友情、婚姻,都因为他们各自充满魅力的生命而隽永长存……《世间绝唱(梁思成与林徽因)》由梁思成、林徽因爱徒,著名文物学家罗哲文题字、作序,郑孝燮、吴良镛、罗哲文、周干峙诸名家鼎力推荐。

目录

难忘的往事深刻的怀念(代序)罗哲文

出身名门

梁思成天生残疾

清华学子

林徽因自幼孤苦

梁林相识之谜

别样婚恋

梁林之恋——父作之合无可替代

徐林之爱——精神伴侣感天动地

金林之情——理性绵长终生不渝

黄昏伴侣——十年风雨任人评说

建筑之旅

结伴“宾大”

蜜月之旅

东北执教

加盟营造学社

初控蓟县

晋汾之游

发现佛光寺

流亡岁月

出逃北平

惊魂长沙

流落晃县

暂居昆明

蛰伏李庄

回归清华

改天换地

学人入政

国旗、国徽、纪念碑

梁陈方案

保卫北京城

徽因归去

遭遇困境

落寞

落寞的爱国者

别了,思成

试读章节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东京这个樱花烂漫的时节里,对于被中国清政府重点通缉的政治流亡犯梁启超(字任公)来说,实在是一个让他感到最舒心的日子,因为妻子李惠仙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但也多灾多难的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

据《梁氏世系图谱》记载,梁家祖籍广东新会,始祖是宋代从安徽寿州移居而来的进士、著名文学家梁绍。当时,梁绍虽然在广东地界为官,最初却居住在南雄珠玑里,直到第三代梁南溪时才迁至新会大石桥,最终定居在距离县城以南20多公里处的熊子乡茶坑村,则又是第12代梁谷隐时代的事了。待到第12世孙梁维清时,梁家早已是十世为农没落衰败了。梁维清不甘沉寂,立志通过科举入仕重振家门。然而,苦读诗书多年,梁维清最终只考中一个小小的秀才,后来以府学挂名生员身份当上了新会县教谕(相当于现在的县教育局长)一职,这就使他非常懂得如何教养后人特别是孙子梁启超。

光绪十年(1884年)冬,年仅11岁的梁启超考中秀才,童子考中秀才不仅在广东开了先河,就是在中国漫长的科举史上也很罕见。随后,梁启超以秀才资格入学广东最高学府——学海堂深造,并成为广东五大书院中的菊坡、粤秀和粤华这三座书院的院外生,从而有机会更广泛地涉猎各种学术观点、古籍善本及经典著述,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基。光绪十五年(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在广州乡试中再一次震惊世人,以全省第八名的斐然成绩高中举人,受到主考官、尚书大人李端菜的特别垂青,遂将其堂妹李惠仙嫁给这位少年举子。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清朝科举制度有关规定,中举后便取得了到京城参加会试的资格,如再考中就会被朝廷直接授予官职,即便落榜也将根据情况补授其知县或教谕等官职。如此说来,16岁的梁启超就此可以踏入官场仕途,实现其祖父等梁氏族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不料,梁启超第二年进京会试却名落孙山,回乡途中先是在上海购得《瀛环志略》等西书开阔了眼界,接着又经陈千秋引荐,拜在“南海圣人”康有为门下,从而摒弃封建士子热衷功名利禄的思想,逐渐成长为心系国家前途命运的维新志士。在维新变法中,梁启超成为核心人物。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政治明星梁启超因慈禧太后突然发动“戊戌政变”而流亡日本。

P2-4

序言

时光飞逝,弹指一挥,转瞬60多年过去了,但恩师林徽因先生的音容笑貌、关爱深情,特别是她那种侃侃而谈、妙语风生、博学多闻、_古今中外、才情洋溢的风度,尤其对我这个当时来自山村孩子的循循善导,热心教诲的恩情,使我时刻不能忘记。

林徽因恩师对我来说,可回忆的事情很多,在纪念梁思成恩师诞辰85周年和100周年的时候,我曾经举了10件事来回忆他。在这10件大事中,也大都是和林徽因先生分不开的。特别是中国营造学社1940—1946年在四川南溪李庄(今宜宾李庄)和1946—1950年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时期,学社和系里的事情,许多都是林徽因先生在操劳。营造学社在李庄的时候,思成师因经常要到重庆(当时国民政府的陪都)去化缘求助,以解决学社的生计和其他业务工作的联系,有时一去就是数月。刘敦桢先生离开学社以后,一切都是林徽因先生要做主。到了清华大学以后,建筑系创办伊始,为了筹办系的教学方针和新教材,思成师又赴美考察,系里的事情她仍在不断操心。当时土木系吴柳生教授曾代系主任,我是系助理,有些重要的事情,吴柳生先生都让我去征求林徽因先生的意见。据我所知,在营造学社和清华建筑系初期(1940-1950年)这10年中,就是思成师在家也都非常尊重她的意见的。在李庄时,刘致平、王世襄、莫宗江和我们这些人背后都称她为内当家,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十分尊重她的教导。因为她的确是文通中外、学贯古今的大家,关爱学社、关爱学生的师长。

兹当恩师100周年诞辰之际,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对这位曾经为建系建院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师长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老校友们知我从小启蒙受教于她,并有过较长时期的受教和接近,特嘱我为文,感谢盛情,列举10件事,以为纪念,以志不忘。

一、古建筑的启蒙受教

1940年冬,我考入了因抗日战争迁到我的家乡四川宜宾李庄(当时属南溪县)的中国营造学社,其时林徽因先生已经得了当时的不冶之症肺结核,病卧床上。我先是为刘敦桢先生抄写《西南古建筑调查报告》文稿和练习为报告画一些插图。不久(约半年多)刘敦桢先生的报告文稿和小插图基本完成时,是徽因师见我测绘画图有培养前途,把我调到思成先生手下,进一步学习画古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并教我学习古建筑的知识。当时学社招考的只录取了我一人,所以她特别关心,叫我用心学习。她说莫宗江、陈明达先生进学社时比我还小,现在已经可以独立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了。我只要认真学习,一定会赶上他们的。她告诉我:“致平(刘致平先生)协助梁先生做的《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台基、斗拱、栏杆等10册)有图有文字,图文双解,容易懂,你可以边学边画,梁先生事情多,他是梁先生的得力助手,你要向他请教,向他学。”她又说宗江(莫宗江先生)和我一样从小到学社,他的图画得很好,他正在帮梁先生画建筑史的图,我要向他好好学画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