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霍奇斯所著的《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世界唯一权威图灵传记,24岁发明计算机,42岁死于毒苹果,同盟国情报核心,破解德国最强密码。最传奇的数学家,科学界的哈姆雷特。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很难慰象,还有哪本书能比这本更加充满思想与温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英)安德鲁·霍奇斯 |
出版社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德鲁·霍奇斯所著的《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世界唯一权威图灵传记,24岁发明计算机,42岁死于毒苹果,同盟国情报核心,破解德国最强密码。最传奇的数学家,科学界的哈姆雷特。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很难慰象,还有哪本书能比这本更加充满思想与温情。 内容推荐 安德鲁·霍奇斯所著的《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作者霍奇斯的冷静令人十分吃惊。他自己也是同性恋,按理说同病相怜,但他一切叙述皆从外部证据入手,一直讲到50年代对同性恋的残忍“治疗”,仍然不动声色,不妄自推测,不抒情,不悲伤。《艾伦·图灵传(如谜的解谜者)》的思维方式,倒真像图灵测试中那个既冰冷又诡异的回答者!慢着,难道我们这个世界不就这么荒诞么,从外部永难抵达深渊一样的真相。 目录 第一章 他得学会合群 第二章 思考什么是思考 第三章 彼岸新星 第四章 解谜接力赛 连接两个世界 第五章 运转起来 第六章 水银延迟线 第七章 退隐山林 第八章 面朝大海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他得学会合群 探索伊始,我心已醉。 只说那微妙的知觉,形态,力量, 只说那轻巧的昆虫,动物, 还有感受,还有目光,还有爱, 都让我由心敬畏,欣然忘食。 我止步不前,不再期待远方, 我要留在这里,用狂喜的曲子,不住地歌唱。 大英帝国之子艾伦·图灵,出身于一个半贵族半资产阶级的家族。在他的祖先中,有上流社会的商人、军人和牧师。随着不列颠席卷全球的扩张,他们也开拓了自己的世界。 上溯到公元14世纪,图灵家族发源于北苏格兰阿伯丁郡的佛汶然地区。1638年,这个家族里有一位准男爵,叫约翰·图灵,他离开了苏格兰,来到英格兰。图灵家族的信条是“勇者好运”,但不幸的是,约翰勇气有余,却没遇到好运。在英国内战中,准男爵吃了败仗,佛汶然遭到大肆洗掠,在王政复辟后,他也没有得到赔偿。于是,到了18世纪,图灵的家族没落了。在他的家史上,有这么一首歌谣: 沃尔特,詹姆斯和约翰深谙, 无用的冠冕之荣耀, 不及安静祥和的生活, 而生活啊,要由圣洁的信仰来点亮! 可是,平静的时光抛弃了他们, 佛汶然的荣耀黯然倾倒。 直到罗伯特爵士归来, 重拾昔日的声望: 班夫的高塔如城堡般耸立, 昂扬的歌声日夜敲响。 亲朋好友欢聚一堂, 为图灵家族的复兴高声歌唱!歌谣里的故事是这样:1972年,罗伯特·图灵爵士从印度归来,终于带回好运,恢复了爵位和领地。但是,图灵家族并没有真正复兴,因为他和家族的各大支系,都偏偏没儿子。到1911年,图灵家族只剩三个很小的分支,一位84岁的英国驻鹿特丹领事继承了爵位,带领兄弟儿孙在荷兰形成了一个分支。还有一位约翰·罗伯特·图灵,带着他的后代形成了另一个小分支,这位就是艾伦·图灵的祖父。 1848年,约翰·罗伯特·图灵以第11名的成绩,获得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数学学位。但他随后放弃了数学,就任圣职,当了牧师。1861年,他娶了19岁的范妮·博伊德,并离开剑桥,定居在诺丁汉郡。在那里,他们一共生了十个孩子,有两个幼年夭折,剩下的四男四女,全靠他的牧师薪水维持生计。1883年,在他最小的儿子出生后不久,约翰罹患中风,见了上帝。 他的遗孀范妮身体赢弱,持家的重任落在年长而坚强的姐姐珍妮肩上。为了让家里的男孩接受良好的教育,他们举家搬到了贝德福德。珍妮办了一所学校,并让两个妹妹在里面教书,几位姑娘日夜操劳,一心为了让家里的男孩们成才。不幸的是,长子阿瑟又成了图灵家族的一位勇敢却不走运的人:他应征去印度当兵,结果在1899年西北边界战中遭到伏击,当场战死。三儿子哈维移民到加拿大,成为一名工程师,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回国,改行做《鲑鱼与鳟鱼》和《田地》杂志的编辑。小儿子艾里克当了律师。家中的女孩们,只有珍妮结婚了,嫁给贝德福德的一位地产商,赫伯特·特拉斯坦·伊夫爵士。另一个女孩希比尔,成为一名宗教执事,夹着一本福音书到处传教。1902年,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最后,艾伦的祖母范妮·图灵死于肺结核。 在刚才的介绍中,有一位还没提到,也就是约翰的二儿子,生于1873年11月9日的朱利叶斯·马西森·图灵——这位就是艾伦的父亲。朱利叶斯没有继承约翰的数学天赋,而是成了一名文科高材生。1894年,他获得牛津大学基督学院的学士学位,还拿了奖学金。他忘不了童年时期的窘困,拒绝继续花钱读书。