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如此活佛如此活(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止贡噶举//盛噶仁波切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36位各界名人一致推荐!

他年轻、帅气,有如偶像明星,他穿名牌,开跑车,甚至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他打破了我们对转世活佛的一切刻板印象!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活佛?

横扫东南亚畅销书榜,出版两个月重印72次!台湾诚品书店,畅销排行榜第1名!金石堂书店,畅销排行榜第1名!博客来书店,畅销排行榜第1名!

《如此活佛如此活——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是盛噶仁波切的自传,也是他的人生告白。他以最真挚的笔触,写下他的成长、生活、事业,甚至爱情,带引我们进入活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藉此帮助我们洗刷尘封已久的心灵,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

盛噶仁波切是青海噶扎西寺的转世活佛。由于直到16岁才被认证为“转世灵童”,因此他比一般活佛对俗世人心有着更深刻的体会。他认识到,弘扬佛法的理念必须深入社会,真正去融入俗世生活。不穿僧服,而穿T恤、牛仔裤和球鞋,加入唱片公司发片,颠覆传统的新时代传教方式为盛噶仁波切惹来了巨大争议,也赢得了“时尚活佛”的美名。

内容推荐

《如此活佛如此活——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是盛噶仁波切的自传,也是他的人生告白。作者用真挚的笔触,记录了他的成长、生活、事业,甚至爱情,他用文字带我们进入了活佛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

《如此活佛如此活——我就是这样一个活佛》作者认识到,弘扬佛法的理念必须深入社会,真正去融入俗世生活。他不穿僧服,却穿着T恤、牛仔裤和球鞋,他加入唱片公司发片,他颠覆了传统的传教方式……

目录

第一部分 初涉人间路

 一、佛光照耀康巴

 二、乘着彩虹而来

第二部分 我是活佛

 一、用16年等待

 二、转世之路

 三、坐床

 四、从孩童向活佛转变

第三部分 西行岁月

 一、告别高原

 二、我来自中国

 三、即身成佛

 四、电视风波

 五、我的喇嘛娶了一个洋妞

 六、“这些华人最爱的人是盛噶仁波切!

第四部分 滚滚红尘

 一、别了,印度

 二、繁华背后,无尽空虚

 三、解脱

 四、世间安得双全法

 五、别墅、跑车、华服

 六、创办基金会

 七、爱情让我如此刻骨铭心

第五部分 信解行证

 一、一个活佛的义务

 二、从另一个角度观照现实

 三、为自己铺设幸福之路

试读章节

一、别了,印度

1999年,我离开了印度。这三年的求学生涯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活佛的身份只是一种外在的象征,并不重要,能否达到佛的境界才是最重要的。

晓琳是新加坡一位企业家的掌上明珠,和一般城市女孩子有很大的不同,她的个性体现在她对人的那种直言不讳的态度上。

我们是在佛学院常常举办的讲经和法会等活动中由认识到熟悉的。我们刚认识不久,她就对我说:“我觉得你不适合在这里生活。”

“为什么呀?这里不是挺好的吗?”我不解地问。

“这里条件太差了,一位转世活佛真不该在这里受苦。我建议你还是去新加坡吧。”

她虽然没有什么小姐脾气,但毕竟从小生活在十分优越的环境里,她认为我这种身份不宜于在印度这样不发达的国家生活那么长时间。

“可我来这里是为了学习佛法呀。”

“那学完以后呢?”

那时我还没有考虑以后的去向,没法回答她的话。

我明白自己的身体和世人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自己有一个令万人敬仰的活佛身份。但正因为我是活佛,我就更不能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心理。本来我与普通人就没有什么贫贱之分,我为什么就不能和普通人一样承受人世的种种磨砺呢?何况我若是为了享受物质生活,我是不会到印度来的。我来印度的唯一目的仅仅是求法,生活条件如何,根本影响不了我。

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晓琳,并给她讲了一段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的故事:

那时释迦牟尼还是个王太子,为了得道后普度众生,他离开王宫,满怀希望地出家寻道。他走进一片森林里,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地方,便在那里坐禅。他抱着坚定不移的决心,开始了艰难的求道历程。

天亮了,饥饿感向他袭来。已经下定决心的太子并不在意,继续打坐。风吹草动和时时响起的鸟鸣都无法干扰他,他依然一动不动。。到了晚上,尤其到了深夜,四周布满恐怖的氛围,非常吓人。这时,从远处传来野兽怪异的吼叫,刹那间,一种恐怖感掠过太子的心头,但他仍然一动不动地打坐。他的内心却很难彻底静下来。

