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后,留埃学子分批归国。他们以所学,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实际,用他们的译著、新视角、新形象,成为民国时期回族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力量,为近代回族新文化运动和当代中国阿拉伯语教学活动提供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文化元素。这种力量和影响,远远超越了派遣留学活动的初衷。中国回族近现代历史记录了他们在学术上、在爱国主义历程上的辉煌,也见证了他们人生的沧桑。马博忠编著的《历程(民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史研究)》收集民国时期回族报刊《月华》、《清真铎报》等近20种,刊载留埃回族学生活动消息178条。
马博忠编著的《历程(民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史研究)》讲述了:1931年11月9日,是中国回族近现代史上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国学生纳忠、马坚、林仲明、张有成在沙国珍先生的护送下,从昆明出发,经过15天行程,跨越中国、越南,中国香港、新加坡、斯里兰卡、也门、吉布提等七个国家和地区,漂过马六甲海峡、阿拉伯海、红海,经苏伊士运河,于12月20日到达开罗,开启了中国回教团体派遣留埃学生活动的先河。在之后的六年中,成达师范学校、明德中学和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分别派遣的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国留埃学生陆续成行。总计33名回族学生。《历程(民国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史研究)》收集民国时期回族报刊《月华》、《清真铎报》等近20种,刊载留埃回族学生活动消息178条。
历史是曾经的辉煌,亦是曾经的沧桑(代序)
近现代中国留埃回族学生历史简述
民国留埃回族学生生平事略
望重德劭的沙国珍先生
庞士谦阿訇的激情
马坚先生的《月华》情结
我父亲纳忠谈《清真铎报》
理想在笃信与求知中追寻
——我父亲的一生
追求与奉献
——纪念马宏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伊斯兰的友情
——马金鹏先生与纳忠先生友情二三事
一部译著一份执著
——纪念马金鹏先生归真十周年
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留埃回族学生派遣资金问题初探
附录一 《清真铎报》中留埃回族学生资料辑录
附录二 《月华》中留埃回族学生资料辑录
附录三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中留埃回族学生资料辑录
附录四 《成师校刊》中留埃回族学生资料辑录
附录五 《伊斯兰学生》中留埃回族学生资料辑录
附录六 其他回族期刊留埃学生消息辑录
附录七 《埃及九年》中爱资哈尔大学资料
附录八 留埃回族学生派遣八十周年碑记
附录九 留埃回族学生资料延伸阅读索引
贺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