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场,权势相争,惊心动魄;于处事,过人智谋,化险为夷。千万点击,百万荐诵,不可不读!江江南奇女子,洋洋书写百万言,好评如潮!随波逐流,却又另辟蹊径,碰撞出一个无与伦比的玄幻世界。
起点中文网,数月总点击、总推荐第一名。该书由奇女子随波逐流创作,书中说智慧千转百折,写权谋惊心动魄……
本书为第一部。
主人公江哲是一个胸无大志、随波逐流的军师形象,但是他又有着难以自弃的天纵之才和外柔内刚的个性,他可以忍受不公的待遇、可以漠视城头变换大王旗、可以平静地看待强权和暴力,可有些原则却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触犯他的逆鳞之人就要有面对军师怒火的准备。因此,江哲为了报仇深深的陷入了天下的乱局当中,从此不能自拔……
江哲有着天纵奇才和外柔内刚的个性,但他只想做一个胸无大志、随波逐流的平民。为生计参加科考,却一举夺魁,入朝南楚;为国家谏言亲王,却卷入纷争,成为军师;为报仇归顺大雍,却陷入乱局,不可自拨。他可以忍受不公的待遇,可以平静地看待强权和暴力,可以与人无争,恪守本份,可是有人却偏偏胆敢冲撞他的底线……
序章
大雍隆盛三十三年,天下一统虽然只有二十余载,但是大雍明君贤臣,不遗余力地缔造了一个太平盛世。当然这其中可没我什么功劳,早在十四年前,我就已经不问政事,隐居在寒园之中,赏春花,观秋月,悠闲度日,安享余年。
虽然也有小小烦恼,尤其是一儿一女,没少给我添麻烦,但想起当年为皇上出谋划策,手中冤魂无数,再想到昔日故人多半凋零,反而是我这个文弱之人越活越好,也当真是苍天庇佑。更何况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难得皇上圣明,君臣相安,对那些所谓权势更是无心留恋,若非皇上不允,我早就想回到故居隐居了。这么多年的淡出朝政,最方便之处就是可以出去游逛,京中大小官员认得我的人越来越少,让我常有“天津桥上无人识,闲凭栏干望落晖”的感慨。
轻抚灰白的胡须,我眯着眼睛想着今日去哪里走走,昨日那茶馆老板说今日有江南新茶运到,我喜欢在茶馆一边喝着普通的茶水,一边听客人们说些天南海北的趣事。
这时李顺从外面走来。说起来真是汗颜,李顺只比我小五六岁,已经年近花甲的人却像四十多岁一般,再加上他相貌清秀,面白无须,和我走在一起倒像两辈人。他在我身边已有四十多年了,当初在金陵相逢,虽以主仆相称,却是义共生死,情同骨肉。昔日的南楚内侍、今日的一代宗师,却始终侍奉我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这可是江湖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呢。
李顺递上一张帖子道:“老爷,有人投帖求见。”
我懒洋洋地接过名帖,看到上面写着“刘岱”这个名字。皱皱眉,这个名字很陌生,翻开一看,不由笑道:“原来是刘文举的孙儿,这倒是难得,自从我投了雍王殿下之后,他就将我当成乱臣贼子,想不到今日竟会让孙儿来见我。罢了,今日茶馆去不成了,让他到书房来见我。”
李顺出去传命,不多时在仆从的引领下,一个相貌方正的青年走了进来,躬身下拜道:“草民刘岱拜见国公。”
我微笑道:“不用多礼,你就是文举兄的孙儿,果然一表人才,可考过功名么?”一边说,我一边上下打量着这个青年,他神色有些灵动,看来不是一个固执的人。见他没有因为我的打量而局促不安,我越发生出好感。
刘岱恭谨地道:“草民才疏学浅,没有进学,现在建业开了几间书肆。”
我笑道:“不知道你有何事想请老夫帮忙,老夫如今已经不再过问朝政,恐怕未必能如你所愿。”
刘岱神色间流露出一丝尴尬,将手中的书匣双手呈上,道:“家祖父年老糊涂,写了一本野史闲书,不料得罪朝廷,请国公大人念在昔日同僚之情,施以援手,若是能饶过家祖父残生,刘家上下无不感恩戴德。”
我奇怪地瞪大了眼睛,皇上对南楚遗臣历来宽容,刘魁刘文举乃是和我同科登第的榜眼,虽然不肯归降大雍,可是也无谋逆的举动,怎会得罪朝廷呢?莫非是这本书里面写了一些悖逆的言语?不过若是如此,朝廷应该不会苛责的。灵机一动,刘岱既然来求我,是不是说明与我有关呢?见这个青年进退有度,想是不会病急乱投医。
接过书匣,我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本书稿,封皮上写着“南楚史”三个清俊的大字。我翻开一看,却是刘魁的手迹,这可是难得的珍本,刘兄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而且擅长考据,他的文章历来文字严谨,史据翔实。
可是看着看着,我不由苦笑起来,文举兄可真是不给我留情面啊。懒洋洋地放下书本,曼声道:“这件事情本国公还得端详端详,回去等候消息吧。” 刘岱大概也知道我不会立刻决定,便礼貌地告辞了。我看着他的背影,摇头笑道:“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个孩子倒也聪明,你说我该不该管这件事情呢?”
一直站在我身边的李顺微笑道:“这件事情,老爷应该已经有了决定了吧?”