第二天、第三天也依然这么修行。除了时常喝一点附近的清水,什么食物也没吃,他决心不论怎样也要悟道。

一天夜里下雨,他的浑身被淋透了,内心略有所动,但仍未改变初衷。七天后,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太子未能开悟。太子这时才明白,悟道非常不容易,独自苦思不如向人请教,急于求成是不行的,要循序渐进。他要获得的是彻底地超越生死,真正的安心。

然后,在第八天他来到镇上,有生以来第一次乞食。

现在,太子已是地地道道的乞食僧,衣袍破烂,面黄肌瘦,走路也不如以前有劲了。可他的面容却更加显得深邃而坚毅,让人感到一种精神的力量。路上的行人见了,都觉得这位乞食僧非同一般。

如果那些熟识太子的人看到他现在这个样子,肯定会觉得惨不忍睹而伤心流泪。可太子本人却觉得自己比以前还强壮了些,尽管肉体和精神受了痛苦的折磨,内心却比以前更加沉稳,增添了希望。

假如是个意志薄弱的人,也许早就承受不住了。但在一心求道的太子看来,这些算不了什么,真正的痛苦还在后面呢。他心怀大志,准备勇猛地战胜一切苦难,前进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晓琳听得很入迷。她一边想着什么一边说:“这个故事我也知道,可经过你一讲,再与你联系起来,我好像有点理解你了。你是不是要在印度完成学业再说?”

我说:“我肯定要在这里完成学业。不过你可别把我和释迦佛祖联系在一起,我永远也不配和他联系在一起。但佛祖却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尤其对我们追求佛法的人来说,佛祖的精神能带给我们很大的力量。”

晓琳说:“这我明白。可你是转世活佛,把你和佛祖联系在一起,不是很正常吗?”

我一想,她说得也有道理:“从这个角度说,当然有联系了!并且永远有联系。”

紧接着我就把我对“活佛”这一身份的想法对她说了:“我这些年总在想一个问题,打个比方吧,活佛这个身份就像一个神奇的光环,当它罩在一个人身上时,如果这个人自身就很美好,那么这个光环就会使他显得更加美好;我刚才说了,这个光环是神奇的,就是说,如果这个人并不配罩上光环,虽然暂时罩上了,但光环很快就会消失的。到那时,人们再看到这个人时,便会说:‘他哪像活佛呀,连人都没做明白!’你懂我说的意思吗?”

“懂。你是说作为一个活佛,首先得学会做人,是这个意思吗?”

“差不多吧。”

我和晓琳就这样渐渐熟悉了。那时我身边总有一些敬仰佛法的人,大家经常在一起探讨佛学问题,晓琳偶尔也加入其中,但她忽来忽去,有时隔好久才能露上一面。我发现她看我时,眼神中有一种期待,有一种我宁愿忽视的东西在闪动。直到几年后,那种东西才爆发成一股烈焰,那时我们已到了新加坡了。

我和晓琳很有缘。记得那次学校讲经结束后,我趁着假期去印度的另外一座城市游玩,在一个旅游景点竟然碰见了晓琳。我们也好长时间没联系了,那天一见面,都感到喜出望外,晓琳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一边欢笑着一边朝我跑来。在她奔跑的过程中,头上的遮阳帽迎风飘了起来,转瞬间帽绳便断了,帽子像风筝似的飘落到一个行人的脚下,人家喊她要还给她,她连理都不理,一直跑到我跟前。更巧的是,我们竟然住在同一个酒店。

“我马上就回新加坡了。”晓琳说完这句话时,那股兴奋劲消失得干干净净,一眼不眨地盯着我。

我看到她的眼圈已经有些红了,便笑着安慰她:“没关系,既然这么有缘,还会见面的。”我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

她的朋友在路的对面催她:“晓琳,快一点啊,你走不走了?”晓琳像什么也没听见一样,依然痴痴地看着我。

我朝对面她的朋友挥了挥手,算是打了一个表示歉意的招呼。然后我便劝她:“回去吧,我不是说了吗,这么有缘,还会见面的。”

晓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想要说什么,但没说,迟迟疑疑地转身向对面走去。她已经走到了路的中央,突然又跑了回来。

“把你的电话号码告诉我,好吗?”她用一种近乎恳求的语气轻声地说。

“好的。”我把电话号码告诉了她。

“我会给你打电话的,记住啊,我一定会给你打电话的。”

