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用透乾隆管理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作者 北史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乾隆大帝管理天下,就像一个统筹家、指挥家一样,对于各级官吏的调度使用,既采用定位法,也采用移位法,阵型变换,能把每一枚棋子都下到最有效的位置上,而且善于从实际出发,随时都能找到问题的根,不让问题成为问题。他的管理之道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参考的案例和经验。

现在,不论什么行业的领导人、管理者及其他执行者,只要你用透乾隆的管理学,就可以把最棘手的问题处理妥当,不出什么岔子,让你的团队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地走向成功。

《用透乾隆管理学》由北史著作。

内容推荐

乾隆执政的63年,是清朝的一个关键阶段。在他长期的执政生涯中,他有着过人的领导智慧和圆熟的管理艺术,给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参考案例和经验。《用透乾隆管理学》立足真相,不避讳崇高,不躲闪卑劣,把历史人物放到复杂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立体展现,从性格、命运、心态及处世法则的大视角,深入历史文化骨髓,去发现、去实践两百多年前的乾隆如何做人做事做领导。

《用透乾隆管理学》由北史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磨砺自我:为成大事做好各种准备

 1.想得人赏识,必须练就过人的本领

 2.赢得众人的爰心很关键  

 3.身肩大任者,要一辈子不断学习 

 4.始终拜天下名儒为师  

 5.勤奋敬业,凡事做在前头 

第二章 大格局:要站得高,看得远,做得实

 l.以德治国,最好的计谋是无计谋

 2.治人当以宽仁为上,严苛居次

 3.凡改朝换代,必先开言路,掌握舆情

 4.要想否定前任,最好借助前任的名义

 5.宽严相济可主退进,柔刚兼施天下归心

 6.过错之人尚能原谅,何愁人心不齐

 7.化敌为友:肯定敌方忠烈,展示胸怀

 8.大事以亲躬为好

 9.依靠力量,抓住根本问题

 10.管理不能松,须狠抓一个“严”字

 11.注意节俭,反对奢侈之风

第三章 打出重拳,就像利剑飞出鞘

 1.远征需精兵,万事想周全

 2.凡用兵贵在神速,要的是出其不意

 3.借番治番,省掉出兵最是一件好事

 4.遇顽劣之徒,不打不足以慑敌

 5.能不动武就不动武,以忍为上,见好就收

 6.大举兴兵,必作完善准备;面对求和,汲取农夫教训 

 7.面对恫吓,你硬他就软

 8.相融才称一家   

 9.蒙羞撤兵,长痛不如短痛

 10.顺坡下驴,变尴尬为雄威 

第四章 决策究本:掌握无处而不胜的法则

 1.治本治标顺应民心,达到边域繁荣

 2.兵屯边疆,守卫和建设结合的用兵思想

 3.轻徭薄赋富裕一方,边民自会怀安

 4.因俗而治,凡事打个颠倒 

 5.名正则言顺,整饬隶属关系

 6.携眷驻防屯田长守,节省开支强化主权

第五章 凡事都要能从大处下手

 1.真诚相助,主动替别人着想

 2.秉公持正,让人合理赚钱,自会有朋万里来

 3.弱国无外交,增强国力是硬道理

 4.事关主权,该拒绝的自不相让

 5.强化边防,严格边贸,该还牙的就还牙 

 6.热情过分反会招人小看,必要的矜持可维护自尊

第六章 生力军:人才是力量,积极发挥潜能和长处

 1.为政之道,在得有用的人才

 2.把举荐人才列入政绩,同时防止滥举之风

 3.功过分明用人,铁打的职位流水的官

 4.受冤官员如能复用,你会换得百倍忠诫

 5.门族里挑人也可取,惟以才德论

 6.善于夸赞官员有功就奖赏

 7.驾驭属下,要敏锐地察其功过

 8.用人之难,难在知人

 9.精通业务才能搞好管理,千万别做门外汉

 10.将才是在失误中摔打出来的

 11.以才德方正论人,父子可以同为朝臣

 12.战败乃兵家之常,可追其责,但不可以成见用人

 13.对才干突出骁将,其缺陷虽多,姑且依然用之 

 14.尊重识大体、持正义、性情温厚、办事明练之人

 15.别抓小辫子用臣不求无过,但求功大于过 

第七章 擒住法:收拾朋党和贪官,最厉害的是治住人心

 1.互相抑制,巧用手下两派

 2.惩治害群之马,须抓牢把柄狠狠一击

 3.铲除内患乏据,必要时找个借口

 4.坐收渔翁之利,彼此抑制,以讹制讹

 5.怒发冲冠时,当手下留情 

 6.涉及原则问题,亲兄弟也要较真

 7.无毒不丈夫,摒除威胁下手要狠

 8.集中权力于一身,广布耳目搞管理

