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刘玉凯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001 “嫦娥”是谁

地球上夜晚的美丽同月亮的存在有直接关系。明月当空,晚风习习,有那么多的诗意。人们在月亮这个形象下编织自己的爱情、理想以及对生活的期待。在遥远的月宫里,人们想象出了桂树、玉兔、嫦娥。尤其是中秋佳节,是人们特别喜爱的节日。早在东晋时,在隶属于南京的牛渚(即采石矶),就有了高士谢尚、袁宏在中秋之夜泛舟江上,吟诗赏月,留下了“牛渚玩月”的佳话;到了宋代,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也是为了赏月。明清至民国时代,中秋节成为盛大节日。直到现在,民间仍盛行中秋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放花灯等。特别是少数民族,赏月过中秋、与家人团圆的习俗也很流行。

可是,早些时候,曾有科学家认为月球是地球许多自然灾害的祸源,于是向政府提出了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建议——摧毁月球。理由是:月球是地球的一只体格庞大的寄生虫,月球强大的引力导致地球自然灾害不断地发生。他们说月亮其实是地球的“枷锁”,它就像一个链球,紧紧地拉着地球,使得地球的自转速度变慢,造成海潮起起落落。所以,非得炸毁它才甘心。摧毁方法:只需要在俄罗斯的“联盟”火箭上装上6000万吨级的核弹头,然后将它们射向月球即可。这一设想据说绝对不是心血来潮的假说,而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计划。

为首的科学家弗拉迪米尔·克鲁因斯基,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天体物理学家,他是“摧毁月球”计划最坚定的支持者。他的设想是建立在国人利益上的。他认为,俄罗斯位于北半球,大部分国土靠近北冰洋,冬季过于漫长,不利于农业生产,冰天雪地的生活也让人不便。这些问题都是月亮惹的祸。摧毁月球,俄罗斯寒冷的冬季会因此一去不复返,整个地球也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天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月球强大的引力将地球拉歪了.使得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以一种笨拙的倾斜的姿势绕着太阳转,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无常。如果将月球摧毁,地球也就不再倾斜。如果地球的倾角变成0度,季节变化就将从地球上消失,整个地球就会拥有适宜的气候,现在的沙漠会变成绿洲,农作物会茁壮成长。全世界的孩子们也就不会忍饥挨饿。

这一建议不仅让政府高层觉得新鲜,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政府向这些科学家许诺,将对这一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认真研究。

其实,早在1991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数学教授亚历山大。阿比安就曾提出类似的想法。阿比安当时曾异常坚定地说:“我现在无法预测人类何时会摧毁月球,但这件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说来,不论是俄国人,还是美国人,考虑是不是炸毁月球的动机是让地球更好地长期生存。我们中国人到底是诗的国度,大家听说了这一消息后,第一印象是,炸毁了月亮,就没有了美丽的月色,就连同美丽的嫦娥和吴刚、玉兔都同归于尽了。到那时候,我们地球上的人就读不懂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了,甚至要对后来的孩子们讲清楚什么是月亮也十分困难。

嫦娥、嫦娥奔月,最早见于先秦《归藏》,后来许多文献引述了这个神话。《归藏》号称先秦古籍,但原书早已亡佚,今存文字多为后人称引转述,其年代早晚的定位,颇有争议。刘安所编《淮南子》,张衡《灵宪》都有记载。“嫦娥”也作“常娥”,说是羿的妻子。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长生不老药,带回家还没有吃,他的妻子嫦娥偷吃药之后飘飘然奔人月宫。这个故事一方面反映了上古时期人们希望生命长存,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先民们对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兴趣。

