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古帝国西征(1成吉思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苏联)瓦西里·扬
出版社 中国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稳重的步履和过人的膂力赛过狗熊,狡狯赛过狐狸,凶狠赛过毒蛇,迅猛赛过老虎,吃苦耐老赛过骆驼,慷慨赏赐赛过抚爱幼崽的渴血雌虎……他就是一代草原英雄成吉思汗。

《蒙古帝国西征(1成吉思汗)》是前苏联已故著名作家瓦西里·扬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从1220年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征服中亚的花拉子模国到1226年他死于挣讨西夏途中的这段史实,全书情节跌宕,语言风趣,读来引人入胜。该书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

内容推荐

《蒙古帝国西征(1成吉思汗)》简介:13世纪的蒙古西征事件是当时历史上最为震撼世界的一段传奇,从中亚到东欧、到俄罗斯、到阿拉伯半岛,蒙古铁骑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曾令许多民族与国家闻风丧胆,留下长久挥抹不去的记忆。

有关这些西征记录的西方典籍有很多,但其中写作最为成功、在西方文学界及史学界影响最大的却非瓦西里·扬的《蒙古人的入侵》莫属,这套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三部曲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当时的历史,从而使得我们在几个世纪后的今天,依然能透过时光的云雾窥见那波澜壮阔的、铁血交织的场面。

《蒙古帝国西征(1成吉思汗)》为其中第一部,主要记述成吉思汗亲率蒙古大军第一次西征的事迹。

目录

1 身穿长袍的托钵僧

2 在游牧民的帐篷中

3 草原骑士

4 断事公道的哈吉姆

5 难以忘怀的小院门

6 沙的修史人

7 王宫的早晨

8 为伟大的伊斯坎德演奏“努巴”

9 凶神恶煞

10 缝在衣服上的影子

11 慷慨之举

12 秃儿罕哈敦的奸谋

13 后宫的被囚禁者

14 报丧人带来的喜讯

15 在被废黜王储的花园里

16 征讨钦察草原

17 与来历不明之敌的战斗

18 蒙古大军准备出击

19 东方君主的使团

20 沙与使者的夜间谈话

21 使者谈成吉思汗

22 大汗听取禀报

23 成吉思汗不安的一夜

24 在忽兰哈敦的帐篷里

25 合罕屈指计时 097

26 一支失踪的驼队

27 两国交战 不斩来使

28 成吉思汗龙颜大怒

29 战书该当如何写法

30 谁不守卫 谁将灭亡

31 库尔班·吉兹克当上了骑兵

32 战争开始了

33 战士的护符是利剑

34 桀骜不驯的帖木儿·灭里

35 蒙古人越过大漠

36 被围困的不花儿

37 不花儿不战而降

38 怯绿连河草原多么好哟

39 投降者是可悲的

40 上层人士出卖了撒麻耳干

41 花剌子模沙无处藏身

42 在宽田吉思海的海岛上

43 库尔班·吉兹克回家去

44 库尔班寻找家人

45 秃儿罕哈敦出逃

46 扎兰丁向成吉思汗挑战

47 申河之战

48 哈吉·拉希姆当上了录事

49 “黑骑士”

50 哈吉·拉希姆讲的故事

51 成吉思汗三子因玉龙杰赤不和

52 哈拉·孔恰尔寻找故事的结局

53 要夺取玉龙杰赤,就得先摧毁它

54 哈拉·孔恰尔在“永忘塔”

55 哈吉·拉希姆在少年拔都汗身边

56 成吉思汗的圣旨

57 向“唯一至尊者”禀报

58 寻找“最后的海洋”