 9.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是吏治的大敌

 10.励精图治,先从整顿内部机制入手

 11.欲正视听,先抓典型,惩一才能做百

 12.何愁吏治不整:务实求效,以身作则

 13.毫不悯异地拿身边人开刀

 14.肃贪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15.打击把权力当买卖的恶习 

 16.煞住索贿之风,一并收入法网

第八章 官吏标准:是不是好官,百姓的一票很重要

 1.政情了然于心,才能在文件中发现问题

 2.视察基层,尽量少搅扰百姓

 3.让百姓有饭吃:措施是死的,人是活的

 4.好好问一问老百姓的抱怨在哪里

 5.让百姓吃饱饭,这是老道理

 6.凡于国计民生有利的事,要舍得花钱

 7.民生关系国计,水灾尤其关紧

 8.国库有粮,能救灾荒;手中有粮,腰板儿硬朗

 9.搞一点只进不出的“市场经济” 

 10.为了老百姓饭碗,办法越多越好 

 11.没有民,哪有家国,民富则报国

 12.救人性命最要紧,坐视行私要不得

 13.时时不忘农耕,关心百姓生计

 14.引进品种,推广技术,多种经济齐头并进

 15.采取举措,以恤贫民,缩小贫富差别

第九章 “和”字好:搞好文化思想、生活环境

 1.治国如治艺,皆须精益求精

 2.高品位的艺术鉴赏力,是高品位施政风格的表现

 3.将人的意识统一到标准上来,借此达到天下一统和大治

 4.民族传统是文化之根

 5.教训:文字狱,为失人心之举

 6.学术不能制造冤假错案

 7.优待知识分子,兴国必推崇学士

 8.编(四库全书>两大用处:网罗天下古今图书,又网罗天下学人

 9.注重文化品位,讲究园林的诗化情趣

 10.画龙点睛,以水为灵,帝都容颜由此生辉

 11.治理源流,美化都城,君王臣民均得益

试读章节

乾隆为何能在12岁时,就得皇祖康熙和皇父雍正的宠爱和独钟?他虽出生在太平之世、安逸之朝,为何能克己励精,文治武功双全,带领大清臣民共创“康乾盛世”呢?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乾隆为何能维大清于不衰,造清朝之全盛呢?这自然与他自小机警聪明、博览群书、兴趣广泛、勤奋上进分不开。

由于子孙众多,当乾隆在雍亲王府长到12岁时。他的祖父康熙竟还不知道有这个孙子,这对于平民百姓之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皇帝来说并不足为怪。

康熙的孙子就有97个,另外还有一大批孙女,这么多人各居一处,终日忙于政务的康熙别说都见到,有的连名字都不曾听说过。乾隆在12岁之前就属于这种情况。他在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生于雍亲王府,幼名弘历,当时虽有几个哥哥先他而生,但都早殇,在世的仅有弘时一人。因此,弘历虽排行第四,实为次子。在他后面又有诸多弟弟出生,但也大多夭折,长大成人的只有弘昼、弘瞻二人。

弘昼与弘历同岁,弘瞻是在雍正十一年(1733)出生的,雍正死时,他还在襁褓之中。因此,在政治生活中雍正诸子可能发挥影响作用的仅有弘时、弘历、弘昼三人,也就是说,未来的皇帝只可能从这三人中产生。并且由于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被父亲深恶痛绝,在雍正五年(1727)即被削除宗籍,这时,只有弘历、弘昼二人是皇位继承人了。

乾隆弘历在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虽未被重视,然而其父雍正早已看出年少的弘历将来必大有作为,他相信皇父康熙也一定会喜欢这个聪明机智的孩子。于是,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雍正邀请皇父康熙到御赐的圆明园游赏,对弘历一生有重要影响的时刻于此到来。

雍正在康熙赏花的间歇里,请奏四子弘历见驾,康熙看到弘历时,发现他容貌俊秀,聪慧出众,便异常喜欢他。接着,康熙又向雍正了解弘历各方面的表现,并把弘历的生辰八字要去。在当年的万寿节剐过完时,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宣谕要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抚视”。在宫中,康熙亲命孝懿仁皇后之妹、贵妃佟佳氏和妃瓜尔佳氏精心抚育。如此优遇,大大超过了其他皇孙。试想乾隆若不是短短的时间内在康熙面前表现得聪明绝顶,应对得体,乖巧可人,一世英明的康熙怎么会这样垂青于一个十一岁的孩童呢?乾隆见祖父康熙第一面,竞能获得如此深刻的惜爱之情。可见乾隆少年时已颇识大体,知道在老皇帝面前的一番表现对自己的前途有多么重要的影响,其悟性可见一斑。