其实,本来就是一个美丽的神话。那么,她是怎么产生出来的呢?西汉初年的《淮南子》便算是年代确定的最早留下嫦娥奔月的典籍。《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后汉书》引张衡《灵宪》:“妲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后代不断地有人利用这一形象创造文学作品,可见其魅力无穷。  明代游潜《梦蕉诗话》考云:“李义山诗云:‘云母屏风烛影深,银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作后二句因事出意,诚为绝唱。杨道孚极爱赏之。然惟穷理君子,于所谓‘嫦娥’者,亦不当不辨。按《汉志》:‘黄帝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区车占星。’故世之人以羲和称日,常仪称月。‘仪’字音‘娥’也。按《周官志注》云:‘仪、莪二字古皆音娥。’《毛诗·菁莪》以‘乐且有仪’叶‘在彼中阿’句;《柏舟》章以‘实惟我仪’叶‘在彼中河’句;若《太元》又以‘各遵其仪’与‘不偏不颇’句叶;汉碑凡‘蓼莪’皆作‘蓼俄’字。反复参论,则知常仪之‘仪’字本音作‘娥’,后世因音之同,又以月为太阴,女象也,沿此于二字各加以女旁,遂呼为‘嫦娥’。其说始于刘安怪诞之书,成于许慎附会之注,至张衡作《灵宪论》,转相引证;隋唐以后,骚人墨客类多借事托意,而羿妻奔月之惑,竞莫解矣。於乎,何其谬也哉!”

这里,游潜的考证说:嫦娥,即是上古传说时代黄帝之臣子,根本就不是女性,是名为常仪的占星者。古音相对的“儀”、“俄”二字同音,繁体形近。他从《诗经》和《太玄经》中引用了大量材料说明了仪、俄二字古音之同。嫦娥从传说中的一个占星官,演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女性,可见出人们向往美丽的心理。

粗暴地改变宇宙结构是不明智的,如果真需要,也应该经过周密考察、论证,谨慎从事。所以,中国人不愿意炸掉月亮的心理,也是和平美好的、诗意的。还是留下这轮圆月吧,那里还有个嫦娥呢!P3-6

书评(媒体评论)

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就成为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体现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门学问。丰富人民的文化知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有关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等,乃是刘玉凯教授撰写此书的初衷,也是此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所在。

——祁连休

后记

这一本书终于算写完了。几年来,因为忙于做别的事需要读很多的书,西方的书不说;即以中国古籍,传统的经史子集、佛道儒法兵诸家都要读,特别是要多读史料笔记,才能适应我的研究工作。读书是人生一种莫大的享受,简直是极高层次的奢侈。在读书的过程中,总会有所发现,不时会眼前一亮,于是兴奋不已。我将那些随时发现的有趣资料存入了电脑的一个特别文件夹,想的是若有机会,写成书那应该多好。但是,我一直没有动手。

2004年7月18日,我慈爱的母亲久病之后离我而去了,送别的日子漫长而凄苦。我的内心从未有过如此一片凄凉。我好像成了孤儿一样可怜。原先设计好的研究工作没法再做下去了,于是,我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寂寞中开始整理旧时的笔记,终于成了这一本书,初名《文史开茅》,现在改成了《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我要将这本书献给我慈爱的母亲,虽然她见不到了。我感谢母亲在冥冥之中对我的期待。没有母亲的笑容陪伴我,我不会写得这样快。现在请允许我郑重地将这本书献给遥远世界里我的母亲,以告慰她的灵魂,也献给正在病痛中的父亲。我愿意他的心情好一点,也愿意自己的心情从此好起来。

九泉下的母亲啊,愿您安息!

刘玉凯

2004年11月5日晴

补言:

这本书稿写成后,曾想由某出版社出版发行,中间也是好事多磨,未能成功。于是得到张映勤先生的支持,部分稿子在《今晚报》连续发表,还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称赞并参加了有关问题的讨论。在此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在书稿出版过程中,我的研究生马兰、苏虹、赵欣若、张伟娜、王谦、李仲夏等为我校过一部分书稿,特别是郭瑾努力促成此书在中国经济出版社的出版,一并表示感谢。

这次出版前,我按编辑的要求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校订。文童有删有补,只保留100篇,文字力求通俗好读。许多篇章几乎是重写,但愿大家能够喜欢。

刘玉凯

2011年中秋节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编正源编——“云雨”、“发财”之类

 001“嫦娥”是谁

 002“云雨”为什么指性事

 003古代的“抽钩”

 004“东西”为什么不叫“南北”

 005“发财”的出处

 006“光棍”是什么人

 007“馄饨”与“浑脱”

 008唐代多“健儿”

 009“立马”的故事

 010匡衡是“借光”第一人

 011秦始皇是“坑人”先祖

 012“口福”与“九福”

 013筷子古代叫“箸”

 014“老子”为什么“天下第一”

 015“绿头巾”、“绿帽子”

 016“麻猴子”是什么怪物

 017“拍马屁”与“马癖”考

 018“敲竹杠”与鸦片

 019孔子说他不配称“丧家狗”

