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精选集!
重塑中国古典,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
《山月记》为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篇目!
日文版《李陵·山月记》高踞“五大杰出小说”榜首!排名超越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夏目漱石《哥儿》!
翻开这本小说集,犹如展开中岛敦用生命织就的“幻想和语言的织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山月记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中岛敦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精选集! 重塑中国古典,首次与大陆读者见面! 《山月记》为日本高中语文教材常选篇目! 日文版《李陵·山月记》高踞“五大杰出小说”榜首!排名超越芥川龙之介《罗生门》、夏目漱石《哥儿》! 翻开这本小说集,犹如展开中岛敦用生命织就的“幻想和语言的织锦”。 内容推荐 中岛敦从中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却不事投稿,自甘寂寞。他登上文坛那一年,也就是去世那一年。 短篇小说《山月记》发表于老牌文学杂志《文学界》,受到瞩目。 中岛敦熟读中国古典,小说从中取材正如取自自家药笼,不过所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在《山月记》中,他从李徵化身为虎、摇摆于人虎之间追问“存在”的危险边界。对诗歌的执着,竟使诗人身沦异类。此种诡异情境,中岛敦自己似乎也在内心偶有涉足。 翻开这本小说集,犹如展开中岛敦用生命织就的“幻想和语言的织锦”。 目录 短篇 山月记 牛人 高人传 盈虚 夫妇 狐凭 中篇 弟子 李陵 长篇 光·风·梦 光风霁月的中岛敦小说世界 韩冰 试读章节 李徵,陇西人士,博学俊才。天宝末季以弱冠之年名登虎榜,旋即补任江南尉。然而个性狷介,自恃甚高,颇以甘处贱吏为不洁。不久辞官不做,归卧故乡虢略,绝交息游,潜心于诗作。与其做一员低等官吏在俗恶的高官前长向屈膝,他毋宁成为一代诗家留名于百年之后。 不过,以文扬名并非易事,而生活却一天天困窘起来。李徵内心逐渐被一股焦躁驱赶。这时候起,他的容貌也日见峭刻,肉落骨秀,唯有两眼的目光比起往时更添炯炯。当年进士及第时那丰颊美少年的面影竟渐至无处可寻了。 几年过后,李徵困穷不堪,为了妻儿的衣食之资,终于不得不屈膝,再度东下赴一处地方官吏的补缺。另一方面,这也是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诗业已经半感到绝望的缘故。 昔日的同侪早已遥居高位,当初被自己视作蠢物、不屑与之启齿之辈如今却成了自己不得不对之俯首听令的上司。不难想象,这对当年隽才李徵的自尊心是怎样的伤害。他终日怏怏不乐,一股狂悖之性越来越难于压抑。 一年后,在因公务羁旅在外,借宿汝水边上时,李徵终于发狂了。某日深夜,他忽然脸色大变,从床上跳起,一面嚷着些莫名其妙的句子,一面冲进了外面的夜色中。他就此再也没有回来。 在附近的山野里几番搜索,也未能发现任何踪迹。那之后的李徵到底怎么样了,无人知晓。 第二年,时任监察御史的陈郡人袁傪奉敕命出使岭南,途中宿在商於之地。 翌日凌晨天色尚暗时,一行人正准备上路,驿卒上前拦阻。说是前面路上有食人猛虎出没,旅人们非白昼无法通行,此刻天色尚早,不如再等一等为好。然而袁傪自恃随从众多,将驿卒斥退一旁,还是上路了。 借着残月的微光穿行在林间草地上时,果然有一只猛虎从草丛中跳了出来。眼看老虎就要扑到袁修身上,却忽然一个翻身,躲回了原来的草丛里。 只听得草丛中传出人声,不停地喃喃自语着:“好险,好险。”这声音袁修似乎在哪里曾听到过一般。惊疑不定之中,他忽然一个闪念,叫道:“兀那声音,莫不是吾友李徵吗?”袁傪和李徵同一年进士及第,对于没有多少朋友的李徵来说,他是最亲密的友人。那也许是因为袁修温和的性格和李徵峻峭的性情之间不易发生冲突的缘故。 许久,草丛中没有回答。只不时传出几声似是在暗自抽泣的声音。