59 在阿兰和钦察境内

60 在迦尔迦河附近的鞑靼营地

61 被鞑靼人抓获的流浪汉普洛斯吉尼亚

62 基辅惶恐不安

63 速不台·把阿秃儿的计划

64 蒙古人在涅卜儿河畔

65 斡罗思人与钦察人向草原推进

66 鞑靼人的圈套

67 速不台·把阿秃儿准备打仗

68 战斗开始了

69 好一场恶仗

70 鞑靼人在尸骨上举行宴饮

71 成吉思汗下令班师

72 成吉思汗与真人信件往还

73 你要让我长生不老

74 蒙古人返回大斡耳朵

75 成吉思汗决心死于征途

76 蒙古人从这里路过

77 撒麻耳干今何在

78 在铁栅栏里

79 本书的最后一页

译后记

试读章节

1 身穿长袍的托钵僧

早春,一场姗姗而来的暴风雪掠过沉寂而辽阔的卡拉库姆大沙原。狂风将稀稀疏疏露出沙面的七扭八歪的灌木丛吹得飒飒作响。白色的雪片在空中飞舞。十来只骆驼横七竖八挤在一间带拱形屋顶的土房子旁。

拉骆驼的人躲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他们没有从骆驼背上卸下沉重的驮子,放到旁边的地上?

骆驼扬起落满雪花的头来,发出一声声呜咽嘶鸣,与风暴的怒吼呼应着。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骆驼朝铃声传来的方向扭过头去。

一头黑色毛驴从风雪中显露出来,毛驴后面蹒蹒跚跚跟着一位托钵僧。他蓄着大胡子,穿着长袍,戴着高高的尖顶帽,帽子上挽着一圈白布带——那是去麦加朝圣过的托钵僧的标志。

“快走,快走!再走上十几步,你就可以得到你那份干草了。你瞧,我忠实的朋友别吉尔,我们遇上什么了——骆驼!有骆驼,就会有骆驼的主人;有主人,就会有仆人生起篝火。在十个人围坐着的篝火旁,还怕弄不到一碗粥,让第十一个人喝喝吗?喂,谁在那儿呀?正教徒们,请你们回答一声!”

没有回音。只有系在头驼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沉闷的响声。

托钵僧赶着披满雪花的毛驴缓缓地绕着土房子四周低矮的围墙走了一圈。只见雕花房门用木棒别着,土房子后面的空地上静静地躺着几排坟墓。坟墓上铺砌着黑色白色小石子,坟墓间滚动着流沙。

“长眠在这寂静山谷中可尊敬的居民们,托钵僧哈吉·拉希姆·巴格达迪这厢有礼了!”过路人一边说着,一边将毛驴系在桩子上。“守护这无言之地的人哪里去了?是不是躲到土房子里了?”

托钵僧将面包掰碎,装进碎布缝成的料兜子里,把料兜子系在毛驴儿脖子下边。

“我忠实的朋友,我把这最后一点食物全给了你吧。你需要吃点东西。今天夜里我们要是冻不死,明天你还得驮着我往前赶路呢。我嘛,只好靠回忆我们在舒适的阿拉伯度过的那些温暖的日子来挨过这一夜了。”

托钵僧卸下木棒,推开房门。土房子中通常生篝火的地方,现在柴炭早已熄灭,只剩下一堆灰烬。拱形顶棚上端,有一个出烟口。墙跟下,蹲坐着四个人。

“愿诸位平安遂顺!”托钵僧开口致意,却不见有人回话。他向前走了一步,只见蹲坐在墙跟下的四个人一动不动,无声无息,面色苍白,就不禁后退回来,跳出门外。

“哈吉·拉希姆,你万不可口出怨言。这四位死者正等着有人为他们收尸。你虽然饥寒交迫,可毕竟还有力量,还可以在人世间茫茫的大道上继续漫游下去……这里有一支驼队,它们失去了主人。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成为这些骆驼的拥有者。但是,托钵僧乃真理之探索者,他是毫无所求的。他应当赤条条一无所有,哼着歌儿向前走去。不过,这几只骆驼太可怜了,它们毕竟是令人同情的。”

托钵僧绕着骆驼转了一圈儿,然后把驼缰解开,让骆驼并排儿卧下。他查看了一番驮子,从中发现一袋燕麦,便给每只骆驼面前倒了一些。

“倘若有人问起哈吉·拉希姆这一辈子做没做过好事,这些骆驼可以齐声回答他:‘这位托钵僧在寒冷的暴风雪中曾经喂过我们东西,我们因此而没有死去。’”

托钵僧躺在一捆芦苇上,背贴着盘卧在旁边打盹的毛驴,过了一夜。清晨,风扫残云,东方露出了红日。托钵僧睁开眼看见坟墓披上粉红色的阳光,便一跃而起。

“别吉尔,动身吧,我们该赶路了!”