 020岳父怎么叫“泰山”

 021“屠苏”不是酒

 022“闭门羹”是什么

 023“药渣”是一种什么人

 024“纸老虎”源于民俗

 025为“走狗”鸣不平

 026“老师”是个了不起的称呼

 027“茉莉花”是舶来花

 028“上当”是从当铺来的词

 029“衣冠禽兽”就是官员

 030从“王八”到“忘八”

 031“二百五”与“推牌九”

 032“痴人九百”和“痴人五百”

 033“驾崩”与“嘎崩”

第二编正义编——“胡床”、“冤家”之类

 034“阿堵”不是钱,“宁馨”不是儿

 035“种芝麻”和“吃茶”的风俗

 036“愁眉苦脸”是面部化妆

 037“风来了,雨来了”的美丽错误

 038“风马牛”当然“不相及”

 039“斧正”的斧正

 040“好说歹说”怎么说

 041“胡床”不是睡床

 042“说话”怎么会有“话把儿”

 043“挥金如土”原是绘画语言

 044“荤腥”不是肉

 045“浑脱舞”不是“裸体舞”

 046为什么非得“老王卖瓜”才“自卖自夸”

 047“毛病”是一种脏病

 048从“龙女十八变”到“女大十八变”

 049路费怎么叫“盘缠”

 050隐语“破瓜”的由来

 051“三长两短”就是死

 052“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此理不通

 053鲁迅写错的一个词:“盛”

 054“跳到黄河”当然“洗不清”

 055“头发长,见识短”是对女性的歧视

 056“卧薪尝胆”有多少是真的

 057“下榻”与陈蕃

 058“行李”含义的变化

 059“胭脂”与“焉支”

 060“羊羔美酒”是什么

 061“一白遮百丑”的三种意义

 062夫妇为何称“冤家”

 063“扒灰”疑案

 064“买春”即“沽酒”

 065“嚼蛆”考

 066“磨洋工”与洋人无关

 067“现世报”为什么是该死

 068“一丝不挂”是从禅语借来的

 069当兵为什么叫“吃粮”

 070“旧瓶装新酒”源于一个翻译错误

 071“赤子”四解辨

 072“吃醋”是怎么来的

第三编正字编——“布袋”、“伙伴”之类

 073“表子”与“内人”

 074“招婿”与“布袋”

 075“沧海”无“一粟”

 076为什么要“拆东墙,补西墙”

 077“打尖”就是“打火做饭”

 078为什么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079“大盖齐”是“天益斋”的错讹

 080“古怪”、“蛊怪”都不怪

 081“好事多磨”与“好事多魔”

 082“伙伴”源于“火伴”

 083“无毒不丈夫”的流毒

 084从“目不识丁”到“瞎字不识”

 085“你们”的古代写法

 086令人“厌烦”的“腻歪”

 087傅山为何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088“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使用有误

 089“现演”是个好词

 090“养家餬口”应是“养家活口”

 091“阴阳搭戤”求解

 092荆山玉怎么成了“金香玉”

 093“高足”就是高雅

 094“跟班”确是“跟办”

 095“骨瘦如柴”应是“骨瘦如豺”

 096“西北风”怎么能喝

 097“扛鼎”怎么“扛”

 098“牙子”是什么人

 099“不可收”与“不可收拾”

 100“拉大旗”怎么“作虎皮”

序言

我和刘玉凯教授相识,已近三十年。我们在学术方面有过多次合作,并且结成了深厚的友谊。在交往过程中,我们逐渐加深了解,知道他的学术积累丰厚,精力充沛,涉及文艺理论、现当代文学、民间文学等领域,是一个学术上的多面手。他的《鲁迅钱钟书平行论》、《破解鲁迅》等著作,早已在学界产生影响。即将付梓的《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是一本学术随笔,其中的文章是他前些年在教学、研究之余陆陆续续撰写的,广泛涉及文史哲诸多领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他的多面手功力和特点。

这本学术随笔,涉及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等与世人关系密切的、为世人经常使用的众多词语。不同年龄的读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无不接触各种成语、俚语、俗语、隐语。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就成为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体现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门学问。丰富人民的文化知识,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有关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等,乃是刘玉凯教授撰写此书的初衷,也是此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所在。刘玉凯教授在本书《前言》中,引用了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吴世昌先生的一句名言:“古人、今人(包括老师、权威、名流)也可能错,自己也可能错。”吴先生的这句话,是在谈治学经验时讲的。它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俚语、俗语、成语、隐语也具有指导意义。我自己在阅读刘玉凯教授的这本学术随笔时,就受益匪浅。

