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像大熊猫和银杏树这样的生物,还有不少。这些生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几乎没有任何进化,仍然和它们变成了化石的老祖宗模样相似。任周边环境怎样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它们都能顽强地适应。尽管生活范围越来越狭小,但它们就是不肯进化。与它们同时代诞生的生物物种,不是灭绝就是进化变异,早就面目全非了,而这些进化停滞的生物却仍然坚强存活,我们称之为“活化石”。
《海洋活化石》为大家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海洋“活化石”。小朋友们,那就跟凌晨漫游工作室一起走进海洋馆、博物馆,去认识一下这些稀有的“活化石”吧,它们可是名不虚传的哟。
“活化石”就好像远古留给现在的一本书,我们要细细品读藏在它们身上的时间记忆,借它们去窥视那些早已消逝的时代。那么,应该如何给这些生物取名字?我们要怎么确定它们的种类?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吃什么?在这数亿年的时间里它们是怎样度过的?它们用什么办法躲过可怕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那么庞大和种类繁多的恐龙都灭绝了,它们却为何还能活下来呢?……
《海洋活化石》为大家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海洋“活化石”。一起走进海洋馆、博物馆,去认识一下这些稀有的“活化石”吧,它们可是名不虚传的哟。
凌晨漫游工作室编著的《海洋活化石》由故事引入,自然过度到相关海洋知识的介绍,中间还适当穿插游戏互动小板块,是真正集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的“好看又好读”的海洋科普读物。
“看,鹦鹉螺们来了。”大海蜇说道,“你去找他们吧,洋流来了我该走了。”
孙峰向大海蜇道过谢就向水下潜了过去,游过一片珊瑚礁,果然发现了几只鹦鹉螺。他们可漂亮了,螺壳的曲线有种说不出来的神秘美感,银色的月光洒在上面更是美不胜收。鹦鹉螺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孙峰仔细观察,发现他们是靠喷水来推进身体前进的,所以看上去他们总是一跳一跳的,非常有趣。这些鹦鹉螺有的在游泳,有的则藏起来准备捕捉小虾蟹来当晚餐。孙峰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去打招呼,想了一会儿,还是鼓起勇气迎上前去。
“鹦鹉螺,你们好!”孙峰很有礼貌地主动和鹦鹉螺们打招呼。
“唰,唰”,鹦鹉螺们显然是被吓了一跳,纷纷喷着水倒退着逃跑,刹那间都藏到了礁石的缝隙和洞里。
“你把他们都吓跑啦。”一只寄居蟹背着他的螺壳、晃着钳子说道。螺壳上还有一只绿海葵顺着水流舞动着触手。
“啊,对不起啊。我太激动了,我真的很想认识他们。”孙峰抱歉地说,转而又很好奇地问,“咦,你不怕我吗?”
“没事,我有守卫。”寄居蟹指了指自己背后的海葵,“你是谁啊?来这儿干什么?”
“我是来找鹦鹉螺的,我想向他们请教一些知识。”
小寄居蟹围着孙峰转了转,又用钳子故意敲打他的潜水服,看孙峰似乎并没有什么危险,小寄居蟹就拖着自己的“房子”去喊鹦鹉螺了。过了一会儿,一只稍微大点儿的鹦鹉螺慢慢游出了岩石的缝隙。
“你是谁?刚才吓了我们一跳,把我们的猎物都吓跑了。”鹦鹉螺说。
“真对不起,我叫孙峰。我到这里就是想了解一下你们的生活。”孙峰谨慎地说。
“嗯,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亿年啦,还不就是抓一些小虾小螃蟹吃,然后回到深海里休息。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也不知道这里到底发生过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过我们的邻居可是换了一批又一批。”鹦鹉螺看上去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知道,你们是活化石,是经历过好多次生物大灭绝才活下来的。”孙峰说。
“嘿嘿,我也不知道什么大灭绝……不过孩子,你想问什么?”
