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慢食之后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谢忠道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忠道所著的《慢食之后》不同于只局限于饮食本身的设计,这里讲吃,但往后一步,更关注如何理性及智慧的培养饮食观。

关注生活,思索教育,探索全新的饮食观。

曾经,关于饮食本身的讲究与品味,一度吸引我们的目光。我们关注吃什么,如何吃,以及怎样更好的吃。

但,当我们退后一步,站高一点,我们会发现,饮食,并不是一件等闲容易的事。

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食欲的养成更需要一点智慧和理性。

内容推荐

《慢食之后》简介:我们全心全意吃喝进胃里的,究竟是什么,对世界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滥捕海洋鱼类将导致我们40年后不再有鱼可吃;全世界有四分之一的食物在尚未消费前,就直接被丢弃;一个平均仅被使用20分钟的塑料袋,却需要大自然400年的时间才能分解;生活里的工业产品越来越多,我们离大自然的食物链也越来越远;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食欲的养成为什么更需要一点智慧和理性?

面对这种种迷思与问题,我们的态度是什么,责任又在哪里?谢忠道所著的《慢食之后》,从一个非美食的角度关注生活,思索教育,探索全新的饮食观。

目录

简体版 自序

不是你我,那应该是谁呢?

推荐序

《慢食》,之后/叶怡兰

繁体版 自序

为地球养生

第一章 食物还是垃圾?

01 不喝水的孩子

02 健康食品儿童

03 阅读食品

04 垃圾和食物

05 换个方式吃盐

06 健康好吃还是不生病

07 健康的营养观念

第二章 好好吃,救地球!

01 花钱买垃圾:包装迷思

02 一口吃掉未来

03 一次还是永远

04 少一点肉

05 越来越少的生活哲学

06 被丢弃的四分之一

07 这个数字越小,对地球越好

08 公民责任

09 百姓、人民与公民

10 道德与妖魔

第三章 慢食之后……

01 消失的土产

02 给孩子“吃”的教育

03 吃猪肉,没看过猪走路

04 谁的绍兴,谁的龙井

05 味道的原始与文明

06 管理你的胃口

07 它,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好─连锁与加盟

08 三十年后的饮食

09 我们吃的动物吃什么?

10 贫穷里的肥胖

11 复古食物正流行

12 厨师的心

13 营养标示法─在小工坊和大工厂之间

14 粮食自给

附录

01 传奇仍在─再访 El Bulli

02 分子厨艺之争

试读章节

01 不喝水的孩子

有一次回台湾过旧历年,哥哥带着两个侄女回家过节。台湾许多地方已经没有太多年节的气氛,要去任何名胜景点,光想到要塞几小时的车来回就死了心,最后总是用麻将、电视和火锅把时间打发掉。

长年居住法国,许多时候生活习惯上的冲突差异只发生在我自己的身上,我多半也将之视为长年法国生活习性的改变所致。比如。下午四点妈妈突然从市场拎回两大卷润饼卷,或是一盒米糕两个肉圆当点心,我已经有些无法适应无时无刻进食吃点心的习惯。除非真有点食欲,否则两餐之间我极少吃所谓的“零食”、“点心”或“宵夜”。

也因为这样的差异,许多时候对比很自然地就从极细小的地方跳出来。

回台时间不多,极少有机会和两个年纪仅十岁、七岁的侄女有年假这么长的时间相处,大部分的活动不是电视就是吃饭,偶尔出去逛街。有那么一天,大家醒得极晚,早餐省了,第一餐就是午餐。然后出去逛街,逛街时吃点心饮料,回家看电视,接着晚餐、水果、零食……一天过了。

那么平凡的一天结束后,我却觉得哪里不对,和我在法国的习性有很大的冲突之处。过了两天,我才恍然悟到,两个侄女几乎是不喝水的,她们喝冰红茶、果汁、汽水、可乐、菊花茶、冰豆浆,就是不喝水。于是我在她们去冰箱找下一个饮料“解渴”时,好奇地问她们为何不喝水。两个小女孩很自然地回答:水又没味道,不好喝!

有一天我跟着两个侄女吃喝一样的东西,整天下来结果发现嘴巴舌头始终覆盖一层食物被唾液发酵后产生的黏稠酸腻感,味蕾变得沉累疲乏。我需要喝水。

我开始回想自己小时候是否也是如此。似乎没错,只要有选择,我小时候也不爱喝水。去别人家当客人,主人总是端出果汁、汽水给小孩,白开水似乎是很穷酸上不了台面的。上餐厅吃喜酒,也绝对是果汁、汽水、可乐,父母家长从不认为孩子该喝水。

或是说,水,在我们的教育认知里似乎从不被认为是“有营养”的。吃喝当然选择有营养的东西来摄取。就算打篮球做运动,当时也是猛灌可乐或是运动饮料,喝水是一件不会被我们自然想到的事。水,在我们的生活习性里好像是“没有其他饮料时才喝的东西”。

