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清第一皇太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洪武英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孝庄太后是一个被誉为“清朝兴国太后”的女人;一个忍辱负重,饱受非议,多情又绝情的女人;一个在权力场角逐中屡战屡胜,在情场中屡受挫折的女人;一个孤独寂寞,没有人真正了解的女人。

大清帝国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给后人留下疑案不少,其中最为人们所热论的莫过于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凡爱读清史小说的人,都能讲出其故事,但笔者认为根据现存史料,孝庄并没有下嫁。本书将根据大量清朝官方史实写出这段历史,试图从正面作以描写,以史实为基点论说这位巾帼英雄。

内容推荐

孝庄太后历经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三朝,尽心尽力地辅佐皇太极、顺治、康熙建立起清王朝政权和统一中国,是清朝开国到“康乾盛世”期间一位关键性人物,也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一位卓越女性。她的生平被纷纭的传说和留言遮蔽,她的形象更被丛出的历史剧不断重塑。

本书为广大读者去芜存精,整理线索,支撑起一个丰满而可信的孝庄形象,解读大清开国传奇,揭开三朝宫廷秘史。

试读章节

盛京崇政殿

皇太极:今日各部有没有收到和谈消息?

济尔哈朗:臣听说马绍愉从盛京回去被解职回籍。明臣说他是松锦战役的逃兵,罪人,绝不可用。陈新甲由于他的和谈材料没保管好泄露出去,可能被处死。

皇太极:被处死?有这么严重吗?暴君也!

济尔哈朗:崇祯让他秘密行事,不叫任何人知道,就怕那些言官知道,说三道四的,崇祯怕丢面子,总离不开天朝大国的皇帝架子。这次可好,所有材料都被他泄露出去,满朝文武都知道了陈新甲做这件事是上瞒朝廷、下蒙群臣,那些大臣认为他丧权辱国,必须处死。

皇太极:一国之主遇事躲躲闪闪,不为臣下负责,反倒降罪于臣,以后谁还敢冒死进谏,自毁也。臣之错可以改之,何以动辄杀之。这次和谈是崇祯亲下赦书,怎么能降罪臣下呢,大司马人才太可惜呀!

众臣(同声):吾皇仁爱、圣明。

皇太极:朕希望你们广开言路,帮朕选择人才。《三国演义》是你们常看的书,应该像“元直走马荐诸葛”,刘备得了诸葛亮,从一个小邦变成三国鼎足之势。朕在文场上发现了一个宁完我,从奴隶提到甲喇章京。他为我大清国做了许多工作;在战场上发现萨木哈图,从小卒提到将军,在朕统大军征明时,攻坚城遵化,萨木哈图第一个登上城砍倒了抵抗的明军五名,为后来登城的清军开辟了道路,很快将遵化攻克。只要是对朝廷有利,朕都会加以重用。众臣百官要多发现人才,为我大清国增砖加瓦。

范文程:臣进言,理藩院来报说西藏达赖五世遣使来盛京通好,明天就到,请皇上明谕。

皇太极:诸王、贝勒、大臣明日聚集在崇政殿随朕迎接西藏使节,退朝。

清宁宫

哲哲:皇上今天怎么这么高兴呢?又有什么大喜事?

皇太极:能不高兴吗?明天西藏使者到盛京来通好。

哲哲:这可真是一件大喜事,谁听到这个消息也都得高兴!皇上好几天没去永福宫啦,快把这件事告诉她,让她也高兴高兴!

皇太极:你倒不自私,就这么几天没去永福宫你就惦记着她。

哲哲没吱声,只是用含情的双目向皇太极嫣然一笑。

永福宫

庄妃:皇上吉祥!皇上这么乐一定有大喜事。(侍婢给皇上上茶)

皇太极:你可真机灵,能猜到朕有大喜事,你的姑姑叫我到永福宫来,说我好几天没来了。今天来是告诉你,明天西藏使者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错派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万里迢迢第一次来我盛京向大清朝通好,我能不高兴吗?

庄妃:姑姑总是关心我,皇上这些日子忙,只要是皇上身体健康在哪个宫都一样。大清国好事一件接着一件,得了关外四城,西藏又来通好,我看明朝这棵大树砍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扑倒。西藏也看出明朝气息奄奄,命在旦夕,断绝与明朝隶属关系,与我大清国通好,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充分说明皇上在统一事业上兴旺发达,影响深远。

