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年度亲情巨献。
长篇散文《娘》的15万字全本,于2012年5月作为母亲节的温馨献礼面世。
《娘》曾在《黄河文学》、《美文》、《散文选刊》上连载,《新华文摘》和《中华文学选刊》也大篇幅转载。新华社于2012年2月17日和2012年3月7日两次面向全国发布通稿,倾情推荐。陈忠实、贾平凹、张炜、阿来、刘震云、雷达、李敬泽、胡平、张守仁、孟繁华、朱向前、贺绍俊、郭晓晔、李建军、阎晶明、王必胜、施战军、吴义勤、赫雨、牛玉秋、张建永、郭文斌、李晓虹、王春林、牛学智等著名专家学者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推荐。
此次出版的全本,除了内容上的大幅增加之外,还新增了16个页码的精美彩插和16个页码的黑白照片。全本《娘》向您展示的是一位更血肉丰满的娘、一份更史无前例的爱、一股更锥心泣血的痛、一种更痛彻心扉的悔。
《娘》作者彭学明通过11年的痛定思痛,从父亲抛弃母亲和自己开始写起,真切描述了湘西大山深处一位中国母亲遭遇的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苦难,全景记录了母亲牺牲所有的名誉,以血泪和生命抚养孩子、保卫孩子,以品德和精神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经历与恩典。母亲遭受社会和儿子的双重伤害与摧残,饱尝人世万劫不死的伤痛与辛酸,却依然充满百折不饶的顽强与坚韧、如山似水的博大与善良、穷且益坚的乐观与豁达。彭学明从良心、灵魂和人性深处,刀刀见血地解剖,完全彻底地反省,其真实坦荡堪比卢梭的《忏悔录》,从而引起天下所有儿女的强烈共鸣,共同反思——儿女应该怎样才能更好地善待父母、珍惜父母、孝顺父母。这是《娘》不可多得的社会价值和警世意义。
一
路的两边是田,田的两边是山。顺着田和山,娘背着我,进了寨子。
寨子不大,却有几蔸大古树。枫香树。高高的。有几个人合抱那么大。是秋天了,地下是一大片枫香叶。金红金红的。金黄金黄的。娘踩着落叶,沙沙有声。一只狗从一户人家冲出来,对着娘和我吠。娘顺手从路边园圃的篱笆上抽了根竹条,对着狗挥。被吓退的狗,引出了更多的狗。一个寨子就被狗吵乱了,吠破了。寨子上的人都走出来,认出了娘,亲热地喊娘,心最热的,就手脚很快地走出来,在半路上迎接娘。狗们见主人跟娘是熟人,也懂事而亲热地摇起尾巴来。有的狗退到一边,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地望着我们。乡亲们都跟着娘走到了石板路上。边走边跟娘讲话。
走到水井边时,娘把我放下来,洗衣的、洗菜的、挑水的,和一路跟过来的人都围着我转,每个人还喜滋滋地捏我的脸蛋、摸我的鼻子、扯我的耳朵。
嗨,走的时候,抱到手上的,长这么大了,泡儿一样,家云哥米(没)有福气。寨上人七嘴八舌地议论。
泡儿是湘西的一种野果,有两三颗包谷籽大,红红的,甜甜的,熟透的时候,红得发亮,看得见里面一包红甜水。有点像草莓。比草莓小很多,甜很多。特别熟的,会发黑。是我至今认为最好吃的水果。农历三月有三月泡,农历五月有龙船泡,农历九月、十月有羊屎泡。我们湘西讲长得像泡儿一样,就是讲你长得好看,长得乖,嫩得像熟透的泡儿。
乡亲们讲的家云就是我爹。我娘带我来这个寨子,是找我爹要伙食费的。我还没生下来,娘和爹就脱离了,用城里人话讲,就是离婚了。娘和爹脱离后,我爹一分伙食费也米过(在我们那,过,就是给的意思。米过,就是没给)。我娘的日子实在糊(维持)不下去了,就找我爹来了。
娘从水井里舀了一瓢水喂我,走了一天了,我们都渴了。那是我记忆中吃到的故乡的第一口水。那时候,我是分不出故乡的水有多甜的。长大后,当我第一次回到故乡时,我才知道故乡的水是多么的甜。
有人站在水井边大喊:家云哥!快出来!你儿子来了!嫂子带到你儿子来了!
那个叫家云的爹,早就听见外面的动静了。他家离水井很近。只隔着一丘田。田里的稻子正是金黄。
爹站在门前的阶沿上,目光穿过那层金黄的稻浪,远远地望着我们。稻浪起伏翻滚,爹的心也在起伏翻滚。娘讲:你爹是又喜又怕。
见爹站在那里不动,又喊:家云哥,你还捱什么?还不快来接? (捱,我们读ai,就是故意拖延时间的意思。)
众人都附和:是啊,快来接。
爹就慢慢地走到水井边,笑笑地看看我,又看看我娘,不知道如何是好。
寨上人讲:你还看什么?家云哥,嫂子都把儿养这么大了,你还不快抱下子?
