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类特有的思考活动,你了解多少?思考是天赋还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要怎么做才不会生活在永恒的混沌不明中?如果剃光头、炫耀文身不是真正的个性,什么才是?哪些心理习惯妨碍了我们冷静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拒绝新想法?为什么如果思考都是言语性的,爱因斯坦就不会被视为思考者?创造力必须有高智商吗?洞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思考的艺术(非凡大脑养成手册第8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
作者 | (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对于人类特有的思考活动,你了解多少?思考是天赋还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要怎么做才不会生活在永恒的混沌不明中?如果剃光头、炫耀文身不是真正的个性,什么才是?哪些心理习惯妨碍了我们冷静思考?为什么人们会拒绝新想法?为什么如果思考都是言语性的,爱因斯坦就不会被视为思考者?创造力必须有高智商吗?洞见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本书会告诉你答案。 内容推荐 思考技能是天赋还是养成的习惯?视野狭窄、缺乏好奇心对思考有什么影响?……针对这类我们很少意识到的问题,本书从阐述思考的概念开始,教你打破思考的局限,克服思考的障碍,学会创造性、批判性地思考问题并有效地沟通想法,从而传达给读者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思考是一门需要学习且可以习得的艺术。 在每一章末尾,作者都设置了极具挑战性的练习题,方便读者边学边练,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本书最初为大学思考课程设计,因其简单易懂,逐渐被商业、人文、社科、科学等领域广泛采用,是一本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思考技能训练书。1984年初版后,本书即被美国许多高校选为必修的思考课教材,26年间已修订至第8版。 目录 前言 Part 1 你真了解思考吗? 第一章 发展你的思考 1.1 思考是什么? 1.2 思考很重要 1.3 运用大脑与心智 1.4 良好的思考是一种习惯 1.5 这本书讲什么? 1.6 让努力获得最大的收益 1.7 利用感觉 1.8 学会专心 1.9 克服挫折 1.10 让讨论有意义 1.11 思考的初级策略 1.12 边练边学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二章 建立基础 2.1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 2.2 真理 2.3 知道 2.4 知道的渠道 2.5 记忆 2.6 意见 2.7 道德判断 2.8 道德判断的基础 2.9 应对困境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三章 拓宽视野,打破局限 3.1 成为个体 3.2 找出妨碍思考的习惯 3.3 反思你的思考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四章 做批判的读者 4.1 批判性阅读 4.2 进行重要区分 4.3 如何进行批判性阅读? 4.4 表达判断 4.5 评价范例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Part 2 创造 第五章 创造过程 5.1 关于创造力的重要事实 5.2 有创造力的人是怎样的? 5.3 如何将创造力应用于问题和争议? 5.4 创造的四个阶段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六章 寻找挑战 6.1 好奇心很重要 6.2 好奇心是如何丧失的? 6.3 好奇心可以重新找回 6.4 如何重获好奇心?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七章 表述问题或争议 7.1 区分问题和争议 7.2 表述问题 7.3 表述争议 7.4 当问题变成争议 7.5 如何表述问题和争议? 7.6 审慎表述的好处 7.7 问题范例 7.8 争议范例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八章 调研问题或争议 8.1 调研什么? 8.2 使用图书馆 8.3 使用互联网 8.4 保持质疑的态度 8.5 访问权威人士 8.6 避免剽窃 8.7 自己做研究 8.8 保持活跃的创造力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九章 产生想法 9.1 激发想象力 9.2 以创造性为目标 9.3 保留判断 9.4 克服障碍 9.5 洞见是如何产生的? 9.6 问题范例 9.7 争议范例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Part 3 批判 第十章 批判有什么用? 10.1 批判为何必要? 10.2 自我批判怎么那么难? 10.3 扫除自我批判的障碍 10.4 好奇地进行批判 10.5 避免臆测 10.6 让好的想法更好.. 10.7 问题范例 10.8 让合理的见解更合理 10.9 争议范例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十一章 让好的想法更好 11.1 改进的三个步骤 11.2 两个问题范例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十二章 你的论证正确有效吗? 12.1 怎样的论证是错误的? 12.2 怎样的推理是无效的? 12.3 隐藏的前提 12.4 复杂的论证 12.5 如何使论证正确有效? 