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白话图解版经典图解畅销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琼那·诺布旺典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琼那·诺布旺典编著的《图解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但个人问题和宇宙问题在这里却是统一的,佛以“刹那间”去包容百、千、万世,将大千世界等同于一粒尘埃,是非常吸引人的观念。

综上所述,若您能真正由浅入深地读懂《金刚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就会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用理性的思维去考虑和解决问题,即使再繁杂的事情,也能够迎刃而解,一顺百顺!

内容推荐

《金刚经》是佛教史上最伟大的一部经典,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是最能代表大乘般若思想的经典。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浅处说,《金刚经》解决的是“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人生而言是很重要的。从深处说,《金刚经》谈的是宇宙真理、时空等大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全人类来说亦是很重要的。但个人问题和宇宙问题在这里却是统一的,佛以“刹那间”去包容百、干、万世,将大干世界等同于一粒尘埃,是非常吸引人的观念。

但是《金刚经》却不是那么好懂,因为机缘变化了,受众变化了,随缘而产生的“文字般若”也失去了它沟通的“方便”,变成了深奥的经典。

幸好时代变迁,为我们提供了解读经典的新方式,即消解掉不利于沟通的旧文字,以图文相偕的视觉思考逻辑,化繁为简,重新构筑阅读。琼那·诺布旺典编著的《图解金刚经》即是这样一种视觉表演,文字、图片、图表等符号,互为对应角色,相互对话,力争在还原《金刚经》最初精神的基础上,把受众引入对现实生活的理性思考。相信《图解金刚经》的出版,会让这千年的智慧,洞穿时空,成为现代的人生指南。

目录

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金刚经》经卷

编者序:通向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

本书阅读导航

悬论:叩响《金刚经》之门

1 经名的分解:《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2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劝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 修行成佛的下手处:解决“心”的问题

4 修行与圆满:《金刚经》中的人生观

5 佛眼中的红尘:《金刚经》与世俗世界

6 《金刚经》在中国:佛文化的重要流变

7 译经第一人: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8 皇权的功德:帝王与《金刚经》

9 民间注疏的力量:深入中国文化

10 《金刚经》与禅宗:从六祖开悟到《坛经》现世

开场:导入说法的情境

1 从证信开始导入:说法缘起的情境线索

2 《金刚经》序曲:佛祖日常生活的平淡与庄严

3 佛陀身边的僧侣团队: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的集体修行

4 尊严与乞讨:佛家乞食制度

5 无言的般若:解析佛的教育手段

6 佛陀是个好榜样:从最平凡处入手

7 修行与入世:佛法不离世间

8 禅定的妙用:一念入定般若生

9 顿悟与渐修:修行佛法的两翼

成佛的必由之路:正知正见生正信

1 “解空”者点破玄机:须菩提的请法

2 成佛之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3 小乘与大乘:度众生和度自己

4 意会与言传:问答之间的微妙

5 护住真心的第一步:度生离四相

6 众生解脱的不同境界:无余涅与有余涅

7 做菩萨的窍门:不住相布施

8 无限广大的布施福德:像“东方虚空”一样不可思量

9 求佛法与拜偶像:小议真佛不住于相

10 成佛的资粮:福慧双修一举得

一念生信心:通往般若的门坎

1 信佛须正信:真实的信心源于正确知见

2 人人都是未来佛:众生佛性平等

3 五个五百年:佛运消长的史观

4 持戒与修福:生“实信”的基础

5 一念生清净心:信心与顿悟

6 大得无所得:般若性本空

7 渡河不需舟:不要迷信工具

8 圣贤之别:一切无为与因果

9 福德性本空:财施与法施的较量

10 般若与方便: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打破砂锅问到底:理解才能真信仰

1 小乘四圣果:修行当中的得与舍

2 须菩提的“果”位:第一离欲阿罗汉

3 庄严净土:心净才是真清净

4 清净才是道:心无所住而生清净

5 身如须弥山王:修果不住果

6 多少是多:福德的再次考量

7 持经即是求佛:《金刚经》的地位

8 “金刚”最如意:经名中的缘由

9 得意而忘名:名相非真相

10 法身与报身:如来的三十二相

11 慧眼识真经:第一稀有

12 清净是道:信心与功德

13 第一稀有之人:由六祖惠能说起

14 第一波罗蜜:般若最殊胜

15 功德再次较量:身布施与法布施

16 大乘不乐小法:伟大的菩萨事业

17 忍辱波罗蜜:坚定离相则能安忍

18 菩萨的境界:离一切相

19 如来的信誓:一定是真话

20 火种的力量:佛法复兴的希望

通达才能无漏:修行的真谛

1 菩萨的清净心:发心实无有法

2 最难舍离的“我”:大乘修行的主线202

3 佛祖无所得:佛法无实无虚

4 真正的菩萨:一切圣贤通达无我

5 佛的“五眼神通”:佛眼悉知悉见

6 通达要通心:“心”的相对论

7 福报的因缘:无得才是得

8 如来从何而来:求佛不如求己

9 拈花示众的妙法:不说而说的法

10 佛法和修行的关系:登岸就弃船

实践证真知:证悟就是与真理结合

1 圣凡无差别:众生都有成佛的根基

2 不足为凭的身相:观佛与见性

3 不偏执一端:佛法不断不灭

4 不贪才是无量:菩萨修福不为己

5 何谓“如来”:真理无所来

6 超时空的“一合相” :微尘中见大千

7 从对佛法的理解谈起 :佛的真实意图

8 六如的比喻 :一切有为都无所得

9 大欢喜的结局:金刚法会圆满

附录1  北朝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2  南朝真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3  隋代笈多《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附录4  唐玄奘《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5  唐义净《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