皇太极:为了表示诚心,朕亲自去迎接第一次来盛京的西藏使者。明日卯时出发。

崇政殿——怀远门——马馆

诸王、贝勒、大臣齐集在崇政殿,阿达礼喊卯刻时间到,皇上谕令出发。大队人马出怀远门到马馆等候。西藏使者到,由礼部官员阿达礼引领进马馆朝见皇上,行完三跪九叩首礼后,皇上起身向前迎接,举行简单欢迎仪式后,回大清皇宫,进崇政殿向皇上行佛教大礼,礼毕赐使官右边坐。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命古式安布宣读达赖给清太宗的信。盛京:大清国皇帝陛下,大哉惟清二世圣明,高皇创基,崇德宏隆。望皇都之雄壮,观十王之燕张,听金钟之都内,睹大殿之辉煌。飞龙欲于腾空,翔凤随于翅张,凤凰飞于高台,关鸠赖于圣皇,大清门之崇隆,崇政殿之金煌,皇上威震四海,五洲传扬。仁爱之君,德治八荒。见天府之沃野,农耕织之荣商。兴邦有道,臣民敬仰。吾寐思之数载,今去使者互相通往。满汉蒙藏,亲如一家,惟吾乐哉,呈上百叩!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错。宣读完毕,皇上命赐茶。众喇嘛诵经后,饮茶。边饮边说:我们踏上大清国土,就有春和景明之感。皇上说:路途遥远,一路辛苦。达赖五世·罗卜藏嘉木错遣使来到我大清国,这对我国是莫大鼓舞,朕心甚悦。朕认为满、汉、蒙、藏都是一家亲,从贞观十四年(640)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第二年由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亲自护送从唐都长安出发,翻越日月山人吐蕃。松赞干布率部亲迎公主于柏海,直到永隆元年去世,四十年间西藏学到了中原文化,经济有很大发展。以后历朝历代都亲密相处,我们开始亲密往来,朕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

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说:中原文化、经济政治一直推动吐蕃的进步,特别是吐蕃崩溃分裂后,藏族集团向唐朝纳贡、请封,或派官去治理,建立了政治隶属关系,授以节度。以唐王朝号令地方,这才又统一了,这些事我们藏族不会忘记。

朕表示对罗卜藏嘉木错的感谢之情,明日在崇政殿隆重举行宴会!宴会后由礼部承政阿达礼领使者到实胜寺拜佛。

实胜寺

远远望见金碧辉煌的庙宇,当使者走进山门,钟鼓齐鸣,以示欢迎。负责寺庙的主持身穿二品官朝服,带领全寺院喇嘛在山门之内迎接。主持从天王殿中间大门走进,到正中大殿,殿中供奉六尺高大佛,前面放一案,案上有香炉一个,两边各有蜡台、香筒。藏使进殿后在佛像前跪拜(用喇嘛教大拜礼),寺内喇嘛诵经。拜完菩萨参观四体碑楼,主持解释说:太宗皇帝虔诚于佛教,这藏文碑是四年前立的。使臣环顾整个寺庙,感到非常壮观。

阿达礼说:你们休息几日,再到法轮寺,那里庙会可热闹啦,盛京城内喇嘛都到这里来。城内这么多寺院,数这里香火最盛。这里也是喇嘛寺中唯一的一个锡伯族的家庙。使者环顾雄伟壮观的实胜寺后回馆舍。

在馆舍等候的大贝勒代善,看见众使者回来立即上前迎接。已布置好了晚宴。

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说:大清国各部官员对我们这样盛隋款待,我们深表感谢!待我回到西藏后一定把大清国对我们西藏人民表示友好、对西藏使者盛情款待、对西藏喇嘛教的崇尚告诉他们,让世世代代传下去。

大贝勒代善说:薄酒一杯,不足挂齿,我们是兄弟,亲如一家,不必客气。

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图说:我们在这儿的日子里给你们带来很多麻烦,明日就要走了,敬请大贝勒转呈皇上,感谢圣恩。

便殿

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有要事禀报皇上。

皇太极在便殿接见了范文程。

范文程:大贝勒说西藏使者明日起身回去到大清门谢恩。

皇太极:谕诸王、贝勒、大臣、礼部官员明日随我送行。

大清门  西藏喇嘛于辰时到大清门谢恩,向皇上行大拜礼,出发。

皇太极带诸王贝勒,大臣礼部官员,同西藏使者一同出发。过怀远门送至演武场。命睿亲王多尔衮、礼部官员送至永定桥饯别。他们带着丰厚的礼物同我国派去的使臣察干格隆等带着太宗的信,同来使一起赴西藏。皇上回永福宫。

庄妃:皇上回来啦,皇上对来使总是非常尊重又非常热情,亲自送到演武场,这么远才话别一定太累啦,快休息吧。(侍婢上茶)

皇太极:今天朕真感到累,不看奏书啦,没有太大的事,朕休息了(自言自语:怎么感到累呢)。

庄妃:昨夜皇上没休息好,听说明国南方很乱,李白成建立政权,孙传庭十几万大军被李自成农民军打垮了,自己也阵亡了。农民军气势汹汹,看这样一定要北上啦。

皇太极:有可能,李自成已看透明朝啦,朝廷昏庸,大臣腐败,乘胜北上,正是时机。

庄妃:皇上因国事左思右想没休息好,今天又送使者走出这么远,能不累吗?

