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你的对手
善待敌对自己的人,祝福诅咒你的人,为凌辱你的人祷告,爱你们的仇敌。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旅行时经过黄石国家公园。骑着大马的森林管理员给我们讲了一个有关熊的故事:有一种大灰熊很厉害,它能击倒除了水牛和另一种黑熊以外的其他动物。一天晚上我却发现,有一只小动物,却能与大灰熊相安无事地在灯光下共食。这是一只臭鼬。大灰熊完全可以一掌打昏它,但却没这样做。因为根据它的经验,这是很不划算的。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小时候我曾在密苏里的农庄上抓过四只脚的臭鼬,长大后我也经常在纽约街头看见像臭鼬一样的长着两只脚的人。经验告诉我,无论招惹哪种臭鼬,都是很不划算的。
恨仇敌的时候,实际上相当于已经送给他力量了。这种力量能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吃饭的胃口、血压上升、健康、快乐等。要是他知道他让我们担忧、烦恼的话,他一定会很高兴的。我们心中的怨恨不但没有伤害他,反而让我们自己像活在地狱中一样。
“自私的人想占你便宜,不要理会他,更不要试图报复。要是你跟他一样了,反而害了。自己,比他受的伤害更大……”这听起来像伟大的哲人说的话吧,其实不是,这句话最初出自米尔瓦基警察局发出的通告。
根据《生活》杂志的一篇文章,报复心是这样伤害人的:损害人体健康,比如说高血压病。高血压患者的主要特征就是愤怒,经常性的愤怒,高血压和心脏病自然就来了。
华盛顿州的史泼坎城一家饭馆老板就因生气过度而猝死,这是当地警察局局长杰瑞·史瓦脱写信告诉我的,信上说:“68岁的威廉·传坎伯是一家小餐馆的老板,因不满于厨师用茶碟喝咖啡,他抓起一把左轮手枪就去追人家,心脏病突然发作就倒地死了,手里还拿着那把枪。验尸官的检查报告是这样说的:因愤怒引起心脏病发作死亡。”
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现在你应该知道为什么了,这不仅是出于道德上的规诫,也是宣扬一种医学原理。当他告诉我们说“原谅70个7次”时,他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怎样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其他种种疾病的方法。
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女人,她们脸上的皱纹是因过多的怨恨长出来的,有时还表现为表情僵硬,这种情况无论采用怎样的美容方法,都不如让宽容、温柔、爱再回到她们心中有效。
怨恨还会影响我们的胃口。
如果仇敌们知道怨恨让我们身心疲惫,让我们紧张不安,让我们的外表不再美丽,让我们得心脏病甚至毙命,他肯定会额手称庆的。
即使我们无法做到爱我们的仇敌,至少我们还是能够做到爱自己的,不能让仇敌控制我们的快乐、健康和外表,如莎士比亚所说:“不要因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最终却烧伤了你自己。”
障碍面前不屈服
成功的人是那些不以乞讨为生,不绝望也不找任何借口的人,是那些处在黑暗的世界里却依然为自己负责的人,是那些不屈服于障碍的人。
有一天,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由于不懂电学知识,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他向担任华盛顿特区美国国立博物馆馆长的朋友约瑟夫·亨利抱怨此事。然而他并没有得到让他心理好受一些的任何同情和安慰,他的朋友亨利只是说:“小伙子,你没有去学习电学真是太可惜了,去学吧!”就这样,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接受了亨利的建议去学习了电学,后来他排除了工作上的障碍,并研究出通信科学历史上最伟大贡献之一的成果。
贫穷是你成功路上的一种障碍,难道我们因此就能推脱责任、甘愿认输吗?历史上不以贫穷为障碍,反而更加自强不息的伟大人物比比皆是: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只是依阿华一个穷铁匠的儿子,而且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总裁托马斯·J·华生原来也只是一个周薪只有两美元、根本没有一台机器的小书记员;电影界泰斗阿道夫·朱柯也曾经只是一家小游乐场的经营者。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深受疾病的折磨,然而他并没有把疾病当作一种障碍而萎靡不振,而是用更高的热情来焕发自己生命的力量,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作品里,无不洋溢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战胜疾病折磨的同时,也为自己在文学界里赢得了一席之地。
爱德华·特赫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他机智聪敏,拥有多方面的才能,而且还乐于帮助他人,在说话方面他也颇有语言天分,更善于倾听别人。有一次,我们聊起那些战胜困境为世界做出贡献的伟大人物时,爱德华问我:“你知道纳撒尼尔·鲍迪奇这个人吗?”我回答说:“我知道鲍迪奇这个姓氏,他是个航海的。”
“嗯,没错!”爱德华接着说,“纳撒尼尔·鲍迪奇生于1733年,活了65年。从10岁起,他就开始自学拉丁文,钻研牛顿的数学理论。21岁时就已经是一名数学家了。出海研习航海时,船员们在他的教导下都懂得如何通过观察月亮来确定每天的船位。他还写了一本航海书,被世人视为经典名著。他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可是他却很伟大!”
是啊,在鲍迪奇博士的一生中,他根本没有把障碍当作一回事,甚至不知它是何物。
没有接受大学教育并不能阻止他成为一名科学家,他潜心钻研,努力汲取一切所需的知识。“障碍”这个词对于大海上航行的纳撒尼尔·鲍迪奇和在城市的街道上穿梭的爱德华·特赫来说只是“瞎掰”。
但是,“障碍”这个词对于那些找借口为失败推脱责任的人却不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有人没上过大学,他可能会说自己碰到这样那样的障碍,以至于没有机会去上;对于那些上了大学但却并没有找到自己人生位置的人,他们也会说自己被什么障碍阻断了运程。 ’
成功的人无论条件再艰难,都不以任何障碍为借口,他们会竭尽全力排除这些挡在前面的障碍。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