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超值彩绘全本)/经典口袋书趣味小书房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你打算满足孩子宝贵的好奇心,《海底两万里》将是你最好的选择。在追捕舰被“鹦鹉螺”号击败后,博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仆人,以及一名加拿大捕鲸手掉进了海里,但他们却因此登上了“鹦鹉螺”号。从此。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等全部成为了他们的旅游胜地。而尼摩船长对海洋及海底各种生物的讲述,则详尽得超过你的想象。

内容推荐

阿龙纳斯教授在海上追捕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时不幸落水,并因此发现“怪物”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受命于尼摩船长。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做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还遭受到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全书妙趣横生,充满无穷怪异想象。

目录

第一章 神秘的海怪

第二章 “林肯”号的冒险

第三章 落入海怪之“手”

第四章 “鹦鹉螺”号

第五章 神奇的海底世界

第六章 海底打猎

第七章 太平洋下4000米

第八章 瓦尼科罗群岛

第九章 托列斯海峡历险

第十章 海底葬礼

第十一章 印度洋采珠

第十二章 海底通道

第十三章 地中海见闻

第十四章 海底的宝藏

第十五章 沉没的大陆

第十六章 海底煤矿

第十七章 海水的力量

第十八章 捕鲸记

第十九章 踏上南极大陆

第二十章 被困冰下

第二十一章 大章鱼的袭击

第二十二章 大风暴

第二十三章 尼摩船长的复仇

第二十四章 未知的结局

试读章节

1866年,海上发生了一件神秘离奇、无法解释的怪事。暂且不说当时它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中造成的轰动,就是现在,航海人员每每谈及它仍显得非常激动。那个时候,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极为关注这件事。

事情得从头说起:不久前,许多大船都在海上碰见了一个“怪物”——一个身子很长、看上去很像纺锤,有时还会发出磷光的庞然大物。它的体积比鲸鱼大得多,行动起来也比鲸鱼快。

许多航海日志关于这个“怪物”的描述(如它的形状,它运动时那难以估计的速度,它那种仿佛天生的特殊本领等)都基本是一致的。如果这东西是鲸类动物,那么它的体积大大超过了生物学家们曾经加以分类过的鲸类。生物学家们在没有亲眼所见的情况下,不会承认有这样一种怪物存在。

然而从种种事实来看,这东西是确实存在的。既然存在,那么,由于人类的猎奇心理,我们就不难想象这个怪物的出现会在全世界引起怎样的骚动。

最先遇到这个怪物的是加尔各答一布纳希汽船公司的“喜金孙总督”号。1866年7月20日,“喜金孙总督”号在澳大利亚东海岸五英里处碰见了这个游动的庞然大物。起初,巴克船长还以为是暗礁,当他正要测定它的位置时,这个神秘物体突然喷出两道水柱,哗的一声射到150英尺高的空中。巴克船长由此推断,除非这座暗礁上有间歇泉,否则,“喜金孙总督”号面前的东西应该就是一种尚不为人知的海中哺乳类动物——因为它从鼻孔中喷出了有气泡的水柱。

同年7月2 3日,在太平洋海面上,西印度一太平洋汽轮航运公司的“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也碰到了同样的事。据目击者说,这个奇特的动物行动十分敏捷。事实的确如此,因为“克利斯托巴尔·科伦”号距离“喜金孙总督”号遭遇“怪物”的地点整整相距700海里,而间隔的时间仅有三天。由此可见,这只怪物的游动速度是多么的惊人。

15天之后,在距离上述两地2000海里处,国营轮船公司的“海尔维地亚”号和皇家邮船公司的“山农”号,在大西洋上相遇的时候,同时看到了这个大怪物。根据两船同时观察得到的结果,这只哺乳动物的长度至少有350多英尺(约106米)。这一发现真是令人震惊!因为,人们目前发现的最长的鲸,也只不过是56米。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类似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很快,这个怪物就变得家喻户晓。在欧美的各大城市,人们在咖啡馆里议论它,在报刊上嘲笑它,在舞台上扮演它。与此同时,围绕这个怪物的各种传闻也好像长了翅膀,变得甚嚣尘上。在一些发行量不多的小报上,它被形容成了各种传说中的海怪,譬如白鲸、章鱼怪和巨型海蛇等。有些人甚至不惜引经据典,搬出古人的见解和记述来证明那些怪物的存在。

于是,在学术团体里和科学报刊的读者中产生了相信者和怀疑者,这两派人各执一词,无休止地争论着。关于怪物身份的争论一直持续了六个多月。这段时间,那个怪物好像知道自己成了关注的焦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于是,人们争论的声音也逐渐平息。

