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人与海
分类 教育考试-外语学习-英语
作者 (美)海明威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老人与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很多教师把它作为英雄主义教育的教材,推荐给广大学生,使之成为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内容推荐

迄今为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出版近六十年,魅力仍经久不衰,在世界各国拥有大量的读者。

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出海,与一条大马林鱼和一群鲨鱼搏斗了两天两夜的故事。它塑造了“圣地亚哥”这个令人敬佩的硬汉形象,赞扬了他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要表达的思想。小说语言简洁生动,情节激动人心,洋溢着英雄主义精神,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1986年被法国《读书》杂志推荐为最理想藏书。

试读章节

他是一位老人,独自划着小船在墨西哥湾流中打鱼;八十四天过去了,还是没有逮到过一条鱼。头四十天里,有个小男孩跟随着他,而四十天之后,这男孩的父母便告诉孩子说,这老人如今的的确确“倒了血霉”,也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孩子只好听从父母的嘱咐,到另一条船上去捕鱼,那艘船不出一星期就捕到三条好鱼。

男孩每天看着老人划着空船回来,心里非常难过,所以总是在老人回来时,下岸去帮忙拿成卷的钓线、鱼钩和鱼叉,还有那卷在桅杆上的船帆。船帆用面粉袋打着补丁,卷起的时候,就好像一面象征永远失败的旗帜。

老人瘦弱而憔悴,颈后有深深的皱纹,脸颊上则有肿起的灰棕色斑块,那是热带海洋上反射出来的阳光所晒出来的良性皮肤瘤。斑块从他脸的两侧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则因为拉扯沉重的钓线而留下了深深的疤痕。这些经年累月造成的疤痕,就像没有半条鱼的沙漠里被风沙一再侵蚀的地层一样苍老。

这个老人是那么苍老,只有那双眼睛如同海水一般湛蓝,并且充满了愉悦与不屈服的神气。

“圣地亚哥,”当他们把小船系好,走上岸时,那男孩对老人说,“我又可以和你一起出海了,我们家赚了一些钱。

老人曾经教过小男孩如何捕鱼,因此,男孩很爱这位老人。

“不,”老人说,“你现在跟上的是一条幸运的船,要好好跟着他们。”

“但是,你该记得有一次你连续八十七天都没抓到鱼,而接下来的三个星期,天天捉到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并不是因为对我没信心而离开我的。”

“是爸爸要我离开你的。我是个孩子,我必须要听他的话。”

“我能够理解,”老人说,“这很正常。”

“他没多少信心。”

“是没有,”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呀!不是吗?”

“是啊!”男孩说,“让我请你到露天酒吧喝杯啤酒吧!然后我们再把这些东西拿回去。”

“那好啊!”老人说,“反正我们都是打鱼人嘛。”

当他们在露天酒吧坐下来,许多渔夫都取笑老人。而他并不生气;其他一些上了年纪的渔夫只是看着他并觉得很难过。但是,他们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很客气地谈论着潮流与垂钓的深度,还有稳定的好天气,以及海上的见闻。

当天收获好的渔夫都已回来了,并将他们捕捉到的马林鱼宰杀干净,摊开在两块厚木板上。每块木板的一端都各有两个人抬着,蹒跚地送进渔场里,在那里等着冷藏卡车把鱼载往哈瓦那的市场去。而那些捉到鲨鱼的渔夫,也把鲨鱼送到这小海湾另一边的鲨鱼加工厂,用滑轮把鲨鱼吊起来,取出肝脏、割去鱼鳍、剥下鱼皮,把鱼肉切割成条状用以腌制。

每当吹起东风,鲨鱼加工厂的鱼腥味便从港湾飘过来。但是,今天只有微微的一点味道,这是因为转成了北风,而且风逐渐变小了,露天酒吧阳光明亮而舒适。

“圣地亚哥!”男孩说。

“嗯!”老人响应着。他拿着酒杯,正陶醉在往日的回忆之中。

“我去帮你准备明天要用的沙丁鱼,好吗?”

“不用了,你去打棒球吧!我还能划船,而且罗赫略会帮我撒网的。”

“我想去。既然我不能跟你一起打鱼,我想至少可以帮你一点忙。”

“你已经请我喝啤酒了呀。”老人说,“你已经长大成人了。”

“你第一次带我到船上去的时候,我几岁?”

