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焦裕禄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香久
出版社 河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长篇小说《焦裕禄》是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项目,是在河南省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下,由著名作家何香久先生根据其同名电视文学剧本改编而成。全书53万字,记述了焦裕禄同志光辉的一生,浓墨重彩地再现了他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建设家园的感人场面,成功地塑造了焦裕禄这个立体多面、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生动还原了一位人民公仆的人生传奇。

内容推荐

焦裕禄是全党和仝国人民公认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是广大干部的光辉榜样。本书《焦裕禄》记述了焦裕禄的成长和奋斗的人生轨迹。命运让焦裕禄承受了重重磨难:少年丧父,入监坐牢,下煤坑做苦力,背井离乡。苦难的洗礼使他成为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硬汉;投身革命,他是一个为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孤胆英雄;他同自然灾害和自己的疾病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以自己的人智大勇、人爱大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

《焦裕禄》由何香久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崮山的天黑了

第二章 在炼狱的火里

第三章 到了大山坑

第四章 生死劫

第五章 地火喷涌

第六章 家在风雨飘摇中

第七章 拿起了枪

第八章 开花的石头与空城计

第九章 淮河大队

第十章 野火燎原

第十一章 铁砧子命

第十二章 在另一个战场上

第十三章 对决

第十四章 软山芋砸铁头

第十五章 让他自己挖井自己跳

第十六章 大营晴了天

第十七章 同心结

第十八章 血液的沸点总是很低

第十九章 从“摇篮”到“熔炉”

第二十章 心里打了个结

第二十一章 重回尉氏

第二十二章 兰考啊

第二十三章 是什么在锯着灵魂

第二十四章 把心挂在胸膛外面

第二十五章 掂掂“三害”的分量

第二十六章 办公室在最大的沙丘上

第二十七章 在新鲜的绿意里

第二十八章 切肤之痛

第二十九章 心的感召

第三十章 大风扑不灭的灯盏

第三十一章 千千心结

第三十二章 大水中

第三十三章 我能给你们什么

第三十四章 不一样的沉重

第三十五章 来了两个“还愿”的

第三十六章 苗圃里

第三十七章 心里的光亮

第三十八章 温暖

第三十九章 难以言说的情愫

第四十章 生命绚烂的霞彩

第四十一章 大地之子

后记

试读章节

深秋的崮山在焦裕禄眼里铺展着一幅美丽的画卷。

山上元宝枫的叶子一片金红,黄栌的叶子一片金黄,红黄相间的是千头柏、鹿角桧的苍绿。南坡北坡的柿子树,一片一片红得鲜艳。酸枣更是随处可见,一嘟噜一串,紫气闪烁。

那一道从山上流下的泉水,细细的,千折百回地从望月台那边流过来,流到一个两三亩大小的潭里。如果不是大旱年景,这道泉水是十分壮观的。这道泉水称为阚家泉。

焦裕禄砍柴累了,趴到泉边,捧着泉水喝了几口,清凉甘甜的泉水让他周身通泰。焦裕禄读四年级时,写过一篇《阚家泉的风景》,这篇作文受到了张老师的大力褒奖。那天,张老师带领他们班的学生游山,游到阚家泉的时候,张老师让同学们背诵那篇作文。同学们背诵完了,张老师说:“同学们,我们山东的山水,养育了孔子、孟子这两位圣哲,这山水充满了灵性啊!焦裕禄同学的这篇作文,不但写出了崮山景物的美丽,而且写出了他的抱负,那就是用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有这样的抱负,我们的中国会有希望的……”

焦裕禄坐在泉边,他的眼前不断浮现着游山时的场景。山脚下就是他的南崮山小学,山风传过来的,却是孩子们用日语朗读的声音。

焦裕禄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开始捆柴。

他背起大捆山柴,缓缓走在山路上。他的耳边又响起同学们背诵他那篇作文的声音了:

“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我钦佩那些胸怀浩然之气、为国家建立过功勋的仁人智者,更爱哺育过无数仁人智者的好山好水。而最令我喜爱的,就是崮山西山脚与岳阳山南山脚交汇处的阚家泉……

“我常常在湖里河里游水捉鱼,也想看见那条蛟龙是怎样自泉眼钻出,张开巨口对着山上的旱地喷水……”

那个声音伴随背着山柴的焦裕禄转过山坳:

