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苏美英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
1
1944年10月9日,莫斯科克里姆林宫。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红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同来访的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举行会谈。参加者有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英方翻译伯尔斯少校、苏方翻译巴甫洛夫。
人类历史上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时已经进人第6个年头。现在,意大利法西斯已经垮台,发动战争的德国法西斯的末日即将到来。但此时此刻,对取得这场战争胜利作出很大贡献的丘吉尔,却感到无限的悲凉。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的大英帝国精疲力竭,遍体鳞伤,雄踞世界之巅两百年的大不列颠将不可避免地衰落成二流国家。趁战争即将结束之机,他要及早做好准备,力争分到应得的胜利果实。丘吉尔此行面晤斯大林的目的,就是为与斯大林商讨胜利后欧洲的瓜分问题,也就是如何划分西方世界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丘吉尔放下口中叼着的哈瓦那雪茄,看着正抽着烟斗的斯大林那掩在缭绕烟雾中显得有些朦胧的脸,微笑着说:“我们来解决巴尔干地区的事情吧。”
斯大林:“好啊,现在的时机正适合商谈这个问题。”
丘吉尔:“你们的军队已收复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这些地方也有我们的利益,有各种派遣团体和代理机构。如何才能使我们双方共同确保各自利益不受损失?我想,不要为了枝节问题使我们的意见相左。就英国和俄国来说,怎样才能使你们在罗马尼亚占90%的优势,我们在希腊也有90%的发言权。而在南斯拉夫方面则平分秋色呢?”
在译员翻译这段话时,丘吉尔在半张纸上写出:
罗马尼亚:俄国90%其他国家10%
希腊:英国90%俄国10%
译员译完了丘吉尔的那段话,斯大林放下烟斗对丘吉尔微笑着说:“你的意见呢?”
丘吉尔把字条递过去。斯大林阅后拿起蓝铅笔在纸条上勾一勾,表示同意。然后把字条递回丘吉尔,放在桌子中央。
丘吉尔吃惊地说:“似乎我们在处理这些与千百万人生死攸关的问题上,用这种草率态度,不至于被人说是玩世不恭吧?咱们把字条烧掉算了。”
斯大林斩钉截铁地说:“不,你保存着。正如我珍藏着阁下在德黑兰会议上赠给苏联红军的那把宝剑一样,留作纪念。”
丘吉尔:“谢谢大元帅阁下。但愿我的这个设想最终能够实现。此外,一切较大的问题,特别是打败德国后对日作战问题,希望能在适当时机,苏、美、英首脑能有一个和平会谈。”
斯大林:“从现在战局看,此时机为期不远。”
丘吉尔:“届时希望贵国能在对日作战问题上作出具体安排。”
2
1945年2月初,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在这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三国外交部长、参谋长和顾问们。
2月2日,美、英两国代表团在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率领下,先是在海上作了为期10天、航程8000多公里的航行,再乘飞机飞行2000公里,抵达克里米亚。
身着笔挺的大元帅军服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一起到机场迎接。并从机场一直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分别送到已安排好的行宫。
2月3日上午9时,斯大林到里瓦几亚宫拜访罗斯福。
罗斯福握着斯大林的手说:“斯大林元帅,感谢苏联红军帮助我们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
斯大林:“总统先生,我们的红军一直在发动进攻。尽管近期天气不好,雨雪交加,进攻却是令人满意的。从喀尔巴阡山至波罗的海的整个中部战线,德军正在仓皇逃跑。盟军在西线的处境缓和了。现在,红军已经到了华沙,越过了维斯杜拉河。下一个目标是奥德河。”
罗斯福:“是的,是的。十分感谢您。贵国的英勇红军创造了伟大的业绩。我们的联合努力缩短了敌人接受投降所需要的时间。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先后登陆菲律宾、冲绳岛,占领了通往自本的门户。而在日本本土,东京等城市在美军B-29轰炸机的‘软化轰炸’下,已疲惫不堪了。”
斯大林:“日本帝国主义和那些穷凶极恶的战争罪犯的末日来到了。”
罗斯福:“早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上,大元帅就说过‘一旦德国最后垮台,就有可能把必要的支援部队调到西伯利亚,我们就能联合起来打击日本’。”
斯大林:“只要满足我们提出的条件,我们将遵守这个承诺。”
罗斯福:“我们这次会晤就是商谈这个问题,相信会达成共识。”
斯大林:“应当正式发表一个协定。”
罗斯福:“我希望盟军东西两路大军快些会师,德国早日崩溃。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把力量调到太平洋地区。希望苏联尽快做好在远东对日作战的准备。”
斯大林:“我的总参谋部已经开始筹划出兵远东了。”
3
2月4日,美、英、苏三巨头在里瓦几亚宫宽大的会议室里,进行一般性的讨论。
丘吉尔:“联合国安理会这个组织应该有能力反对某个大国可能统治世界的企图。这一点很重要!”
