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林业经济与管理学术文库
分类
作者 刘东生//高岚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研究背景

1.1.2 本书研究范围的界定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1.3.1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研究情况

1.3.2 国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研究情况

 1.4 研究框架与结构

1.4.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公共管理理论

2.1.1 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

2.1.2 公共管理概念的界定

2.1.3 公共管理的模式分析

2.1.4 公共管理的利益分析方法

2.1.5 公共管理理论在本书中应用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2.2.2 林业可持续发展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本书的应用

 2.3 委托代理理论

2.3.1 委托代理理论溯源及內涵

2.3.2 委托代理关系的天然缺陷

2.3.3 委托代理问题的制衡

2.3.4 委托代理理论在本书申的应用

 2.4 现代产权理论

2.4.1 产权理论概述

2.4.2 产权的定义

2.4.3 科斯定理

2.4.4 交易费用

2.4.5 现代产权理论在本书中的应用

 2.5 生态经济学理论

2.5.1 生态经济学的內涵

2.5.2 生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5.3 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原理

2.5.4 生态经济学在本书中的应用

 2.6 信息经济学理论

2.6.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6.2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2.6.3 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几种模型

2.6.4 信息经济学在本书中的应用

 2.7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

2.7.1 政府失灵的现象

2.7.2 政府失灵的原因

2.7.3 政府失灵的对策

2.7.4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在本书中的应用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历史和现状

 3.1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历史进程

3.1.1 初创阶段

3.1.2 规范阶段

3.1.3 深化阶段

3.1.4 壮大阶段

3.1.5 现处阶段特征

 3.2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成就

3.2.1 工作绩效方面的成就

3.2.2 工作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3.3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3.3.1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现状

3.3.2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3.3.3 存在问题的原因

 3.4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产生的经济学分析

3.4.1 东北內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3.4.2 东北內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制相对利益结构分析

3.4.3 东北內蒙古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体制的产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框架

 4.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概念

4.1.1 森林资源的管理

4.1.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

4.1.3 森林资源管理与监督管理的关系

 4.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功能

4.2.1 制约功能

4.2.2 参与功能

4.2.3 预防功能

4.2.4 反馈功能

 4.3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原则

4.3.1 目的性原則

4.3.2 客观性原則

4.3.3 异体监督原則

4.3.4 超前监督原則

 4.4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目标

4.4.1 根本目标

4.4.2 具体目标

 4.5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对象

4.5.1 东北、內蒙古重点国有林区的监督管理对象

4.5.2 其他林区的监督管理对象

 4.6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内容

4.6.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

4.6.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业务范围

 4.7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方法

4.7.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手段

4.7.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环节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

 5.1 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5.1.1 东北、內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5.1.2 其他地区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现状

5.1.3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缺陷

 5.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改革设想

5.2.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

5.2.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則

5.2.3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机构改革方案

5.2.4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调整

 5.3 对改革方案的评价

5.3.1 “双轨迹”观点

5.3.2 经济学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

 6.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6.1.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的指导思想

6.1.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的基本原则

6.1.3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6.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的实施

6.2.1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的实施步骤

6.2.2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结果的使用

6.2.3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指标的调整

 6.3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评价实证

6.3.1 基础工作评价

6.3.2 业务工作评价

6.3.3 廉政建设评价

6.3.4 综合评价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森林资源监督的有效性评价

 7.1 森林资源监督主体的有效性评价

7.1.1 监督主体有效性的评价要素

7.1.2 监督主体有效性的评价

 7.2 森林资源监督客体的有效性评价

7.2.1 森林资源的多级委托代理

7.2.2 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的双重管理体制

7.2.3 政企不分

7.2.4 监督客体失效的模型证明

 7.3 外部监督和自我监督的有效性评价

7.3.1 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7.3.2 自我监督的“逆向”作用

7.3.3 监督机制的有效性综合分析

7.3.4 案例:云南小湾电站进场路、施工区采伐林木案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保障措施

 8.1 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

 8.2 加强资源林政和资源监督管理的基础建设

 8.3 强化对林业建设目标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

 8.4 进一步强化以政府为主要对象的林业法制宣教机制

 8.5 尽快出台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

 8.6 构建职能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系

 8.7 加强对监督系统的再监督

第9章 结论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基本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是具有中国特色森林资源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9年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成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机构以来,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已在全国范围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建立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网络,成为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研究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开展森林资源监督”、“什么是森林资源监督”和“怎样进行森林资源监督”三个基本问题。在剖析了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本研究从法律、经济和管理的角度全面阐释了建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系的理论依据,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森林资源监督”的问题。为解决“什么是森林资源监督”的问题,《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概念、功能、原则、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描述,试图建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框架。对于“怎样进行森林资源监督”这一重大问题,它涉及体制、机制、管理及外部环境等许多领域。本研究主要从森林资源监督体制方面入手,提出了“分区施策、分步实施”的改革方案;在监督管理评价方面,设计了3大类、21项指标和54个子指标,制定了打分标准和考核评价等级,并开展了试评价;同时提出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保障措施。相信这些研究成果对强化森林资源监督、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推动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由刘东生、高岚著。

编辑推荐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是一个历史渐近的过程,具有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特点;伴随着依法行政的强化、林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监督管理体制在监督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方面陆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研究探讨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对强化资源监督、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推动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此为出发点,《我国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为什么要开展森林资源监督”、“什么是森林资源监督”和“怎样进行森林资源监督”三个基本问题。本书由刘东生、高岚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