12.6 家长抗议电视节目的范例 12.7 智障女孩的范例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十三章 让合理的见解更合理 13.1 第一步:决定采取哪种行动 13.2 第二步:辨明并克服困难 13.3 儿童是否应该宣誓效忠? 13.4 是否应该废除米兰达法则?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Part 4 沟通想法 第十四章 说服 14.1 为什么人们会拒绝新的想法? 14.2 了解你的听众 14.3 预测听众的反对意见 14.4 巧妙陈述 14.5 把握好陈述的时机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第十五章 写作与演讲 15.1 何谓有效的写作? 15.2 如何写作? 15.3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5.4 写作范例 15.5 何谓有效的演讲? 15.6 演讲有几类? 15.7 演讲稿怎么写? 15.8 演讲大纲和演讲范例 15.9 完美地演讲 热身练习 应用练习 扩展分析题 附录:范例问题参考答案 1.三个玻璃杯的问题 2.年轻姑娘和老妇人的问题 3.花瓶和脸的问题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在最好的情况下,讨论能够加深了解,促进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定。在最坏的情况下,讨论会耗费精力,制造敌意,使重要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幸的是,当代文化中最普遍的讨论模式,即广播和电视访谈,常常产生后一种效果。 很多主持人要求嘉宾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复杂的问题。如果嘉宾这么回答,人们会批评他们过于简单化;但如果他们想要给出一个中间答案,主持人就会大叫“你没有回答问题”,然后开始自己回答问题。如果嘉宾同意主持人的观点,就会受到主持人的热情对待;如果不同意,则会被认为无知或不老实。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当两个嘉宾辩论的时候,他们会轮流打断对方,而另一方会大声叫道:“让我说完。”双方都没有从对方身上学习的意愿。通常,当节目接近尾声的时候,主持人会感谢参与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并承诺观众下次会看到更多这样的辩论。 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原则,可以确保你在教室、工作场合或家里参与的讨论比你在电视上看到的更文明、更有意义、更有建设性。遵循这些原则,你会给周围的人树立一个好榜样。 只要有可能就提前准备 不是每次讨论都有这个条件,不过很多讨论可以提前准备。会议议程通常在商务会议或委员会会议召开前几天就发出,而在大学里,课程表能提供可靠的信息,说明哪天会讨论什么主题。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开始为讨论做准备。一开始可以就主题想想你已经知道的东西,然后决定如何扩展知识,并且花一定的时间来做(在互联网上集中搜索15~20分钟就能得到关于几乎任何主题的大量信息)。最后,试着预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的观点,思考每种观点的相对优势。暂时不要得出结论,这样你就能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人提出的观点和解释。 合理预期 你是否曾经在结束讨论时十分失望,因为其他人没有放弃他们的观点来接受你的观点?你是否在某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或者要求你提出支持观点的证据时感到生气?如果对上述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是”,那你就可能对他人预期过高了。人们很少轻易、快速地改变想法,特别是长期秉持的信念。当遭遇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时,人们自然想要知道哪些证据能支持这些观点。你应该预料到你的观点将遭到质疑,并愉快、感激地回应这些质疑。 避免自我中心和感情用事 要让讨论有建设性意义,就需要有互相尊重和文明的氛围。以自我为中心会产生不尊重他人的态度,特别是认为“我比其他人更重要”、“我的想法比其他任何人都好”或“规则对我不适用”;感情用事——比如不喜欢另一位参与者或者过分热衷于某个观点——会导致人身攻击和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贡献但不支配 如果你是喜欢说话而且有很多话说的人,你对讨论的贡献也许比其他参与者更多。如果你比较拘谨,你可能较少发言。做哪种人都没错,但如果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想法,讨论最容易出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健谈的人必须克制一点,而比较拘谨的人则必须承担起与他人分享自己想法的责任。 避免容易让人分心的说话习惯 这种习惯包括开始说一句话但突然转向另一句话、说话含糊不清、每个词组或分句中间都插进听得见的停顿(“嗯”、“啊”)或者无意义的话(“比如”、“你知道”、“喂”)等等,这些让人讨厌的习惯会让别人无法专心听取你的信息。要克服这些习惯,就要在发言的时候听自己讲话。更好的做法是,把同朋友或家人的对话录下来(在他们同意的情况下),然后放给自己听。无论你何时参与讨论,都要力争发言的清晰、直接、措辞精炼。 积极地聆听 如果参与者不互相聆听,那讨论就会成为连续的独白,每个人发言时,其他人根本不理会他讲的是什么。这种情况很可能在无意中发生,因为即使用最快的语速说出观点,也比不上头脑处理信息的速度。