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醒世寓言集3,里面收录的寓言故事曾在香港报纸专栏连载过两年,现首度由作者重新插图,结集出版。
书中写给当代读者的这64则新寓言包括:巧煮石头汤,福是祸来祸是福,过去与未来,聪明的小兔子等。它们可观世情,可娱闲情,更由作者现身说法,介绍写作窍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等待真心话/醒世寓言集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杨志强 |
出版社 |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醒世寓言集3,里面收录的寓言故事曾在香港报纸专栏连载过两年,现首度由作者重新插图,结集出版。 书中写给当代读者的这64则新寓言包括:巧煮石头汤,福是祸来祸是福,过去与未来,聪明的小兔子等。它们可观世情,可娱闲情,更由作者现身说法,介绍写作窍门。 内容推荐 人们每天都在说话,但哪一句才是真话?如果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但世上却有一个“他”知道,且很有耐心地等待一句真心话。“他”是谁?悄悄地告诉你吧:是魔鬼先生!你想知道详情吗?就请鼓起勇气一读我们的故事吧! 目录 一半一半又一半 巧煮石头汤 慷慨陈辞 家有一老 老狼“临终” 选丑会 鸟为谁唱? 萤火虫丁哥 水族也移民 两只狐狸 福是祸来祸是福 学究村 咬人案 生活习惯 谁是赢家? 小丑萨拉 擅跑的野兔 大强盗与小强盗 英雄的诞生 大鳄家中的油画 过去与未来 智慧问答 吹牛竞赛 爱说话的乌龟 假戏真演 耕牛与肉牛 贤妻 相对论 聪明的小兔子 天神的礼物 这就是智慧 十全十美 跳蚤与臭虫 审大树 狼仆 沙胆洪看尸 公鸡哥哥 傻瓜进城 等待真心话 评理 深以为憾 最恐怖的动物 蟾蜍和老虎 公道之国 观光记 点物成金 神医与疯子 蜈蚣请医生 养龙的故事 弄假成真 屋檐上的斧头 火鸡姑娘 熊先生和免小子 吹牛大王 石牛屙金 脱身妙语 兄弟 鸭子与狐狸 四手四月却的怪物 知音 老实 无赖与公鹅 半张毯子 漏 后记:寓言的魅力 试读章节 两只狐狸 西山有两只狐狸,一黑一灰。它们出双入对,称兄道弟。这天傍晚,它们到村子偷鸡吃,只见村口的农合里传来喂鸡的声音。两只狐狸大喜,交头接耳一番后,黑狐狸便跑到前门不远的草堆躲起来,灰狐狸则绕到后门的灌木丛里,察看动静。 屋子里的农妇看了,不禁冷笑,便把两只大肥鸡放进两个笼子里,一个摆在前门边,另一个则放在后院的瓜棚下。 黑狐狸看见前门的鸡笼连着捕兽器,灰狐狸也看见瓜棚里暗藏机关,都知道眼前的鸡偷不得,但都看见农妇抱着另一只大肥鸡转到自己看不见的去处,不由得垂涎欲滴。 太阳下山后,两只狐狸碰了面。黑狐狸想把灰狐狸支开,自己独个儿吃农妇抱到后园去的肥鸡,便对灰的说:“我在前门吃饱了鸡肉,特地把笼里的肥鸡留给你。”灰狐狸也想把黑的骗走,自己独享前门的肥鸡,也说:“后园的鸡奇多,我吃够了,瓜棚下的笼子里还有一只,是我特地给你留下的。” 它们趁着夜幕初垂,各自狂奔去独吞那两个笼子里的肥鸡,结果都被夹住了。农妇把它们都捉起来,黑狐狸骂灰狐狸出卖朋友,灰狐狸也骂黑狐狸全无手足之情。农妇笑了:“你们本来就各怀鬼胎,怎可奢望对方真心诚意?” 福是祸来祸是福 喜马拉雅山下有位国王,年纪轻轻便继承了王位,把朝政交给一位智者,自己则’纵情享乐。智者常规劝他,国王总是说:“少担心,我生下来便洪福齐天。”智者说:“你没听过‘福是祸来祸是福’这句古谚吗?”国王说:“这话太深奥,我不懂,也不想听!” 有一天,国王独自骑马出外散心,看见一只野鹿跑过,便去追捕,一直追进森林里,却不见了鹿儿的踪影。他正束手无策,饥肠辘辘,只见前面有棵树,树上居然长着一个苹果。国王大喜,急忙用剑把苹果切开,却不留神伤了指头。他自觉倒霉,忍着痛,吃了苹果,只觉昏昏沉沉,才知道那苹果有毒,但支撑不住,便躺下睡着了。 醒来时只见自己被捆绑在石祭台上,周围烧起了火堆,一群野人正围着他喧哗、跳舞。他们往国王身上撒上黄色和红色的石粉,正要把他杀了祭神。国王正闭眼等死,却见野人们突然尖叫着四散而逃。原来,他们发现国王的手上缺了一根指头——把不完整的祭物祭神,是要受天谴的。 国王死里逃生,回到王宫,对智者说:“你的话,真是金玉良言:人没有永远的好运,也没有永远的霉运,做人还是警醒些好。我懂了。” 学究村 大学城对面的山谷有个学究村。这天,有位老太太从乡下到这儿来,探望住在村里的儿子。 