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个主题,28份自供状,讲述平凡人的“心灵原生态”。
刘彦庆的《安放心灵的28封信(中国年青一代的集体倾诉与反思)》——一部给心灵以震撼和启迪的励志读物!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实存在。走不完的路,适可而止;过不了的河,及时掉头,也不失为一种明鉴的智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安放心灵的28封信(中国年青一代的集体倾诉与反思)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彦庆 |
出版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28个主题,28份自供状,讲述平凡人的“心灵原生态”。 刘彦庆的《安放心灵的28封信(中国年青一代的集体倾诉与反思)》——一部给心灵以震撼和启迪的励志读物!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实存在。走不完的路,适可而止;过不了的河,及时掉头,也不失为一种明鉴的智慧。 内容推荐 刘彦庆所著的《安放心灵的28封信(中国年青一代的集体倾诉与反思)》中的主人公们在各自平凡的生活中,奋斗着,拼争着,爱着,恨着,痛并快乐着。28封信,28个主题,也可以说是28份心灵的自供状。 《安放心灵的28封信(中国年青一代的集体倾诉与反思)》设计了一个“爱的连锁”游戏,用书信“拉家常”的形式,与昔日的老同学进行心灵的沟通,将他们在十几年的生活、事业、爱情、学习中产生的或多或少的人生经验与教训、心灵的迷惘与困惑、爱情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倾诉出来,以期疗治人们心灵的隔阂与冷漠,帮助醒着的人们共同寻找失去的人生力量,找回生命的航标。 目录 1.爱是一枝花 2.智慧的果实 3.思想的故乡 4.人生的重量 5.从小到老的命运 6.幸福没有招牌 7.快乐在于自己 8.生命——片刻的真实 9.心灵的主宰 10.美丽几何 11.放下爱情 12.教育唤醒智慧 13.中国人的德行 14.梦想的伟大 15.成功——做你该做的事 16.机遇之神 17.点燃热情 18.朋友的责任 19.忠于义务 20.信任的限度 21.大海的宽容 22.忍耐的勇气 23.同情:未泯的良知 24.坚强来自内心 25.另一种眼泪 26.忧郁的享受 27.也说静心 28.生存,然后生活 试读章节 1.爱是一枝花 爱就像一朵花,很容易被任何石头压碎,被任何动物摧毁。 ——印度奥修 白猿兄: 我是聃子,还记得睡在你上铺的那个爱放屁的兄弟吗?说实话,我早想跟你聊聊,但自从毕业后就失去了你的音讯。今天还是在阿铭那儿获悉你的信息的。哎,惭愧得很,这么多年,我都是一个人过,我始终认为我是一个被爱遗弃的人,直到有一天,我收养了一个遗弃儿,我才知道,爱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那是一个初春的下午,当我步行经过小县城外的一个垃圾场时,你知道,我是不会骑车的,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没学。我路过垃圾场的时候,听到几声婴孩的啼哭声,你知道我的耳朵自打上学时就不好使,你也知道我的耳聋是从小被父亲的耳光打的,况且一个人在这座孤岛似的测报点待惯了,反应更是有点儿迟钝。但是,又传来几声“哇——哇哇!”这回我听得千真万确,是婴孩的哭声,并且离我不远。于是我开始留意眼前这个臭烘烘、乱糟糟的垃圾山:远处几个翻捡垃圾的拾荒者,一辆运送垃圾的小卡车正向垃圾山上驶去,风吹起白色的塑料袋,挂在蒿草上,停留在突起的脏物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臭味…… 我的视线一寸寸由远及近地搜索,忽然,我就看见了不远处的一个似兔子窝样的蒿草堆里有东西在蠕动,那似乎不是风动。我快步走过去一看,一件女式防寒服中包裹着一个婴孩,红嘟嘟的脸,黑黝黝的眼珠闪着泪光,看上去倒像一只刚出土的泥蝉。我本能地抱起婴孩,婴孩的脸蛋冻得冰凉,看不出有几个月大,翻翻防寒服,发现衣兜里有一个纸包,打开来是一张纸条和1000元钱。纸条上写着:“好心人!女儿生于今年正月十八,留一点钱买奶粉。谢谢您!”一看就是女性的字迹,字体不难看,甚至比我写的字好。婴孩算下来还不到两个月,为什么被遗弃?婴孩怎么办?我一个大老爷们儿三十老几了至今光棍一根,别说喂养一个婴孩,连恋爱也只谈过两次。我举目四望,大声吆喝,垃圾场上的拾荒者无动于衷,倒是吓得婴孩又“哇哇”大哭起来。我手足无措,尝试了好几次,才将婴孩笨拙地揽在怀里轻轻地拍打着、哄着。这一幕场景似乎在我逝去的母亲怀里吃奶时有过,一种爱的温暖油然而生……或许,我与这孩子有点儿缘分。于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抱起孩子去县城新华书店买几本育儿的书和买一些婴儿奶粉。 就这样,我当起了一个准爸爸。