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习借鉴外国教育之研究(和魂洋才的建构与嬗变)》由关松林所著,在本书中,关松林博士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并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儒学与古代日本教育、古代印度教育与日本僧侣教育、西方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教育、美国教育思想与日本现代教育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论述。其中,既论及日本不同时代的教育发展,又论及日本不同时代的教育思想及教育家。通过分析和论述,本书清楚地揭示了日本教育在学习借鉴外国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那就是:日本教育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积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有选择地吸收外国教育的长处,逐步形成适合日本国情的教育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日本教育是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的一个样板。
《日本学习借鉴外国教育之研究(和魂洋才的建构与嬗变)》由关松林所著,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比较教育文库》之一。作者从比较教育的视角并利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中国儒学与日本古代教育、印度佛教与日本僧侣教育、西方启蒙思想与日本近代教育、美国教育思想与日本现代教育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论述,既论及日本不同时代的教育实践,又论及日本不同时代的教育家及教育思想。揭示了“和魂洋才”的演化历程。通过分析和比较,《日本学习借鉴外国教育之研究(和魂洋才的建构与嬗变)》阐发了日本教育在学习借鉴外国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鲜明特点:日本教育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积极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精华,有选择地吸收外国教育的长处,逐步形成适合日本国情的教育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日本教育可以说是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的一个范例。全书共13章,架构清晰,史料翔实,丰富了我国比较教育及外国教育史学科的研究内容,对于我国当今教育进一步落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序(单中惠)
绪论
第一章 吸收与模仿:中国儒学与日本古代教育
第一节 中国儒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
第二节 日本儒学的流派与特点
第三节 日本对唐朝教育制度的学习与模仿
第二章 因袭与超越:印度佛教与日本僧侣教育
第一节 印度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
第二节 日本的僧侣教育
第三节 最澄的教育思想
第三章 融合与更生:儒、佛文化与圣德太子
第一节 圣德太子教育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圣德太子教育思想的内涵
第三节 圣德太子在日本教育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推崇与光大:中国儒家文化与日本儒学教育家
第一节 阳明学派与中江藤树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孝经》、《大学》对中江藤树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朱子学与贝原益轩的教育思想
第五章 启蒙与创新: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教育
第一节 西方启蒙思想与日本的文明教育观
第二节 福泽谕吉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第三节 福泽谕吉实学主义教育思想
第四节 福泽谕吉教育思想的民族性
第六章 改革与崛起: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明治维新时期教育的基本状况
第二节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
第三节 日本近代教育改革成功之动因
第七章 向往与裂变:欧洲文明与日本近代教育
第一节 森有礼对日本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第三节 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第八章 尚实与致用:日本的职业技术教育
第一节 井上毅的职业教育思想
第二节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第三节 日本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趋势
第九章 重构与再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教育思想对日本的渗透
第一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理念的重构
第二节 美国教育对日本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第十章 交流与会通:杜威教育思想与日本教育
第一节 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传播
第二节 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应用
第三节 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影响
第十一章 传承与发展:日本现代大学教育和成人教育
第一节 日本的大学师资培养及考试制度
第二节 日本的大学教学与科研
第三节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
第四节 日本的成人教育
第十二章 比较与借鉴:日本现代基础教育
第一节 日本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 日本基础教育的课程
第三节 日本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与趋势
第十三章 追问与总结: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
第一节 “和魂汉才”的出典与含义
第二节 “和魂汉才”的形成与消亡
第三节 “和魂洋才”的实践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日本学习借鉴外国教育编年大事记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