打开本书可以看到,全书共收有100篇文章,分为正源编、正义编、正字编三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正源编包含33篇文章,以探讨、分析有关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的来源、演变为主要内容。譬如:《“东西”为什么不叫“南北”》、《“馄饨”与“浑脱”》、《匡衡是“借光”第一人》、《“老子”为什么“天下第一”》、《“拍马屁”与“马癖”考》、《“敲竹杠”与鸦片》、《“纸老虎”源于民俗》、《“上当”是从当铺来的词》、《“二百五”与“推牌九”》。

正义编包含39篇文章,以探讨、分析有关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的含义及其变化为主要内容。譬如:《“阿堵”不是钱,“宁馨”不是儿》、《“种芝麻”和“吃茶”的风俗》、《“风马牛”当然“不相及”》、《“胡床”不是睡床》、《“挥金如土”原是绘画语言》、《“三长两短”就是死》、《“行李”含义的变化》、《“一白遮百丑”的三种意义》、《“磨洋工”与洋人无关》、《“旧瓶装新酒”源于一个翻译错误》。

正字编包含28篇文章,以探讨、分析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等的正确写法与用法为主要内容。譬如:《为什么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好事多磨”与“好事多魔”》、《“伙伴”源于“火伴”》、《“你们”的古代写法》、《“养家蝴口”应是“养家活口”》、《荆山玉怎么成了“金香玉”》、《“跟班”确是“跟办”》、《“骨瘦如柴”应是“骨瘦如豺”》。

当然正源、正义、正字三者之间彼此关联,不可能截然分开。书中有的篇什,甚至兼有正源、正义、正字的内容,只不过三类文章各有侧重罢了。

可以肯定地说,刘玉凯教授提供给读者的,是一部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的雅俗共赏的学术随笔。此书内容丰富,眼界开阔,立意甚高。作者的写作态度相当严谨。他在论证俚语、俗语、成语、隐语的来源,阐述俚语、俗语、成语、隐语的含义和写法用法时,广泛引用了先秦至清代包括经史子集,佛道儒法兵诸家在内的不计其数的古籍,众多近、现代学术名家的著述以及西方学术经典,旁征博引,人情人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作者没有板着面孔写作,而是以同读者交谈的方式,娓娓道来,深入浅出,并且文笔生动,挥洒自如,读来饶有兴味,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作者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普及历史、文学、语言、民俗、绘画、书法乃至天文、地理、科技等各种知识,对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颇有裨益。  我深信,许多读者得到刘玉凯教授的这本《出口成错——还原俗言俚语的真正含义》一定爱不释手。

祁连休

2011年深秋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内容推荐

《出口成錯(還原俗言俚語的真正含義)》是著者(刘玉凯)长期研究、破解民间语言的创新性成果。全书取100篇,约25萬字。部分稿件在報刊發表過,但是大部分是第一次問世。

書名原為《文史開茅》,因不易理解,今改為《出口成錯(還原俗言俚語的真正含義)》,明確表示是糾正語言錯誤的書。這里的語言錯誤非同小可,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說錯了,危及孩子的生命了;“女人頭發長見識短”,這是胡說,是對女人的貶低;“跳進黃河”,當然洗不清了,你就不該往黃河里面跳!像這些錯話很多并不是我們的個人偏見,而是承傳的語言垃圾造成的。《出口成錯(還原俗言俚語的真正含義)》不僅涉及到糾正語言錯誤,也是凈化漢語工具的努力。

编辑推荐

刘玉凯编著的《出口成錯(還原俗言俚語的真正含義)》学术随笔,涉及成语、俚语、俗语、隐语等与世人关系密切的、为世人经常使用的众多词语。不同年龄的读者,在日常生活当中无不接触各种成语、俚语、俗语、隐语。如何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词语,就成为有利于人际交往和体现自身文化素养的一门学问。

打开《出口成錯(還原俗言俚語的真正含義)》可以看到,全书共收有100篇文章,分为正源编、正义编、正字编三部分,内容各有侧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