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的领导力之所以震撼人心,正在于他明白一条硬道理:“我什么时候都是我!我要让你知道我是谁!”通俗讲,就是那种一肩挑天下、力拔山兮的男子汉气魄!
康熙这位8岁登基、69岁去世、在位61年的千古一帝,凭借着自己过人的领导力,以登高望远、深谋远虑的架势,率领整个团队有序地做了七件响当当的大攀,一步步开创了傲视天下的大格局、大场面。根子在哪儿?就在他独到的大气魄、大胆识、大志向、大谋略,充分显示出一股英雄豪气。
现在,不论什么行业的领导人、管理者及其他执行者,只要吃透康熙大帝的领导课并活学活用,就能让你的团队生龙活虎起来。
《吃透康熙领导课》由北史著作。
《吃透康熙领导课》侧重的是康熙于国于民的领导力,展示多方面令人称道的领导课。
由北史著作的《吃透康熙领导课》主要有以下九大方面:一肩挑起天下大任、打出几套威猛的组合拳、纠正领导态度和作风、激发下属从政的干劲、把人才当成重大事、整顿吏治大小问题、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看重文化工程建设及以经济、安定等为突破口建立社会和谐。
第一章 一肩挑:抓好天下安稳的七件大事
1.攒足浑身劲,搬掉鳌拜这块绊脚石
2.长痛不如短痛,果敢消除三藩大隐患
3.绝不能丢掉领土,全力收复台湾
4.殚精竭虑,解决噶尔丹等棘手问题
5.注重大局面,与俄国缔结《尼布楚条约》
6.治理黄、淮、浑等河,造福天下
第二章 布阵:强者从来不打含糊牌
1.面对强敌,关键时候挥出几记重拳
2.拿出有效措施,一步步制约对手
3.抓住时机,靠剿抚并用平定四方
4.忍耐有限度,该出手时就出手
5.韬光养晦,制定兵民屯垦成边的战略
6.完善布防体系,把江山牢牢稳固住
7.必要措施:安内才能攘外,保边在于安民
8.周密部署,不打无准备的仗
9.上策:发挥用仁政感召天下的力量
10.必须亲自统辖军权
第三章 领导形象:自己站得住,才能做好榜样
1.打好成大事的基本功
2.须比天下人经受更多的磨炼
3.一方面勤政得人心,一方面从善如流
4.能否纳谏,是考验合格政治家的关键
5.治国理家匡世风的一种方法:倡廉禁赌说节俭
6.节俭可以养廉,养廉才能政通而人和
7.自己遵守尚节俭,以惜财用
8.功德面前要找差距,荣誉涌来要不伸手
9.四法:求新知,尊科学,爱运动,养生健民
10.始终恪尽孝敬,做人而不做高高在上的神
11.想严以教子,正己才能正人
12.开胸襟:登泰山以大观小,重人生以小见大
13.光有理论,没有实践是不行的
14.诲人律己两点警示:谦受益,满招损
15.把持住自己,身正不怕影歪
16.遇过先责己,勿推诿下人
17.勤于政务,裁决必求至当
18.凡事亲身体验,内行做事最顺手
19.无时无刻不以民间疾苦为念
第四章 动力法:激发下属浑身使不完的干劲
1.消弭矛盾,让大家平起平坐
2.与下属同乐,既可健身,又可鉴心
3.关键时身先士卒,能使疲兵劲增百倍
4.必要时御驾亲征,确保政策不走样
5.凡人都有失败教训,贵在知过能改
6.主张实施系统管理,正规胜于放任
7.让所有的人都有条不紊地动起来
8.允许下属发表意见,切忌一言堂
9.加强中央集权,及时重用立功官员
第五章 人才是宝贝:做事的前提是要看清人、用准人
1.眼亮:选出真正堪大用的人才来
2.善待文人学士,需要保护定国之才
3.求贤不拘一格,挂念他们的生活
4.鉴别人才要去伪存真,必须一条心
5.激活法:知人善任,审慎放权
6.选才重德操,这样的人靠得住
7.用人标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才居次
8.信任法之一:用人不置疑,王师定海疆
9.信任法之二:待之以诚,被用者必以德报之
10.信任法之三:投赞成票,等于给了必胜的力量
11.任用贤才,实施一劳永逸之计
12.不可靠之人,哪怕亲人也得舍弃
13.给良臣改过的机会
14.弄清楚原委,惩办办事不得力者
15.任用官员须应手得心,谨防有人打折扣
16.有勇还须有识,战场上需要全面素质
第六章 制度化:决不允许有人玩把戏、越雷池
1.一要源清流洁,整顿吏治;二要宽容怀柔,善待属国
2.抓典型,治浮夸风气,开一朝务实之风
