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的强国。冷战结束后,更是全球惟一的大国,了解了美国,几乎就了解了世界的一小半。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朝代更替的历史,美国历史很短,却有诸多特色。《不可不知的美国史》内容很详尽,介绍了美国从殖民地时直到本届政府的主要历史,让读者了解美国在经历了殖民统治、国家分裂、经济萧条、战火硝烟的灾难与磨砺之后,如何凤凰涅槃,获得重生。作者李海青特意挑选了比较有趣的内容加以介绍,语言风趣,有许多当前的流行语,可读性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可不知的美国史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李海青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整个20世纪,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的强国。冷战结束后,更是全球惟一的大国,了解了美国,几乎就了解了世界的一小半。相对于中国几千年朝代更替的历史,美国历史很短,却有诸多特色。《不可不知的美国史》内容很详尽,介绍了美国从殖民地时直到本届政府的主要历史,让读者了解美国在经历了殖民统治、国家分裂、经济萧条、战火硝烟的灾难与磨砺之后,如何凤凰涅槃,获得重生。作者李海青特意挑选了比较有趣的内容加以介绍,语言风趣,有许多当前的流行语,可读性强。 内容推荐 它立国才二百多年,却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1776年就呼吁人人生而平等的美利坚人,却在一百年后对有色人种百般歧视。中美之间时有不和谐,会不会拔刀相向?…… 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你可以不出国旅游,你可以不喜欢美国货,但你不可以不知道与中国交集甚多的美国的历史。 翻开《不可不知的美国史》一书,了解美国历史。 《不可不知的美国史》由李海青编写。 目录 第一章 移民:被上帝眷顾的第四棒 第一节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第二节 伟大的新英格兰,光荣的哈佛 第三节 十三块乐土 第二章 征税:一张接一张的多米诺骨牌 第一节 华盛顿引发了七年战争 第二节 二十先令的印花税 第三节 手段家和道德家 第三章 独立:世界因你而变得不同 第一节 请愿还是战斗:美利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第二节 明犯美利坚者,虽远必诛 第三节 天翻地覆慨而慷 第四章 制宪:合众国的立国之本 第一节 不给力的邦联 第二节 伟大的妥协 第三节 有一种伟大叫做乔治·梅森 第五章 党争: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一节 华盛顿的烦恼 第二节 最没教养和最有教养的总统 第三节 渡尽劫波兄弟在 第六章 崛起:众生相与悲欢曲 第一节 庶民崛起:安德鲁当选 第二节 西部崛起:印第安离殇 第三节 咒语崛起:离奇的宿命 第四节 工业崛起:后进当自强 第七章 内战:剪不断、理还乱 第一节 先赢得情感大战再说 第二节 什么时候废奴,是一门艺术 第三节 让遗憾督促我们珍惜重生 第八章 底层:白黑黄棕都有人 第一节 不是所有白皮肤都光鲜 第二节 非裔美国公民最苦难的一段日子 第三节 唐人街上冻死骨 第九章 前进:世纪之交的美国写真 第一节 进步主义时代的彼岸参照 第二节 踩着西班牙的碎骨前进 第十章 伟人:硬汉西奥多,无敌罗斯福 第一节 硬汉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节 我的地盘听我的 第三节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第十一章 “一战”:世界的美国与美国的世界 第一节 纠结:孤立还是参战 第二节 在战争的名义下 第十二章 斡旋:失意凡尔赛,笑傲华盛顿 第一节 “百灵鸟”的哀愁 第二节 华盛顿举办盛会 第十三章 浮华:20世纪20年代是个很“二”的时代 第一节 一切都那么美好 第二节 共和党的“文景之治” 第十四章 不幸:为胡佛说几句公道话 第一节 一夜回到解放前 第二节 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第十五章 新政:可以骂一个做大事的人 第一节 死马当活马医 第二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三节 罗斯福的手段 第四节 身后是非谁管得 第十六章 血战:与魔鬼共舞 第一节 中而不得立 第二节 浓烟滚滚珍珠港 第三节 有仇不报非君子 第四节 令人惊悚的“胖子”“小男孩” 第五节 酿成战争的,不是只有魔鬼 第十七章 得失:内建内行、外战外行 第一节 国之折腾,必有妖孽 第二节 向最富国的贫穷开战 第三节 肤色革命 第十八章 震惊:最卑鄙的与最正义的 第一节 世间再无肯尼迪 第二节 英雄难过水门关 第十九章 秩序:维持自由是警局的职责 第一节 不想当总统的丈夫绝不是一个好演员 第二节 “世界警察局”的四任局长 第二十章 武林:美国与对手的多极化 第一节 美中:想说求同存异不容易 第二节 美欧:大西洋变得越来越宽阔 第三节 美俄:乍暖还寒时候 第四节 美日:恰到好处的离心力 试读章节 大英帝国当时有55块殖民地,其中13块在北美。