托钵僧把多半口袋燕麦驮到驴背上,又朝土房子里望了一眼。墙跟下原先蹲坐着四个人,现在只剩下了。一个。这个人大睁着深棕色的眼睛,茫然直视,眼皮一眨不眨。

“那三个死人那儿去了?莫非自己钻进坟墓不成?算了,哈吉·拉希姆再也不想留在此地了;他要继续赶路,要去花剌子模城。那里将会遇到许多快乐的人,那里将会听到圣哲们新鲜如牛奶蜜糖一般的谈话。”

“正教徒,救救我吧。”突然传来一个嘶哑而低微的声音。说这话的是蹲坐在墙跟下的那个残存者。他那波浪式的大胡子一动一动的。

“你叫什么名字?”

“马合木……”

“你是从花剌子模来的吗?”

“我有一只金鹰……”

“嗨!”托钵僧惊异地叫道,“你这个正教徒,死到临头了,还想什么金鹰不金鹰呢!快喝上点水吧!”

垂死者费劲地凑着水葫芦喝了几口水。他那茫然失神的目光盯着托钵僧,“我受了重伤……强盗哈拉·孔恰尔……我的三名伙伴也不知命运如何,有人把门锁住了,我们无法逃出去……你身为正教徒,如果对我这个正教徒见死不救的话,那你比谋杀者还要可鄙……《崇高之卷》(穆斯林对((古兰经》的称呼)就是这么说的……”

他的牙齿得得作响,双手求援似地伸向托钵僧。然后,双手缓缓地垂下,身体也随之向一侧倒下。

哈吉·拉希姆将垂死者的毛料长袍拉展一看,发现他胸部有一处黑色的伤口,鲜血正从伤口渗出来,“得把血止住。可是用什么东西包扎呢?”

旁边地上恰好有一个从垂死者头上滚落下来的白色缠头。托钵僧拾起缠头,开始解起来。一枚椭圆形的金牌从质地细薄的缠头布中掉出来。托钵僧将金牌拾起来一看,只见金牌上精雕细刻着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还有一行其状如曲径上奔跑着的蚂蚁的古怪字母。

托钵僧沉思了一番,又朝垂死者审视了一会儿,“此人身上火光灼灼,预示着未来人世上将有一场大灾大难。他垂死挣扎的秘密原来就在于此啊。”托钵僧自言自语道,“这是伟大的鞑靼合罕(合罕,意为“汗中之汗”,蒙古鞑靼人之主)发放的一枚牌子(刻有戍吉恩汗命令的金属牌或木牌,是自由通行于蒙古人诸封地之内l的证明,有很大权威性,地方当局必须为持牌人提供一切便利)。我要将这枚刻有雄鹰的金牌好好保存起来,只要这位垂死者一旦重新焕发智慧和力量之后,我便设法把它归还给他。”说着,托钵僧把这枚金牌藏到自己宽大的腰带褶里。

他在垂死者身旁忙乱了很长时间,最终用质地细薄的缠头布为垂死者把胸部的伤口包扎好。然后,他走出土房,吆喝起一匹骆驼,牵到房门口,让骆驼躺倒;再将垂死者抱出来,放到骆峰之间,用毛绳捆好。

当红日爬上沙丘以后,托钵僧已经沿着隐约可见的草原小道行走在融雪之中了。他的身后,毛驴迈着碎步。毛驴后面,高大的双峰驼跨着大步。双峰驼上,用毛绳捆着的垂死者无可奈何地摇来晃去。

“快点走吧,别吉尔!我们很快就会赶到玉龙杰赤(花剌子模国都城,位于忽毡河下游),到那里你会吃到一把三叶兰干草的。这里太危险了。强盗哈拉·孔恰尔随时会从沙丘后面袭来,把你的主人变成奴隶,把你的黑皮扒掉。快点走,赶快离开这里!”