有的人由此推说,乾隆是凭这一面之缘而博得了康熙的宠幸,这样的说法未免过于夸张和浅薄。让我们来看看在乾隆与康熙相处的短短半年之中,他是怎样凭着自己的乖巧机灵,得到康熙赏识的吧。

一次,在陪康熙去观莲所内赏莲时,康熙让幼年的乾隆,即弘历背诵周敦颐的《爱莲说》,并且让他解释其中含义,年仅十二岁的弘历毫无惧色,不仅背诵流利,还能融会贯通,解释透彻。祖父康熙听了频频点头,赞不绝口,从而对弘历更加喜爱和看重。更让其他皇孙艳羡的是。年已六十九岁的康熙还亲自为弘历讲课,“亲授书课,教牖有加”,“朝夕训迪。过子诸皇孙”。

康熙喜欢弘历,因他不仅文才过人,而且娴熟武事,小小年纪已能挽弓射箭驰马,“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由于喜爱他,康熙还亲自向弘历传授射箭要领,并夸他多有祖风。为了让这个可爱的皇孙得到全面培养,康熙让弘历向善用火枪的皇十六子允禄学习火器,初次练习,允禄在一百步外缚一羊,弘历一枪毙羊,康熙得知后,十分高兴。康熙还让弘历向皇十二子允学骑射,乾隆勤学苦练,技艺日增,不管是在圆明园练射,还是在南苑行围,常屡发屡中。这个垂髫的男孩如此英武,周围的人没有不称赞的。一次去南苑狩猎,康熙亲自在南衙门官门口考试弘历的枪法。弘历还是个孩子,抬不动沉重的火枪,枪中放置的弹药较少,因药力弱,并未打到靶子,却似有神助,弹药落地后反弹,仍打到靶子上。康熙对此大加赞赏,还赐他一支“旧准神枪”,弘历一生把它视为至宝珍存。

弘历时常跟康熙去围场狩猎,行围前,先竖靶子,康熙让他表演给侍臣们看,十二岁的弘历左右开弓,连发五箭都中了靶,使得祖父康熙高兴极了,赐给他黄马褂,以示鼓励。在行围开始时,康熙用枪射到了一只熊,熊倒地久久不起,他以为熊已被打死,命侍卫带弘历去射熊,本意是让他博得“初围获熊”的美名和吉兆,有意对他特别培养,不料当弘历刚上马欲行,熊突然起来奔走。身为孩童的弘历面临险境,毫不惊慌,“控辔自若”。康熙赶忙再发一枪,将熊击毙。回到帐中,一场虚惊之后,康熙深有感触地对身边的温惠皇贵太妃说,“此子诚为有福”并且“福将过予”,意思是,这孩子很有福,命很贵重,他的福泽恐怕还要超过我呢。

祖父康熙对弘历的宠爱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政治影响,为他将来荣登皇位。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先声。在如此多的子孙中,康熙对弘历“恩逾常格,情有独钟”。日后亲政的乾隆为此曾作诗回忆祖父的恩宠,说:“当年诸孙行,惟我承恩最。赐居亭畔室,虬枝森一带。盛夏如秋深,日夕静相对。稷稷吹衣襟,各种守清泰。转瞬成夕游,感企瞻图画。”

康熙六十一年(1722)秋天,弘历随侍康熙到避暑山庄,住在万壑松风轩内。弘历在其中读书,朝夕接受康熙教诲。虽然他和祖父在一起生活仅半年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祖孙感情十分融洽。康熙读书写字、批答奏章、接见官员、传膳设宴,弘历都不离左右,甚至讨论军国大事也都不用回避。弘历曾写道:“日觐天颜。绨几翻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奏章,屏息侍旁;引见官吏,承颜立侧。”

P3-5

序言

嘴上说得再好,不如脚踏实地做起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大做事法则一换句话,领导课程、管理规章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会用且用得透的人,才是最能的人。用透就是做透,做透就是高峰。我们可以在历史中找到能用智慧做透管理经的高手,提高我们的真本领,无疑,乾隆就是最好的一个人选。

提到乾隆,当是清帝中除康熙外在政治方面大有成就、知名度最高的,几乎家喻户晓;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年寿最高、执政最久的一代君主。他的一生丰富多彩、传奇不断,在民间文学中被戏称“乾隆爷”,如今电视剧中的出境率很高,演绎出一个个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很有滋味。

历史归历史,演绎归演绎。乾隆执政的六十三年(年号六十年,实际执政期为六十三年),是清朝的一个关键阶段,被人们称为‘‘康乾盛世”的“全盛”时代,他本人也以此为荣,很高兴,因为他看到了喜欢的两个字“繁荣”。在这样长的执政生涯中,自称“十全十能”,几乎无所不能,可以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帝王,政绩出众,生活有趣,在诗文、画作、玉器、园林等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帝王中无人匹敌。单看他的政治作为,就很了不起,不负全盛之誉。

乾隆最拿手的一项,还包括他的管理经,给人留下许多参考的案例和经验。他就像一个统筹家、指挥家一样,调度各级官吏的位置、行动,既有定位法,也有移动法,阵形变换,手段更是花样翻新,要什么就有什么,能把每一枚棋子布到最厉害的位置上。这就叫管理的功力!

