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谈性说爱”,也许在家长看来有点难以接受,但事实上,却是势在必行。
本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生活中的种种鲜活事例,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性与爱的问题。当您开始和孩子自然而然地谈性说爱时,您也会发现,孩子与您的关系比原来更近了一步,他对您的信任感越来越强,他会越发理解爱与性的意义,不会再将爱与性当成羞耻、肮脏之事,不会误会父母做过“见不得人的事”,不会在面对月经时惊慌失措,不会找各种不恰当的手段排解性情绪。在他们成年后也能够客观地认识性与爱方面的问题,正确地爱护自己的身体,以健康的方式释放与排解。
正确而恰当的性别同一感需要培养。孩子在日常与同伴的交往中就已经产生了所谓男孩、女孩的概念。从而会产生好奇心理,包括对人体器官的关心。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异性伙伴之间,或者互相让对方看一看性器官,或者用手摸一摸,甚至会玩些模仿医生看病、掀裙子等性游戏。
人的性心理的发展和性别角色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般任其自然发展往往是正常的,如果教育方法不当则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对年纪小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孩子在和周围人的接触过程中,会逐渐理解一个男孩应当如何,一个女孩应当如何;何况同性和异性孩子之间相互接触有一系列规范要求,因为社会对男女不同性别的角色期望和角色行为的要求是不同的。这种男女性别适当心理的形成,更需要进行相应的性教育。
第一章 儿童性教育宜早不宜迟——早期性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性观念
1.性教育是一种必要的家庭建设
2.和孩平谈“性”不要“半遮面”
3.我们应该给孩子怎样的性教育
4.对孩子的性教育应从0岁开始
5.幼儿性教育有3个重要时期
6.别让错误的性教育影响孩子的成长
第二章 是Boy还是Girl——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
1.我是男孩还是女孩
2.我为什么不能像芳芳那样穿花裙子
3.爸爸,生殖器是什么意思
4.我为什么没有“小鸡鸡”
5.为什么我不能像男孩那样站着尿尿
6.妈妈,我尿尿的地方有个“洞洞”
7.咱们比比谁的“小鸡鸡”大
8.我的胸部也会像妈妈的那么鼓吗
第三章 为孩子的好奇心答疑解惑——对孩子“谈性说爱”不必“羞答答”
1.妈妈,我从哪里来
2.妈妈为什么要“吃”我
3.咦!那两只小狗“打架”的方式好奇怪
4.“性交”是什么意思啊
5.大人们为什么总是“亲嘴”
6.这种“气球”为什么油油的
7.“结婚”、“离婚”是什么意思
8.爸爸妈妈为什么在床上打架
9.“强奸”是怎么回事
10.妈妈的屁屁为什么总是流血
11.我的“小鸡鸡”翘起来了
第四章 解读孩子的奇怪表现——我的孩子正常吗
1.“女童夹腿综合征”是自慰的表现吗
2.宝宝为何把“小鸡鸡”当玩具
3.两三岁的孩子为何喜欢暴露身体
4.孩子为何喜欢憋屎
5.孩子憋大便父母应如何处理
6.孩子为何对自己的排泄物感兴趣
7.幼儿与同性亲密的表现正常吗
8.“咱们上床吧”——“过家家”对孩子会有不利影响吗
9.孩子之间也会有“爱情”吗
10.如何对待孩子的“早熟”行为
11.孩子为什么会恋物
第五章 帮孩子走出性意识的误区——问题宝宝怎样对待
1.孩子手淫,父母应怎么引导
2.如何改变男孩喜欢暴露性器官的习惯
3.孩子喜欢用下流的字眼骂人该怎么办
4.帮孩子摆脱对乳房的依恋
5.孩子为何喜欢掀女孩子的裙子
6.孩子为何喜欢摩擦别人的身体
7.阻止孩子过分的性游戏
8.男孩总爱亲吻小女孩怎么办
第六章 与孩子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亲密无间也要有分寸
1.孩子多大应该和父母分床睡
2.家长是否应该和孩子一起洗澡
3.警惕女孩的病态“恋父情结”
4.带男孩走出“恋母情结”的误区
5.父母做爱有必要回避幼儿吗
6.“母强父弱”要小心
7.我可以和妈妈结婚吗
8.父母不宜在孩子面前过分暴露
第七章 让孩子懂得尊重与保护自己的身体
1.教孩子抵御性侵害
2.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身体
3.您应该告诉女儿的卫生常识
4.您应该告诉儿子的卫生常识
5.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
6.隐私教育不可过度
7.鼓励孩子倾诉可怕遭遇
第八章 父母最容易忽略的性常识
1.让孩子知道正确的“性术语”
2.幼儿也能体会到性快感
3.儿子的包皮到底要不要割
4.婴儿隐睾要马上做手术吗
5.孩子也有可能得性病
6.不要让任何人逗弄孩子的生殖器
7.当心宝宝的“性顽皮”行为
8.不要用不当语言吓唬孩子
9.小孩能不能随父母一同进入异性更衣室
10.怎样对待孩子的性早熟
1.性教育是一种必要的家庭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我们看到,更多的父母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对孩子的重要影响,但是在注意孩子心理健康的时候,父母们有一个非常大的缺失——忽略了孩子的性教育。在很多父母的思想中,对孩子谈“性”,那是孩子青春期学校生理卫生老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而事实上,如果指望老师在孩子的青春期再给孩子普及性知识,那就为时太晚了。
很多父母误认为性教育,就是遗精、月经、手淫、性爱等,这些固然是性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大、更隐蔽的性心理其实最需要关注和教育。
性,从它自身的内容看,至少包括性的生理现象和发育、性的心理和行为、性的人际交往与关系、性对人们生活的其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等等。从人们对性的认识来看,不仅仅指性知识,还包括人们对性持有的观念和态度、如何表达和表现“性”、从中获得和感受、形成什么样的反馈等等。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把性的内容分得如此清晰,但是作为一种存在形态,性实际上就是这样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