我苦笑道:“刘魁是南楚遗臣,他说些过分的话也没什么,怎么朝中那 些大臣那么看重呢?”李顺笑道:“老爷想是忘了,明年皇太孙就要继位了,太子妃是您的长女,这当口谁不想讨好您呢,偏偏刘魁那么执拗,非把您放到贰臣录里面,就是您不计较,太子妃和皇太孙的体面也得维护。”
“是啊!”我恍然大悟,淡淡道:“你去跟柔蓝说一声,刘魁这么多年还是恪守礼节,也是南楚的忠臣,虽然不能褒扬,可是又何必为难他呢,等我百年之后,本朝的太史令说不定也会坚持把我写进贰臣传呢,这么一本野史也就算了,虽然刘魁写的《江随云传》有些尖刻,但总算还是符合事实的,他写了也免得别人乱写。再说,我的事情也连累不到皇太孙身上,叫她不必多事了。”李顺无奈地道:“老爷总是这样心软。”
我微微一笑,道:“这些俗世的声名有什么好顾忌的呢?我这一生为人诟病的事情多得很,我若事事计较只怕一生不得安宁了。好了,你去吧。”
遣走了李顺,我又拿起那本手稿,颇有兴趣地看了起来。
显德十六年丁卯,国主胜微恙,至秋,病愈,开恩科,江南士子雀跃,从者如流。八月十五日,金榜出,状元者,嘉兴江哲是也。其时随云名尚未显,众相诘问,乃知其人。
江哲,字随云,生于同元四年戊申。其父江暮,字寒秋,寒秋少年家贫,然文雅风流,故世家妻以爱女,寒秋以乱世不可进取,故不肯出仕,终日惟教子读书。显德八年己未,嘉兴瘟疫,其妻病逝,未几,寒秋因细故与妻族绝,扶病携子远游。至江夏,寒秋疾甚,随云为之延医,逢医圣桑臣,桑臣爱随云博闻强记,乃倾囊相授。未几,寒秋渐愈,桑臣赴江北,随云侍奉汤药,滞留江夏,显德十一年壬戌,寒秋病故,有《清远集》十二卷传世,典雅清新,今人颇爱之。
——《南楚史·江随云传》
P4-8
我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出书的一天。
有读者曾经问我是否是中文系毕业,可惜恰恰相反。我是工科学生,现在从事的也是和文学毫无关系的程序员工作。不过说起来我会写书倒也不是没有一点征兆,从小到大,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小说,上学前看小人书,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看大部头的中文小说,那时候父亲经常买一些书籍,但是种类有限。偏偏我一日无书不欢,看了很多的杂七杂八的小说,四大名著,三言二拍,评书《说岳全传》、《薛刚反唐》,还有原版的《聊斋志异》等等,那本三言二拍还是繁体竖排的呢,看了这么多书,除了给我打了一些古文功底之外,大概就是培养出了我这个一目十行的书迷吧。
还记得我在高中的时候,开始瞒着家人租书,那时候是看武侠小说,从前通过借阅的方式也看了许多,可是看得很零散,租书就比较容易了,当然为了省钱,我只挑最喜欢看的武侠小说,虽然我是女孩子,但对于言情小说还真是不大感兴趣。大学的时候,有钱有闲的我将学校附近的租书店走了一个遍,或许是我看书大快了,当我看完了市面上几乎所有的武侠、言情、侦探小说之后,我就没有书看了。那时候我就开始有了自己写书的想法,还曾经写了许多提纲,现在看来那些提纲当然很可笑、很平常,而且我还没有电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稿纸上写一些注定不会发表的小说,没有钱没有关系,可是若是没有人看,那可就真得鼓不起勇气了,所以写作的欲望一直深藏心底。
在那之后,网络小说开始流行了,我从最开始的《风姿物语》看起,几乎所有的小说网站我都目睹了他们的兴起和衰落,而起点的出现让我找到了看书的最好途径,基本上我一上网就是挂在起点上面的。只是我看书的速度也太快了,当几乎所有的好书都不能满足我的欲望之后,我终于开始动笔了。
《一代军师》就是在这个情况下出台的,而且在读者的支持下占据推荐榜首席多日,当我翻阅读者热情洋溢的书评时,唯一的想法就是写好这本书,如果没有读者的支持,我恐怕早就辍笔了,可以说是读者的热情成就了这本书,让我的三分钟热度持续了一年,而且眼看还要燃烧下去。
在对网络上充斥的各种所谓的英雄小说看到倒胃口时,我决定了写一个这样胸无大志、随波逐流的军师形象,当然我是不能接受这个角色的一无是处,所以我又赋予了他难以自弃的天纵之才和外柔内刚的个性,他可以忍受不公的待遇、可以漠视城头变换大王旗、可以平静地看待强权和暴力,可有些原则却是绝对不能违背的:触犯他的逆鳞之人就要有面对军师怒火的准备。因此,江哲为了报仇深深的陷入了天下的乱局当中,从此不能自拔。
凤仪门的出现并不出奇,自从黄易创造了慈航静斋之后,我和普通读者一样,从充满崇敬到切齿痛恨,《大唐双龙传》彻底让我反感那个以大义蛊惑人心的组织,静斋的可恨在于她们用大义掩饰自己,强迫别人改变自己的想法,凭什么她们可以决定谁当皇帝对老百姓最好,我想她们自幼在仙山佛境中长大,都没有经历过人间疾苦,她们代表的并不是老百姓的利益。她们若是明目张胆地说明自己是为豪强张目,那也无可厚非,可是她们却以大义名份压迫反对势力,这才是令我绝对不能容忍的。在那之后,网络上有很多人在小说里面树立类似于静斋的反面形象,但都采用了比较直接的报复手法,这对我来说实在不能接受,所以我写凤仪门,让军师将凤仪门彻底击败,让凤仪门成为他人眼中的小丑。
最后的最后,我还要说明一下,由于这本小说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粹是巧合。而且我使用了很多历朝历代的诗词,以及一些现代人和当代人创作的诗词,用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才华和当时的心境,很多读者也颇为诟病,可是考虑如果抽去诗词,会影响情节的连续性,也只好保留部分了,还请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