路上,她看见有个学究模样的人在散步,便问:“请问到学究村还要走多久?”那人说:“去吧!”老太太说:“到底要走多久?”那人说:“走吧!” 老太太在心里骂了一句“神经病”,才走了十多步,猛听得身后那人说:“你要走两小时三十四分零二秒!”老太太有点恼火:“你刚才为什么不说?”那人面无表情地说:“那时我还不知道你走路的速度,怎能算出来?” 老太太叹了口气,继续往前走。一辆车子从后面驶过来,停在她身旁。有个学究模样的人伸出头来,问:“我能给你帮忙吗?”老太太问:“这儿离学究村有多远?”“不过半个钟头的车程。”老太太问:“你能载我一程吗?”那人点点头。车子约走了一个小时,老太太问:“你刚才不是说到学究村只需走半个钟头的吗?”那人若有所悟:“我们走的是相反的方向。你该一早告诉我,你是要上学究村的呀!” 咬人案 在有皇帝的时代,许多人的功名利禄是用钱买来的。那时山东地方有个乡绅,大字不识一箩,花钱捐了个七品县官,带着太太走马上任。他自知不是当官料子,每逢有人来打官司,便焦急得浑身冒汗,大多把案情听了,便叫退堂,然后跑回后堂去,向太太讨教。 这天,有两个人吵着告上衙门。甲说乙咬伤了他的手背,乙说是甲自己咬的。两人各说各有理。县官大老爷越听越一头雾水,只好老调重弹,宣布退堂,到后堂请教太座去也。 太太说:“这还不容易?人要咬自己,手腕很难扭转,上牙印和下牙印也不同。你看看甲的伤口,如果是上牙印在下,下牙印在上,便是他自己咬的,否则便是乙咬他。”大老爷升堂细察,甲手背的伤口果然是下牙印在上,上牙印在下,便判定甲是自己咬自己,诬告别人,打了甲五十大板。人人都称赞县官大老爷英明,县官得意洋洋。 第二天太太回娘家。大老爷升堂,又来了一起咬鼻子案件。他细看原告的鼻子,上牙印在下,下牙印在上,便断定他是自己咬的。原告大叫冤枉:“我怎能用自己的嘴巴咬自己的鼻子呀?”大老爷大怒:“怎么不行?嘴巴不够高,你站在椅子上不就行了吗?” P26-33 后记 寓言的魅力——我是怎样写《醒世寓言集》的(三) 我们从小就听各种各样的故事,如“龟兔赛跑”“瞎子摸象”等等。这些故事,有些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是后人写的,其中有不少是寓言。什么是寓言呢?寓言都是一些小故事,你读完它,不但觉得有趣,且总觉得里面有些意味深长的东西,给人以启示。但启示了什么呢?有些故事可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有些却不那么容易,但会令你在不知不觉中好像有什么感悟,但一时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成长,经历的事多了,读的书多了,回想起这些故事,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不同的人因为有不同的体验,对同一则故事,也常有不同观点和角度的理解,正如“瞎子摸象”这故事里说的那样,触摸大象的人都以为自己面对的就是大象,但限于只能认知自己体验到的,每个人所知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他们错了吗?没有错,不管有多片面,他们领悟到的都是大象的局部。当然,真正的大象是所有局部的整体,这认知就有待比他们更高瞻远瞩,视力更、佳的入来完成了。 寓言的内在魅力也和这故事有点相似。世间有些事,我们确实很难一下子把道理说清,寓言有时则可以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把这些说不清的东西传达,让我们从中领会到一点什么。这情形便有点像看画。设想有位高明的画家在月夜散步,把自己在这良辰美景里的感触画成一幅有月亮的图画,放在自己的网页上。如果李白在另一个世界里还活着,会上网,他也许会把这画想象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苏东坡呢?也许他会对着这幅画喝一杯,在想象中的月色里怀念远方的弟弟,也许还不禁自言自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我们这现实世界,恋爱中的男女看了这同一幅画,定有不同的心境,也许哼的是“月亮代表我的心”,也说不定。而小狗若会说话,它会告诉你,看着画中的月亮,它会幻想,自己的梦境就像我们这书开篇的那幅画那样,月亮是一块骨头!是的,不同的人看同一幅画,感受到的也许会全然不同。如果你去问画家,他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意思,估计他也只好笑而不答。