P1-3

序言

“没有翅膀,空中的鹰不可能翱翔;没有坐骑,地上的人不可能驰骋。”

“一切事端,皆会有其起因;一根麻绳,有头就会有尾。起步正确,哪怕世事茫茫,也会使流浪者到达既定的目标;起步错误,加之疏忽大意,只会使流浪者陷人死亡的境地。

“倘若一个人有机会目睹诸如导致繁华村镇毁灭的火山爆发、被压迫百姓反对强大统治者的起事、前所未见且凶恶无比的异族对祖国大地的入侵等罕见之事,他就应当将这些所见所闻诉诸笔端。倘若这个人尚未学会用芦杆笔尖记述事实的本领,那么他也应当将这些故事讲给富有经验的录事,请录事用牢靠的纸张记录下来,以备教育子孙后代。”

“而那种虽然经历过震撼人心的事件却又故意缄默不语的人,无异于吝啬鬼——尽管死神冰冷的双手已经触及到了他的头颅,他还将种种宝贝用长袍包裹起来,埋进荒原的地下。”

“不过,当我削尖芦杆笔,饱蘸墨水时,又不禁犹豫起来……要把无情地灭绝各个民族的成吉思汗及其强悍的大军如实地讲述出来,我有足够的词语和力量吗?……这批来自北方大漠的征服者在他们长着火红胡须的统帅带领下飞驰而来,疯狂至极的士兵驾驭永不疲倦的战马越过马维阑纳赫尔和花拉子模宁静的山谷并一路上留下成千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每时每刻造成许多新的恐怖,以至人们互相寻问:‘战火弥漫的天空莫非再无晴朗之时?世界的末日莫非已经来临?’——他们的人侵是多么令人恐惧啊!”

“许多人劝说我将我看到和听到的有关成吉思汗及蒙古人入侵的全部情况记载下来。我却久久踟蹰着……现在,我终于认为,再这样沉默下去是毫无道理的了。于是我斗胆决定将全世界闻所未闻、全人类特别是你们这方土地上的和平居民所遭受的史无前例的这场奇灾大祸,以及倍受苦难的花拉子模描述下来……”

“为了不致离题太远,我的话至此应当打住。老人们可以证明,我要讲的这一切,确是一桩真实的往事。”

“有毅力有耐心的人定会看到事情的圆满结局,有志于探求知识的人定会获得知识……”

后记

《成吉思汗》是苏联已故著名作家瓦西里·扬(1874—1954)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成书于1939年。第二部是《拔都汗》,成书于1942年。第三部是《走向“最后的海洋”》,成书于1951年。据我所知,《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成吉思汗》的汉译本问世最早,是上海自由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译者是邵循岱。第二部《拔都汗》是乌恩奇从新蒙古文转译成汉文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82年。第三部《走向“最后的海洋”》是我译的,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于1984年。

《走向“最后的海洋”》问世之后,我想,三部曲中后两部在近年相继出版,独有第一部《成吉思汗》出版于20多年前,其时已很难找到,令那些对三部曲感兴趣的读者无法了解三部曲的面貌,于是我就萌生了重译《成吉思汗》的想法。我的想法得到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三年后的1987便有了我的《成吉思汗》重译本的出版。此后。到了2004年,北京智美利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我联系,欲将我译的《成吉思汗》和《走向“最后的海洋”》列入“汗血马丛书”计划,同时,还希望我译出《拔都汗》,以使《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完璧于我一人之手。这正是我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我自然欣然同意,并于2005年将《拔都汗》一书译就。《蒙古人的入侵》三部曲在2005年至2006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了第一版,2010年出了第二版,现在准备出第三版。趁第三版出版之际,我对三部曲各书原来的译后记作了一番调整和改写。