3.考察监督相结合,管好官,用好官
4.收拾积弊,需要针针见血
5.善辨忠奸,一定要做到大义分明
6.对下属,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威严
7.官员是否称职,放到灾难中去考察
8.怎样拿捏准风闻言事法
9.树榜样,勉励清廉官员
10.抓典型,重处贪官不留情面
11.打击贪赃枉法不手软
12.慧眼洞察忠奸,不许小人暗地里作祟
13.法外施一些仁怀,治罪多一些情理
第七章 民事最大:让老百姓叫好,才是真正的好
1.轻车简从,出巡安民为大要
2.民情民心是一杆秤
3.爱民效果:赢得人心,事业持久
4.大兴农耕,可以稳定千里流民
5.减税免赋,民富是兴国的一项根本
6.民为国本,赈灾要不惜一切
7.确定赋税制度,不能不分青红皂白
8.征收赋税关键在政策公开,防止官员胡乱摊派
9.把“宽仁恤民”四字摆在心头
10.以恻隐为怀,心里惦记生灵安危
第八章 文化建设不能丢,否则缺少精神根基
1.要想天下大治,必须重视文化发展一
2.取长补短法:长我之尺为我所用,短我之寸理当弃之
3.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
4.少些冤案:学术和政治不能搅在一起
5.文字狱并不是什么好事
第九章 从多方面把“社会和谐”落到实处
1.保障之一:全身心地安定民心,发展经济是重点
2.保障之二:富民强兵发展经济,展界开海走向繁荣
3.良好的世风:靠法律制度的约束,靠道德文明的督促
4.法治替代人治,消弭民族矛盾
5.突破点:注重人伦教化,净化社会精神
6.重点之一:京城治安关天下,综合治理安人心
7.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解决治安问题
8.天下没有皆准的教条,适情而变才是正理
9.给天下百姓一个自由生息的环境
怎样扫清眼前障碍呢?这是对成大事者的一大挑战。康熙年少老成,做事不动声色,在玩笑进退间,从从容容除掉劲敌,使旁落的皇权归属皇帝。这等做法是需要大魄力的,不掌握火候是不行的。
鳌拜是康熙早年的四大辅臣之一,排位第四,但朝中大事往往是鳌拜说了算。按客观情理来说,鳌拜已是资深老臣,应予关心和保护,然而,康熙却要设计捕杀他,这要从康熙亲政伊始说起。
康熙继承皇位时仅有8岁,14岁亲政。初登政治舞台的少年皇帝即给世人显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他机智果断地清除了自己身边的一股邪恶势力,整顿了朝纲,在成功统治国家的政治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康熙的父亲顺治帝在死前遗诏四位辅政大臣帮助康熙治理朝政,尽管这四个人都宣誓过要“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结党羽,不受贿赂”等。但他们之间的矛盾很快就使誓言化为泡影,辅政大臣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私人势力,严重威胁到康熙王朝的政治前途,弄得不好,就会毁于乱世之中。
在四名辅臣中,索尼年老早死,苏克萨哈与鳌拜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遏必隆偏偏又追随鳌拜。其中最危险的人物就是鳌拜。他在辅臣中排在第四位,但他为人恃功自傲,盛气凌人。索尼一死,他便独揽辅臣大权,连年幼的康熙也不在他的眼里。鳌拜肆无忌惮地结党营私,安插心腹,随意打击迫害不合己意者,且不止一次罗列罪名害死朝廷大臣,就在康熙亲政的同时,鳌拜制造了冤杀辅臣苏克萨哈的事件。平时的朝中大事皆由他说了算数。他经常当着康熙的面呵斥大臣,而且稍不顺意,就在康熙面前大吵大闹。康熙知道,任其下去。早晚要闹出个大乱子来。当鳌拜提出要处死苏克萨哈时,康熙已清楚苏克萨哈是无辜受害者,于是坚不允请,鳌拜竟然“攘臂帝前,强奏累日”,直到逼得康熙不得不让步为止。