又过了一会儿之后,那声音轻轻答道:“不错,我的确是陇西李徵。” 袁修忘记了恐惧,下马走近草丛,留恋地叙起阔别之情,并询问因何不从草丛中出来相见。李徵的声音答道:“自己如今已成异类之身,如何还能恬然将这可耻的模样展现在故人面前。况且自己如果现出本相,定会令君产生畏惧厌恶之情。然而今天不期得遇故人,实在不胜留恋,乃至忘记了羞惭。哪怕片刻也好,君可否不弃我如今丑陋的外形,与这昔日的知交李徵作一席谈呢?” 后来回想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可在当时,袁傪的确是极其自然地接受了这一超乎自然的现象,丝毫没有感到怪异。他命令部下暂停行进的队列,自己则站在草丛旁,与这看不见的声音展开了对话。 京城的传闻,旧友的消息,袁修现今的地位,李徵对此的祝贺,等等。用着青年时代的老朋友之间那种不加隔阂的语调,把这些都讲完之后,袁傪向李徵问起怎么会变成目前的样子。草丛里的声音这样说道—— 距今大约一年以前,我羁旅在外,夜晚宿在汝水河畔。一觉醒来,忽然听到门外有谁在叫自己的名字。应声出外看时,那声音在黑暗中不停召唤着自己。不知不觉,自己追着那声音跑了起来。在不顾一切的奔跑中,路不知何时通向了山林,并且不知何时自己是用左右双手抓着地面在奔跑了。整个身体似乎充满了力气,遇到巨岩时轻轻一跃即过。等我意识到时,小臂和肘弯那里似乎都生出了绒毛。到天色明亮一些后,我在山间的溪流边临水自照,看到自己已经变成了老虎。 起初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接着又想,这一定是在梦里。因为以前我也做过这样的梦,在梦里告诉自己说这是个梦呢。可到不得不相信这并非是梦时,我茫然不知所措了,并且害怕了起来。想到竟然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深深地害怕了起来。可是,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不明白。简直任何事情我们都不明白。连理由都不知道就被强加在身上的事情也只能老实接受,然后再连理由都不知道地活下去,这就是我们这些生物的宿命。P1-4 后记 日本文学史上有几位彗星型作家,中岛敦是其中之一。生于1909年,卒于1942年,享年三十三岁。 中岛敦从中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却不事投稿,自甘寂寞。他登上文坛那一年,也就是去世那一年。 年初,经由友人推荐,短篇小说《山月记》发表于老牌文学杂志《文学界》,受到瞩目。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同年相继出版长篇小说《光风梦》与小说集《南岛谭》,并写下大量新作(遗作)。年底因宿疾哮喘去世。 甫一绽放,旋即消逝,如彗星只留身后光芒引人追想。 中岛敦去世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事平息后,中村光夫等人整理遗作,编辑出版《中岛敦全集》三卷,获每日出版文化奖。《山月记》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脍炙人口。 在为数众多的铁杆读者中,至今还有人惋惜,“如果他能活到二战后,又会写出怎样的作品呢?” 加藤周一曾说,与明治时代以前相比,大正时代以后作家的特点就是不再具备汉文学功底。这话对中岛敦却不适用。 他出生于汉学世家,祖父、叔祖、伯父均为名闻一方的汉学家,父亲也在旧制中学担任汉学教师。中岛敦受伯父影响尤深,著有《斗南先生》追忆。 在这样的家世熏陶下,他有意识地将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汉文水脉溶入现代日语,自然而不露痕迹,水乳交融之中独具文章之美:格调高雅、琅琅上口。 中岛敦熟读中国古典,小说从中取材正如取自自家药笼,不过所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小说。 他借司马迁之口赋予“述而不作”新的解释。“这是怎样生机焕发的叙述方式!不具备超乎寻常的视觉性想象的人决不可能有这样的叙述。”古典世界中巨大历史冲突下的人物命运本身具有典型的故事性,而中岛敦用“超乎寻常的视觉性想象”照亮了其中深藏的“存在”主题,使作品获得现代特质。 