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博大精深,能使人豁然开朗,心灵得到净化,我们可以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便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点亮自己的心灯。
本书专为时下的一些大忙人而作。书中精选了近150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并结合现实生活予以精练的评析,若我们能仔细研读,一定可以找到真正的休憩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净心之道,从而远离生活中无边的忙碌,把握住生命中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净心(给大忙人看的快乐佛法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何菁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佛教思想博大精深,能使人豁然开朗,心灵得到净化,我们可以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便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点亮自己的心灯。 本书专为时下的一些大忙人而作。书中精选了近150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并结合现实生活予以精练的评析,若我们能仔细研读,一定可以找到真正的休憩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净心之道,从而远离生活中无边的忙碌,把握住生命中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内容推荐 “心怀慈悲去行善,积德终会有善报!”禅者之心以慈悲为本,似海纳百川,善容人之过;又似早春细雨,润众生之心,催其顿悟。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自种恶因,自受恶报。”正如佛陀所说:“恶要由自己去净化,苦要由自己去解除。” “人不持戒,兹蔓如藤;逞情极欲,恶行日增。”无论是出家之人,还是凡夫俗子,都应有所戒律,倘若人不持守道德戒律,而是无限地放纵自己,那样自己的欲望就会像藤一样无限地蔓延,逐渐爬满自己的心灵。 “不悲念过去,不念于未来,于现前而活,则肤色清润。”也就是说,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眼前的这一刻,人生最珍视的一刻只是当下。 目录 第一章 随缘——缘来缘去缘如水 就让一切随它去 随情而行 小和尚种草 求不得的姻缘 前世五百次回眸 因缘乞丐与书生 屠夫拜佛 泥中莲花 和尚变金币 好好活着 第二章 为善——赠人玫瑰香自存 哑巴和尚 小沙弥救蚂蚁 布施勿求回报 与人共享美好的事物 爱要有度 善恶就在一念问 点亮自己,照亮别人 多福的善行 真诚先于效能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自己的言行就是为自己修路 释迦牟尼佛布施生命救众生 第三章 戒欲——无所欲亦无所求 渔夫织网 自己心中的铁索桥 诱惑的美景往往是魔境 窗户与镜子 富人的烦恼 欲是痛苦之源 吃人的黄金 钱财乃身外之物 贪心的后果 一切要适可而止 诱惑面前要有平常心 山民的烦恼 只吃七分饱 见好便收 不图小利 节制欲望让人更快乐 两块石头的命运 第四章 宽容——让一分春暖花开 十七颗核桃 珍奇宝贝 宽容一个人的错误 化干戈为玉帛 不做杯子做湖泊 财产的继承者 把肚量放宽些 宽容背后的和谐 白隐禅师的故事 消解怒气的妙招 以德报怨 第五章 感恩——知足惜福才快乐 用善行来回报 母亲是我们应敬的佛 别人爱自己前,自己先爱别人 珍惜生命中的点滴 互敬互爱 和谐相处 年底的两个字 沙漠里的半碗水 第六章 谦卑——保持低调有好处 苏轼认字 一苇渡江 傲乃大忌 毕秋帆与老和尚 学不在多,贵在力行 放低自己 地图上的土地 两块钱的本领 说谦让 慧忠国师考验太白山人 第七章 忍让——一切法得成于忍 夫妻争饼 不为小事发脾气 忍辱仙人 承受苦痛 上等境界的僧 退步其实是向前 沉默是金 头尾争大 鱼竿和鱼的故事 第八章 反省——知错能改最难得 眼珠 仰天庵 不识沉香木 人的三个缺点 宝藏就在自己怀里 四种马 棋局上的输赢 屠夫成佛 罪业与悔过 责备自己,原谅别人 衣服与明月 度己先度人 求人不如求己 自己度自己 第九章 放下——越简单,越幸福 忘记负担的存在 只有肯松手,别人方可救你 快乐,就是懂得放下 失去的不一定是损失 金钱不等于幸福 禅师的大笑 莫把小事放心上 抱女子过河 放下玉钵 放下心中的“怕” 山高怎阻野云飞 放下的智慧 变魔心为佛心 第十章 因果——造福田,享福缘 膝上的人面疮 老人的遭遇 业的显现 神龟报恩 嗔怒的可怕 逃避不掉的业力 健达多的启示 三世因果 国王与天帝释 太子迦兰的故事 富人和乌龟 穷人的故事 解脱的途径 第十一章 看透——人生岂能尽如意 奴仆守门 活着的目的 角度的问题 有和无 看破迷惑 捆住自己的少年 无人能永生 目标别太多 昂贵的珠宝 有些事不要急 答案不止一个 凡事,不能只停留在表面 靠心理解 “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心的力量 没有时间老 四句话 第十二章 禅定——当下一念心清净 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不提过去,不问将来 别再心忧明天 大师分工钱 清扫心灵上的尘垢 丢掉生活中的碎片 抽烟与静心 心无外物 最后一课 时常保持平常心 心净便是佛 除却心头火 试读章节 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 一位大德高僧,在一座寺院中做住持,由于自己年事已高,开始着手为自己挑选接班人。经过一番甄选后,高僧将自己最佳接班人的人选集中在自己的两位弟子觉坚和觉远身上。可这两位弟子,论修行和道行简直不分高低,到底让谁做自己的接班人,住持一时没了主意。这时众弟子提议,将他们放到寺院后面的悬崖下,谁先爬上悬崖,谁就是这座寺院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住持用绳索将自己的两个弟子放到悬崖下。觉坚被放到悬崖下以后,并没有被悬崖的陡峭吓倒,一次次地努力攀爬,可遗憾的是屡爬屡跌。