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现代中国人的成长问题,即如何完成自我确证,如何谋划和建立起人的主体性,成为贯穿现代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价值追求之一;对现代人成长问题的关注和探寻,也成为整个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内在精神脉络之一。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关于成长问题的文学想象和文学表达,不仅在精神向度上拓展着现代中国文学的精神品格,而且在文化深度上塑造着现代中国文学的文化品质。《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研究》由顾广梅所著,采用发生学、文化诗学和叙事学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从“五四”到1949年以前的30年中国现代成长小说进行整体勘探和文本细读,重新发现和解读曾被文学史忽略的众多现代成长小说文本,梳理其中的嬗变轨迹和叙事类型,并从身体成长、心理成长和精神成长三个诗学维度揭示出现代中国人的“成长之谜”。
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发生
第一节 现代性语境下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价值原点
一、现代性语境下成长问题的提出与成长小说的发生
二、“五四”个人主义话语: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价值原点
第二节 “新人”的公共形塑: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方向和规约
一、“新人”的前身:“新民”与“人之子”
二、从《新青年》、《新潮》看“五四”时期的“自由新人”
三、从《中国青年》看革命时期的“革命新人”
四、从《解放》看抗战时期的“民族新人”
五、从《群众》看延安时期的“翻身新人”
第三节 主体意图:中国现代成长小说发生的个体动机
一、小说家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二、小说家虚构(纪实)他人的成长故事
第二章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嬗变轨迹和叙事类型
第一节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嬗变轨迹
一、“五四”时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开端期
二、左翼革命时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爆发期
三、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收获期
第二节 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叙事类型
一、在路上的成长迷梦
二、被放逐的成长幻灭
三、到达“远方”的成长神话
第三章 身体成长: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诗学维度之一
第一节 身体成长的面向一:身体的时间神话
一、个人成长时间与历史时间的融合
二、时间隐喻下的成长
第二节 身体成长的面向二:身体的空间实践
一、身体成长的空间行为模式:逃离与闯入
二、身体成长的空间逻辑:开放自由的空间位移和空间拓展
三、身体成长的典型表征空间:监狱、军队、会议和街道(广场)
第三节 身体成长的面向三:身体欲望的话语转移
一、开端期:身体欲望与社会理性的初步调适
二、爆发期:身体欲望与革命指令的矛盾冲突
三、收获期:身体成长的四个面相
第四章 心理成长: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诗学维度之二
第一节 心理成长的阶段一:镜像阶段对母亲镜像的辨识与想象性认同
一、抗争式的母亲镜像认同
二、精神同盟式的母亲镜像认同
三、仰望式的母亲镜像认同
第二节 心理成长的阶段二:后镜像阶段对父亲镜像的拆解和审视
一、“叛逆一归来”之子对父亲镜像的再拆解和再审视
二、逆女对父亲镜像的反抗和颠覆
第三节 心理成长的阶段三:后镜像阶段“象征之父”的想象性介入和象征性认同
一、启蒙者面像:“象征之父”的想象性介入
二、启蒙者话语:对“象征之父”的象征性认同
第五章 精神成长:中国现代成长小说的诗学维度之三
第一节 精神成长的加数一:领受新知识与新教育
一、成长主人公知识建构的方式
二、公共领域里的知识建构
三、知识焦虑与精神成长
第二节 精神成长的加数二:寻找意义与信仰
一、意义意志、意志自由与意义找寻
二、意义世界中的信仰确立
三、找寻意义与信仰的精神产品:痛苦体验
结语:“成长”抑或“生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