本来这件“小孩不喝水”的事并没有让我如此大惊小怪,直到有一天一个定居几十年的朋友也刚从台湾回法国,打电话来聊到同样的发现,我才开始对这个共同的观察有些微的思考。

这个在法国结婚生子定居多年的台湾朋友告诉我,幼儿园里准许学生带的饮料只有一种:水。而且不能带瓶装矿泉水,而是装在水壶里的水[就算是矿泉水也要装在水壶里]。点心时间偶尔会有果汁,但多数时间都只是水,用餐时则一定只能喝水,不喝其他饮料。

“为什么呢?”我问。“理由很多啊,避免孩子摄取过多的糖分热量、人工添加物、破坏并影响孩子的食欲等。不准带瓶装水除了有环保上的考虑,还考虑到不能让孩子或家长产生社会阶级消费能力的比较。”朋友解释道。朋友的回答里说明了一件事:在法国,喝不喝水是一种教育理念。

后来跟一些台湾朋友聊到,发现喝水在台湾饮食里的比例真的不高。成人口渴时选择的是可乐、果汁、茶和咖啡,甚至宁可在白水里添加维他命C。[增加味道和营养吗?]

水,永远是最后的、不得已的选择。

水,真的没味道,不好喝又没营养吗?还是我们的生活教育里没让孩子正确地认识水,正确地知道水对身体的重要性?

在很多人眼中,水就只是水,如果要摄取水分,果汁、可乐、茶和咖啡里都有,喝这些饮料也等于喝到水了。纯喝水,不是多此一举?关于这一点,也有不少科学论述告诉我们,水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功能是果汁、可乐等饮料无法取代的。  水,当然有营养。我想不少人都知道水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有珍贵的微量元素。水,当然也有味道,不同的地质,产生不同的水质,矿物质含量高的水味道就不一样,我们有时也会在杂志媒体上看到某些美食名家对某些品牌矿泉水的评论分析。最后,剩下一个问题:喝水和味觉的关系是什么?

多年品尝食物和品酒的经验,让我养成必须经常将味觉保持在干净敏锐状态中的习惯,而喝水是唯一的方式。味蕾是一个很奇特的器官,会不断自行“复原”其敏锐度,唯有味蕾恢复正常状态时,味觉才会回来,味觉恢复,食欲才会出现。

P18-21

序言

《慢食》,之后

叶怡兰 饮食作家

Yilan

美食生活玩家

网站创办人

浸淫饮食领域越久,越能发现,食物,从来不是一件等闲容易,以及单纯悦乐之事。

端看,你的眼界与视角,以至溯源与追索范畴,有多深、多广、多远、多高。

这范畴,早些年,也许在于饮食本身的学问、门道、知识、讲究、品味与艺术性、精致化、专业度的高下精微。

然现在,更进一步,我们所关切关注关怀的,显然远远不止于此。

近几年,即使再不敏感的人,都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世界的变化,与日剧增。

天灾频仍、气候走向极端、环境与生态日趋恶化、贫富差距与对立冲突高升、全球性粮价上涨、农业景况失衡、放任科技过度发展进而一步步溢出掌控之外,以至这种种对于人类生存生命的伤害。

尤其,再细细追索,都能发现,无能置身事外,每一桩,都与我们的食物,息息相关。

所以,吃美食谈美食,再也不可能纯粹光是风花雪月纵情享用;吃下每一道、每一口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我们开始思量,在这些美味的背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或说,我们应负的责任。

这是一种,全新的高度。

从餐厅内、餐桌前、餐盘里、甚至田埂间,积极再往上站,从既往的食客饕客角色,转而肩负起地球子民之名,透过食物,虚心反省审视:置身这不管是因着我们的任性妄为抑或原就是字宙必然宿命、遂而似乎正走向末途的行星上,究竟能否找到和谐和平、共荣共生、迈向下一个千年万年的永续永存之道?此波思潮里,忠道的《慢食之后》便选择了这样一种,写作高度与发声角度。

在2005年的《慢食》里,忠道以一位立足巴黎的美食作家身份,借由法国与台湾两地间在饮食上的差异对比,站在“他山之石”上,对台湾的饮食文化和面貌,犀利地提出他的看法甚至批判,激起无数回响与讨论。

此刻,新作《慢食之后》,这样的对照,虽仍在部分篇章中延续,但却可以更清楚看到,他的视野已然逐步跨出法国与台湾间的界限,朝更远更高的方向行去。

当然,这些议题包罗太广牵涉太复杂,我们也着实走得太快因循太久,许多许多的警示与质问,当下常只能点出病灶,答案与确切解决之方,仍待寻觅。

然而,正如我在前本《慢食》序里曾经做过的比喻,这一回,忠道再次奋勇向我们抛了一块,警醒之砖。而这砖,比之上回显然更硕大沉重了许多。

让我一样期待着,但愿,也能够同样激起,无数回声与涟漪,让我们得以诚恳痛切检视反省,然后,思考前进。

书评(媒体评论)

吃美食谈美食,再也不可能纯粹光是风花雪月纵情享用;吃下每一道、每一口食物的同时,不可避免,我们开始思量,在这些美味的背后,我们所付出的代价,或说,我们应负的责任。

——叶怡兰 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