“我想知道,鱼是用他们的鳔来控制上升和下沉的,那你们是靠什么控制的呢?是怎么浮出水面的?又是怎么回到深海的?”孙峰问。
“很简单,你们人类的潜水艇还是参照我们的身体结构制造的呢。我们和寄居蟹不一样,他们的螺壳是别人的,我们的螺壳是自己的。我们的螺壳里面有一层一层的隔断,把螺壳分成了很多小气室。说得简单点儿,壳里的气多了我们就升上去了,如果要下沉我们就把气体排出去。明白了吗?”鹦鹉螺说得很详细。
“啪”,还没等孙峰反应过来,鹦鹉螺就用触手抓住了一只路过的小虾。
鹦鹉螺边吃边说:“运气真好,没想到这虾傻头傻脑地送上门来了。”
鹦鹉螺不慌不忙地吃完了小虾,正想用他的大眼睛四处察看还有没有其他猎物时,孙峰又问道:“那你们是怎/厶睡觉的呢?”
鹦鹉螺回答道:“我们用触手抓住岩石就行了,深海里没有太急的洋流,所以我们不怕被带到陌生的地方。”
“看来你们没有什么天敌,不然怎么能活到现在呢?”孙峰把刚才鹦鹉螺的话都记在了心里。
“以前也有啊。最早呢我记得有一种动物叫奇虾,他们可厉害了,几乎什么都吃。再后来听说海洋里有很多龙,像鱼龙啊、苍龙啊都吃我们,不过我们还是活下来了。到现在那些东西都没了,不过现在的日子更不好过,因为你们人类成了我们最大的敌人。”
“为什么?人也吃鹦鹉螺?”孙峰很惊讶。
“吃不吃我不太清楚,不过人们倒经常把我们的族人抓走当收藏品或者艺术品摆在家里。唉,就因为我们的壳漂亮……”鹦鹉螺忧心忡忡地说。
“是啊,你们的螺壳真的是非常美丽。”孙峰夸奖道,“不过你的那些近亲可就没有这么漂亮的外壳了。”
“哦?你还了解我的近亲?”鹦鹉螺好奇地问。
“是啊,书上说乌贼和章鱼是你们的近亲,你们都是头足类的。”孙峰说。
“没错,没错,”鹦鹉螺开心地说,“你知道的还真不少。以前吧,他们也都有壳,后来渐渐地随着进化壳就没了,可他们的身体呢,却慢慢地能变换颜色了。你知道的,这是一种伪装。可光伪装也不管用啊,于是他们渐渐地就掌握了一个新的技能——喷墨汁。”P5-8
藏在它们身上的记忆
大熊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动物,它的老祖宗可是8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活了。直到现在,熊猫仍顽强地生存着,而且外形基本和祖先没什么两样,可是和它祖先同时期生存的许多动物都已经灭绝了。
银杏树是一种姿态优雅的树木,尤其是秋天,树叶都变了颜色,仿佛一把把金色的小扇子,非常美丽。银杏树结的果子叫银杏,又叫白果,在超市里就能买到。可是,你知道吗?2.7亿多年前银杏树的祖先就出现了,到1.7亿多年前,银杏树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恐龙灭绝了,可银杏树却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了下来,一直顽强地生活到现在。
地球上像大熊猫和银杏树这样的生物,还有不少。这些生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几乎没有任何进化,仍然和它们变成了化石的老祖宗模样相似。任周边环境怎样天翻地覆、沧海桑田,它们都能顽强地适应。尽管生活范围越来越狭小,但它们就是不肯进化。与它们同时代诞生的生物物种,不是灭绝就是进化变异,早就面目全非了,而这些进化停滞的生物却仍然坚强存活,我们称之为“活化石”。
“活化石”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绝好的研究古代甚至远古时期地球的第一手资料,也一次又一次颠覆了科学家对生物史的认知。“活化石”就好像远古留给现在的一本书,我们要细细品读藏在它们身上的时间记忆,借它们去窥视那些早已消逝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各个角落搜寻得越来越彻底,“活化石”也一个又一个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对它们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还有更多的谜团需要我们去解开。
我们不禁要问,应该如何给这些生物取名字?我们要怎么确定它们的种类?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吃什么?在这数亿年的时间里它们是怎样度过的?它们用什么办法躲过可怕的生物大灭绝事件?那么庞大和种类繁多的恐龙都灭绝了,它们却为何还能活下来呢?……太多太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很多问题直到现在都还未得其解,有的恐怕要等小朋友们将来长大了去帮忙寻找答案了。
地球上的“活化石”种类繁多,若都介绍的话需要很长时间,这里我们仅为大家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海洋“活化石”。小朋友们,那就跟我一起走进海洋馆、博物馆,去认识一下这些稀有的“活化石”吧,它们可是名不虚传的哟。
编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