爹傻笑着,在身上搓了搓手,想抱,却没抱。爹急促不安地看看娘,又看了看后面。那是一片竹林。竹林里面掩映着一户人家。那是爹的叔叔婶娘家。人们都知道,爹是想看他的叔叔婶娘在不在。爹怕他们不欢喜。尽管竹林的绿色很密很厚,爹还是怕他叔叔婶娘的眼光比竹林还尖还厚。
娘知道爹的顾虑,指着爹对我讲:喊爹,他是你爹。
我看着爹,“咯,咯”地笑。 娘又讲:喊爹,喊,爹——
我就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爹。
爹却羞红了脸,还是诚惶诚恐地往后面竹林的屋坎上看。
寨上人就骂我爹:
你还怕什么?你各儿子你不要?快抱屋里去!
是的撒!你到哪里捡这么大个儿子去?抱各人(自己)儿子,还把你吃了?
爹又不安地看了看竹林后面,憋了气,大了胆子,走到背篓边,把我抱了起来。边走边把我亲了又亲。
记忆中,这是爹唯一的一次亲我。
娘和爹都流下了泪。
进了屋,爹就烧火给我和娘煮饭。文贵二叔到他家拿了两个鸡蛋。那时都穷得卵拖灰,两个鸡蛋,比现在的什么盛大宴会都珍贵。寨上人也挑水的帮着挑水,烧火的帮着烧火,洗菜的帮着洗菜。边看着我边跟我娘讲话。他们很久没见我娘了,心里很是亲热。见我娘把我养了这么大,我还如此可爱,他们心生感激。我们那个寨子,一个寨子都是家务堂(家族)和亲戚。
水还没开,爹就被他叔叔婶娘喊走了。
爹的叔叔婶娘没有孩子,爹就主动承担起了赡养他们的义务。
寨上人叹气:
唉!家云哥一辈子就是米有主见,信他叔叔婶娘摆。
不知道家云哥哪门(怎么)那么怕他叔叔婶娘?
不知道他叔叔婶娘又要跟他摆什么主意?
饭熟了,爹都还没下来。
爹各人有房子。但因为他叔叔和婶娘没有儿女,他就跟他叔叔婶娘住。爹的房子,和他叔叔婶娘的房子坎上坎下挨着。就隔了几十米。
这几十米,就是几重天。娘和爹就是被几十米的距离生生分开,天各一方。
很久,爹下来了。爹像灶火里的一锅饭焖着,不讲话。
寨上人问:你婶娘哪门港(讲)?
爹憋了老半天,讲:儿子我要。你把儿子留下。
娘讲:不行,法院是判跟我的。
爹讲:判跟你的,我也要。你要是把儿子留下,我就把这两年的伙食费过你,你不把儿子留下,我就一分都不过。
娘惊愕地:法院判的也不准数?
爹讲:不准数,我后悔了。
娘讲:你后悔米有后悔药:
爹讲:我不要后悔药,就要儿子。
娘讲:你一个后生家,哪门养得活?儿还要吃奶。
爹讲:儿两岁了,吃什么都养得活了。
娘的泪水一下子就出来了:吃什么都养得活?你给他吃什么?喂鸡食还是吃猪草?你上头有两个老的,下头有两个小的,你拿什么养?你莫把我儿饿死了。
娘讲的两个小的,是指我同爹不同娘的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P1-4
作品真实反映了上个世纪一个湘西女人的艰辛生活和一个儿子的真切情感。一个湘西女人坚韧博大的品质,一个儿子痛彻心扉的追悔,一幅湘西多彩美丽的画卷,都扑面而来,直抵人心,充满了精神的张力和艺术的震撼。
——贾平凹
《娘》是泣血泣泪的人间绝唱。
——花垣县文联主席 龙宁英
《娘》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作品,比感动更重要的是忏悔。这本来自灵魂深处的忏悔录,不仅有作者对娘的忏悔,更有作者对生活的忏悔,对自己的忏悔。如今,当大家都在作品里和生活中装饰和伪饰自己时,这种解剖灵魂、撕开自己的忏悔,尤为可贵。
——刘震云
看了你写的《娘》,我很感动,娘很平凡、很穷苦、很坚强、很勇敢,她更像千千万万个母亲。我爱妈妈,想多对妈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可是我总觉得做的不够,你写的这篇《娘》,道出了儿女的心声:虽然我们和父母存在误解和矛盾,虽然发生过许多冲突,但从心底深处,对父母的爱远远胜过别的情爱,这份爱不因经历的改变而更改,不因生死相隔而淡薄,这是血脉亲情,至死不渝。
——新浪网友
共同感受彭学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
——新浪网友
每个在那个年代走出来的孩子都可以在《娘》里找到自己母亲的影子!还联想到自己的母亲!
——新浪网友
彭学明的《娘》说到了心灵深处,平时我们见惯的了娘原来真的是这样,我们发现的太晚了啊!我很自责,我要好好的孝敬娘。
——新浪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