你的头脑可能厌倦了等待,像一只松了皮带的狗一样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在这种情况下,你也许没有听发言者的发言,而是想到了其衣着或发型;或者向窗外望去,观察外面发生的事情。即使你认真去听,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果发言者的话勾起了你某个不相关的回忆,你也许会溜号回想起以前的情境;如果不同意发言者说的话,你也许会开始构思反驳的话。维持注意力的最好办法是提防和抗拒这样的分心。努力进入发言者的心境,理解其说的每一句话,并将这句话与之前的句子联系起来。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思绪游荡到了别处的时候,把它拽回来。 公正判断 观点从性质上讲可以从深刻到荒谬,从有益到有害,从高尚到可耻,所以应该对它们作出判断。但是公正判断要求你作出的判断要基于对观点所有优缺点的深思熟虑,而不是你最初的印象或感觉。要特别注意你不熟悉的观点或与你所持不同的观点,因为它们是你最可能作出不公正判断的。 忍住叫喊和插话的冲动 你肯定知道叫喊和插话是粗鲁无礼的行为,可你是否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也是缺乏自信的表现?确实,如果你真的相信你的想法是合理的,就无需提高声音或者让他人闭嘴。即使其他人先这么做了,你也要明白展现你自信和人品的最佳方式是不要以牙还牙。你可以反对,但不要让人讨厌,把这作为你的准则吧。 P17-20 序言 在整个20世纪,很多教育学者认为思考是在某些学科(尤其是科学和数学)的研究过程中自然习得的,因此不需要正式教授。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思考是无法习得的,至少不是一般学生可以习得的。因此,学校普遍不进行思考方面的正式教学,大学提供形式逻辑课程,但这些课程仅限于哲学专业的学生学习。 这种情况并非从未受到质疑。国内外总有持不同意见的人,他们极力主张应该向所有学生提供思考方面的系统培训。但是,当他们的意见最终被听到时,不是被误解,就是被客套地恭维一番,然后被忽略。 多亏了这些坚持不懈的持异见者,以及一直极力主张进行这些持异见者倡导的改革的,一小部分坚定的教育学者,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继1981年11月美国教育部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后,很多著名研究逐渐使人们注意到学生们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技巧上的欠缺。很多权威机构也表示支持思考教育,包括全国英语教师委员会、优秀教育总统委员会、大学委员会、卡内基教育促进委员会、美国教师联合会、美国学院协会、全国教育研究院、美国教育部、督导和课程开发协会、大学/城市学校全国工作组等。到现在,很多大学要求学生必须学习一门或多门思考方面的课程。 本书的前提 本书是为现有思考课程设计的,也是为哲学、人文、社科和英语等专业设置的思考课程设计的。正如书名所示,本书在思考方面比大多数教科书更全面。本书的内容和结构基于以下四个前提: 1.一本关于思考的教科书应该更强调做什么,而不是强调避免做什么。思考不是象牙塔里的事业,是实际问题。另外,思考是主动、动态的,不是被动、静止的。有效的思考者不只是评判他人的努力、自己不采取行动,他们解决问题、作出决定、在争议中选择立场。因此,关注谬误的教科书并不比关注避免错误音符的音乐书籍,或关注避免所有可能的错误演奏的键盘弹奏指南更成功。 2.一本关于思考的教科书应该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考的原则和技巧。过去30年里出版的、数量可观的思考方面的文献显示,创造过程和批判过程是相互交织的:我们首先产生想法(多多少少具有创造性),然后对这些想法进行评判。只告诉学生已经形成的问题和争议是不够的,必须让他们学会如何形成自己的问题和争议。 3.一本关于思考的教科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评价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想法。人类有很强的自我欺骗能力。因此,让学生发现自己的盲点、偏见和错误,比让他们发现他人的盲点、偏见和错误难得多。然而,正是他们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为有效思考设置了最大的障碍。 4.一本关于思考的教科书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说服他人。很多杰出的想法从未付诸实施,就是因为原创者臆测他人不用任何帮助就能认识到这些想法的杰出之处。学生们需要学会在针对他们想法的反对意见提出之前预测到这些反对意见,并学会应对它们。 教学方式的调整 除了作为创造性、批判性思考课程的教材,本书作为作文课程、公共演讲课程以及很多其他学科的教材也很成功,包括商业、人文、社科和科学等。如果老师发现本书的目录设置不适合他们的课程或学生的需要,可以对内容顺序作如下调整: 用于作文课程 第十五章“写作与演讲”的前半部分 第一章“发展你的思考” 第十四章“说服” 第二章“建立基础” 第三章到第十三章 用于演讲课程 第十五章“写作与演讲”的后半部分 第一章“发展你的思考” 第十四章“说服” 第二章“建立基础” 第三章到第十三章 其他选择 这个选择适合已经精通写作和(或)演讲的学生。 第一章到第四章 第十四章 第五章到第十三章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推进这门数十年来一直不流行的学科向前发展的所有先生和女士——所有倡导者、研究者和冒险者。没有他们的贡献,就不会有这本书。