在这篇译后记中,我想向读者介绍一下《成吉思汗》的时代背景、情节线索、主要人物和我对该书的基本评价,以便为读者顺利阅读本书提供一些帮助。

先谈时代背景。

《成吉思汗》是以蒙古合罕(大汗)成吉思汗西征这段史实为背景写成的。

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了中国北方蒙古草原诸部,被推为全蒙古的合罕,号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巩固了内部统治之后,随即对周围各国展开了大规模的征服活动。他先攻金国,后灭西辽,接着于1220年借口中亚的花剌子模杀害了蒙古商队和蒙古使臣而向该国兴师问罪。成吉思汗大军兵分四路,杀向花刺子模国的主要城市讹答拉、毡的、不花儿、别纳客忒和忽毡。数月后这些城市均被攻破,于是各路大军又会师攻取了撒麻耳干。次年,蒙古大军又攻克花刺子模国都城玉龙杰赤。花刺子模沙摩诃末逃至宽田吉思海(里海)的一个孤岛上,不久病死。其子扎兰丁逃向哥疾宁,后泅渡申河(印度河)而逃。花剌子模国就此而亡。与此同时,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速不台率领一支蒙古军队,在追击花刺子模沙时进入阿哲儿拜占(阿赛拜疆)和谷儿只(格鲁吉亚),并越过高加索山进入南俄草原,击败阿兰部和钦察部,并于1223年在迦尔迦河畔歼灭了斡罗思(俄罗斯)和钦察联军。后来这支军队撤回,与成吉思汗大军会师,并东归蒙古草原。1226年,成吉思汗又率领大军亲征西夏,翌年死于军中。

以上历史事件中,从成吉思汗率领蒙古大军进攻花刺子模国到病逝于亲征西夏途中,便构成了《成吉思汗》一书的时代背景。

再谈情节线索。

《成吉思汗》以哈吉-拉希姆出场为开端。托钵僧哈吉·拉希姆在赴花剌子模国都城玉龙杰赤途中,在废旧的土房子里搭救了奄奄待毙、怀揣金牌的富商马哈木·牙老瓦赤——此人是成吉思汗的暗探,后任蒙古占领者的顾问;在牧民帐篷中邂逅了花刺子模国沙之子扎兰丁和强盗哈拉一孔恰尔——这两个人在此后的故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到达玉龙杰赤后,重温了自己年轻时代的生活情景。接着,作者叙述了在蒙古大军压境的形势下,花剌子模王宫中出现的种种混乱场面。尔后,作者才开始正面描述蒙古大军统帅成吉思汗,写了他筹谋进攻花刺子模国的过程,写了他指挥蒙古大军围困不花儿城、撒麻尔干城的经过。与此同时,作者叙述了这两座城市在强敌面前不战而曲的屈辱场面,写了花剌子模国上层人士出卖家国的卑劣行径,写了花剌子模沙在走投无路的情势下逃亡孤岛孤独而死和母后秃儿罕哈敦被俘后苟延存活的可悲下场,写了花刺子模国将领帖木儿一灭里拚死抗敌的英勇气概。然后,作者描述了扎兰丁集结军队、抵抗敌人的经过,以及他失败后泅渡申河的惊人之举,描写了都城玉龙杰赤被武力攻破的过程,其中还插叙了强盗哈拉一孔恰尔与他钟爱的女子阙一扎玛儿共同赴死的传奇故事。此后,作者笔锋一转,讲述了成吉思汗麾下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取道高加索山道、挺进南俄草原、在迦尔迦河畔击败斡罗思和钦察联军的过程。之后,作者讲述了成吉思汗驻跸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畔时会见中原道士长春真人的经过,以及他返回蒙古大草原后在亲征西夏并死于征途的情况。最后,在尾声中,作者又回到全书的开端,写了哈吉·拉希姆被关进监狱以及营救他的打算,为第二部书作好了铺垫。