但倔犟的觉坚依然不遗余力地向上攀爬。最后,他终于爬到了半山腰,但由于体力不支,加上悬崖陡峭光滑,觉坚一失足又重新跌进了悬崖。住持发现此时的觉坚头破血流,奄奄一息,赶紧用绳索将他救上来。 再看觉远,开始时,他也一样努力攀爬,可试过几次之后,他便发现,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根本无法爬上这座悬崖。于是,他顺着悬崖下的小溪而行,穿树林,出山谷,游名山,访高僧。一年后,他才回到自己的寺院中。住持喜出望外,将觉远定为自己的接班人。 住持的这一决定,让寺院中的众弟子大惑不解,他们都认为觉坚更有勇气,更适合做寺院的住持。这时高僧微笑地解释道:“悬崖之陡峭,根本不是人力所能克服的。而在悬崖之下,却另有他路可循。若为名利所诱惑,心中只有劳苦,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更重者粉身碎骨。” 高僧还语重心长地说道:“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不人名利牢笼,心中无牢,顺天而行者,将是我的意中人。”不久后,高僧圆寂,觉远做了这座寺院的住持。 【心香一瓣】 《心经》中讲到:在无明的世间,人们拥有太多的苦恼、痛苦和空虚,是为了“此岸”。而一旦我们拥有了“般若”,即智慧,认识了宇宙的真相,就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安宁,即所谓的“彼岸”。 对既定目标的追求,可以让自己拥有无穷的快乐。但很多时候,追求目标的路并不是只有一条,此路不通,绕道而行,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人世间,总是不乏一些执著于自己目标之人,在忙碌中劳苦一生,而遗憾的却是终生一事无成。 真正的智者,同样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所不同的是,他们总是善于把握机遇,随情而行,懂得低头看。低头,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定性,也绝非放弃自己的信念,只是他们更加懂得取舍,让自己在特定的时期内拥有更多选择和回旋的余地罢了。 小和尚种草 深秋的禅院里,草地枯黄一大片,小和尚难过地说:“好难看啊,等来年春天一定要撒些草子。”师父挥挥手说:“等天冷了,随时。”小和尚很不解,心中疑惑:“天冷了,种子还能发芽吗?” 不久后,凉风习习,师父买来草子,让小和尚去播种。一阵秋风吹来,草子随风飘散。“不好了,好多种子被吹跑了。”小和尚喊道,“没关系,风吹走得草子多半是空壳,即使撒下去也不会发芽,随性。”师父回答道。 种子刚刚撒完,就有几只小鸟来觅食。“太要命了,种子都被小鸟吃掉了。”小和尚急得直跺脚。“没关系,种子多,是吃不完的,随遇。”师父仍旧温和地回答道。 半夜,一阵骤雨袭来,小和尚担心极了,冲进禅房对自己的师父说:“师父,这下可真完了,剩下为数不多的草子又被雨水冲走了。”师父微闭着双眼回答道:“冲到哪,就在哪发芽,随缘。” 一个星期过后,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变得郁郁葱葱起来,一些原本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起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师父点点头:“随喜。” 【心香一瓣】 宇宙万物,皆有“法”可循。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只有善于遵循规律,学会顺其自然,才会收获成功的硕果。刻意追求,急功近利,只能导致失败,让人徒生烦恼。播下希望的种子,就有收获的可能。 人们为求一份完美,总是绞尽脑汁,殚精竭虑,到头来却是落得一场空。而每当遇到一些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寝食难安,百般思量,却不见天日。其实,当一些事实在理不出头绪的时候,放下心中的包袱,让自己抽身出来,一切顺其自然,随它而去也未免不是一种办法。当然,这种随它而去绝非一种绝望后的沉沦,而是让自己暂时地后退几步,这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师父的一个“随”字,参透人生众多的禅机。为了生活中一些琐事烦恼伤心,回头想想,实在大可不必,拗不过的事情更是随它而去。人生需要这样的一种随性。P4-6 序言 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大街上,我们匆匆奔波;办公室里,我们辛苦劳作;回到家里,我们依旧为了琐事忙得焦头烂额。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曾经的快乐远去了,最初的理想和希望也早已不在。接着,我们开始疑惑——我们这样忙来忙去,究竟为了什么? 整日里,我们都为了名誉、地位和金钱等原因而奔忙。在追逐它们的过程中,便遇到了矛盾、误解、争斗、困惑等诸多问题。随着心中的杂念越来越多,我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生活也渐渐失衡。忙到最后,我们自己却迷失了。 其实,想要拥有真正的幸福很容易,那便是——净心。所谓的净心,就是清除心灵污垢,消除对外在一切的执著。只要我们在面临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时,能够看得破、想得开、放得下,便可以保持轻松的心境;只要我们与人为善、心存宽容、知恩感恩、善于理解、乐于包容,便可以解缚身上的枷锁,自在地前行。 佛教思想博大精深,能使人豁然开朗,心灵得到净化,我们可以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便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点亮自己的心灯。 本书专为时下的一些大忙人而作。书中精选了近150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并结合现实生活予以精练的评析,若我们能仔细研读,一定可以找到真正的休憩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净心之道,从而远离生活中无边的忙碌,把握住生命中所有的幸福和快乐。 编者 2010年7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