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英国人,但与英伦三岛相隔三千英里,久而久之,13块殖民地离心自治的想法越来越重。他们看英国越来越不顺眼,在他们眼里,他们的肥猪比英格兰海德公园的公爵夫人吃得都好。 实际上,北美13块殖民地如果说有什么成绩的话,那绝对是站在了英国巨人的肩上的缘故。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后,殖民地立即分享了这一胜利,纽约、马萨诸塞和马里兰这几个殖民地都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皇家政府,代之以平民自治。当新国王威廉三世试图按照老方式重组殖民地的时候,发现已经覆水难收了,于是不得不承认殖民地议会的权力。 要知道,北美殖民地的议会甚至比英国的还要先进和民主。英国议会的上院是由国王任命大贵族和主教组成的,而北美则完全由选举产生;英国参加议会选举的选民只占成年男子的一成,北美的比例要更大些,很多地方都达到了半数。 本来殖民地都有个总督,可以否决殖民地议会的立法,但18世纪的前30年,各殖民地议会都发起了宪法之争,强化了自己的权力。他们手握殖民地的钱袋子,北美大陆成了地球上课税最少的地区。即便如此,还有人不满,边境的居民声称,他们起着保护全美利坚的作用,所以不应该缴税,真是蹬鼻子上脸啊,英国国王一听,肺都要气炸了。 殖民地的政权建制,实际上也是受英国思想家洛克等人指引。在殖民地,乡镇成立于县之前,县于州前,州于国家前,自下而上。言下之意,成立国家是因为州觉得有必要,对自己有利方建国,否则大可不必。以此类推,如果殖民地的母国英国对自己不利,也大可推翻之而独立。 13块殖民地的移民,享有的权利比在英国本土时还要多。在马里兰,最晚从1650年开始,所有自由民就都拥有了投票权;在北卡罗来纳,如果你拥有50英亩土地,你就自动获得了选举权,不过要想获得被选举权,则需要500英亩。而在欧洲,拥有50英亩土地的都是社会下层的人,根本没有资格参与选举。这种普遍的权利甚至遭到了精英分子的抱怨,马里兰的总督经常抱怨被选为法官或县治安官的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不会写字的人都有被选举权,这叫三千英里外的母国民众该作何想呢。 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结构也比母国更接近中产社会,到r720年,北美殖民地有12万余人,其中最上层的官吏和最下层的黑奴只占少数,商人、作坊主、农场主和种植园主占了多数,而卖身求地的白人契约奴几年后即摇身一变,获得自由的同时还拥有了数十英亩土地,获得选举权,变成中产的一分子。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是最稳定、最有活力的社会,他们为维护自己适当而不断增长的私产,可以不惜拼命,而独立战争的主力,也就来自这些中产阶级。 1689年,英国刚刚驱逐了暴君詹姆士二世,北美的殖民地宾夕法尼亚已出现了一群颇具实力的社会精英,逐渐控制了本地的政治实权,中产政治和精英政治玩得尤其熟练,叫自称绅士的英国人都自叹不如。 论有钱,北美殖民地虽然不能跟母国相比,但也是后起之秀,不可小视。到1750年,费城已经成了整个大英帝国中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1752年,巴尔的摩还只有25幢房子,200个人,不出20年,已经成了美国第四大城市,傲慢的法国贵族夏多布里昂也承认:进人巴尔的摩,就像“驶入了一座公园”。 论宗教自由,那英伦三岛绝对会自愧不如。除了宗教乐土罗德岛,马里兰也通过了宗教方面的《宽容法案》,每个人都可以自由信教,这里成了母国英格兰宗教信仰不自由时移民的首选,之前马里兰人口增长很慢,到1660年才突破2500人,还不如中国一个大规模的村子,但接下来的20年却增长了两万人。 言论自由权利,美国也早早确立。1734年,美国尚未独立,《纽约周报》的一个编辑因猛烈攻击殖民地政府而被逮捕入狱,但他奋力反抗,经过上诉,次年被判无罪,这是美国真正确立新闻自由传统的开始。 实际上,殖民地真的要感谢英国,英国对本土民众的宗教控制相对更严,对殖民地的异教徒则宽容得几乎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种不合常理的偏袒之下,北美殖民地获得了绝佳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在资源和财富上与英国不相上下,社会更加稳定和有序。