斯大林放下手中的烟斗,不紧不慢地说:“我倒愿意请丘吉尔先生指出哪个国家可能打算统治世界。”他向窗外望了一眼,不待丘吉尔回答,又说道:“法国是不会统治世界的,这一点我肯定,这就少了一个可怀疑的。我还可以肯定,美国也是不愿意统治世界的,这又排除了一个国家。”
丘吉尔:“请等一下,斯大林元帅,让我来答复这个问题。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将来的危险是在我们之间!”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和斯大林。
斯大林:“不,只要是我们这三个共同指挥这场伟大战争的人还活着,就不会有冲突的危险。”他的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圈,把罗斯福也划了进来。“我一直这样想,我们会合作得很好的。”
罗斯福:“我以为在管制德国的问题上,法国也应该参加。”
斯大林有点恼怒地说:“我忘不了法国为德国侵略者打开了大门。法国对胜利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丘吉尔:“我们这个三大国俱乐部,必须拿出500万士兵当做人会费才行。”
斯大林几乎是大喊起来:“苏联已经付出了比500万战死的士兵多得多的人会费了!我们共牺牲2700万!”
罗斯福:“当然,苏联的代价是巨大的,英国也同样付出很大的代价。”
斯大林:“下面,请宣读三国外长草拟的关于联合国托管从德国手中收复领土的计划。”
丘吉尔吃惊地:“什么?联合国托管领土计划?”
罗斯福:“是啊,从纳粹手里收回的有些领土,需要由联合国托管。三国外交部长先拿出一个初步计划。”
丘吉尔听罢立即暴跳起来:“我不赞成托管!这个计划我连一个字也没有同意过!没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也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件托管的事!”接着,他站起来向在场的人宣告:“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会让四五十个国家胡闹地染指大英帝国的领属!只要我当首相,我绝不会把大英帝国世代的财产交出去,哪怕一分一毫也不成!”他边说边毫不掩饰地任凭泪水顺脸颊流下。
P1-5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太平洋西北角、中国东方一个陆地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弧形岛国,是中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的邻邦。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中日两国有着2000多年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理应世世代代地友好相处下去。然而,历史表明,中日两国的关系在很多时候却极不正常。在中国强盛时期,日本总是依附中国,从而受益;而在日本强大之后,中国则一次又一次受到日本的欺侮,成为日本的受害者。特别是近100多年来,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总是妄想侵占中国的神圣领土,多次发起侵华战争,使几代中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了极其严重的伤害。
1874年日本侵略者进犯中国台湾、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日本屡屡发动侵华战争。特别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的14年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展开了人类历史上最凶残的屠杀,对中国广大城乡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破坏和蹂躏,对中国的物资财产进行了肆无忌惮的疯狂掠夺,对中国的文化遗产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摧残与毁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笔笔血债,难以偿还!
日本无条件投降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过去60多年。60多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影响远未肃清。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不仅不对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进行反省,反而对侵略的历史百般抵赖和否认,甚至肆意进行歪曲和篡改;不仅不对曾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惨祸愧疚和忏悔,反而至今仍对中国人民的感情进行无端亵渎与伤害。他们甚至公然替侵略者辩护,为复活军国主义制造舆论,妄想东山再起。近些年来,在日本政坛上一个又一个内阁大臣屡出狂言,掀起为侵略战争翻案的阵阵浊浪。“入侵”在日本教科书中被篡改成“进入”;30万南京同胞被屠杀,在一些政客的口里竞成了“虚构”;当年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正义审判,被歪曲为“胜者对败者的审判”;一批批日本内阁要员接连不断地竟相对供奉战争罪犯的靖国神社顶礼膜拜;日本法院对中国民间的历次索赔一概无理拒绝。近年来,一些右翼势力时常叫嚣要修改日本和平宪法,扬言修改“无核三原则”,妄想将日本自卫队改为“国防军”。特别是最近发生的日本政府“购岛”、蓄意强占我国领土钓鱼岛的事件,再一次暴露了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狼子野心,这是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严重践踏,是对世界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中国人民一直警醒地关注着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动向。“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一贯的态度是:历史不容翻案,罪行不容否认,民心不可违背。
笔者是在1933年日本侵占东北期间出生的年过80岁的老人。亲身遭受过日本侵略者的欺侮与压迫。多年一直牢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和亡国奴的生活,而对抗战胜利果实备感珍贵和欣慰。为了将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忠实地记录下来,笔者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搜集和积累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的一些历史资料。最近,将收集和积累了50多年的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整理、编辑,编写成《末路穷途一日本战败前后》一书。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记述的是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到1946年释放在押日本战犯和遣送日本侨俘回国期间,发生在远东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既包括了日本侵略者从面临战败到最后覆亡的全过程,也包括了胜利的中国人民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收复失地、修复战争创伤和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全过程。把在这个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将历史真相重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侵略战争及其必然结局。