“五岁,那一次你差点送掉小命。当时,我钓上了一条大鱼,但是,过早把它拉上来,害得整条船差点被它撞碎了。你还记得吗?”

“我记得那鱼尾猛劲儿拍打着,坐板被打折了,还有你用木棒敲打鱼的声音。我还记得,你把我推到了船头,那里有一卷卷湿淋淋的钓线,我可以感觉到整条船不停地摇摆,你用木棒敲打它的声音,简直就像砍树一样,而我浑身都是那甜甜的血腥味。”

“你真的还记得这些吗?还是我以前跟你说过?”

“从我们第一次一块儿出海开始,每一件事我都记得很清楚。”

老人用他那被太阳炙伤却充满自信与怜爱的眼睛望着他。

“如果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一定带你出去赌一赌运气,”他说,“但是,你是你爸爸妈妈的孩子,你现在搭的这条船又那么走运。”

“我去弄点沙丁鱼,好吗?我还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弄到四个鱼饵。”

“我今天的还剩下一些。我已经把它们腌在盒子里了。”

“还是让我去给你弄四个新鲜的吧。”

“一个就足够了,”老人说。他从来没有失去希望和信心,而现在,一股重新点燃的希望和自信又如一阵微风悄悄升起了。

“两个。”男孩说。

“那就两个。”老人同意了,“你该不是偷来的吧?”

“我不是不愿意去偷!”男孩说,“但这几个是我买的。”

“谢谢你。”老人说,想不起他几时变得如此谦虚——他实在太朴实了。但他知道他已经如此,而且也知道这并不丢脸,更无损于他真正的自尊心。

“照这样的海流看来,明天会是好天气。”他说。

P1-9

序言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

欧纳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way)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乡村医生的家庭,父亲有时带他一起出诊,使他从小就注意观察人生,同时也培养他对于钓鱼、打猎等户外活动的兴趣,母亲则教他爱好音乐、美术,并让他学习大提琴,使他身上的艺术细胞得以滋生繁殖,虽然他自称在家庭四重奏中就数他的大提琴拉得最差。1917年,在他中学毕业前夕,美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弱视,未能入伍,便进了一家报馆当见习记者,受到了写新闻式简洁文体的训练。这对他日后形成自己的文字风格不无影响。

1918年5月,海明威参加志愿救护队,赴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在前线受了较重的伤。身体恢复后仍当记者并被派到欧洲,此时他在文学写作上得到前辈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帮助,并赴欧结识了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与诗人埃兹拉·庞德以及现代派大师詹姆斯·乔依斯。他和当时的一批对战争与战后现实感到失望的青年作家曾被斯泰因称为“迷惘的一代”。在他早期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1927)与《永别了,武器》(1929)中,反战、迷惘的情绪的确比较浓厚。但从《丧钟为谁而鸣》(1940)起,他的风格有了转变。此后多年,海明威似未写出重要的作品,直到1952年出版的《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the Sea)。此书篇幅虽然不大,却被认为是他晚年的一部杰作。除长篇外,海明威还著有不少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1961年,他因伤痛与多种病症,加以江郎才尽,无法写出作品,受到强大的舆论压力,觉得生不如死,便于某天清晨用一杆双筒猎枪自杀而亡。如果是现在,人们能够理解这就是一种安乐死了,海明威自己的暴力式的安乐死。海明威去世后,妻子玛丽整理出版了他的两部遗作:《不固定的节日》(1964),是一本追忆早年在巴黎学习写作时的情景的散文:《岛在湾流中》(1970),是一部未写成的小说,现收入的是写一个画家生活中的三个片断,水平已不及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早在1935年海明威当记者时,就听到一个古巴老渔夫讲自己捕到的鱼怎样被鲨鱼吃掉。1936年,他将此事写成一篇通讯,交《老爷》杂志发表。此后他便总想利用这个题材好好写一部小说。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在古巴海边长期生活之后,他终于在1951年,用八周时间,写成了《老人与海》,先是在1952年5月6日的《生活》画报上发表,得到好评,紧接着又出单行本并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海明威因此书获得美国1953年的普利策奖,又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的常务秘书安德斯·奥斯特林在授奖词中还特别提到,说海明威得此殊荣,是为了表彰“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作《老人与海》之中”,还说在这部作品中,“他的艺术风格达到极致。《老人与海》正是体现他这种叙事技巧的典范。这篇故事讲一个年迈的古巴渔夫在大西洋里和一条大鱼搏斗,给人以难忘的印象。作家在一篇渔猎故事的框架中,生动地展现出人的命运。它是对一种即使一无所获仍旧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讴歌,是对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那种道义胜利的讴歌。故事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在我们眼前渐渐展开,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积累起来,产生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但却打不败他’”。这位常务秘书倒不像在那种仪式上的官员那样,说几句官样文章了事,却是言简意赅地概括出了《老人与海》的主要内容与意旨,值得抄录在此供读者参考。

