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中国兵王从美军特种任务中厮杀出来的浴血实录。十年间,跨越缅甸、中东、索马里、西伯利亚等地,执行特种任务57次,狙杀370余人……
蜀小山,曾服役于武警部队,退役后被骗偷渡缅甸,结识一名美军上校,历经考验,加入美军特种部队,执行特种任务多次,历经生死。2011年回到中国的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我在美国当特种兵》。构思精巧,不仅带您进入一次奇妙的精神旅程,还向您娓娓道来书中丰沛的文化细节。翻开本书,您将在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中遨游,体验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掩卷之余又能阅有所思、读有所悟。
《我在美国当特种兵》由蜀小山编著。
作为世界上最神秘、最残酷的“杀人机器”,美军特种部队一直以严格选拔、残酷训练著称,绝少外籍士兵。然而,一名来自中国的狙击手却历经淬炼,厮杀于美军特种任务中,10年间,生死跌宕,铁血慷慨……
2002年春天,被骗偷渡,到达缅甸果敢,认识美军上校;2003年春节,在英国米尔登霍尔基地通过选拔,正式加入美军特种部队;2004年元月,空降伊拉克,攻打基地组织和本?拉登;2005年11月,进入索马里海峡,围歼海盗;2006年4月,秘密潜入西伯利亚,与俄罗斯黑帮交火……
那些惊险刺激、紧张曲折的特战故事,武装贩毒、解救人质、野外求生、海底偷袭……那些最尖端的特种战备,MP5冲锋枪、M4卡宾枪、霰弹枪、水下手枪、眩晕手榴弹、反坦克火箭筒……将在您的眼前一一呈现。
翻开《我在美国当特种兵》这本书,与主人公一起体验从美军特种任务中厮杀出来的浴血快感。
第一章 闯荡中东,从狙击手到雇佣兵
当兵
1998年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难忘的一年。那年中国发生了特大洪灾,电视里每天滚动播放抗洪抢险的新闻。从那时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在我心中占据了很大空间。
那年,我还不满十七岁,正读高二。红警、金庸和仙剑,让我无法自拔,每天逃课,整日沉迷于电脑游戏厅(那时候还没有网吧的概念)。班主任把我们几个特殊学生的课桌搬到走廊里,意思是不请家长来就别来了。于是那年年底,我瞒着父母,和几位“难友”到武装部报名参军。父母知道我的情况之后,父亲没多说什么,只是不停地抽烟,而母亲,我从来没见她流过那么多的泪水。
在我的坚持下,父亲还是给我走动了一下关系,让我顺利入伍。在上车的前一刻,父亲教我打背包(他曾经是一名有八年军龄的老兵),母亲不停地往我包里塞零食。我有点儿后悔,但是我总是把后悔埋藏在心底,嘴上还是那么坚强。在泪水和激动的交替中,我们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出发了,经历了几天的行程,终于来到了部队。
那晚四周很黑,只见天上有几束光线,还有发动机的噪声。到处都是直升机,我们站在操场上分班。第一次站在军营,那种激动是无法形容的。班长是个两年兵(那时候是三年兵役制),他带着我们迅速进入营房,整理入睡。
经过整夜失眠,第二天一早被班长吆喝醒,起床到操场出操,才发现我昨夜的心情跟今早比,真是一落千丈。营区四周全是陡峭的高山,光秃秃的,没有一棵树,山上有一条“之”字形的山路,一辆拖拉机正在山上爬坡,那种声音在山谷里长久地回荡。再看班长,四周戴着中士、上士肩章的老兵不少,唯独我的班长是个下士,全是包公型,板着脸,这里每个班长长得都很黑。
在教导队三个月的生活,我也就不多描述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拳头大的馒头,我每次能吃七到九个,每天早上吃饭都是一个班装一大洗脸盆馒头,但是还是不够吃。二是洗澡的时候,一个排只有十分钟时间,在大渡河边,几百人脱得精光,排着长队洗澡,那种场面何其壮观!三是为了让被子叠成豆腐块,每天早上五点半开始,五百新兵抱着被子,拿着小板凳,在操场上推被子,几乎每个新兵的被子在地上都要“擦”三个月,下连队之后才有机会洗被子。
这中间的酸甜苦辣,包括第一次倒功训练,全在水泥地板前扑;第一次射击,那种声音让人沸腾而又害怕;第一次越野,让我有了躺下就能忘掉一切的感觉;第一次战术训练,黄沙漫天,鼻子喉咙里都是沙子……这些种种,回忆起来就不能自拔。
新兵训练结束之后,我们进行了宣誓入伍,然后就分配连队。当念到我名字的时候,我差点儿休克!因为我所在的连队,居然是班长们经常提起的连队,让新兵听了就害怕,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魔鬼二中队。我们是武警部队,二中队不是特种部队,也不是特警部队,只是普通的机动部队,但是能让所有新兵听了脚软,所有老兵听了起敬。这究竟是怎样的魔鬼中队?后来我成为老兵的时候听一位新排长(曾经在特警部队集训过)感慨,特警队的训练也比不上这里。还有一位排长(曾经是解放军某部侦察大队的战士)也感慨过,侦察连也莫过如此。
在二中队待了一年之后,我才发现在这里与其他部队的区别。武器(枪)只有普通的八一式,营房也是普通的营房,训练都是共同科目,没有特种作战训练,也没有后来的反恐科目。只是在这里,不论是志愿兵、超期服役的老兵,还是普通战士,甚至排长、副连长。整个连队除了指导员可以不训练,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训练,基本每天两个五公里跑步,体能训练是跑不掉的。排长训练不给力,连长一样手下不留情。什么“打骂体罚”不只是在战士身上,在干部身上同样适用。
在连长的“折磨”下,每个月支队会操的军事流动红旗都会在二中队生根,我们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我与二中队共存亡的思想在每个人的灵魂中生根。
我不想多说训练的辛苦,总之我的军营生涯,到现在最刻骨铭心的还是在二中队生活的记忆。每次暴雨雷鸣的夜晚,紧急集合,被褥在雨水中泡过,更加沉重;每次部队集结,其他人看我们二中队的战士那种目光总是很不同;每次训练,每一位干部都跟我们一起流血流汗,荣辱与共。一起上山砍柴;一起唱着《打靶归来》;一起扛着流动红旗。真的,到现在为止,我到过很多国家,接触过很多部队,真的再也找不到曾经那种欢快和自豪感了!也许我内心的那份孤独和归宿感已经在这里生了根!
在我的军营生活中,让我难过和无奈的事只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我第一次看老兵退伍。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连队的老班长,贵州人,超期服役的老战士,军事素质顶呱呱,受过伤,立过功。参谋长点名想让这位优秀的战士留下,但是他没做到。当时我一直没想通,为什么他没能留下。
第二年,也就是千禧年年初,兵役法改革,义务兵只服役两年,第三年就可以转士官领工资了。我终于明白了,那年的老兵很多,必须有部分人牺牲和奉献。所以第二年我有资格去报名考军校的时候,也没去报名。
因为我对自己的背景一点儿信心都没有。退伍的时候,事实证明了我的选择。与我同年度的某战友退伍的时候剃了个光头,日:重新开始。曾经的骨干尖子,大学生也不过如此!我多少带着遗憾和激动,退伍回到了家乡,而我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