皇太极:昨晚朕想,明朝这棵大树,本是朕砍的即将要倒,朕应先去才对,但朕要去农民军就渔翁得利了。朕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次明朝被打败,他再没有骁将强兵,吴三桂兵不敢动,左良玉的兵不听用,只有孙传庭,这次又败得这么惨,连自己都搭进去了,待朕再观察观察,等起义军和明军两败俱伤时,我再动手。

庄妃:哎呀,皇上先不要考虑了,累了休息吧(往上拽拽被)。

P56-59

序言

大清帝国存在了二百九十六年,给后人留下疑案不少,其中最为人们所热论的莫过于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凡爱读清史小说的人,都能讲出其故事,但笔者认为根据现存史料,孝庄并没有下嫁。本书将根据大量清朝官方史实写出这段历史,敬献读者。

一、先从《建夷宫词》谈起。

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此诗作者是南明朝廷的兵部尚书张煌言。诗的内容写的是;紫禁城内慈宁宫里,热热闹闹,张灯结彩,正在举行婚礼,实指孝庄皇太后下嫁,夫妇俩喝合卺酒。根据《酌中志·明世宗纪》嘉靖十七年七月癸巳,慈宁宫成,又于万历十一年火灾,现存的慈宁宫据《清实录》记载是顺治十年建(不是修葺),同年三月立柱,上梁,遣工部尚书星讷祭司工之神,六月建成,孝庄皇太后随移居慈宁宫。张煌言写此诗时,是顺治六年,那时还没有慈宁宫;多尔衮死于顺治七年十二月,死后三年也不能结婚。这首诗只能说是对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嘲讽,而决不能当作下嫁的证据。

二、“真假下嫁诏书”。有人说曾见过“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的诏书,此说不可信,真的诏书到现在谁也没见到。刘文兴在《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一书所写的跋称:“清季宣统初元,内阁库垣圮。时家君方任阁读,奉朝命检库藏。既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此说法被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瑶先生追问,作者说为了卖掉这部书加点噱头,的确,诏书是没有的,何必那么认真,姑妄听之而已。既然后来作者否定了这条材料的真实性,那么下嫁诏书也就不存在了。

三、孝庄皇太后为什么不回盛京昭陵同皇太极合葬呢?据《圣祖仁皇帝实录》一百三十二卷载:“谕太学士、内务府总管等,太皇太后疾大渐时,谕朕日: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谆谆降旨,朕何敢违……”

康熙皇帝对祖母非常孝敬,在祖母有病期间,他从没离开过慈宁宫。上早朝前,先到祖母那问安,伺候完再去乾清门听政,日复一日。为了太皇太后身体早日恢复安康,康熙皇帝亲自从乾清宫步行至天坛,致祭恭祈太皇太后万安,在读祭文时,涕泪俱下。从天坛回来立即到慈宁宫侍奉祖母,从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病开始,至太皇太后崩天,衣不解带,尽夜席地,报答祖母三十余年抚育教训之恩。孝庄不回盛京同太宗合葬原因有三:其一,恋早逝的皇儿顺治;其二,恋皇孙康熙;其三,太宗梓宫安奉已久,不可为她轻动。且早有孝端皇太后合葬昭陵,谆谆降旨,在孝陵近处择吉安厝就满足了。

康熙把祖母生前最喜爱的寝宫拆了,修起一座暂安奉殿。后来由重孙雍正在此地起山陵,将太皇太后下葬,陵的名称为昭西陵。顾名思义,其在盛京昭陵西边,与昭陵一脉。

四、“皇父摄政王”,前人知述备矣!从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而封为皇父摄政王。皇父是头衔,是摄政王的最高职位,而不是皇上的父亲。就像康熙叫苏麻喇姑额涅即额娘——母亲,予以最高称谓。孟森先生在《明清论著集刊》认为,古有“尚父”、“仲父”,皆君之所以尊臣,因此不能作太后下嫁之确据。

五、《朝鲜仁祖李傺实录》记载,清廷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中有“皇父摄政王”一词,朝鲜国王问:此何举措?使臣答日:今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郑太和日:似是已为太上矣,国王说:然则二帝矣。据此认为,这是太后下嫁的证据。其实,这条材料是朝鲜君臣对皇父的提法不理解,清使臣回答是“朝贺之事”,并无下嫁之言。朝鲜史书又无下嫁之说,怎么能作为太后下嫁的证据呢?

六、青梅竹马。这事的可能性不大。多尔衮出生于明万历四十年,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庄妃布木布泰生于万历四十一年,在内蒙古科尔沁(今内蒙古通辽市)。两地相距数百里,从没在一起生活过,如何“青梅竹马”?庄妃十三岁就嫁与皇太极为妃,在此之前,从没去过赫图阿拉。史书没有记载,今书是戏说,故不是真事。

七、大玉儿和小玉儿之说属臆造。诸多正史没有称庄妃布木布泰为大玉儿、其妹为小玉儿。有的书上说,是王浩沅的乱编之一。既然是乱编,则没必要再研究。

关于孝庄皇太后下嫁说法,野史戏说遍布民间,持下嫁说法者又拿不出真实证据。研究历史,要用科学观点,不能主观想象太后下嫁就予以定论,那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本书试图从正面作以描写,以史实为基点论说这位巾帼英雄。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