我还想对下列教授表示感谢,他们为本书提供了建设性的批评和帮助性的建议:南阿拉巴马大学的拉里·比森(Larry Beason)、加尔维斯顿学院的迈克尔·贝伯里奇(Michael Berberich)、库克学院的麦考拉·科斯格罗夫(Michaela Cosgrove)、卡布里欧学院的凯瑟琳·科安(Kathryn Cowan)、杜鲁门州立大学的亚当·布鲁克·戴维斯(Adam Brooke I)avis)、蒙特瑞半岛学院的莫琳·吉拉德(Maureen Girard)、塞基诺州立大学的林恩·R·格拉夫特(Lynne R.Graft)、纽约大学的朱利亚·基弗(Julia Keefer)、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的菲利普·M·基斯(Philip M.Keitlh)、美洲杉学院的康斯坦斯·肯特(Constanee Kent)、克瑞斯特学院的简·马尔费尔(Jane Maulfair)、伯米吉州立大学的凯瑟琳·麦卡特尼(Catherine McCartney)、中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唐纳德·麦克多诺(Donald McDonough)、得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的詹姆斯·迈克尔·马林斯(James Michael Mullins)、兰辛社区学院的丽兹。诺布里斯(Liz Noblis)、圣华金三角洲学院的约翰·帕帕斯(John Pappas)、密苏里西方州立学院的伊丽莎白·索温(Elizabeth Sawin)、德保罗大学的查理斯·斯通(charles Stone)、路易斯维尔大学的莱拉·E·威尔斯(Leila E.Wells)。 文森特·籁安·拉吉罗 后记 人人都会思考,却并非每个人都掌握了思考的艺术。 毋庸置疑,思考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特征,也是人类拥有的最大自然优势。几百万年间,人类正是凭借这一能力顽强生存下来,不断改善自身境况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地球。 但在人类教育史上,思考能力却长久被轻疏长久不被纳入正式的教育范畴。 教育史上有过许多填鸭式的教育。教师们只教给学生应该思考什么而不是如何思考,并不鼓励他们质疑、发问;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测验则更多的是考察他们记忆、复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运用这些知识独立思考、培养自己洞察力的能力;而对考试分数的重疏更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学生们也许能了解许多先哲们非凡的见识,但对产生这种见识的思考模式却一无所知。长此以往,整个人类社会必将陷入危险的平庸化、弱智化状态。 即使在美国这种教育制度高度发达的国家,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思考也仍被人们所忽疏学校普遍不设置思考方面的课程。庆幸的是,一些人坚持不懈地站出来揭示这种缺失并大力提倡思考教育,本书的作者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教授便是国际公认的"使思考课程成为教育的重点"运动的先驱之一。到今天,在美国的许多高校,思考已成为了一门必修课,拉吉罗教授所著的思考技能训练书《思考的艺术》也作为思考课程教材沿用至今。 而在我国,除了一些培训机构,至今学校普遍都还没有设置思考课程。但在今天这个全球竞争的时代,创造性、批判性思考对个人、企业、国家而言,无不是一种重要甚至称得上关键的竞争力。并且,随着科技进步、制度创新的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在日益凸显。这种自我教育必须随时随地进行,甚至持续终生,我们的“小学堂”丛书正是立意于此。这一次,我们为“小学堂”丛书引进拉吉罗教授这本久经时间考验的思考技能训练书——《思考的艺术》,是希望能引起大家对思考能力的重疏也方便读者通过学习此书完成思考技能方面的自我教育,从而促进自我成长,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结构上,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从了解思考开始,教读者学会创造性思考、批判性思考,以及如何有效地沟通想法,在循序渐进中轻松领略思考的艺术;本书文字平实生动,作者在陈述概念、论证观点时又援引了大量生动的事例,仅有助于读者消化所学的知识,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对思考这一“复杂艰深”问题的分析也是举重若轻;作者还借鉴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学、逻辑学等领域的研究方法,分析妨碍思考的心理习惯、大咒胞解的影响、说服的技巧等问题,将本书的知识架构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严谨可信。 自1984年出版以来,本书已修订至第8版。这一版增加的内容主要在每章后面的练习题上,作者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试图通过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使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逐渐养成创造性、批判性思考的习惯。 书评(媒体评论) 竞争性的商业环境给我们的雇员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他们必须迅速对市场作出反应并以服务顾客为导向工作。批判性思考是消解这一压力的有力方式。……批判性思考不仅是自身进步,也是美国商业获得成功的关键手段。 ——大卫·D·德帕尔(David D.Despart)IBM公司营销与服务部门经理 我无法形容您的理念对我们产生了多大的冲击。教授创造性和批判性思考技能肯定会成为我们学校教学的一个新方向,而您已帮我们点起了一把火。 ——约翰·W·普鲁伊特(John W.Pruitt)美国伊斯特菲尔德学院“学生方案与资源”机构主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