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华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张杰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经过时问的打磨,千万人的口口叮传,每一句成语又是那么深刻隽永、言简意赅。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所以,学习成语是青少年学习中国文化的必经之路。

张杰编著的《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华本》取材广泛,体例新颖,编排合理,并注重知识性、准确性的高度统一。希望本书能成为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良师益友,为促进汉语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成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华本》以全新视角、全新形式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生动再现了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全面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探究中国历史上一段段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成语故事精华本》由张杰编著。

目录

【春秋】

多行不义必自毙/2

趾高气扬/4

一鼓作气/5

唇亡齿寒/6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7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9

甘拜下风/10

退避三舍/11

相敬如宾/13

尔虞我诈/14

从善如流/16

病入膏肓/17

休戚相关/18

有备无患/19

歌舞升平/20

包藏祸心/21

如释重负/22

倒行逆施/23

招摇过市/25

丧家之犬/26

掩耳盗铃/27

废寝忘食/28

名正言顺/28

卧薪尝胆/29

如火如荼/30

不耻下问/31

叶公好龙/33

螳臂当车/34

高山流水/35

【战国】

起死回生/38

道不拾遗/39

狐假虎威/40

一鸣惊人/41

门庭若市/42

南辕北辙/43

围魏救赵/44

画蛇添足/45

脍炙人口/46

威武不屈/47

游刃有余/48

负隅顽抗/49

安步当车/50

明察秋毫/52

滥竽充数/5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54

扶老携幼/55

狡兔三窟/56

毛遂自荐 脱颖而出/57

完璧归赵/59

负荆请罪/61

亡羊补牢/62

惊弓之鸟/63

【秦汉】

鸿鹄之志/66

孺子可教/66

胯下之辱/67

焚书坑儒/68

指鹿为马/70

破釜沉舟/71

秋毫无犯/71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73

四面楚歌/74

运筹帷幄/75

矫枉过正/76

一诺千金/77

正襟危坐/78

前车之鉴/79

汗流浃背/80

先斩后奏/81

出言不逊/82

死灰复燃/83

强弩之末/85

夜郎自大/86

家徒四壁/87

不寒而栗/88

一丘之貉/89

骄兵必败/90

励精图治/91

以身试法/92

千人所指/93

【东汉】

嗤之以鼻/96

老当益壮/97

齐心协力/98

所向披靡/99

推心置腹/101

糟糠之妻/102

旗鼓相当/10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104

妄自尊大/106

披荆斩棘/107

爱憎分明/108

苟且偷生/1 10

投笔从戎/111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 12

举案齐眉/1 13

防微杜渐/115

刻骨铭心/116

饮鸩止渴/117

专横跋扈/1 18

噤若寒蝉/1 19

重蹈覆辙/120

人微言轻/121

望尘莫及/121

恃才傲物/123

【三国】

死不瞑目/126

坚壁清野/127

借刀杀人/128

望梅止渴/129

感恩戴德/130

乘虚而入/131

所向无敌/132

混淆视昕/133

休戚与共/134

兵贵神速/135

不同凡响/136

一丝不苟/137

刮目相待/139

放虎归山/140

并驾齐驱/141

长驱直入/142

老牛舐犊/144

煮豆燃萁/145

忍辱负重/146

门当户对/147

日薄西山/148

画饼充饥/149

素不相识/150

三顾茅庐/151

倾家荡产/152

忍无可忍/15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154

乐不思蜀/156

【两晋】

闻鸡起舞/160

洛阳纸贵/161

欺世盗名/162

信口雌黄/163

自惭形秽/164

鹿死谁手/165

志大才疏/166

骑虎难下/167

束之高阁/168

入木三分/169

标新立异/170

空前绝后/171

管中窥豹/172

东山再起/173

草木皆兵/174

风声鹤唳/175

不求甚解/176

世外桃源/177

迷途知返/178

江郎才尽/179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80

飞扬跋扈/181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82

扑朔迷离/183

【隋唐】

众望所归/186

一衣带水/187

破镜重圆/188

骇人听闻/189

罄竹难书/190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191

人杰地灵/192

笑里藏刀/194

请君入瓮/195

庸人自扰/196

磨杵成针/197

不露声色/198

口蜜腹剑/199

沉默寡言/201

掉以轻心/202

鸡犬不宁/203

伤风败俗/204

感激涕零/205

抛砖引玉/206

天衣无缝/207

垂头丧气/208

颐指气使/209

打草惊蛇/210

【宋元】

黄袍加身/212

开卷有益/213

肃然起敬/214

孤注一掷/215

心旷神怡/217

醉翁之意不在酒/218

出人头地/219

一网打尽/220

德高望重/221

名落孙山/222

胸有成竹/223

丧心病狂/224

东窗事发/226

柳暗花明/227

试读章节

唇亡齿寒

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国君献公一直想吞并邻近的小国虢(在今河南陕县)和虞(在今山西平陆北)来扩大自己的地盘。周惠王十九年(前658年),大夫荀息向晋献公献计,请求晋献公把良马和美玉赠给虞国国君,然后借虞国的道路出兵侵占虢国。

晋献公舍不得良马和美玉,说:“宝马和美玉都是我的珍宝,怎能送给他呢?”

