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深圳语录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文朝利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三十年来,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三十年来,一个时代的不老声音。

本书以时间脉络为线,选取那些在深圳发声或就深圳发声的有代表性的话语,以话语切开深圳历史的一个个剖面,介绍分析这些话语产生的背景、影响,以及对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价值。

内容推荐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来,有多少人曾在这儿直抒胸臆,又有多少人在远处指点深圳。他们的话语,要么在三言两语间改变了深圳的发展路向;要么在七嘴八舌中透漏出深圳经历的风雨细节。这些话语在一咏三叹中表达了对深圳的挚爱,以及对特区命运的思索。它们成为30年来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成为一个时代的不老声音。

本书循着深圳成长的足迹,以时间为线,选取那些在深圳发声或就深圳发声的有代表性的话语,形成“深圳语录”。透过这些语录所诞生的特定历史背景,重新开启那些并不遥远的记忆,以激发人们对深圳更宽广的爱,和更深邃的思考。

目录

序:大声镗鞳,小声铿钩

1978·于无声处

先有蛇口,后有深圳。

我们在内地吃了第一只螃蟹

1979·础润而雨

杀出一条血路来!

现在往那边跑的多,将来一定往我们这边来的多。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这增加的20元补贴,可以算是深圳工资制度改革最早的雏形了。

1980·大辂椎轮

干得不好,我可不可以炒鱿鱼?

蛇口连电话也通不了,还怎么改革开放?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资本主义的土地是金子,社会主义的土地怎么就不能变成金子呢?

1981·革故鼎新

给第一个蚂蚁尝到甜头,就会引来无数的蚂蚁。

你顶不住了,就来电话,我叶剑英立即调飞机飞回北京,

旗帜鲜明地支持你搞改革开放!

1982·激浊扬清

排污不排外!

我见到的华强北虽然不过18年,却已经历经沧桑。

1983·筚路蓝缕

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

三天一层楼!

上海宾馆曾经是深圳城郊分野的节点,是深圳“零公里”的地点。

我想做一个不太小的改革,冒一点风险。

这片竹棚被工程兵们起了一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竹叶宾馆。

1984·一言九鼎

城市的气质、市民的素质仍然需要“孺子牛”精神。

共产党人穿西装,立场没有变。

就差一个货币,如解决,就是一个自由港。

你们深圳取消了粮票,不收你的粮票。

深圳很多现在事业有成的人,第一桶金都是在人民桥赚到的。

对面是香港,远处是世界。

1985·月旦之评

该注重管理了——向袁庚同志进一言

老袁,有你在这儿,我放心!

深圳的问题在哪里?

1985·赤子之心

如果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个地方;如果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个地方。

深圳几乎所有搞原创音乐的都是从那里出来的

1987·解铃系铃

海关开闸三天,可以自由出入香港。

下午三点在深圳会堂卖地,欢迎大家参观指导!

1988·不易之论

不允许在蛇口发生“以言治罪”的事情

超过25%的利润的项目不做

既然这样,那就还是定在黄田吧。

有本事就娶个凯达妹

1990·类族辨物

就定在12月1日正式开业!

希望深圳本地市民节假日暂时不要参观锦绣中华

字还比较整齐

1991·一叶知秋

东方风来满眼春

赶快寄身份证来!

1991·余勇可贾

9万,9万,100个女人哪!

高手诚聘高手

1995·仁言利博

把万佳带回家

1996·巍然屹立

她的高度领先了很长时间

1997·黄钟大吕

钱就是堆得像地王大厦一样高,也休想让我动摇一分!

1998·口角春风

生命比金钱重要,一律不用买单了!

1999·探骊得珠

我愿意看到城市不断出现标志性的东西

2000·望穿秋水

就像水汽蒸发带走大量的热量一样,深圳感受到了寒冷。

营造书香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别call我,Q我!

2001·防微杜渐

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

凡事涉及深圳就是不平凡

2003·正本清源

深圳,你被谁抛弃?