附录6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弥勒菩萨偈颂

附录7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试读章节

经名的分解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一切佛经,取名的原则不外乎七种,以人(佛、菩萨)名为名、以佛法为名、以经义比喻的喻体为名,然后人名、法名、喻名两两相叠出三种,最后人、佛法和比喻三者结合为一种。.本经以佛法和它的比喻相加而得名。

本经是典型的佛法与比喻叠加的复名,金刚是比喻,般若波罗蜜是佛法。

金刚——最坚,最明、最利的法宝

金刚,佛法里指罕有的宝物,如金刚力士手中所拿的金刚杵,是比世间的金刚石还要厉害的宝贝,它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

世间的金刚石,有三种显著的特点:

第一,结构稳定。不容易被硬性破坏,也不会轻易发生化学反应,有坚固恒常的属性。第二,明净璀璨。通体透明,因为折射光线而熠熠放光;表面洁净,很难被外物所污染。第三,坚硬锐利。硬度极强,能破坏金属、石材等一切固体物,而铁、石等却不能摧坏它。

本经中的“金刚”,就是以最坚固、最明净和最锐利的属性来比喻这部佛经所说的道理。

首先,以金刚比喻这部佛法特别坚固,不易被破坏。

其次,以金刚比喻佛法的智慧光芒和悟道真心的纯明不染。

最后,以金刚比喻佛法的作用锐利无比,能破种种烦恼。

般若——精深微妙的大智慧

般若,在梵语中是“妙智慧”的意思。

但佛经中的所谓般若智慧并不同于普通的聪明,它是指能够认识道、证悟道、了脱生死烦恼、得道成佛的这个智慧,是属于道体上的根本智慧。所谓根本智慧,就是超越一般聪明与普通的智慧,而了解到生命的本源、本性。这个智慧才是般若。所以“智慧”两个字,并不能代表般若的全部含义。

大乘佛法把般若分为三类: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凡是用语言文字来说明的般若道理,称为文字般若。本质上讲,般若是离文字相的,即没有文字。但是如果不用语言文字表达,根器差一点的普通修行者,就很难明白佛讲的道理了。所以,文字般若是联系佛与凡夫的媒介。

依照文字般若得来的智慧在禅定中去感知和观察,称为观照般若。观照般若就是观察真理的智慧,在禅定中持续这种观察,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最后终究会有成就的。

因为长期修行观照般若,忽然间证悟佛法实相,称为实相般若。得到实相般若,就有了一定的成就。

可见,学佛的道路,是从听闻佛法开始,经由文字般若、观照般若,而后得到实相般若。

波罗蜜——脱离苦海到彼岸

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按佛法解释:凡夫境界是此岸,圣人境界是彼岸,河就是烦恼,包括贪嗔痴、爱恨愁等各式各样的波浪,船就是佛法,按照佛法修行就是坐船从此岸到彼岸。

到彼岸的方法归纳成六种,称为六波罗蜜,简称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

般若波罗蜜是到彼岸的向导。但是,般若波罗蜜并不是孤立的,它一定与前五度波罗蜜紧紧联系在一起。若前五度修行没有般若波罗蜜,就只是普通功德。虽然修行者坚持布施、持戒、在佛前烧香供养,但因为没有般若波罗蜜,就无法得无上菩提的大功德,也就是到不了彼岸。但如果没有前五度的修行积累,只是单独有般若波罗蜜,那么,这个修行人的福德就不够,只是空有很高的智慧,只是成就了阿罗汉的果位,从佛、菩萨的立场来看,他仍然没有到达彼岸。没有前五度修行,这个人一定是没有慈悲心,他只顾自己静修般若智慧,无形中就执着了个人“小我”的私利,是无法彻底解脱烦恼的。所以,只说般若,不讲前五度修行,不能叫金刚般若波罗蜜。

经一贯穿众生与佛法

经,梵语是“修多罗”,直译就是线,有贯穿、集结的意思。佛法最早被记录是用棕榈叶,由于其装帧需要用细绳一片片的贯穿起来,所以这种书籍就以线为名了。经既有线的意思,又能让人把它和圣人的著述联系起来,所以佛法著述都翻译为经。

发心修行菩萨道的人,能以如金刚般的妙慧,彻悟世间万物的本质,并依菩萨修行的六度,广行利他事业,则能到达究竟彼岸——成佛,贯穿起来就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

劝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金刚经》“妙义无穷”,历代都有醉心其中的解读者。由于文化环境、历史条件以及各人的阅历、年龄、性别等等不同,每个人对《金刚经》的见解,就会有所不同,正所谓见仁见智,是很自然的事。

《金刚经》主要说什么呢?