她一边朝马路对面跑,一边回头。她们走出很远后,她依然做着打电话的手势。我也朝她做着同样的手势。

我回到学院不久,晓琳便开始给我打电话。每天我在宿合里都能接到她的电话,在一定时间里,那部电话似乎成了我的专线。每次我都要陪她聊很长时间,有佛学方面的、人生方面的、双方近期的一些情况等等。她总是在临结束时告诉我:“每天放下电话我都能睡个好觉,这电话就是我的安眠药。”

我们的电话聊天大约持续了三个月左右,正好我三年的课程结束。当我把去新加坡的决定告诉她时,她在电话里半天没说话。我只能听到话筒中传来时断时续的噎气的声音。我有些奇怪,怎么忽然不说话了?我“喂”了半天,终于传来了她的声音:“我听到了。”

“怎么了你呀?”我着急地问。

“没什么,你早就该把这个决定告诉我,自从那次你给我讲完佛祖的故事后,我一直没敢劝你来新加坡,这回好了,你终于决定了。”

我听出她说话的声音和一开始通话时的声音不一样了,现在这种声音是一个人刚刚哭完发出的那种声音,鼻音很重,还有点像鼻塞时发出的声音。

“你哭了?”

“嗯。”

“……”

过了一会儿,她说:“一切都不用你操心了,手续我帮你办,我很快就去接你,等着我。”

有时我想,一定是前世的因缘,使我认识了一位这么好的女孩。现在一想到晓琳,一种温情便会在我的心中涌动,我说不清那是友情还是兄妹之情,这些年我一直珍存着这份情感,并且会永远地珍存下去。

其实,我能够最终决定去新加坡,与晓琳当初的劝说也有很大的关系。我虽然当时没有同意她的建议,但她的那些话在我的意识深处对我的决定还是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我的人生发生重大转折时,是晓琳陪伴着我度过了那段忐忑不安的时光。好久没联系了,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我很挂念她。

终于,一切机缘都已经成熟,晓琳来了,她帮我将我和随从喇嘛的所有手续全办妥了。

1999年,在我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历时三年的印度佛学院的学业以后,晓琳带我离开了印度。

我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印度,告别了佛学院,告别了值得我永远尊敬的桑巴老师。临别前,我将我三年来的大部分物品都分别赠送给了我的活佛同学们。当我把宿舍里那些我非常喜爱的健身器材送给一位印度同学时,他很伤感地对我说:“盛噶仁波切,你这一走,不知我们还有没有再见面的因缘了。今后一提到中国人,我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你。”

我开玩笑地说:“你老兄不会是因为收了我的礼品才想着我的吧?”

“我是说中国人的这个!”他用手指点着自己的胸脯,接着说,“中国人的心胸……了不起!”

这时,几位曾经嘲笑过我是“乡巴佬”的同学也围了上来,有的拉着我的手,有的拥着我的肩。其中一位说:“盛噶仁波切,现在就要分手了,我告诉你,你的心是我认识的人中最真诚的。”

人越聚越多,我的宿舍已经挤满了送别的人。

当大家簇拥着我走出宿舍的大门后,一切都静了下来,所有的人都默默地望着我。我一边面对着他们摆着手,一边朝后退着,一步一步地退出了佛学院的大门。

我仍在微笑,仍在尽力展露着喜悦的表情,我要把自己最幸福的形象留给这些同学,留给我心爱的佛学院。

那天,没有人发现我的泪水。

我想起了当年离开康巴时的情景。那时的我虽然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却只是一个还未完全成熟的少年,根本想不到面对人生的抉择将会需要多少的勇气和多大的决心。三年,仅仅三年,变化竟这么大。我不仅对佛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现实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我的奋斗方向也更加明确了。

最值得欣慰的是,这三年的求学生涯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活佛的身份只是一种外在的象征,并不重要,而能否达到佛的精神境界才是最重要的。

我和晓琳以及我的喇嘛们已经坐进了赶往机场的车中。我打开车窗,把头伸到外面,忽而仰头看天,忽而四处眺望。来不及细看了,只能浮光掠影地抓紧时间把眼前的一切印在我的记忆中。但印度的风土人情、千层佛塔、万尊佛像,还有珍贵的菩提树、金灿灿的转经筒,早已存入了我的心中。

别了,印度!

我在心里一遍遍地重复着这句话。

飞机腾空而起时,我望着窗外,也产生了一种飞的感觉。很多人都说没那种感觉,但我确实感觉到了,这种感觉,和我诵经时经常产生的那种飞的感觉,一样。

P102-10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5: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