康熙亲政前就悉知鳌拜种种恶迹。他和孝庄皇太后都深深感到必须除掉这个擅权乱政的家伙,但鳌拜在朝中势力很大,尤其是长期以来,他在皇帝周围的重要职位上安插了不少亲戚子辈和心腹人物。比如其弟穆里玛是镶黄旗满洲都统、掌握军队,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兵部尚书噶诸哈、工部尚书马赛、一等侍卫阿南达等都是他的党羽。在这种情势下,要想除掉鳌拜就需要十分慎重,如没有万全之策,一着不慎就会使天下大乱。机智沉着的康熙一面策略地抵制鳌拜的狂妄作为,一面暗中进行最后动手的准备。
康熙五年(1666),有一次吏部官员开会议事。鳌拜的党羽阿思哈、泰必图按照鳌拜的意愿,提出在各省督抚衙门派官监视的意见,剐直的吏部侍郎冯溥反对这种做法,泰必图闻言当即勃然大怒,仗着鳌拜的势力起身扑过来,瞪眼挽袖就要殴打冯溥。冯溥毫不畏惧,从容地说:“现在是开会谈事,难道不许我有不同意见吗?况且谁对谁错也要有皇上决定,难道你就敢认定你对?”及至到了康熙面前,康熙坚定地肯定了冯溥,压下了鳌拜党羽的一点气焰。
康熙六年(。1667)时,冯溥任左都御史,不久内阁有一份皇上亲批过的奏折,已经拿给中书科抄写,马上就要发出,这时鳌拜竟想要回来改动批语。冯溥断然制止了他,说:“奏本经过皇上批示即将发出,谁也不能再加改动。”鳌拜十分恼怒,设法要康熙治冯溥的罪,康熙却认为冯溥做得很公正,为此告诫鳌拜,今后草拟奏章须要谨慎认真。
为了抵制鳌拜滥施淫威,从而保护正直的官吏,在关键的时候,少年康熙也毫不客气地予以驳斥。康熙六年(1667),内宏文院侍读熊赐履曾上疏详陈政见,提到内臣者却有外臣之表。又说:“国家章程发度,其间有积重难返者,若不略加整顿,而急功喜事之人,又从而认为更变,只知道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无穷之弊已潜倚晴伏于其中。”熊赐履意在指出鳌拜扰乱朝纲、培植个人势力的危害。鳌拜闻讯自然对此十分敏感,怒气冲冲地说:“这明明是揭发我!”接着便要康熙以妄言罪处治熊赐履,进而还让康熙下令禁止言官上书揭发坏人坏事。康熙看他太过分了,便冷冷地驳他说:“人家说他自己对治国的看法,关你什么事呢!”把咄咄逼人的鳌拜顶了回去。
康熙尽管有机会就抵制鳌拜的不规言行,但仍在表面上表现出对他十分尊重,用欲擒故纵手法,稳定住鳌拜。鳌拜处死了苏克萨哈之后,康熙不仅把鳌拜和遏必隆一同封为“太师”,对班布尔善、马赛也予晋升,照常重用。有一次鳌拜借口有病,好多天不上朝,有人说他在家密谋不轨,康熙立刻带领侍卫到鳌拜家看望。门卫剐要进去报告,却被康熙止住,他和侍卫径直来到鳌拜卧室。鳌拜见皇上突然来临,神色便不安起来。侍卫迅即走至鳌拜床前,掀开席子,只见一把锋利的钢刀闪闪发着寒光。鳌拜对此十分紧张,似乎要发作,不料康熙却笑着说:“刀不离身,是咱们满人的故俗,何足为怪?”康熙这轻松的话语,使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下来。康熙回到宫中,立刻以棋为名召见索额图,研究铲除鳌拜的具体方案。索额图是已故辅臣索尼的次子、皇后的叔父,他是康熙除掉鳌拜的重要助手,原任侍卫,康熙七年(1668)改任吏部侍郎。康熙八年(t669)五月,忽然又自请除封解名号而效力左右,复为等侍卫。康熙加强了身边的保卫工作之后,有了自己的主动权。这时,动手的时机基本成熟了。
P3-5
世上的任何事,只要你能吃透、琢磨到位,就能立即变得非同一般,找不到几个对手胆敢在身边打转转。让我们把目光放到霸气皇帝康熙身上吧!
一提到“霸气”,就古代帝王将相而言,我们容易想到秦始皇、汉武帝、曹操、诸葛亮、唐太宗、岳飞、文天祥、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帝等,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像个大丈夫去战斗、去拼搏、去博弈,浑身充满智慧和力量,刚毅得让对手吓破胆。他们身上那种成大事的气魄厉害至极,仿佛是一头雄狮的化身,无所畏惧,即使迂回曲折,也只是歇歇脚、喘口气,并且是为更大的场面作准备。“霸气”是一种高端的智慧、无畏的力量,有了这两点特性,就活得威猛,一眼扫过去,没有几个对手。霸气者有着一贯坚信的人生哲学——我什么时候都是我!我要让你知道我是谁!通俗讲,就是那种一肩挑天下、力拔山兮的男子汉!