从文字上说,《金刚经》就是释迦牟尼佛与须菩提的一番精彩对话,主要讨论如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称“无上菩提”),即如何修证成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是佛陀觉悟的最高智慧,是超越自我、超越一切、甚至超越一般人既定的所谓“终极意义”的智慧,它能认识到一切事物的真正本质,具备这种觉悟就是成佛。所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下决心成就无上智慧,无上大道,即发愿成佛,这也是修行大乘菩萨道的全部内容和目的。

发愿成佛用现代心理学的概念理解,就是追求终极意义。人类从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这种追求,直到近现代还在追问“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宗教经验的高级阶段,向人们揭示“人类所向往的目标应当是什么”,是人类对经验世界显示出的内在和谐与秩序的坚定信仰与崇拜。这种坚定的信仰,在现代心理学看来,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

佛陀说《金刚经》的目的,其实就是教导大家去追求终极意义,以获得精神上的支撑与动力,来摆脱一切烦恼。

从结构上说,《金刚经》围绕须菩提的问题,佛陀首先阐述欲发无上菩提心者须先“降伏其心”,以“离相伏心”之道,洗净四相杂念,以便树立正确的佛法知见;然后说明菩萨广行六度时应“无住住心”;最后则详细讲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的平等性,即人人可以成佛。这种结构的逻辑就是依照佛所讲的文字般若,令大家去体悟佛法的实相般若;再依照悟到的实相般若,引导众生进行内心观照;最后,再以观照的结果佐证实相般若。

这样的结构关系,旨在展示学习菩萨入世度人精神的方便之门,以劝令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P16-20

序言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似乎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喜欢念金刚经;讲经者,喜欢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经。自从公元401年南北朝时代,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各朝代,((金刚经》所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现象,已成了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在中国历史上,佛教的各宗各派都十分尊重《金刚经》,为其进行注疏。尤以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与《金刚经》更是结有深厚的因缘。禅宗大德,六祖惠能禅师,因在街边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便激发了佛性,后来,他远赴千里之外去亲近五祖,五祖专为他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于是,他是豁然大悟了。本来禅宗是依据《楞伽经》修行,但自惠能大师以后,就依据《金刚经》了。

《金刚经》之所以受重视,是由于中国佛教自身的特点:一是重实行,如台、贤、禅、净各宗,都注重行持,尤重于由静定思虑生发智慧的体悟;二是好简易,中国人的习性有好简洁的一面,卷帙浩繁的经论,是极难普遍流通的。鉴于这部《金刚经》既重般若的悟证,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又不繁复艰涩,恰合中国人的口味,所以能特别流行。

《金刚经》是一切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因其探讨解脱生命困惑的大智慧,被奉为“佛门的智慧之母”。同时,不学佛的人也能够在其中获得重要的人生启迪,所以通常意义上,它也是一部人生哲理典籍。

从《金刚经》来看,佛法是解决心的问题。一开始先提到发“成佛”的心,然后是降伏虚妄之心,而后又是清净心,等到证入涅槃之后,心不再迷茫,连一丝丝的烦恼都没有了。助人脱苦离难,不生烦恼,这就是《金刚经》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样,这也是佛法的目的。

《金刚经》提出降伏其心,就是要降伏我们内心中不安定的烦恼因素。这恐怕是现代人最急需的一剂心灵良药。

“心”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的幸福。现代的心理医生解决的只能是个别人的问题;而一种千年背景的哲学思想,则能够影响成千上万的人。有识之士,已经将眼光投向了这样的经典,比如探讨《论语》与人生智慧、研究《老子》与人生幸福。而实际上,最直接针对烦恼、欲望的“心灵鸡汤”则是这部旷世经典《金刚经》。

《金刚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读起来也很容易上口,但要参透却很难,甚至入门都不容易。因此,千百年来无数高僧大德、国学大师都殚精竭虑,注疏详释,试图为世人开启这扇通向人生无上智慧的“金刚之门”。也正是因为阐释太多,理解殊异,导致对同一概念有诸多版本的解释,这使得许多初习《金刚经》的人常常陷于更大的迷惑,致使《金刚经》成为著名的“难读之经”。

我们著绘这本书的目的,是以通俗易懂的现代图解方式,让这部经典的要义逐一呈现出来:将繁琐叙述以图表方式简洁表述,将抽象概念以形象可视的画面展现出来,并配以相关佛教事物的精确图绘,同时辅以大量相关背景知识介绍,以使对一部佛经的阅读,变成一次生动有趣、富于智慧与启发的探索。我们衷心希望,你手上这本书能成为一扇通向人生无上智慧的方便之门。你在阅读中,有一时的精神体悟,在这个纷繁嘈杂的浮世上能获得片刻的宁静,足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