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过伤寒论/近代名医伤寒论著十人书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陈伯坛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过伤寒论》是清末民初岭南著名伤寒学派宗师、广东近代四大名医之一的陈伯坛所著。本书采用以经注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强调阴阳气化理论,阐发标本中气学说,不仅全面阐释《伤寒论》之经义,且能批评魏晋以来诸家注疏之得失。

作者简介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甲午科第七名举人。为经济所限,不再求仕进,立志医业, 钻研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潜心医学。

光绪二十五年在广州书坊街正式设馆,挂牌行医,实行“富者多取而不伤, 贫者减免而受惠”的宗旨,门诊只收诊金二毫钱。因医术精通,每日求诊者逾百。 时两广总督谭钟麟患失眠症,屡医不愈, 陈以大剂量桂枝汤使谭服后病愈,一时名声大噪。

光绪三十一年间, 两广总督岑春煊的母亲和儿子病重,均得陈施医治愈。是年冬, 岑创办两广陆军军医学堂(后称广东陆军军医学堂),礼聘陈任中医总教习、中医主任。 不久,又兼任广州中医夜校学馆主任,学员45人。他日间应诊, 晚间授伤寒课,有时还到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讲课。当时, 他与正果和尚、赵鹤琴齐名,是广州三位有名望的中医师之一。

1924年,他携眷赴香港定居, 在中环文咸东街租铺设“陈伯坛寓”,挂牌行医。诊金收港币一元,出诊增加十倍。 其行医宗旨有所改变,但依然门庭若市,求医者众多。他在业医之余,撰文著述,辛勤不息。他深得张仲景的伤寒论要旨,旁及各家;且不固守旧说,着意创新,以精、警、整、 醒四字为运行医术的方法(即:精通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警觉那些有误的,对医书不生搬硬套; 整理有层次,或从表面入里,或由里而发外;醒神清脑,随机应变); 对医理坚持“四不”(不剥削、不阿附、不随便敷衍、不拾人唾余),对前人注释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绝不盲从附和, 悉心探索,创新医理;对传统中医的规例有所突破。特别是使用大剂量,对病人大胆对症下药,其用药剂量多至一剂有三四斤(1500-2000克),故被称为“陈大剂”, 有广东四大名医之一和广东四大怪医之一的称誉。

陈伯坛晚年在香港一边行医,一边著书, 还独资创办伯坛中医学校,参与授课。三四十年来,培育中医人材千百计, 其中成为医界名流的有在港业医的陈甘棠、陈遂初、陈仿周、陈柳一、陈鉴人、陈子石、陈习之、陈瑞甫等;在广州业医的有程祖培、 钟耀奎等;在江门业医的有赵景明、陈仲明等。

陈注重医德,视病人之痛苦为自己之痛苦,有济世扶危的精神,故深得人爱戴。1938年5月29日病逝于香港,终年76岁

内容简介

《读过伤寒论》系清末民初岭南著名伤寒学派宗师、广东近代四大名医之一的陈伯坛所著。《读过伤寒论》采用“以经注经”的方法研究《伤寒论》,强调阴阳气化理论,阐发标本中气学说,不仅全面阐释《伤寒论》之经义,且能批评魏晋以来诸家注疏之得失。阐幽探奥,融会贯通,既能以经解经,又能以经验经,颇多独到之处,堪称近代注释《伤寒论》之佳本。

目录

卷之首另开卷一、卷二


张仲景原序


读原序并识


叙言


凡例

门径

图形

读法

卷之一

太阳篇豁解计二十八节,汤方十

桂枝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

白虎加人参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卷之二

太阳篇豁解计十三节,汤方十

甘草干姜汤

芍药甘草汤

调胃承气汤

四逆汤

葛根汤

葛根加半夏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麻黄汤

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

卷之三

太阳篇豁解计二十五节,汤方八

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干姜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桂枝甘草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卷之四

太阳篇豁解计三十节,汤方十

芍药甘草附子汤

茯苓四逆汤

五苓散

……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卷之十四


卷之十五


卷之十六


卷之十七


卷之十八

精彩书摘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书太阳病,为足太阴书也。日三日已,“已”训“止”,病未止而止,必其气当上而不上也。独是未经误下,气不上冲者亦其常,如欲征明地气之奉上,当从食谷上讨消息。例如“少阳篇”所云,其人反能食而不呕,认定阳明之降,可识太阴之升矣。彼条日三阴不受邪,又可悟地气上必有汗以却邪,桂枝中与矣。以有其气在,能收放药力故也。苟置阴气于不问,阳汗必一发而无余,虽解汗亦作发汗论,况昧昧者尤不止此。若吐、若下、若温针是其惯技,日仍不解者,遑有解法哉?此为以法坏法,汗坏、吐坏、下坏、针坏,坏无差等,而病无主名,故以坏病名之。此外独“少阳篇”仅一见耳。彼则有谵语无脉证,少阳之转枢决不灵,故日柴胡证罢。此则有脉证无谵语,太阳之变端几莫测,故日桂枝不中与也。何以不立方立法耶?犯逆不止一端,见证亦不止一端,断非一方一法所能收拾,此坏病所为病不胜病也。合治之反不治,分治之庸可治?惟有递观其脉证,便知先见之逆犯何逆,随证治之,治其一而后及其余,亡羊补牢斯已耳。法法具在下文,不日以法治之者,在少阳则以本篇为前法,在本条则以上条为前法,前法已恝焉不用矣,后法尚侈陈乎哉?

……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6: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