可是过了不久,大海上又发生了一些新的事件,重新将这个怪物推向了风头浪尖。不过,人们现在讨论的焦点不再是这个怪物到底是什么,而是应该怎样设法避免遇到这个危险的家伙了。

1867年3月5日晚,蒙特利尔航海公司的“摩拉维安”号航行到北纬27°30′、西经72°15′的水域时,右舷突然撞上了不明物体。好在“摩拉维安”号的船身非常坚固,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当时,甲板上的船员除了看到船只后面有个巨大的旋涡之外,没有任何发现。但当船抵达海岸,船员检查过船底后,才发现船的一部分龙骨已经破裂了。

三个星期后,素来享有盛誉的英国苟纳尔航运公司的“斯各脱亚”号再一次遇上了类似的事情。

当时,“斯各脱亚”号正在西经15°12′、北纬45°37′的海域航行。海面上风平浪静,乘客们正聚在大厅里悠闲地喝茶。

下午4:17,船的左舷后侧似乎被什么东西轻微地撞击了一下。

不一会儿,底舱管理员突然冲到甲板上,大声叫嚷道:“船进水了,就要沉了!”

顿时,船上的秩序陷入一片混乱,旅客们都十分惊慌。不过,船长安德森很快稳住了大家的情绪。他安慰大家:“‘斯各脱亚’号拥有七个防水隔间,即使有一部分船身进水,也不会构成危险的。”

随后,安德森船长立即命令停船,让一位水手潜入水下查清船体受损的状况。不一会儿,水手上来报告说,船底破了一个两米宽的大洞,根本无法进行修补。因此,“斯各脱亚”号只有减速航行,最后勉强撑到了利物浦港。

船一到港,立刻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拥上去进行检修。大家看到船底的大洞时都极为惊讶:在吃水线下两米半的地方,有一个规则的等边三角形缺口,铁皮上的伤痕十分整齐,就是钻孔机也不能钻得如此完美!能弄出这个缺口的家伙一定长着“钢筋铁骨”,而且力量惊人、身手敏捷。

一时间,舆论界再次掀起狂潮。人们把以前出现过的许多无法解释的奇怪事件,通通与之前的那个海怪联系在一起。基于海上交通安全的考虑,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表态:不管耗费多大的人力和物力,都一定要抓到海怪,揭开这个未解之谜。

“斯各脱亚”号发生意外的时候,我刚刚结束了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科学考察任务,来到了纽约。我打算在这里休息一段时间后返回法国。

我来到纽约时,这件事已经闹得沸沸扬扬。我对此事也十分关注。对于肇事者,我也做了种种猜测,但始终无法确定它的真正身份。

人们说它是浮动的小岛,是不可捉摸的暗礁,有的甚至说它是一只浮动的船壳或是一只巨大的破船。不过,这种种假设,全都被推翻了。理由是:它转移得太快。最终,人们分成了抱着不同主张的两派:一派说这是一个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说这是一艘动力十分强大的潜水艇。

潜水艇的假设虽然可以成立,但到欧美两洲调查之后,这个假设也被推翻了。在当时,只有一国政府拥有这种破坏性的机器,而这个国家显然不可能公然破坏海洋交通,因为这是关乎公共利益的事情。

难道私人拥有这样的机器吗?听起来更加不可能。谁能有这样的财力,并且制造出这样复杂的庞然大物而不被外人知晓呢?

由于我以前在法国出版过一部名为《海底的秘密》的书,受到了学术界的赏识一,并因此被视为自然科学中“未完全开发领域”的权威,所以我在纽约的这段时间,经常有人专程来征询我对怪物的见解。

舆论的压力使我不能再保持沉默。于是,我从政治和学术的角度发表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我认为,海洋里确实存在着一种力量惊人的生物。毕竟,由于条件所限,目前人类还没有认识完所有的生物,而大海的深处更是一片神秘莫测的世界。所以,在人类无法触及的深海中,的确有可能生活着某种鱼类或鲸类,它们的躯体构造适合在深层水域生活。在偶然的情况下,很可能会由于一时兴起或任性而浮上海面。

“如果我们要从已知的海洋生物分类中找出一种与它对应,它很有可能是一种巨大的独角鲸。常见的独角鲸身长只有60英尺,不过如果把这个长度再扩大五倍,甚至十倍,同时让这只鲸具有强大的力量和极快的速度,那么它就极有可能是刺穿‘斯各脱亚’号的怪物了。因此,在还没有得到更新、更丰富的资料之前,我认为它是一种身躯极为庞大的独角鲸。”