“在泉水边,挖野菜的母亲对我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我的思绪随着泉水远去,我美丽的家乡属于美丽的中国,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她的热爱……”

焦裕禄有些累了,他把担子靠在山坡上擦汗。

他背起了柴担,而这时,却有一双穿马靴的脚站在他面前。

被柴捆压弯腰身的焦裕禄顺着那双马靴向上看去,那个早晨在村口站岗的十六七岁的日本小兵,站在他面前。他背着三八大盖,皮带上挂着一只野兔子,那条大狼狗,牵在他手里。显然,他是下了哨之后带上狼狗去撵野兔,在这里同焦裕禄相遇了。

日本小兵拦住了焦裕禄,他仍旧是那一脸与他的年龄十分不相称的傲慢,又有几分顽皮,看样子,他要寻焦裕禄的开心。焦裕禄想绕过去,日本小兵横过三八大盖,用日本话吆喝他站住。

焦裕禄往东绕,他在东边拦着。焦裕禄往西绕,他又在西边截住。

焦裕禄放下柴担,捏紧了拳头。他问小鬼子:“你要干什么?”

日本小兵叽里呱啦说了一通,焦裕禄一头雾水,摇摇头。日本小兵见焦裕禄没听懂,背上枪,两只手比画着,指指他的狼狗,又指指焦裕禄,两只拳头对碰。焦裕禄这下明白了:“让我跟你的狼狗打一架?”

日本小兵笑了,点点头:“呦希!”焦裕禄问:“怎么打?”日本小兵比画了一通。焦裕禄问:“打得过你的狼狗,我的开路?”日本小兵点点头:“呦希!”焦裕禄又问:“让你的狼狗咬死,算我活该?”日本小兵竖起大拇指:“呦希!”

焦裕禄看一眼端着三八大盖的小鬼子,又看了一眼他身旁的狼狗。那条狼狗眼里冒着凶光。焦裕禄挽了挽袖子,往手心吐了口唾沫,“丁”字步站稳。他冲日本小兵招招手:“来吧!”日本小兵吹了声口哨,那条狼狗向焦裕禄扑过来。焦裕禄迅速弯下身子,狼狗扑了个空。

狼狗再次凶狠地扑过来,裹挟着一股腥臊的风。它要把焦裕禄的喉咙咬断,这条狼狗不知咬断过多少中国人的喉咙,血的滋味,会让它无比兴奋。焦裕禄一个腾身闪在一边,狼狗又一次扑空。狼狗扑了两次,没有扑到焦裕禄,它有些耐不住性子了。它低沉的吠叫声一下子高亢起来。第三次扑过来时,焦裕禄一个机灵,猛地抓住了狼狗两条后腿。他用力把狼狗抡了个圆,然后狠狠摔在石砬子上。

只听“啪”的一声,狼狗当时被摔得脑浆崩裂。日本小兵见狼狗被摔死,大叫一声“八嘎”,端起上刺刀的三八大盖,向焦裕禄刺过来。焦裕禄抄起柴担,抵挡小鬼子的刺刀。日本小兵刺了个空,惯性让他扑倒在地上。焦裕禄抬脚踢开三八大盖,和日本小兵扭打在一起。

他们在山路上翻滚。日本小兵骑在焦裕禄身上,要掐他的脖子。焦裕禄一翻身把日本小兵按倒,用力扭住日本小兵的胳膊。日本小兵身子一拱,挣脱出来。焦裕禄去按他脑袋,被小鬼子咬住了手指。焦裕禄用一只手把他的头按住,狠狠磕在石头上,乘机抽出手指。

焦裕禄蹬了一脚,日本小兵滚下山崖。山崖下惊飞一群山老鸹。短时间的寂静。秋蝉呜叫的声音被放大了许多倍。还有蛤蟆的聒噪。山鸟掠过树梢。

焦裕禄背起了柴担。他刚要走,又想起什么,放下柴担,把那条被他摔死的狼狗也扔下了山崖。

P6-8

后记

2008年10月,为创作长篇电视剧剧本《焦裕禄》,我第一次踏上兰考大地。我看到的是一个崭新的兰考,县城道路宽敞,楼房林立,沃野上泡桐成林,阡陌如织,没有了盐碱,更没有了沙丘。当时我想:这下当年的外景地就没法选了。