很多父母反对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甚至坚决杜绝,认为这会让孩子过早接触“性”,会促使他们早熟,或者过早地去尝试禁果。我们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性学专家研究后指出:“人们接受性教育越早,进行第一次性活动的时间就越晚。恰当地进行早期性教育,有益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请您客观地对待此事,要知道,您对待“性”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性教育,这种态度对孩子的影口向是终身的。而且,性愚昧以及错误的性认识带给孩子的伤害也时有所闻:孩子因好奇玩弄生殖器受伤,十佘岁沉迷于色情影视,很多无知少女被“骗奸”……
当一位母亲因为3岁的儿子偶有阴茎勃起而烦恼时,她深深的恐惧反映出了性知识的缺乏,生怕儿子长大变成了“色狼”;当一位父亲看到女儿跟小朋友扮演新郎新娘游戏时,不懂儿童性心理,惟恐女儿从此堕落的想法让他将女儿痛打了一顿……
我们无意责怪这样的父母,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性教育,不懂其中的知识和道理,他们的性成长是个盲区。但是我们痛惜的是,许多家长对性知识很抗拒,习惯于“在黑暗中摸索”,还总是以“我们小时候也没有接受什么性教育,不是也一样长大了吗”为由将性教育拒之门外。可问题恰恰在于,正是因为家长没有接受过尽早的、科学的、注重心理发育的性教育,导致他们无法理解孩子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
我们无法断言粗暴地对待孩子的性好奇的做法最终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但我们至少可以肯定,这样的做法只会使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疏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绝不会是更加亲近。反过来,父母给孩子尽早、科学的性教育,及时、正确地解除孩子在“性”方面的一些困惑,就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密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让孩子在性方面少做错事。
许多教育学家也在这方面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孩子需要性教育,而且性教育越早开展越好。对性知识的掩盖和漠视,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影响他们正常的性心理发展,进而影响他们对“性”的表达和感受。最直接地影响到父母和子女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家庭面临某种危机,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家庭破裂。
此外,家庭性教育的范畴还应该再扩大一些。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还包括夫妻之间、在家庭所有成员之间,这种普遍存在着的某种性心理的交流与互动关系,都需要教育和学习。比如,婆媳经常闹矛盾,但女婿和丈母娘却往往关系融洽;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三角关系,为什么婆媳总是倾向于相互争夺那个男人的情感与关注,而女儿与母亲却往往能和平地分享他的爱心呢?如果我们不学习和理解三个人的性心理,家庭关系怎么能处理好呢?还比如:妻子发出最后通牒:“你是爱我还是爱你妈?”丈夫愤而出走,家庭从此没有宁日。这样的夫妻和家庭,将来会给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带来什么影响?。
由此,我们说,给孩子正确、及时的性教育是必须的,这会让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和成熟,在处理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上会表现得更理性一些。同时,夫妻、婆媳、其他的家庭成员之间,也需要接受性教育,这样才能了解对方的心理,才能找到和睦相处的最佳途径,才能为建设、营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
己和孩子谈“性”不要“半遮面”
时至今日,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父母们,还是谈“性”色变的,尤其是在和孩子谈“性”时。尽管在成人世界里,“性”似乎变得越来越不隐讳,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性”问题仍然是横亘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巨大障碍。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父母不仅不能坦然面对,给孩子提供正确、科学、合理的解答,而且还会遮掩、含糊其辞,甚至是拒绝回答。
事实上,父母的这种做法是欠妥的。一方面i对孩子来说,提出一些和“性”有关的问题,是他们好奇心和成长的一种表现。随着他们心智的成熟,他们需要弄明白这些问题。而这一时期对性的认知,对他们以后在“性”方面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Ⅱ向。另一方面,对家长来说,这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疑惑需要家长来解答,而家长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对“性”的认知。