管理学的第一要义是统筹规划,着眼整体与细节完美结合,每一个从事者都是运转机器中的重要一分子。通俗讲,全国一盘棋——就是一张东西南北中构成的政权结构、军事状况、经济发展、民族分布、人口结构等。如果脑中没有全面智能、胸中没有大局观,不能站在高处放眼观望,不能仔细与团队抓住细节,是很难完成这部内涵丰富的管理经。乾隆主要在以下几方面用力:

一是把父皇雍正打下的基业,盘得更大,拓得更宽,使清王朝真正在他的手上成为“大清国”。他制定一项项措施,拿捏准确,江山围着他转;二是深晓兵法,要求将领与对手该打就打,该谈就谈,只要回心转意就好,如果对手一味横下去,那就是亮出重拳;三是抓住问题就治问题,创造大胜局,必须靠好的决策;四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敢于拍板拿主意,拿准就做不犹豫,这样的领导才是定天下的一把好手;五是为巩固手中权力的刚硬程度,让有能耐的冒头,以为忠诚就好。踏实做事就行,不善用人者就是平庸;六是对贪官污吏下决心擒住要害,打击再打击,警示其余,做法是彻底除掉官吏心中的“贪”字,才能治本;八是力戒官吏不顾百姓利益而只顾头上的乌纱帽大小.要求把体察民情、解决民困作为好干部的一条重要标准;九是抓文化建设.搞好环境建设,《四库全书》、颐和园等成为代表。

不难看出,乾隆管理天下,善于从实际出发,抓好全国一盘棋,随时都能找到问题的根,不让问题成为问题。他多次用兵,创造了“十全武功”,征剿黔苗,平定苗疆;二征佥川,先败后胜;一征准部,生擒达瓦齐;再征准部,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追讨叛汗,统一回疆;错攻缅甸·败而后和;误剿安南,先战后和;抵御外侵,安定西藏;二征廓尔喀,二封廓尔喀王……;多次下达抚爱百姓的谕旨,励精图治,革弊兴利。乾隆认为,要想使邦土安宁,就必须使民有恒产,有了恒产,便能产生恒心;仓有余粮,有吃有穿,百娃才能知礼仪;民心顺,而四海自然宁。否则,若民贫如洗,饥无食,寒无衣,自然起而反抗,天下难以太平。这些都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大举措,在惩治贪官污吏方面也是出重拳,严厉打击,取得一定成效。

乾隆作为清朝第六个皇帝,不愧为管理高手,否则上述政绩以及“全盛之势”从何而来呢?有人认为:“官吏是个群体、集合概念,是权力机器的各种部件的组合体。既然是机器,维修自然是少不了的。机器运转的优劣与保养、维修很有关系,经常敲打,就会良性互动;如吏治松懈,朝纲废弛,正如一部机器的某个局部部件因不及时维修和更换,就会造成其他部件一起损坏一祥,机器报废也就为时不远了。乾隆就是这部机器的工程师,他戴着眼镜,手握着螺丝刀和扳手,时时不停地听异音,观异象,扳扳拧拧,让这部机器高效运转起来。…扳扳拧拧”就是乾隆管理的代名词。

“乾隆爷”不好当,当了就要立大志、担责任、拿决策、用准人、抓绩效。纵观乾隆的管理经,要仔细考察他所采取的重大行动,所制定的重要政策,最重要的启示是兵法上讲的“连环计”——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所不攻,这个“计”就是管理智慧,这个“敌”就是要战胜的困难。乾隆的管理经,包含了许多值得后人思考的历史经验教训,但有时盲目自大,乾纲独断,搞“文字狱”,是不足取的,这正是我们要吸取其长、去除其短,对于搞好管理工作都是大有帮助的。大智慧产生高水平的管理,高水平的管理是保证不倒的基石,大家应该做得更好才是最好,所以有时需要拜“乾隆爷”为师,也是有必要的。把乾隆积累六十多年的成功管理经借鉴过来,在一项项明明暗暗的实战中用透、做透,还有什么难关过不去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