因为连他也说不清,但画既画了出来,就任由你们喜欢怎样猜就怎样想好了。艺术作品是可以令不同的人把自己的心境摆进去,做不同猜想的。这也令人想起音乐史上的一个著名故事:学钢琴到一定程度的人都弹过贝多芬的“月光”。据说此曲的来由是:作曲家有天晚上散步,听到一阵美妙琴声,循声走过去,才知道是一位失明的女孩在弹他的作品。贝多芬有点感动,便写了这曲子送给她。其实,这只是后人瞎编的故事。此曲只是贝多芬一首无题奏鸣曲里的一个乐章,那音乐只是作曲家脑海中的意境颇美的音诗音画,意境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要具体说明,怕连贝多芬自己也说不来。但这不妨碍听者把这美妙音乐做这样或那样的解读。寓言也一样,作者只是说了一个故事,这故事到底有什么意思,有时连作者也说不清,不同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要说清便得牵扯到艺术和文化的奥秘。进入这话题虽有点玄,要让读者明白,却不能不说。 我们都知道,把话说清要靠语言,写出来要靠文字,连用脑袋去想事也得用语言来进行。语言由一个个词合成,组合的方式从语文的角度看是语法,从思想方法的角度看便是逻辑。表面看,语言和文字是无所不能的,但很少人留意到,我们常用的每个词语只能代表事物某一方面的特性,我们说话和思维的逻辑行进,也只能以在这些有限地代表世界本来面目的符号间推移。这不但注定了我们说的想的写的都极可能只是世界本来面目中的一个片面的面相,而不是全部。而想用我们这有限的语言能力去说清我们对这世界的感受,有时是有困难的。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我们本来有许多话想说,但到时可能连一句也说不出来,古人说“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指的便是这情形。人有许多经验和心绪是说不清的。 人类有语言能力的历史也不长,有文字的历史更短,顶多只有几千年。我们脑子的能力也有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为要集中精力,我们的智力只能处理眼前最关键的东西,其他的东西只好暂时放在一边或忘掉。但忘掉不是彻底消失,我们生下来天天从外界得来的讯息,其实都潜藏在意识深处,成为一个汪洋大海,意识能处理的内容其实只不过有如一座冰山浮在这海洋上。而这些乍看早已忘掉的内在的意识并不是死的,它们可活跃得很,常影响我们意识层面的活动,有时则以不那么理性的情绪和感觉的方式呈现。这些潜藏在我们意识深层的东西通常都杂乱无章,但未必全无意义,有时它会比我们能说得清的东西更有智慧地以一种朦胧状态出现,当我们的意识暂时停止活动时,它便会涌现出来,这就是梦境的来由,而艺术就和这种内在的冲动很有关系。一般来说,艺术家都善于把自己朦胧感受到的东西化为可视可听的作品。而这些我们在内心深处朦胧感受到的东西,用语言和文字虽不可能一下子说得清,但它可用图画和音乐等反映出来,也可像梦境般地化为一些令人听来不无荒诞的故事,把我们心里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传达。我们可以把艺术作品看做是艺术家有意制造的梦境,也可以把寓言看做是人们拙于用清晰的话语说清的某种智慧,却用说故事的方式说了出来。 寓言不一定是老于世故的人把道理编成的故事。也许后来有些寓言真是这样产生的,但最令人回味再三的,大多还是在蒙昧时代,人们还不懂得说什么高深的道理时便出现的寓言。在希腊人还不知哲学为何物时,游唱诗人就说了许多一直留传至今的故事,《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其实就是这样的寓言集合。在《圣经》还未出现时,其中许多故事已在两河流域家喻户晓。而在世界任何角落的民族中流传的民间故事,则无一不是各族祖先一代接一代留存下来的寓言。这些故事内含的智慧,有些令现代的饱学之士也大吃一惊:人类如今面对的难题,怎么在两三千年前,古人便用故事的方式给说中了? 如果你问我,我是怎么写这些寓言故事的?我会告诉你,事前我只感到,它们说起来令我有某种讲不清的感慨。至于这感慨是什么,该怎么“解读”,我是在发表的十五年后,出版社要我在每个故事的后面加上一段小小的说明,我才有意去想的。若要我先想好“这个故事教训我们什么什么”再下笔,呵呵,可能我连半个也写不出来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