由此,我们想提醒各位家长朋友,在您面对孩子有关“性”的问题时,尽管会难为情,甚至是难以启齿,但也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个正确、科学、合理的解释,真正解决孩子的疑惑。其实,孩子探询生命历程中的疑惑是天经地义的,父母传授性知识与来自其他领域的传授、解惑没有什么区别。因此,您只需要把自己对性的认识认真并且讲究方法地传授给孩子,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父母要有科学和健康的性观念。
“性”不是羞耻之事,它几乎伴随着生命的全过程。性繁殖是人类的自然事实,坦然对孩子谈“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脸红心跳,也不必正襟危坐、郑重其事,而要顺其自然,抓住孩子发问的时机,以自然、轻松的态度简短地回答即可。
第二,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性科学知识。
作为一般家长,您不可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是尽可能多地涉猎一些包括生理病理学、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因为不懂就想逃避,要知道性教育的引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举足轻重,所以您多付出一些,孩子也就多获得一些。
第三,对孩子的“性”问题不要回避。
有的家长一听到孩子提“性”问题,马上会感觉很不好意思,结果不是呵斥、制止孩子,就是顾左右而言他,而这样的应对办法并不明智。虽然孩子并不明白一些性行为的具体含义,但是他们已经形成了某种对“性”的潜意识,所以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往往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这个时候您的回绝,只会加重孩子的困惑,并且很可能使好奇心演变为心理的阴影,为今后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
第四,别被“尺度”束缚手脚。
有的家长担心给孩子说得深了,理解不了,而且容易起反作用;说得浅了,没解释明白,孩子还会不停地追着问。其实,您大可不必担心这个尺度问题。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有层次和步骤的,每一个年龄段所提出的问题都有差异,而且孩子一般也只是想知道问题本身的答案,不会继续追根溯源。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只要知道“宝宝就像一粒种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成长”就满意了,他们很少会继续问这粒种子是如何进入妈妈的肚子里的。对于父母来说,回答孩子的问题要做到有问才答,对于他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不必提前给他解释。
第五,提前预警,做好预防。
孩子们会从书籍、电视、网络等多个途径接触到“性”信息,所以您简单地制止、拒绝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反而会加重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您非常有必要提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您可以告诉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让别人随便触摸自己的私处;不要过早和异性进行性接触,容易损害性器官和感染疾病;哪些才是文明健康的游戏等。另外,当孩子有意无意中接触到一些不良“性”信息时,不要简单地呵斥,而应该把这些信息中的夸张、虚假等非科学的内容予以剖析,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科学和健康的性行为。
把握了以上这几大原则,您还需要灵活应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办法,抓住生活中的机会,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下面,我们提供一些可操作的方法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比如,看电视时看到有关“性”的节目,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轻松、幽默的口吻,指出节目中哪些信息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什么,也可以引导孩子对这些内容进行自我判断。
比如,在带领孩子春游的时候,可以借带孩子观察开花时的果树的机会,告诉孩子哪是雌蕊、哪是雄蕊,雌蕊就像女孩,雄蕊就像男孩。花蕊成熟后形成花粉,花粉通过风吹和蜜蜂的传播结合,就能孕育出果实,一个个小小的青色果子就这样慢慢长大直到挂满枝头。
比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和孩子共同饲养一种小动物,或者观察小动物的生产过程,通过了解动物的生命繁衍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观察它们的生活模式、传递感情的方式,对孩子将来的责任感以及社会角色的认可都是启蒙教育。
总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方法不一而足,重要的是抓住好的时机,正面、形象、生动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而最好的机会就是孩子提问的时候。一些家长的错误做法是,面对孩子的“性”疑惑采取压制、杜绝、糊弄等方法,结果导致孩子没有正确的性认知,而这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和生活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所以,您可千万不要再重蹈覆辙了。
P2-7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
“爸爸你看,那两只小狗在干什么呢?”