我说这个不成功是必然的,但是从此我就亲身经历了我们国家当前的选举制度。

2004·运筹帷幄

咱们这是沾了文化的“仙气”了

2005·大处落墨

写完了才发现委员和代表都换届了,这些建议成了嫁不出去的女儿了。

2007·以古为鉴

深圳绝不是一夜城

我叫丛飞,来自深圳,义工编码是2478。

2008·投袂而起

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

试读章节

础润而雨

1979年初,广东省委委派吴南生到汕头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隔多年又回到家乡,家乡一副满目疮痍的景象,让吴南生心里很不是滋味。

吴南生四处走访,到处调查,一个新加坡朋友问吴南生:你敢不敢办像台湾那样的出口加工区?敢不敢办自由港这类的东西?如果敢办,那最快了。

1979年3月3日,广东省委开常委会议,吴南生在汇报工作时说,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广东要先走一步,先掌握主动权。蛇口创办工业区,奠定了中央发展特区的想法。吴南生提议,先划出一块地方,用各种比较优惠的政策来吸引外资,把国外先进的东西引讲来。

“如果省委同意,我去办。要杀头就杀我!”一种历史的紧迫感让吴南生豪气万丈。不料,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口气更大,他说:要搞,全省都搞。

1979年4月17日,习仲勋出席中央政治局召集的中央工作会议时,郑重其事地向华国锋、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在四个现代化中先走一步。他代表省委正式向中央提出广东要求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

5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听完习仲勋和杨尚昆的汇报后,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深圳这块地方到底叫什么好呢?出口加工区、贸易区、工业区?都不算准确。不一会儿,他把手里的香烟往烟缸里狠狠一按,果断地说:“深圳,就叫特区吧。当年陕甘宁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19日,中央下发了著名的“50号文件”,明确规定:“出口特区”先在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待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在汕头、厦门设置。

珠江有幸,濒临珠江出海口的深圳和珠海有幸,担当起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角色。接到文件,当时的深圳市委领导张勋甫和贾华、方苞等带队实地察看,最后反复讨论的特区范围为,东起背仔角,西至南头一甲村,东西长49公里,北沿梧桐山、羊台山分水岭,南至深圳河,南北宽约6.5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实际上就是最开始的“先富区”面积。

但当时省“特区办”不同意这个方案,说深圳搞这么大的特区规划不现实,不是一般的大,而是大得无边,比全世界特区的总面积还大。他们的想法是在福田无人区办一个像汕头、珠海一样大小的6平方公里全封闭的加工区,周围用高墙围起来,加工区里原本住的人也要搬出去。

张勋甫等人据理力争说:深圳特区比延安时期的“陕甘宁”小得多,杀出一条血路来推广到全国,特区是全国的特区,6平方公里这么小怎么杀?

省特区办对此的回答是:“你们比陕甘宁有政治野心。”

9月,谷牧副总理来到广东,习仲勋想要进一步清楚中央的意图。他问特区是小搞、中搞还是大搞?谷牧回答说:“中央是要广东先行一步,要广东大搞,小脚女人小步走就起不了这个作用。广东要快马加鞭,抢时间走在全国的前面。”

“办特区,就看你们广东的了,”谷牧以诙谐,的语言鼓励道,“你们要有点孙悟空那样大闹天宫的精神,受条条框框束缚不行。”

习仲勋当场就说:“南生,你去当中国的孙悟空吧!”

1980年4月25日,中共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决定,成立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省委副书记吴南生任广东经济特区委员会主任,将深圳市行政级别再提半格,成正地级市,由吴南生兼任深圳市委书记,坐镇深圳,领导开发经济特区。深圳市不到两年连升了两级!

