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闳所著的《乌托邦文学狂欢(1966-1976)》在考察“文革”文学(文艺)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到这个历史时期的特殊性,尝试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描述这一段特殊的历史。
本书将关注“文革”期间所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文艺现象,如大字报、样板戏、手抄本、地下写作,等等。这些文艺现象属于“文革”文艺特殊的存在方式和表达方式。
张闳所著的《乌托邦文学狂欢(1966-1976)》为“共和国文学60年”第2卷,是一部研究“文革”文学史的专著。作者将“文革”文学放置到一个开阔的文化史视野中来加以考察,展示了“文革”时期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和文艺形态。在书中,作者对“文革”主流文艺和民间文化暗流,予以了同等程度的关注,构造了“文革”文学史的整体面貌。其中,既有对“文革”样板戏的评价,也有对“文革”地下文学的描述;既有对红卫兵文艺的评价,也有对“文革”手抄本的介绍。对造反文化诸形态(如大字报、忠字舞、语录操等)存在方式和生产模式,也作出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和分析。《乌托邦文学狂欢(1966-1976)》以史家之公正、理论家之洞见、批评家之胆识、文艺家之文采,将文化史的宏观视野与文化符号学的微观深度分析结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文革”文化的历史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