我下乡走了很多村子,当年焦裕禄树的自力更生“除三害”的红旗大队,秦寨、赵垛楼、双杨树,村村都有人家在盖新房。在双杨树村赶上了一场扬沙天气。那天风不小,足有七八级,我在村委会里同几位老村民座谈,村委会的廊道和窗台上积了厚厚一层沙土。老人们说,这已经不算啥了,要放在当年,这么大的风扬起沙尘,不知要打毁多少庄稼。

我也参观了几家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以泡桐做原料的加工单位,产品多有出口。还有一家乐器厂,用桐木制作的乐器音色极美,诚为妙品。县委书记魏治功跟我说:兰考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越来越多有影响力的企业开始进入这里。

焦裕禄逝世四十七年了,他当年栽下的小泡桐树已长成了两三人合抱粗的大树,被称为“焦桐”,树大根深,枝繁叶茂。去兰考拜谒焦裕禄纪念馆的人,都要去看看焦桐。一再扩建的焦裕禄纪念馆,四十多年来已接待了来自全世界的数以百万计的参访者。焦陵更是天天有人去祭拜,天天有人摆放供品、鲜花。

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精神不动产。

1991年2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焦裕禄纪念馆写下了“向焦裕禄同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题词;

1994年5月14日,在为焦裕禄逝世三十周年的揭幕铜像仪式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赴兰考为铜像揭幕,并发表即席讲话,赞扬“焦裕禄同志是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好榜样”,群众掌声雷动;

2009年4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到兰考视察工作并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在讲话中指出“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

更大的感受是,焦裕禄离开我们四十多年了,一提起焦书记,人们还在落泪。在他的故乡山东博山,在他工作过的兰考、尉氏、洛矿(洛阳矿山机器厂,现为中信重工集团)……每一次采访中都有人泣不成声。那部剧本,我是流着眼泪完成的,写到动情处,一个人蒙上被子哭个痛快。剧本写完了,焦裕禄的二女儿守云姐来沧州看本子,她看了三天也哭了三天。导演李文岐,称这个本子是“大孝之作”,他对演职人员说:“这是拍摄咱爹的片子!”

在兰考的日子,我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泡桐林,一个人走在林子里,抚摸那些有灵性的树木,我看到的全是当年焦裕禄行走在兰考大地的身影。在完成剧本的修改之后,我应河南文艺出版社之邀,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焦裕禄》。出版社陈杰总编辑、许华伟副总编辑和编辑室的两位老师专程到沧州,来和我商谈小说创作之事,其问我又几次去郑州,与他们交流。这部小说是在河南文艺出版社的关注下完成的。

焦裕禄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公认的优秀共产党员,人民的好公仆,县委书记和广大干部的光辉榜样,中共历史上不朽的巨人。

这位人民公仆的青少年时代,有着鲜为人知的传奇经历,他的故乡是诞生了孔、孟二圣的山东省,中华传统文化的濡染,孔、孟之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故乡山水之钟毓灵秀,形成了这位大地之子生身的“规定情境”。在焦裕禄身上,体现着最典型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

本书在挖掘焦裕禄精神内涵的同时注重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因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辉煌的成就、国家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虽然与焦裕禄所处的时代相比,我们担负的任务不同,社会环境、工作条件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焦裕禄精神是常青的。我们的时代一直没有停止对焦裕禄的呼唤。

我试图把这部长篇传记小说写成一部“男人书”。一个传奇的焦裕禄、一个坚忍的焦裕禄、一个英雄的焦裕禄、一个真实的焦裕禄、一个成长的焦裕禄,这构成了这部作品最本质的文化底色。

我期待读者的批评。

在创作中,也得到了中共兰考县委宣传部、兰考县政协、尉氏县政协、中信重工集团、中共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委的帮助与支持,谨致谢忱。

2011年11月1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似乎是用共产党员的特殊材料制成的,他的眼睛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新生事物,他的耳朵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的嘴巴能说出别人不愿出口的话,他的手专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在兰考这块多灾多难的大地上,像一阵旋风,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他给兰考人留下的是思念的眼泪和奋斗不息的火焰。

——周原

我试图把这部长篇小说写成一部“男人书”。一个传奇的焦裕禄,一个坚忍的焦裕禄,一个英雄的焦裕禄,一个真实的焦裕禄,构成了这部作品的底色。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0: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