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在《语文教学道与术》中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论述的许多具体的教学问题,如教学效率、阅读功能与实践、自主式阅读、作文语言、教学设计、教学板书、教学提问、教学评价、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培养、高考复习方略等问题,以及三十多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或鉴赏文章,都是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结晶和理论思索的成果,值得学习、借鉴。
第一篇 理论探索
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低效的教学
由“钱学森之问”把脉中国的教育
放飞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教育任重而道远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高考与语文教育终极目的接轨
自主式阅读:阅读教学的返璞归真
探究阅读的理念与实践
如何使作文语言富有文采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作文的审题与构思
美国学生写什么作文
语文高考复习方略
比喻,还是类比?
——邹忌“讽”之手法辨析
有效开发非智力因素的教育策略
高考改革,万众瞩目的焦点
——高考30年述评
第二篇 课堂教学
教学提问,课堂中的发动机
教学高潮,课堂中的胜境
教学板书,课堂中的明眸
教学暂歇,课堂中的休止符
教学拓展,课堂中的纵横捭阖
品味语言,课堂中的橄榄
课堂教学评价要素
《项链》教学实录和对话点评
《沁园春·长沙》教学实录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实录和课例说明
《逍遥游》教学实录
《风景谈》教学实录
《伤仲永》教学实录
《琐忆》教学实录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实录
《灯》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第三篇 阅读鉴赏
熟读精思,务求甚解
——阅读鉴赏技法探幽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别具魅力的侧面描写
古诗词鉴赏策略综述
浓妆淡抹各相宜
——《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林黛玉肖像描写比较谈
恶风袭园群芳残,大厦摇摇势危倾
——《抄检大观园》探赏
魂归离恨言未尽
——说“宝玉,宝玉,你好
清静悲凉秋味足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新读
断送,还是拯救?
——莫泊桑的《项链》重读
梨花妙曲纸上听
——刘鹗的《明湖居听书》歌乐描写探赏
苦酒微澜显沉浮
——鲁迅的《范爱农》饮酒“细节”探赏
《皇帝的新衣》:在审丑中体味蕴涵的深意
山重水复风光无限
——巴金的《灯》三次情感升华
喜看秋绚烂立志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探赏兼评毛泽东诗词
寂寞圣贤才醉发不平歌
——李白的《将进酒》赏析
语文伴我成长
——代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