例如《李陵》一篇,将李陵、司马迁、苏武三人的境涯遭际进行对峙交错,拷问“我在”的主题。开篇即以近四分之一笔墨描写李陵与匈奴的战事,“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一场场抵死苦战至于无奈受降的经过写得惊心动魄。同样,司马迁受宫刑之辱、苏武北海牧羊的古老故事也在重新聚焦下焕发出异样的现实感,与千载之下的读者呼吸相接。 在《山月记》中,他从李徵化身为虎、摇摆于人虎之间追问“存在”的危险边界。对诗歌的执着,竟使诗人身沦异类。此种诡异情境,中岛敦自己似乎也在内心偶有涉足。 在《狐凭》中,他进而上溯潜行至“文学”、“历史”的发生源头,刻画在无文字社会中,“文学”、“文字”的初生是怎样非同寻常、魅力四射而又危机四伏。 对于“文学”异物最感同身受的追历,无疑就是《光·风·梦》了。这部小说曾被推举为日本纯文学最高奖项芥川奖的候选作品,由于与当时文坛主流大相径庭,评委当中尽管川端康成极力保荐,最终在其他人反对下落选。 有趣的是,中岛敦似乎早就在小说中,借主人公R。L。史蒂文森之口做出了回应。“浏览一遍邮船今天送到的杂志上的评论,发现对我作品的批判大致来自两种立场。也就是说:认为性格或心理小说至高无上的人们,以及喜欢极端写实的人们。”然后他表示前者“哕嗦讨厌”,而后者以“左拉先生烦琐的写实主义”为代表,“据说把映入眼睛的东西事无巨细罗列下来,就能得到自然的真实。此种浅陋真可大发一笑。” 《光·风·梦》是复调小说,在叙述者第三人称的叙事与史蒂文森第一人称的手记这两条线索平行交错中展开。叙述者的目光与其说客观冷静,毋宁说是亲切同情,这使得两个声部此呼彼应,错落租谐。又如从不同方向打出的两束追光,聚在一处,映照出一片丰饶美好。 中岛敦与史蒂文森之间有着太多相似之处。苏格兰小说家史蒂文森一生留下了《宝岛》、《化身博士》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却只活了短暂的四十四年。他从小患肺结核,在人生最后几年只得离开潮湿多雾的英国,定居当时处于英、美、德三国殖民统治下的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并最终葬身当地。《光·风·梦》描写的就是他在萨摩亚的生活和创作、与当地雄伟阔大的热带风光以及动荡不安的现实政治之间的纠葛。 中岛敦从小患哮喘,与史蒂文森一样,总是受到剧咳的折磨。去世前一年,赴太平洋上的帕劳群岛,任日本在殖民战争时期所设南洋厅的教科书编修,对日本殖民统治颇多微讽。 两人轨迹如此重合,难怪他笔端常带感情。而取材古典时整饬典雅的文体,在描写南洋时变得明媚瑰丽,犹如碧空海风般自由自在地呼吸。下面这段话无疑是借史蒂文森之口诉说的衷曲: “对自己的死他已经习惯了。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抱着一种迎上前去与死游戏、与死赌博的心情。在死亡冰凉的手抓住自己之前,究竟能够编织出多美丽的‘幻想和语言的织锦’?这是一场豪奢的赌局。” 翻开这本小说集,犹如展开中岛敦用生命织就的“幻想和语言的织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终于知道自己并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着一丝希冀,便又不肯甘心与瓦砾为伍。 ——中岛敦 中岛敦作为对人性的知性的理解者,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穿越性,这种穿越性可以和夏目漱石以及晚年的幸田露伴媲美。 ——日本作家伊藤整 中岛敦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显示了一种成熟和练达,表现了纯文学所具有的高雅与纯正的艺术品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向远 中岛敦学贯中西,不仅深谙中国古典,还精通西方文学和哲学。他的作品不仅有简洁、高迈的汉文格调,还充满了深刻的哲理,蕴含着他对人的存在及命运的深刻洞见。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郭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