迄今,孩子已满两岁,昨天刚过的生日,几百个日日夜夜我这个爸爸就糊里糊涂地熬过来了。你能想象我背上背着一个小孩去田间搞试验调查吗?你能想象我伏案撰写每月一期的病虫害测报材料,她在大桌案上弄翻墨水瓶高兴地涂鸦吗?你能想象她陪我度过的无数个寂寥的夜晚吗?你能想象我带着她去省上参加测报会议吗?哦,忘了告诉你,我的漂亮女儿,她的名字叫蝶儿。庄周梦蝶,有时我想,蝶儿就是我,我就是蝶儿,这是上天垂怜我,赐予我的另一个影子。 写到这里,蝶儿在梦中笑了。宝贝,在笑什么呢?还涎水直流。 白猿兄,你不难看出,因为有了蝶儿,我的整个人生态度也开始变得积极起来,因为我懂得了爱,因为我的生活中有了爱。弗洛姆说过,爱就是对我们所关爱的对象的生命和成长的主动关心。哪里缺少主动的关心,哪里就没有爱。爱岂止是一种关心?给予爱是一种脱胎换骨的乃至深入骨髓的幸福享受! 看过聃子的来信,我为我在生活中对“爱”这个主题的浅薄理解而汗颜了。因为我是一个卫道者,我到处演讲,厶们需要听什么,我就演讲什么样的内容,我扮演了一个又一个神圣、高尚、伟大的善知识角色,但我对爱的理解原来是如此偏狭、如此浅薄、如此空洞,我开始忏悔。 我是一个从小就没见过父亲的孩子,据说父亲在一次工伤事故中死了,母亲从此就得了阵发性精神病,年纪轻轻地守了寡。 我是被祖母一手拉扯大的。我从小就是祖母的跟屁虫:祖母做饭,我烧火;祖母喂猪,我用棍子捣石槽里的猪食;祖母推幺磨,我一圈一圈地围着磨道跑;祖母上坡扯猪草,我也背个小背篓装模作样;甚至祖母上茅房不用草纸,我也学着不揩屁股,以至于身上经常臭烘烘的…… 我还算是一个好孩子,时常听到邻居大婶夸我听话呀懂事呀什么的,祖母总是呵呵笑着抹眼泪说:“哎,这没娘没老子的娃,不见你们笑话,谁家想要了送人去!”还真有一户陈姓人家动了恻隐之心,要将我过继给他家,但是祖母说归说,心里一百个舍不得我这个可怜的小孙子。 我就这样在祖母疼爱的目光中渐渐长大,自己也没觉得与其他孩子有什么显著的区别。祖母说:“做人有三件顶顶要紧的事:老实、勤快、不恨别人,只有这样才会有出息。”这其中的“不恨别人”,在我成年后就理解为:爱。 童年时受人辱骂,少年时被人用砖块拍得头破血流,那时我就想,一旦哪一天我变得强有力的时候,我要杀了他们。现在想来,当时的念头是那么幼稚可笑,杀人不过头点地,怨怨相报何时了?过去的“冤家仇人”是无知的,现在还要把这种无知带给未来?不!应由恨转化为爱。爱是一种忘却,爱充满了无限的同情与怜悯,爱就是宽宥一切。生活中的我及我的朋友们尚处于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同情与怜悯、对人的宽宥的缺失状态,爱又从何谈起? 聃子说,给予爱是一种幸福。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这种体悟是高妙的。聃子在校时,和所有贫困生一样,学校的救济名单中总少不了他。但他从不与人攀比,似乎也没感觉过自卑。或许是听力不好的缘故,他很少与人交流,性格显得有些孤僻,甚或与世俗格格不入。他经常一个人窝在被窝里读一些稀奇古怪的书,自言自语地说一些大家都听不懂的话,冷不丁放几个惊天动地的响屁。 聃子毕业以后,分配在一个县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搞测报。一两个人的单位,烦琐沉重的工作,难挨的孤寂,再加上个性使然,不谙世俗升官发财之道,因此,领导就认为聃子适合干这种不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于是聃子一干就是十几年。试想,十几年不挪窝,年复一年、月复一月地与植物花草病虫害打交道,能不显得自闭?一个好端端的壮年男子在十几年生活中没有女性的爱抚,没有亲情的介入,突然一个小生命蝶儿的加入,能不给他的人生带来无限的生机吗?能不给他的生活来带无尽的欢欣和鼓舞吗? P1-4 序言 就这样进入你的心灵! 早有一个心愿,就是写一部关于心灵的书。 一度时间,读书界有一个怪谈,那就是只有外国人的书才可以称为心灵解码、成功励志、情绪护理,只有国内外成功人士才能谈得上“励志”,只有名人才配谈“心灵”,殊不知这给我们一向内省的中国读者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压力。难道只有那些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人物才算得上是成功者?只有那些CEO才能任其思维跳舞?只有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才能激励人们去实现梦想、向往成功?只有那些口舌如簧的演讲家才配侃侃而谈励志和心灵?这或多或少是一个误解,或许多少歪曲了写作者的部分本意。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写作者“妥协”书商、取悦读者的结果,是一些以“写字”谋生的文人为文的堕落,更是一些失去良知的书商的无耻炒作。余华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位真正的作家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 于是,我开始尝试“打造”中国本土的心灵书。