《老人与海》的故事的确不算复杂。一个叫圣地亚哥的古巴老渔夫一连出海八十四天,却连一条鱼都未能打到。邻居的一个小男孩头四十天都陪伴着他,后来连家长都认为老人倒了血霉,便让孩子上别的船去帮忙了。第八十五天,老人独自出海,在水较深处,他放下了几个包有饵料的钓钩。午后不久,他发现有大鱼在吃鱼饵,便让船随大鱼漂流,同时尽量用力拖曳,以耗掉它的精力,并设法让钓钩更深地扎进鱼嘴,不让它逃脱。大鱼挣扎时跳起来过,老人见到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他既需要打到鱼,又很同情它,认为它是人类的兄弟,也应该生存,它的耐力与勇气很值得自己尊敬。

就这样,大鱼把老人拖了一天一晚,接着又拖了一天一夜。在这斗智斗勇苦熬的过程中,老人瞌睡时梦见了自己年轻时在非洲海岸上所见到的狮群,并回想起曾与一古巴黑人比赛掰手腕,熬过了白昼与黑夜,直至血都从手指甲缝问溢了出来,但是他终于胜利了。有一个时期,人们都叫他“冠军”。他想,人生在世,就得是这样。

为了拖住鱼,他的左手抽了筋,只得用全身的重量抵住。他没有吃的喝的,只能吃钓上来的一条生鱼。他几乎已经绝望了。这时,大鱼也被勾得无法忍受,便浮上水面,开始绕圈子。老人逐渐收紧钓索,好把鱼拉到身边。一直到老人的鱼叉够得到鱼了,老人便用尽最后的力气,尽可能深地往鱼腹里扎去。这时他自己也头晕目眩,真的要挺不住了。

鱼太大,小船盛不下。他又好不容易好歹将大鱼捆在船边,开始回航。

但是更大的灾难来临了,大鱼的血水漂流出去,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各种类型的鲨鱼。已经身疲力竭、多日水米未进的老人不得不与它们恶斗,用鱼叉、手钓、棍子,又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最后还用断了的舵把。

半夜时分,老人的船终于回到小港。好不容易摸进自己的小茅屋,瘫倒在那张木床上。早上,孩子来探望老人,不禁哭了起来。港口处,闲人啧啧称奇,因为小船旁边只剩下一副空骨架,它比小船还长出好几英尺。从美国来的游客不懂,还以为这就是鲨鱼。

小孩端来了热咖啡,老人却正在梦见沙滩上的那些狮子。

《老人与海》发表后,广受欢迎。但也有不少批评家挖空心思要从里面找出象征寓意,什么样的奇异说法都有。但海明威则表示这仅仅是一个老人下海打鱼的故事。不过,客观地说,这应当说是一个富有深刻寓意的故事,它宣扬了海明威一贯主张的硬汉精神。小说通过老人的嘴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但却打不败他。”海明威自己也是在把该写的作品都己写出,完成了他的人生使命之后,才自行了断的。人们应当承认,老海是条汉子,面对人生命运,他并没有被打败。他晚期创作的这部《老人与海》便是明证,这是一幅描绘在大海里搏斗之美的色彩浓艳的油画,更是一部讴歌人的力量、勇气、智慧与尊严的多声部、多乐章的赞歌。海明威在一次访谈中曾表示他崇拜大音乐家巴赫,他这部作品里便具有巴赫般的繁复曲式与雄伟气魄。

书评(媒体评论)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海明威的语言增减恰倒好处,既易懂,又令人难忘。他以精湛的技巧,再现了口语中的—切奥妙……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