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主编的《北大中文学刊(2011)》选录了2010年度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术精品,颇具参考性和资料价值,领域涉及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批评、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古文献研究和文字研究等方面。
中国诗学的特点与民族诗学的建立
古代诗词艺术鉴赏与诗学研究:从黄节到林庚
中国戏剧研究的三种路向
“新文学大系”与文学史
中国比较诗学六十年(1949-2009)
世界性、浪漫主义与中国小说的道路
乌托邦的诞生
民间传说演变的动力学机制——以洪洞县“接姑姑迎娘娘”文化圈内传说为中心
南朝五言诗体调的“古”“近”之变
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整体性
宋代词的演唱形式考述
故宫藏琴曲《秋鸿》图谱册因及宋明琴史的几个问题(上)
明代通俗小说的编创观与其传播
风土·人情·历史——《豆棚闲话》中的江南文化因子及生成背景
熔铸唐宋:姚鼐诗学理论及其实践
说“似——具象写意的创作追求
如何以文学名著促进区域发展?——以连云港为例
1920年代梁启超与胡适的学术因缘——以新发现的梁启超书札为中心
五四新文化运动“修正”中的“志业”态度——对文学研究会“前史”的再考察
1920年代:冯至与中德浪漫传统的关联
《摘星录》考释的若干商榷
文学书写中的殖民现代性表征及其文化政治寓意
工业题材、工业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性——《乘风破浪》再解读
街前街后尽琼瑶——论当代港台言情小说
“一个种族的尚未诞生的良心——王家新论
Transmedia Strategies of Appropriation and Visualization:The Case of Zhang Yimou's Adaptation of Novels in HisEarly Fil
亲密的敌人——《生死谍变》、《色·戒》中的性别/国族叙事
2009年小说综述
层次与断阶——叠置式音变与扩散式音变的交叉与区别
论关系语素完全对应的周遍程度和时空层次分析
汉语光杆名词指称特性的历时演变
与汉语词类相关的几个基本概念
语义和谐律
句法结构标记“给”与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
零形式和零成分的确立条件
“只”义句和“都”义句的语义等值
调型和调阶对阳平和上声知觉的作用
创造性类推构词中词语模式的范畴扩展
苏州方言连读变调的共时层面和历史层次
闽南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
古藏语音位系统的结构和分布
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的途径——以“制”“度”为例
谐声系列和上古音
组合、聚合关系与词义的衍生及阐释
古汉语“以”字结构是否处置式的再讨论
略说《左传》借《春秋》宣扬自己的思想
“纯绿”还是“纯缘”:一个《诗经》学的误读
从《孟子》尽信书章看中国经典诠释相关问题
元贞本《论语注疏解经》缀合及相关问题研究
论《论语集注》对“仁”的注解
《桂苑笔耕集》所见“委曲”探赜
南宋中日僧人(诗僧)的交流及影响
《酉阳杂俎》明初刊本考——兼论其在东亚地区的版本传承关系
清初渡海遗民与中日文化认知——以《张斐笔语》、《霞池省庵手简》为中心
和刻本《真山民诗集》的文献价值
关于“燕行录”界定及收录范围之我见
关于儒学的“原典批评——以武内义雄的《论语》研究为中心
北大中文系同仁2010年刊行著作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