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共计两百余篇。这些童话取材广泛,内容丰富,大抵可分为三类:一类为神魔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神力、魔法、宝物往往属于淳朴善良的底层小人物;一类为动物故事,这类故事的主人公均为动物,在这些各不相同的动物身上,人们很容易发现人自身的影子;再一类是生活故事,这类故事所讲述的内容即通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
《格林童话(少年版)》由德国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搜集、加工、整理而成,收入脍炙人口的经典格林童话数十篇。
《格林童话(少年版)》由德国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搜集、加工、整理而成,大多歌颂勤劳、正直、善良、勇敢和宽容,抨击懒惰、邪恶、怯懦与嫉妒,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向上的人生和美满幸福的生活的追求。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用汗水与智慧赢得命运的青睐,最终战胜苦难与邪恶,走向成功。故事情节紧张、引人入胜,富有戏剧性。人物性格鲜明、丰满。语言明白晓畅、幽默风趣。 《格林童话(少年版)》收入脍炙人口的经典格林童话数十篇。
一个铁匠和一个木匠一起出去旅行。他们走到一个森林中,忽然听到一阵欢快优美的歌声。他们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了,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唱歌的人。顺着歌声,他们来到了灌木深处,忽然看到许多矮人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圈子在跳舞,嘴里唱着美妙的歌。
矮人们看到铁匠和木匠,邀请他们一起来跳舞。两个人犹豫了一下,便加入了矮人的群体之中。矮人中有一个白胡子的老人,比其他人略高一些,穿着一件灰色的外套,长长的胡子垂到胸前。跳着跳着,老人忽然一把抓住铁匠,抽出自己腰间的刀,把铁匠的头发胡子剃得精光。接着,木匠的头发和胡子也被他剃掉了。但是他们看着老人慈祥的面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还是拉着矮人们继续唱歌跳舞。歌舞结束后,老人指了指旁边的石头堆,示意他们每人拿一些。虽然不知这些石头有什么用,两个人还是装了一些在自己的口袋里。
离开了矮人们,木匠和铁匠找到一家小旅店过夜。第二天早上醒来,他们发现口袋里的石头都变成了亮闪闪的金子。更奇怪的是,被老人剃掉的头发和胡子也都重新长了出来,和原来没有什么区别。
铁匠高兴极了,他要木匠再多住几天,好回到矮人那里去多装石头。木匠没有同意,他对铁匠说:“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有钱的人了,我要赶快回家,和我的家人生活在一起。我已经很满足了。”铁匠只好一个人上路了。为了得到更多的金子,他带了许多大包。到了晚上,他又来到那个森林,矮人们还在那里唱歌跳舞。铁匠加人到他们中间,老人又给他剃了一个光头,并且让他装走一些石头。他贪婪地把所有的包都装满了石头,然后回到旅店。那天晚上,铁匠睡得很香,他梦到自己变成了一个大富翁。
当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包里什么金子也没有,全都是石块,就连昨天口袋里的金子也都变成了石块。更可怕的是,他发现自己的下巴和头上都是光秃秃的,什么也没长出来。他明白了,这一定是老人对他贪婪的惩罚。可怜的铁匠,不得不用帽子遮住他那光秃秃的脑袋,一个人灰溜溜地回家了。
P1-2
《格林童话》是一本德国民间童话故事集,是格林兄弟从民间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加以删改、整理,编撰成书。既是来源于民间,就带有民间故事的鲜明特色:想像力丰富,天上人间、人兽神魔都有涉及;情节曲折却不复杂,一个故事就二两个主要人物贯穿到底;爱憎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受欺负的人往往有好运,贵族和富人常常受捉弄……故事中处处体现出老百姓的质朴、幽默、狡黠、智慧和美好愿望,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悟出的一些道理。应该说《格林童话》并不仅仅只适合孩子阅读,大人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受到启发。所以,《格林重话》在它问世后的近200年间,才会在世界上广泛传播,家喻户晓,滋养了几代人。
同时,也正是因为来自于民间,不可避免地掺杂着一些粗俗的内容,比如暴力、色情等。格林兄弟在整理编撰这些童话故事时,已经对一些不好的内容作了删改,大大提升了该书的品质。但现在看来,仍然有一些内容过于残忍,不符合时代精神。比如在《白雪公主》原作中,恶毒的王后是被套上烧红的铁鞋,活活烫死的。《穿着靴子的猫》中,猫为了把巫师的财产抢来给它的主人,就用计谋把巫师吃了,等等。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对这些内容作了技?性处理,既保留了原作的风貌和情节,又使之更加人性化,更加适合孩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