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书法“当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昆山书法论文集》这本书是由昆仑堂美术馆主编,文集中的一篇篇标题和内容均很陌生的论稿,及一个个都很熟悉的作者之间,我看到了昆山书法界严谨的治学精神,也似乎看到了中国书法一片崭新的美学空间和史学天地。
《昆山书法论文集》主编昆仑堂美术馆。
昆山古称娄邑,娄为星名,以地有娄江,上应娄宿而得名;春秋时吴王曾豢鹿狩猎于此,又称鹿城。“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游昆山时,留下了“百里见渔艇,万家藏水村”的千古名言,故昆山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在《昆山书法论文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昆山书法的精华世界。
序 老铁
关于当代隶书创作的思考 陆家衡
汉篆意境与创作刍议 俞建良
《雁塔圣教序》临习指要 陆家衔
灵感,书法创作中不容忽视的现象 王清
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 顾鹤冲
平衡与发展一从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情况说开去 濯缨
就“废纸论”致林逸鹏先生 王清
波澜不惊长者风——文微明小楷艺术及临习刍议 居永良
悟得平淡始精神——董其昌《行书杜甫诗长卷》赏析 王清
王学浩与张鹿樵——王学浩行书《题奉鹿樵观察大人》赏读 陆昱华
郭尚先书法及其字号考辨 俞建良
彭蕴章《酬石樵诗札》之年代及人物关系 沈江
崇恩书法及其碑帖鉴藏 顾工
曾国荃《致峻峰仁弟函》年代小考 陈凤珍
李文田及其《篆书诠赋篇》赏析 朱伟
玉峰名士王德森 蒋志坚
方还与民国书风 陆家衡
方惟一先生年谱 陈兆弘
萧蜕三题 沈江
陆家衡隶书研究 顾工
有关元代篆刻家朱硅的研究 周新月
关于朱珪二三事 孙向群
明代印人王梧林考证 无相
马光楣、遁社及《三续三十五举》 顾工
感受吴门篆刻——在吴门篆刻论坛上的演讲 俞建良
作为一种文化的篆刻——在东吴印社的演讲 陆昱华
吴门篆刻的当前困境与发展——从文彭与何震的篆刻风格说起 陆昱华
昆山亭林园两碑考 郭志昌
后记(昆山历代书法名家综述) 俞建良 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