在宽松有序的环境下,殖民地自治不断强化,北美社会的独立和自主意识增强,从某种意义上说,独立运动是这种英国的宽容和溺爱发展到极致的结果,而宣告美国脱离英国自立的《独立宣言》,其主要思想也来自英国思想家洛克。 英国有的,北美基本都有;北美有的,英国却未必有。北美土地更广阔、政治更自由、宗教更宽容,潜力更巨大。而且,虽然北美的主要移民是英国人,但也融合了其他民族的优点。看看美式英语吧,“大草原”一词来自法语,“大牧场”来自西班牙语,“老板”来自荷兰语,至于“帐篷”和“臭鼬”,则来自原住民印第安人的语言。融合了的东西,总是更有活力吧。 P9-11 序言 光荣与梦想:从奥巴马获胜演说中读美国历史 “Hello,Chicagoo” 2008年11月4日,一句套近乎的唠嗑拉开了奥巴马的获胜演说。综观全文,充满了对美国光荣与梦想的自豪,对先贤与英雄的敬仰。其间闪耀着美国两百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承载着三亿美国人的孜孜不倦的探索,无论他们老少贫富,民主党或共和党,抑或黑人、白人,拉美裔、亚裔、印第安原住民,同性恋或异性恋者…… 虽然伊拉克的沙漠和阿富汗的群山中还有美国大兵随时可能第二天清晨无法醒来,会有数千万的父母在孩子熟睡后仍难以入眠,担心按揭、医药费或学费,甚至担心自己失业,但奥巴马仍充满信心,其自信来源于一种理念,那就是在美国凡事皆有可能,奠基与开国者的梦想今日仍在,民主制度的力量源源不断。 在奥巴马的演说中,随处可见美国历史的点点滴滴。 如果按历史长短来给世界各国排序,相信美国的排名比中国足球的世界排名还要惨。就是如此,奥巴马居然还自损11年,称美国立国于1787年,而非《独立宣言》发布的1776年。殊不知,虽然美利坚合众国早有其名,但1787年前,今日美国国土的十分之一以上,实际上活跃着13个国家。由邦联到联邦,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奥巴马提到了患难与共,他声称绝不允许其他行业备受煎熬时还要羡慕嫉妒恨地瞅着繁荣兴旺的华尔街。殊不知,早在百年前,华尔街已经尾大不掉了。他提醒美国吸取党派纷争的教训,虽然民主党获胜,但不要忘记是伊利诺伊州的一位先生首次将共和党的大旗扛到了白宫,那位先生就是“伟大的解放者”——亚伯拉罕·林肯。殊不知,早在共和党和民主党两个党名出现前,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已经斗得不可开交了。 2008年大选时,亚特兰大有一名投票的妇女,名叫安妮·尼克松·库波尔,她和数百万排队等待投票的选民没有什么差别,除了她已是106岁的高龄。安妮的一生,是美国整个20世纪的缩影,她一路走过来,天翻地覆。 安妮出生时,路上还没什么汽车,天上也没有飞机,她的肤色和性别都让她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 安妮1岁时,莱特兄弟就造好了飞机,一位叫福特的先生创立了自己的汽车公司。 安妮18岁成人时,她的白人女同学一定很高兴,因为这一年,美国女性获得了选举权,虽然只限于白人。 安妮结婚生子时,遇上了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危机,这时一位因身患小儿麻痹而坐在轮椅上的总统在炉火旁告诉她: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新政会改变一切。 安妮年近不惑时,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美国从中立的大幕后面走到前台,开始了对整个世界的“领导”。 安妮53岁那年,蒙哥马利一位黑人妇女拒绝在公车上给白人让座而被捕,一位叫做马丁·路德·金的牧师领导黑人兄弟姐妹进行了一场叫做“抵制公共汽车运动”的战斗。一年后,美国宣布在公交车上结束种族隔离,安妮为了这一天等了半个世纪还要久。 接下来,安妮目睹了一个接一个的梦想变成现实,一个叫阿姆斯特朗的小伙子登上月球,把星条旗插到了人类目前所能到达的最远处;一个叫比尔·盖茨的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成了世界首富,把软件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当然,安妮也看到了一件接一件的不和谐的事件发生,一个叫尼克松的总统派人偷听竞选对手的谈话,在大胆的媒体穷追猛打下最终被弹劾而辞职;一个9月的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入美国最高的建筑物,带走了三千多条鲜活的生命…… 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同人的一生,慢慢地回首,就显得特别有味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