“老师,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尿尿,女孩子蹲着尿尿?”
“我喜欢我们幼儿园里的一个小女孩,妈妈,我长大以后能和她结婚吗?”
“爸爸,‘强奸’是什么意思呀?”
这些问题,几乎每个家长都遇到过,如何跟孩子解释,成了所有父母共同头疼的问题。
告诉孩子真相?——难以说出口,又担心孩子会因此学坏。
对孩子遮遮掩掩?——可电视里、生活中这种亨无处不在,你越是不告诉他(她),他(她)就越好奇,越想知道。
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在“性”问题上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算是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呢?
很多父母都认定:我小时候父辈也没有对我进行过性教育,不是隐瞒就是回避,但我也无师自通了,对孩子也可以如法炮制,等到他长大成人自然也就明白了。所以,不用我去教他这些知识,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让他多练会儿钢琴,学学舞蹈更有用。
还有一些父母误认为“性”是亲子之间谈话的禁区,而“性教育”完全等同于“让孩子知道做爱是怎么回事”,因此,父母们往往谈“性”色变,回避孩子提问的同时,还极力封锁这方面的信息,其行为有时自己都觉得可笑。如果发现孩子对性爱有浓厚兴趣或尝试的苗头时那就更不得了,轻则大发雷霆,重则以打骂的粗暴方式制止孩子。
也有一些父母思想相对“开放”一些,他们能客观地认识到性知识是一门科学,也能从自身的经历中感受到对于性知识在“黑暗中摸索”的弊端,因而希望能解开孩子心中的疑惑,不要让孩子因为好奇而有不正常的举动,可是他们又不清楚儿童性教育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更合适。因此常常是不得要领,话到嘴边说不出来。
而孩子的表现则往往是由最初不解、发问到后来的充满好奇,不敢发问,于是就会用自己的办法去探索“性”的秘密,其隐患不言而喻。当他们进入青春期后,对“性”的好奇心会进一步加强,被父母拒绝的记忆会让他们在表面上对此问题漠不关心,而私下里,在好奇和猎奇心理的促使下会选择从其他途径了解性知识,最常见的是与同龄人一起交流,看色情影视和书刊,还有一部分孩子在青春期时就想尽各种办法偷食禁果,甚至引发各种性暴力犯罪等。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放,而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使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早熟。
针对这种现状,许多教育专家都开始呼吁:应尽早开展儿童性教育,让孩子在学龄前就了解必要的性知识,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以及自我保护都大有裨益。而父母正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谈性说爱”,也许在家长看来有点难以接受,但事实上,却是势在必行。
本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结合生活中的种种鲜活事例,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解决孩子成长中所面临的性与爱的问题。您可能会感到其中的情景很熟悉——正是您曾遇到过的情况;您可能会觉得其中的问题让您眼前一亮——那正是您思考了很久不知道如何对孩子开口的;您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老观念已经“过时”了;您还可能会感到无比欣慰——遇到类似的情况,再也不必发愁了……
当您开始和孩子自然而然地谈性说爱时,您也会发现,孩子与您的关系比原来更近了一步,他对您的信任感越来越强,更可贵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越发理解爱与性的意义,不会再将爱与性当成羞耻、肮脏之事,不会误会父母做过“见不得人的事”,不会在面对月经时惊慌失措,不会找各种不恰当的手段排解性情绪。在他们成年后也能够客观地认识性与爱方面的问题,正确地爱护自己的身体,以健康的方式释放与排解。
希望本书能给您实实在在的帮助,请做好准备,轻松地与您的孩子“谈性说爱”吧。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