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是妄图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至今仍需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本书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增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信心的精神武器。同时,展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结局和日本战犯的下场,是一把刺向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利剑1 60多年来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还没有彻底清算,你们还对中国人民抱有险恶的狼子野心吗?还想侵占我国神圣领土吗?请睁大眼睛看看你们的前辈——当年日本战犯的可悲可耻下场吧!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所记述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非常不平凡的一页,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多是由于胜利而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大快人心事。同时,由于美英苏三大国的无理干预和压制,也发生了一些让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心中不快、不平,以致伤心遗憾的事件。如从日本手中收回了东北三省,却丢掉了比东三省大得多的外蒙古;香港和澳门未能及时回归祖国;苏军撤出东北时掠走中国大批工业设备等。在书中记述这些事件,目的不是引导人们与当年的同盟国算历史旧账,而是通过记述历史,向人们说明,由于中国当年贫困落后,不仅长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和压迫,而且在打败侵略者后还要受到某些强国的歧视和欺侮。以此告诫人们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从而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发图强。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还在最后三章记述了释放在押日本战犯、遣送日本侨俘回国、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史实。这些人类绝无仅有的善举,彰显了忠厚善良、宽容大度的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这会使广大读者受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不是单纯地平铺直叙历史事件,也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说教,而是完全以记录者的视角立体地重现历史画面,并把事件同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生动、形象、逼真。是一部史料丰富翔实的史学著作,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是一部典型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期望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作者
2012年10月10日
姜照远所著的《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记述的是从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到1946年释放在押日本战犯和遣送日本侨俘回国期间,发生在远东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容既包括了日本侵略者从面临战败到最后覆亡的全过程,也包括了胜利的中国人民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收复失地、修复战争创伤和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全过程。把在这个时期内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将历史真相重新展示在光天化日之下,有助于人们深刻地认识侵略战争及其必然结局。为什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总是妄图发动侵略战争?为什么至今仍需要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本书为我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提供了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增强保卫我国神圣领土的决心和信心的精神武器。同时,展示了日本侵华战争结局和日本战犯的下场,是一把刺向蓄意侵占我国领土的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的利剑1 60多年来日本侵略者欠下中国人民的血债还没有彻底清算,你们还对中国人民抱有险恶的狼子野心吗?还想侵占我国神圣领土吗?请睁大眼睛看看你们的前辈——当年日本战犯的可悲可耻下场吧!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所记述的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中非常不平凡的一页,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多是由于胜利而获得自由和解放的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大快人心事。同时,由于美英苏三大国的无理干预和压制,也发生了一些让胜利了的中国人民心中不快、不平,以致伤心遗憾的事件。如从日本手中收回了东北三省,却丢掉了比东三省大得多的外蒙古;香港和澳门未能及时回归祖国;苏军撤出东北时掠走中国大批工业设备等。在书中记述这些事件,目的不是引导人们与当年的同盟国算历史旧账,而是通过记述历史,向人们说明,由于中国当年贫困落后,不仅长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和压迫,而且在打败侵略者后还要受到某些强国的歧视和欺侮。以此告诫人们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从而激发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发图强。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还在最后三章记述了释放在押日本战犯、遣送日本侨俘回国、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史实。这些人类绝无仅有的善举,彰显了忠厚善良、宽容大度的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伟大人道主义精神。这会使广大读者受到高尚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促进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姜照远所著的《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以翔实的史料,朴实的描写全景记叙了1945年日本战败前后的经过。除记叙与中国有关的日本战败前后经过外,还对一些其它二战题材书籍较少涉猎的历史问题加以较细记叙。文笔精炼,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末路穷途--日本战败前后》一书,不是单纯地平铺直叙历史事件,也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说教,而是完全以记录者的视角立体地重现历史画面,并把事件同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非常生动、形象、逼真。是一部史料丰富翔实的史学著作,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是一部典型的纪实文学作品,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