6月13日,吴南生率深圳市新班子成员秦文俊、黄施民、罗昌仁、丁励松等,一同登上了前往深圳的列车。他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研究、起草《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据吴南生回忆,《特区条例》从起草到13次修改再到批准公布,只有短短的2000多字,却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可谓字字推敲。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迅速成为令国人瞩目的名字,深圳更从一个渔村,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经济理念与实践图腾。

P8-10

序言

序:大声镗鞳,小声铿钩

201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间岁月峥嵘,有多少人在这儿直抒胸臆,多少人在远处指点深圳。他们的话语,要么在三言两语间改变了深圳的发展路向;要么在七嘴八舌中透漏了深圳经历的风雨细节;要么在一咏三叹中表达了对深圳的挚爱,以及对特区命运的思索。

深圳作家陈宏说:“短短30年时间,深圳完成了从一个小渔村到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宏大而华丽的蜕变,它通体凝聚了全中国的眼光、思想、智力、体力乃至政治政策资源,就像一颗30岁的大龄中国洋葱,清辣、惹眼、富硕、丰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光鲜样本,它也恰如一尊奇异的魔方,折射出了中国改革、发展和崛起之梦想的绚烂光辉。”

在这颗洋葱里,那些直指人心或一针见血的话语,无论是大声镗鞯还是小声铿钧,都可以说是最为“清辣”的一部分。它包含了深圳人的集体记忆,展示了改革开放经纬中的丰富细节,把我们引入具体而个l生化的历史——

在这30年间,深圳人到底经历过什么?面对过什么?

以及更为重要的,他们思考过什么?

本书循着特区30年发展的足迹,以时间脉络为线,以编年的形式,选取那些在深圳发声或就深圳发声的有代表性的话语,记录发生在深圳的历史,以话语切开历史的一个个剖面,介绍分析这些话语的背景、影响,希望从小的视角折射出深圳的历史。

有的话语在今天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却在所难免;有的在今天看起来稀松平常,但是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晾。有些话语仿佛已经听得耳朵起了茧子,但其中每个字承载的历史重量,所透露的历史的玄机,却未必人尽皆知。

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邓小平的一句语录:“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对于没有在改革开放初期一路劈荆斩棘,开创改革开放之风的人们,是无法体会到当时深圳创业者们听到“正确”二字时,心潮是如何地波澜起伏、汹涌澎湃。

为了得到这句评价,为了为中国在战略发展时期探索出一条富国强民的路子,无数在深圳的创业者和探索者们,提着脑袋,背负着无数人疑虑的眼光,背负着“卖国、投靠资本主义”的指责,在抬头远望和躬身实践中摸爬前行。

在这里,你会看到无数的“第一”,一路读下去,你或许看到的只是一条金光灿灿的链子,把无数“第一”的珠子穿连在一起。然而,每一个“第一”都是无数追梦者青春的前仆后继,是一浪被拍倒之后,又一浪的屹立。

有人说,人最光辉灿烂的一刻不是功成名就的一刻,而是在无数次倒下之后,又重新站立起来的那一刻。深圳最辉煌的时刻,同样也不只在捧着桂冠的那一刻,更多是在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征程中。

深圳曾经意气风发,凯歌前进;也曾经迷茫不安,反躬自省。不能不说,在每一次的低头与抬头之间,深圳人都是收拾起所有的勇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在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以非官方角度来梳理解读特区历史上的声音,正是本书的特色。可以说,这是一本让人们回顾特区30年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引发人们思考未来的书。

诚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尽管我们的语言极为丰富,毕竟还经常有总想家为找不到精确地适合其概念的术语而感到困窘。”任何话语,无论它是如何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其表层意义和思想的深层意义之间,都存在着某种张力。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往往使话语失去它的指称对象而“言不尽意”。

也正是基于这一理解,本书的目标,并不是对语录的文字进行研究,而是直面它所记录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思想,力图通过对话语背景的发掘,把这两层的意义联结起来,在瞬间开启人们并不遥远的记忆,激发对特区更宽广的爱,引发对特区更深邃的思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4: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