领导课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领导力。领导力,在现代各种管理层极其重要,它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小到抢着机遇,大到事关成败。康熙的领导力卓越,已有历史定论,开创的“康乾盛世”就是最好的证明。回过头看,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宋代“咸平之治”,直到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值得骄傲的史上鼎盛期。形成这些鼎盛局面有很多原因,我们可以考察、分析、总结,找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经验。这里,我们详细考察康熙身上的领导力,就有这方面的意图。这是个很有意义的大课题——可以从政治学、领导学、管理学、社会学、人际学等探讨,轻易地放过这个课题是相当可惜的,分析不够也是相当可惜的。我们有这方面的担心,所以想尽一点力,为大家抛砖引玉。
清朝开国在17世纪初期,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大清江山逐步从关外移到关内,变得壮大、稳固下来,其中的多种原因暂不讨论。单看康熙盛世,这是重要的历史篇章,已经很了不起。这位8岁登基、69岁去世、在位61年的千古一帝,凭借着过人的领导力。以登高望远、深思远虑的架势,率领他的庞大政府团队,打开了一个逐步强盛的清王朝,一个当时的世界强国。他的这种大气魄、大胆识、大志向、大谋略,充分显示出一股英雄豪气——霸气。与往古儒家王霸精神相通,具体讲:他通过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拓疆域、兴经济、崇勤政、倡节俭、肃吏治、重文教等一系列治国兴邦的措施,成就了他的强国梦,令人称奇。初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真宗、忽必烈、明太祖、明成祖等都实行过这些措施,但因时代环境不同,康熙的领导力在共性中也具有个性:他起初面对牢握权力、平定四海的挑战性、危险性极大,但作为一国君主.他勇敢地站出来,毅然承当起来,精心布局,在南书房踱步、在乾清宫调度、在漠北作战,可谓指挥四方、金戈铁马,做了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平噶尔丹、治河道、兴农业七大件事,这些都是响当当的政治伟业,有哪一件不是事关重大的呢?
康熙身上那种霸气的领导力,就是:“我想做就要做到,谁也拦不住!我的江山,谁也不能碰!绝不允许在我的地盘上乱动一枚棋子!”你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厉害?他抓住大时机,做大事业。下力气撂倒鳌拜、吴三桂等,攻打台湾、准噶尔等,一把治住沙俄扩张气焰。也就是说,内部消灭难缠的对手,外部平定傲慢的强敌,还要顾及新疆、西藏的稳定,以及怎样抓好吏治、国民经济如何搞上去等问题,都取得了累累成果。据记载,康熙南巡时,曾遇到这样一个情景:街头的小桌摇摇晃晃,一盏瓷杯掉到地上摔碎了,卖唱的小女孩当即上前捡起碎瓷片,垫到不很平稳的桌脚下,随口说了一句:“这一下就像康熙爷的江山,稳稳当当!”对这幕情景,康熙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除了上述七件大事,康熙晚年还对自己一生的领导工作进行了总结:①勤于政务。力求天下大治;②运筹帷幄,披坚执锐,统一国家;③爱心节用,蠲免天下钱粮无数;④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使老百姓过上好日子;⑤勤俭节约,力戒骄奢,不尚虚文等。这些概括是恰当的,不过分。
要概述像康熙这样帝王的领导力,大格局是一定要把握住的,又要注重结合具体事例,不能尽说空话大话,当从这些事件中找到根据时,就会得出一些实话、真话,让现代领导有所启发。根据研读,康熙霸气的领导力主要有以下九大方面:一肩挑起天下大任、打出几套威猛的组合拳、纠正领导态度和作风、激发下属从政的干劲、把人才当成重大事、整顿吏治大小问题、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看重文化工程建设及以经济、安定等为突破口建立社会和谐。为此,我们都给出了详细分析和举证,会给读者不少启发。
领导力是个人才智、能力、品质、性格、成就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我们给康熙的领导力打分数,他虽然存在功过、是非、得失,但他的贡献巨大,是一个谋大略、敢出手、能成事的好领导,有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和参考,大量事件就是生动而具体的好教材,如亲自出征、指点江山、勤学科学、下地耕种等,善于从实际出发解决各种难题,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有整体把握,有局部分割,能对现代各层领导起到借鉴作用,是康熙留下的宝贵东西。我们没有理由不坐下来好好研究康熙领导力的特点、绩效、影响(包括对雍正、乾隆等),以便作用于当代领导风气。相信,不论什么地位的领导人、管理者及其他行业者,都会大有收获。
本书侧重的是康熙于国于民的领导力,展示多方面令人称道的领导课。其实,康熙也是一个刚柔并济、铁血柔肠、情感丰富的男人,那些柔情的部分,还有私人化的一些情感,限于篇幅书中没有过多描述,但并不是不重要,这也是与领导力、领导课相关的性格、情感论的一部分,希望读者注意,不要理解偏了,要真正全面吃透,才会有大益的,才能做到最顶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