他是个很好强的人,从不跟人谈论童年的苦,也不抱怨自己遇到的种种荆棘坎坷。他希望进入印度文职机构,自从1853自由改革以来,印度文职人员的竞争异常激烈,甚至比英国外交部还要难考。但是苦心人天不负,在1895年8月的统一考试中,朱利叶斯在154人当中排名第七。他对印度各项法律、塔米尔语及英属印度史颇有造诣,在1896年的复试中,他又考了第七名。 1896年7月,复试的前7名被调到印度的马德拉斯省,朱利叶斯随之走马上任了。这个省覆盖了印度南方的大半疆域,朱利叶斯在此就任民政事务官。跟1792年罗伯特爵士离开时相比,此时的印度,一切都已经不同了。勇者不再有什么好运,能忍受40年酷暑的公务员才有好运。据当时的一位作家记载,这位民政官非常乐于与当地人交流感情。维多利亚改革,使印度社会逐渐现代化,大英帝国也开始受到真正的尊敬了。 不久,朱利叶斯又调任到内政部,临走时向亲戚借了100英镑,买了马具和一匹小马。他在贝拉里、卡努尔和维萨卡帕特南地区,当了10年助理税务官兼法官。他每天骑着他的小马,走过一村又一村,上至审计监察,下至播种灌溉,什么都要管。1906年,他转正了,成为首席税务官。1907年4月,他第一次回国,这位背井离乡孤独奋战了十多年的男人,终于又要踏上英国的土地了,对他来说,也是时候该成家了。就在这趟回国的途中,他遇到了艾赛儿·斯托尼,也就是艾伦的母亲。 艾赛儿·斯托尼的祖先也是大英帝国的开拓者。在1688年的革命之后,约克郡的一位年轻人,托马斯·斯托尼(1675~1726)在英国最早的殖民地上拥有了土地。他在蒂珀雷里建了一座庄园,后来传给了他孙子的孙子,托马斯·乔治·斯托尼(1808~1886)。后面这位托马斯一共有五个儿子,大儿子继续接管了庄园,其他人则随着帝国的扩张各奔四方。三儿子成为水利工程师,为泰晤士河、曼城运河和尼罗河设计过水闸。小儿子移民去了新西兰,四儿子爱德华·沃勒·斯托尼(1844—1931)到印度当了工程师,这就是艾伦的外祖父。在印度,爱德华平步青云,攒下一笔非常可观的财富,成为马德拉斯铁路的首席工程师,负责建设唐各布达拉桥,还发明斯托尼无声涡轮。P1-3 序言 艾伦·图灵是这么一个人:他7岁还分不清左右,却在24岁时发明了现代计算机的理论模型;他神情呆滞,衣着邋遢,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担任盟军的情报核心,改变了大西洋战局;他一生为人正直,眼不容沙,最后却因为同性恋遭到法律的迫害;他研究人工智能,想让机器有生命,而他自己的肉身却被一颗毒苹果终结。他是一个如谜的解谜者,一个黑色的数学家,一个冷浪漫的计算机科学之父,一个哈姆雷特般的男人。 他若在天有灵,恐怕不希望有这么一本书——自不量力地企图拿着放大镜审度他的灵魂,鄙夷良久,幡然醒悟,惊叹一声失敬。图灵不愿跟任何人沟通,他只求孑然一身,在数学和机器的荆棘丛中穿行,宁肯伤痕累累,也不愿出来跟这虚伪的人世打个招呼。他解读了世界上最难的密码,但他的生命却让这个世界永远无法解读。 我们能看到的,只有这本书。作者安德鲁·霍奇斯是牛津大学的数学家,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收集了大量史料,写成这本图灵传。我从事的研究也是图灵开创的,不敢说站在他的肩膀上,但可谓其身后一走狗。所以,我早有把这本书翻译出来的念头。一年前,在网上看到马慧元老师说:“如果我要翻译一本书,那一定是这本图灵传。”这一激励使我开始行动了。在我完成时,我有幸请到马慧元老师作序,难得如此首尾相扣的故事,但愿图灵看在此缘不易的份上,原谅我的冒失。 罗素说:“蠢货对智者的言谈所做的翻译,永远都不可能准确,因为他会不知不觉地把他听到的话翻译成他自己能理解的东西。”在这本译作中,错误是难免的,希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在将来的版本中改正。另外,计算机不是光有CPU就能工作的,这本译作的完成也绝非我一己之力所能及,在此衷心感谢所有为本书做出贡献的人,尤其要感谢编辑对我的帮助。 最后,我翻译了一首诺贝尔的小诗,献给图灵,也作为拙序的结尾: 你说我是个谜,其实我们都是谜, 在苦痛中开始,在折磨中结束。 被卑微的事物拖向死亡, 把崇高的理想,背负到诸天之上。 孙天齐 书评(媒体评论) 艾伦·图灵是本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他足30年代的剑桥数学家,在火战期间,整个不列颠都要倚靠他的智力牛存。他是布莱彻利的天才核心,他破译了德闲的谜机密码。他是计算机科学之父,正是他开创了人工智能。 遗憾的是,他战后提出的很多天才想法,在当时的官僚体制卜都无法实现。他是数学和汁算机领域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在政治的世界里,他永远只是个小卒子。作为一名同性恋,图灵的价值观和科学想法与国家机器处处冲突。最后,他把自己毒死了。安德鲁·霍奇斯的这本书,充满了对图灵的敬意与同情,这本书资料丰富详实,观察细微透彻,理解入水三分,足最值得阅读的图灵传记。 Time Out Richard Rayner 这是一本伟大的著作,为我们展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很难慰象,还有哪本书能比这本更加充满思想与温情。 New York Times D.R.Hofstadter 观察和写作都异常出色,这是对历史的一流贡献,也是教科书式的传记典范。 Nature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