我的这个观点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有一些人抱着学术的眼光,把海怪事件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但更多的是一些讲求实际的人,他们主张把这个可怕的怪物清除出去,以保障海上的交通安全。

美国率先发起行动,政府组织了一支远征队去清除这个怪物。很快,一支精英队伍便登上当时设备最先进、速度最快的“林肯”号驱逐舰,由精明能干的法拉古舰长率领,准备出海和那只可恶的海怪较量一番。

事情常常是这样,当人们决心要找寻某个东西的时候,那个东西往往就不见踪影了,这个海怪也是如此。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它与世界玩起了捉迷藏。人们再也没有听到与它有关的消息,也没有任何一艘船只或舰艇在海上遇见它。

就在人们遍寻无果、有点不耐烦的时候,7月2日,突然有消息说,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开往中国上海的一只轮船,在太平洋北部的海面上又看见了这个怪物。

听到这个惊人的消息,法拉古舰长立刻命人将舰上装满食物和煤炭,然后点齐人马,整装待发。

就在离“林肯”号出海还有三个小时的时候,我收到了海军部长阿伯逊的亲笔邀请函。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巴黎自然科学博物馆教授阿龙纳斯先生: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很愿意看到这次远征有你的参与,希望你代表法国加入“林肯”号远征队,法拉古舰长已在舰上为你留下了一个宽敞的舱房。

海军部长阿伯逊敬启

P1-6

序言

《海底两万里》是19世纪法国著名科幻冒险小说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年)的代表作之一,在世界科幻小说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小说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866年,远洋船只在海上频遭不明身份的“怪物”袭击。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判断它是一条深海里的独角鲸,后来他受美国政府之邀,参加了由法拉古舰长领导的追捕行动。在追捕过程中,法拉古舰长的战舰和“怪物”发生了正面冲突,阿龙纳斯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协助捕鲸的鱼叉手尼德·兰不幸落水,由此揭开了那个“怪物”的神秘面纱:一艘名叫“鹦鹉螺”号的潜艇。

三人成了潜艇上的“俘虏”,并认识了潜艇的指挥官尼摩船长。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这艘潜艇不仅异常坚固,而且结构巧妙、设备先进,还能够利用海水来给潜艇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在尼摩船长的邀请下,三人在海底开始了长达两万里的环球旅行。

“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海海底通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跟随暖流来到北冰洋,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

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阿龙纳斯教授和他的同伴饱览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也经历了海岛搁浅、土著围攻、同鲸鱼搏斗、被困冰山、章鱼袭击等众多险情。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时而优美、令人陶醉,时而险象丛生、千钧一发的海洋画卷。

通过一系列奇怪事件,阿龙纳斯教授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长仍与大陆保持着联系,并用海底沉船里的万千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但随着对尼摩船长的复仇行为越发不能容忍,三人最终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出了“鹦鹉螺”号潜艇。之后,生物学家才得以把这些隐藏在海底的秘密公诸于世。

这部作品汇集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作者独具匠心、布局巧妙,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将其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书中,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使人欲罢不能。

凡尔纳没有到过海底,却把海底奇景写得如此生动,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除了其驾驭文字的功力,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其非凡的想象力。

凡尔纳过人的想象力与他童年的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城市南特,父亲是位很有成就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自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只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凡尔纳一生共创作了66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以及数部剧本、一些地理专著,其中最有成就的当属二十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影响较大的除了《海底两万里》,还有《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神秘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内容囊括了陆地、海洋和天空……

这些作品大多想象力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阅读这些作品后,我们会发现凡尔纳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而是以现实的科学为依据的;他的很多构想,后来都成为了现实。凡尔纳通过这些作品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则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这些作品得以享誉世界、广为流传,除了字里行间充满前瞻性的想象外,还因为作者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笔下的人物都是品德高尚、勇于献身科学的人,是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人。例如尼摩船长反抗压迫的不屈战斗者的形象,正是他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奴隶制和压迫者的进步思想的体现。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防止其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凡尔纳通过尼摩船长之口,提出要爱护鲸鱼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目睹大量野生物种不断灭绝的现状,再面对这一百多年前的呼吁,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为了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摄取科学知识吗?

《海底两万里》不仅仅是一部生动有趣的科幻历险小说,更是一本心灵教科书,一本建议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倡言书。读者从中不仅能收获热爱科学、向往探险的热情,更能享受一次精神的大餐,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正因如此,历经一百多年,它一直经久不衰。

这样富含知识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书籍,必将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永恒的经典!

书评(媒体评论)

海是大自然的仓库,在大海中我们是完全自由的。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能让孩子学到关于海洋的全部知识。

——[德]马丁·加德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