苟息对献公说:“只要虞国国君答应借路,珍宝放在虞国就如同放在外面的宝库里一样,是丢失不了的。”

晋献公明白了荀息的意思,但还不放心,说:“宫之奇是虞国的贤臣,他恐怕不会同意借路。”

荀息说:“宫之奇为人懦弱,不会拼死谏阻国君的决定,况且虞国国君与他一起长大,关系亲密,即使劝谏他也不会听从。”晋献公就派荀息出使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良马和美玉,说:“现在虢国在客舍兴建营垒,用来侵犯我国南方的边境,希望贵国能借条路让我们向虢国兴师问罪。”虞国国君非常喜爱晋国献来的美玉良马,不但同意了晋军借道攻打虢国,还主动要求让虞国军队先去攻打虢国。

为此,宫之奇极力劝阻,虞国国君没有听从。当年夏天,晋国大夫里克、荀息率军队会合虞国军队,攻占了下阳(今山西平陆北)。

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再次派人请求虞国借道攻打虢国。宫之奇听说后,急忙进宫劝谏:“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后,虞国跟着就要被消灭。晋国的野心不能任其发展,让他国的军队进入我国实在太危险了。一次借路就已经很过分了,怎能有第二次?俗话说得好‘面颊与牙床互相依存,没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说的就是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啊。”可虞国国君却说:“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会害我吗?”于是不听宫之奇的劝告,答应了晋国使者的请求,允许晋军通过虞国。

宫之奇非常绝望,就带领自己的族人离开了虞国,临走时伤感地说:“虞国今年举行不了年终的祭祀了,晋国占领虞国也用不着再次发兵了。”

十二月,晋国把虢国给灭了,虢国国君逃亡到周朝的都城。晋军回国时,在虞国休整,趁机袭击了虞国,活捉了虞国国君。

成语出处

“唇亡齿寒”,见《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日:‘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请也。’”意思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感到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晋献公在夫人去世之后,把最宠爱的骊姬立为夫人。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将来能做国君,就设计诬陷太子申生欲毒杀晋献公。申生被迫逃亡到曲沃,后不得不自杀。随后,骊姬又陷害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说太子申生的阴谋他们俩也参与了。重耳和夷吾只好逃到狄国和梁国(今陕西韩城南)避难。

周襄王元年(前651年)九月,晋献公病逝。临死前他想让骊姬的儿子奚齐继任国君,就召见大夫荀息,将奚齐托付给他。荀息向晋献公叩头道:“臣竭尽全力辅佐公子奚齐,如果成功就是国君在天之灵的保佑;如果不成功,我就以死报答国君对我的信赖。”

晋献公死后,大夫里克等人,想让重耳回国做国君。因为他们早就对骊姬飞扬跋扈、干预朝政不满,见荀息要立奚齐为国君,就网罗申生、重耳、夷吾的党羽,准备叛乱。

发动叛乱前,里克先找到苟息,对他说:“在晋国,申生、重耳、夷吾三位公子都得到百姓和秦国的支持。他们都不愿看到奚齐做晋国的国君,你打算怎么办?”

荀息回答说:“我打算死。”

里克对他说:“你死了也没用,改变不了结局。”

荀息说:“我既然答应了以死来报答先君的信任,就要遵守诺言不惜性命,就是没有用,也要做下去。”

十月,里克杀死了在茅屋为晋献公服丧的奚齐。荀息为奚齐的死悲伤万分,正准备自杀,却被人劝阻说:“不如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国君,你可以继续辅佐他。”

荀息安葬了晋献公,立卓子为国君。十一月,里克又在朝廷上杀死了卓子。苟息觉得辜负了晋献公的重托,还是自杀了。

这时,已躲避到秦国的夷吾,认为晋国内乱,是自己回国的有利时机,就给秦国国君送了重礼,请求秦王帮助自己返回晋国,并允诺如果做了晋国国君,就割让部分领土作为回报,并告诉里克,如果他帮助自己做了晋国国君,就把汾阳(今山西静乐西)给他做封地。不久,在秦国、齐国和里克的帮助下,夷吾在第二年四月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惠公。

惠公知道里克是想拥立重耳做国君的,只因重耳不愿回国,才支持了自己。所以,不除掉里克,早晚是个威胁。随后,惠公剥夺了里克权力,又派人对他说:“没有您帮助,我做不成晋国国君。可您是杀死了两位国君,逼死了一个大夫的人,做您的国君,也不容易啊!”里克冷笑着对来人说:“请转告国君,如果没有奚齐、卓子的被杀,他怎能回晋国做国君呢?要是给人加上一个罪名,还怕没有说辞吗?我知道国君要我做什么了。”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成语出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见《左传·僖公十年》:“(里克)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后多作“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意思是:想要给人加上个罪名,还怕没有理由吗?形容成心诬陷别人,不怕找不到借口。P6-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3: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