这可能是第一步。我没有邀请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我没有涉足大家所熟知的商界大亨,更没有胆量去政界挖潜,更不消说去收集明星们成才成功背后所流下的汗水和眼泪,我在试图走进普通人的心里,解读平民的现状。起码,我不想制造一个噱头!我想通过我的真诚努力,寻找一些小民的“心灵原生态”。这便是《安放心灵的28封信》一书的缘起。 读者诸君可能听说过或见过这种情况:前些年,你莫名其妙地收到一封信,让你照内容抄写十遍,发给你十个要好的朋友,若不抄,在某年某月某日,你将大祸临头;若照抄十封寄出,好运即将降临到你的头上,亦或说将要发大财什么的。这纯属无稽之谈。当然现在已经升级到QQ群发信息、手机短信或E-mail赚取同情、骗取钱财了。这世界变化太快。种种诈骗危局四伏,防不胜防,时刻在糟践你我的身心健康。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我则看中了书信连锁的形式。于是,我选了一帮昔日的老同学进行“爱的连锁”游戏,尽管在全班36名同学中,多半人没有回应,甚至对我设计的这种书信连锁游戏嗤之以鼻,但还是有那么几个同学回应着,他们便构成了我这部书的主人公。 我希望通过书信交流的形式,将主人公们十几年的生活、事业、成长、爱情、学习中产生的一些人生经验与教训、迷惘与困惑、成功与失败,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以期疗治人类心灵的隔阂与冷漠,帮助大家共同寻找失去的人生力量,重新找回生命的航标。 以上只是解决了形式和内容的问题。写什么?一开始,我让昔日的同窗们随便谈,结果发现重复、乱弹、跑题的情况比较普遍,收获甚微。无奈之下,我拟出了28个问题提纲,每个问题提示了重点谈些什么,由他们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可以多谈些,不感兴趣的可以少写甚或不写,我甚至明白地告诉他们,我想通过这种形式,来进一步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纽带重新“链接”起来,使大家在人生的旅途中相互关照,相互激励,共同走向生命的终点。 信发出去后,响应者寥寥,但还是有几位老同学表示会在适当的时候,认真回信。他们是聃子、阿铭、成心仁、马虎、昆尚成、郝眉、马缨、黄国庆、匡品源,后来又加入了校花庄静怡,成心仁的妻子成心仪,幼儿园小田老师,还有白猿的前妻米雪。其实最最意外的还数这后面的四位女同胞,她们的“加盟”使我的这部书的人物形态和“心灵原生态”呈现多元化趋势,内容也丰富精彩了许多。 通过主人公自己的故事,再联系一些哲理、名言警句和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丰富与白猿的交流内容,这样将大大小小的故事,融入心灵的感悟之中,让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有些受益。这,或许能说是寄托了我的满腔情思。 其实,作品的主人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只不过我们时常与之擦肩而过,或迎面走过,彼此没有进行心灵感应的交流罢了。匆匆,太匆匆。人们大都比较吝啬自己的面部表情,哪怕施与对方一个自然的微笑,也可能被视为“神经病”,或遭个白眼,或挨一顿国骂。试问,我们为何总是始终绷紧我们的“心灵”名片呢?我这一说,可能有的读者会骂我崇洋媚外或者“找抽”什么的。但事实确实是这样,心灵反映在脸上,反映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我们是否该拓宽自己的“二尖瓣”,让一颗心能愉悦地跳动?我们是否该给心灵松绑,享受当下? 《安放心灵的28封信》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心灵的自供状。十几个主人公在各自平凡的生活中,奋斗着,拼争着,爱着,恨着,痛并快乐着。虽然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描摹还只是寥寥几笔,几近简单之能事,但他们在生活中还是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了一方空间,至少还有时间去检视自己的生活,至少他们还醒着。这,已经足够了。还能要求他们什么?他们是最平凡、最普通、最可爱,也是最伟大的一群人。至少,他们还没有被突涌而至的房子、车子、票子等带“子”的身外之物冲昏了头脑,还没被恶俗、低俗、媚俗、庸俗的污浊尘世淹没了本性。这种存在,对于我们的民族算不算是一件幸事?! 尼采说:“两个人之间最大的隔阂,就在于他们纯洁的心灵无法沟通。当你无法与他沟通时——告诉自己:‘不要将他的臭味拿到鼻前来嗅!’” 最后,请允许我再一次说:感戴生活,感谢友谊! 刘彦庆 201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