后谈主要人物。

出现在《成吉思汗》一书中的人物众多,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有的是作者虚构的人物,对这些人物,撮其要者,简介如下。

成吉思汗。真实历史人物。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13世纪初,他统一中国北方蒙古草原诸部,之后通过征战,建立起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被誉为“一代天骄”。本书描述了他率领蒙古大军先征花刺子模国、后征西夏的经过,表现了他运筹帷幄的指挥才能,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花刺子模沙摩诃末。真实历史人物。花刺子模国是位于中亚阿姆河下游的一个古国,其国王被称为“沙”,摩诃末是最后一位花刺子模国王的名字。他好大喜功,追求奢华,于13世纪初执政后,曾为建立一个强大的花刺子模国征战过,但在强大的蒙古大军面前,只能被迫逃匿,最后病死在海岛上。

扎兰丁。真实历史人物。花剌子模沙摩诃末的王子。他广泛结交各色人等,颇得百姓的好感,但受到父王的排斥。父王病死后,他曾集结部下,企图阻击蒙古大军,后被成吉思汗打败,并被追击至申河(印度河),泅水而逃,不知所终。

哈吉·拉希姆。虚构人物。花剌子模国玉龙杰赤城人,曾云游四方,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获得“哈吉”头衔,成为一名托钵僧。他学识渊博,为人善良。这个人物在三部曲第二部和第三部还将出场。通过他的言行,特别是他的《旅途札记》,作者往往可以顺利地交代出不便交代的种种情况;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他的口可以直接表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谈我对《成吉思汗>的基本评价。

《成吉思汗》原作出版于苏联卫国战争前夕的1939年,1942年获得苏联斯大林文学奖,作者因此名动一时。作为一部获得斯大林文学奖的长篇历史小说,自有其成功之处。我认为,该书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作者具有很高的写作技巧。这首先表现在对真实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和虚构情节的处理方面。作为历史小说,《成吉思汗》描写的主要人物都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记载的重大事件都与史籍记载大体相合。作为文学作品,作者成功地虚构了若干起关键作用的人物,并围绕这些人物安排了若干独具意义的虚构情节,如托钵僧哈吉·拉希姆及其曲折的经历,强盗哈拉一孔恰尔和突厥曼少女阙一札玛儿以及他们传奇般的爱情,雇农库尔班一吉兹克及其入伍打仗的可笑经过,等等。作者将这些虚构人物和虚构情节与真实人物和历史事件糅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写得有声有色,确实费了一番匠心。写作技巧之高,还表现在作者谋篇布局上颇有独到之处,比如侦探小说式的开篇方式,首尾呼应的情节安排,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等等。加之小说描绘了许多相当广阔的场景,介绍了十分生动的民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故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曾被译成数国文字。

但是,《成吉思汗》的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思想倾向上。毋庸讳言,成吉思汗西征是一场侵略性的战争,给中亚、东欧各国人民造成了严重损害。小说选择表现这一主题,是无可挑剔的。然而,作者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却对蒙古大军从将领到士兵、从家眷到巫师,几乎都进行了丑化式的甚至是带污辱性的描写,对蒙古大军入侵造成的后果,作了过分渲染。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当与以下两个方面有关。其一,作为苏联人,作者对成吉思汗西征给自己祖先造成的灾难持一种天然的恶感,这是人性使然。其二,本书动笔于苏联卫国战争前夕,成书于卫国战争开始之时,作者将成吉思汗对俄罗斯的征讨比作德国希特勒对苏联的入侵,又是形势使然。作为译者,我认为,《成吉思汗》说到底只是一部苏联人写的一部历史小说,它给我们提供的是苏联人看待成吉思汗西征的一种视角。读者只需把它当作一本历史小说来看,从中了解一些自己所要了解的东西,就可以了。

陈弘法

2011年岁末

书评(媒体评论)

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

——拿破仑

游牧民族的文化是全人类伟大的文化。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庞大的蒙古帝国。他所建立的政权和法律,至今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仍然有积极意义。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

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